中國古代青銅發展史

2020-12-03 探索史錄

考古學家是根據人類使用的工具把我們這社會發展劃分為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大概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在全世界出現了幾個青銅文明的中心,中國是其中之一。所謂青銅是指銅加上錫或者鉛等等金屬的一種合金。

青銅器的製作方法:一種是鍛打法。因為金屬它有延展性,在它將要冷卻還沒有冷卻的時候,可以用錘等工具去鍛打它,塑造人們想要的造型。

另一種是範鑄法(模鑄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種鏡背圖案、銘文,陰乾後在經燒制,使其成為母模,然後再以母模製泥範,同樣陰乾燒製成陶範,熔化合金,將合金澆注入陶範範腔裡成器,脫範後再經清理、打磨加工後即為青銅器成品。

古代人們通常使用泥模。春秋後期出現一種蠟模,就是將蠟做成模具,然後用泥把它包起來。但是近些年在江西發現有用石頭做成石模。

中國的青銅器時代大致上是跟夏、商、周三個朝代相始終的。中國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就把中國青銅器的發展分成四個期。第一為萌生期,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基本上以夏代終止為分界線;第二是發展期,夏至商早期,至多到商中期;鼎盛期是商中晚期至西周晚期;衰落期是西周晚期以後。

下面我們來看這四個分期:

一,萌生期:

銅是人類最早利用的金屬之一,我國早在新石器時代的早中期就已經進入銅石並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就有了紅銅器物。很快人類也發明了青銅,也就是銅、錫、鉛的合金,熔點在700°C~900°C之間。我國至遲在夏代就已陘進入青銅時代,來看一則實例:「爵2件,楊家嘴M14:1,表呈綠色、口部殘缺,長流,流口交界處分為兩個三角狀柱、橢圓形腹、圓底外凸、三足為圓形實錐足。"由此可見,我國青銅器的確在夏代就已經產生並應用。夏代青銅器的造型主要以爵、戈、戚、錐、鏃、錛、刀、魚鉤、鑿、鈴等器皿為主,這些器皿之上幾無銘文,澆鑄時以陶範為主導,石範為輔助、功能以生產工具、兵器和酒器等為主。但顯然這些青銅用具在夏代通常情況下並不真正地實用。如青銅錛並不真正地用來耕種,多是放置在某處,作為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因此具有濃重的禮器意味,這一階段我們稱之為萌生期。

二,發展期:

中國古代青銅器由夏至商早、中期為發展期。這一時期中國古代青銅器一改夏代數量少,銘文少,紋飾少,主要以生產工具、兵器、酒器為象徵性禮器的狀況,逐漸向造型更多,紋飾更豐富,禮器意味更加濃重的方向發展。這一時期青銅器在總量上規模很大,成為奴隸主貴族烹煮肉食、宴請賓客、飲酒作樂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成為國家權力的象徵,象徵等級與地位。這一時期的青銅器造型已經格比較繁縟,相當多的器物造型在這一時期萌生,眾多的青銅器走向「造型禮」的祭壇,逐漸同普通的青銅器皿分離開來。這一時期產生了功能更加齊全的青銅器群,從功能上分就有酒器、食器、工具、兵器、樂器,國之重器等。有的器物在功能上會出現相互融合的情況、最終形成了以酒器為主要特徵的商代早中期青銅器造型,如爵、觚等的數量逐漸多了起來。這一階段我們稱之為發展期。

三,鼎盛期:

商中晚期至西周晚期,中國古代青銅器達至鼎盛,無論是在數量、造型、紋飾、還是功能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巔峰狀態,青銅器的造型更加豐富,紋飾更加繁縟,工藝更加精湛,出現了很多著名的青銅器。如商代的后母戊鼎;西周武王時代的天王簋、利簋;西周晚期虢國墓出土的九鼎、八簋、八鬲,精美絕倫的青銅盉、釜等。這些青銅器都是有著諸多銘文,其造型、紋飾等各個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工藝水平,至今很少有企及者;而在西周時期因傳說商是因酒亡國,因而酒器廢除,主要以食器為象徵,如鼎、簋、鬲組合,天子九鼎、八簋、八鬲,諸侯七鼎、六簋、六鬲,依次類推至大夫或者元士。青銅器就在這樣一個「禮」的範疇之下實現了其功能的升華,披上了「禮」的外衣。這是我國青銅器最為發達和繁榮的時期,稱鼎盛期。

四,衰落期: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衰落期是西周晚期以後。從西周晚期大型邦國貴族墓地虢國墓規格較高的墓葬當中出土的青銅器來看,西周晚期的確是一個分水嶺。當周平王東遷以後,西周已經宣告滅亡,周朝統治只是名義上的,「禮崩樂壞」,青銅器的禮制再無人遵守,貴族都可以僭越禮制,首先實現「禮」的突破。這一點從墓葬的情況來看很清楚。例如虢國墓一些春秋早期太子的墓葬就使用了七鼎、六簋、六鬲,這種僭越顯然是公然的,說明當時的禮制的確是衰落了。而在「禮崩樂壞」的情況下,青銅器在製作工藝、造型、紋飾等各方面水平都有所下降。原因是禮制時代的青銅器象徵著權力與地位,而製作這些青銅器的又大多數是一些奴隸,他們身份低微(這也是史書上從來沒有記載過青銅器製作過程的原因),如果鑄造失敗,很有可能喪命,這從客觀上導致廠西周晚期以前整個青銅器的製作工藝較高,基本上沒有敷衍的情況。東周時期中國已經進入封建社會,人從奴隸主成了農民,農民雖然租種地主的土地,但已不能隨意被殺戮,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青銅器的製作工藝出現了衰落。但其慣性延續的力量在春秋早期還有一些,此後基本上消失殆盡。秦漢以降、唐宋元明清時期基本上都是這樣一個特徵:把實用、陳設、裝飾的功能融為一體。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冷兵器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在中國古代,特別是宋代以前,火器還沒有投入實戰。在過去的幾千年裡,冷兵器是王朝內外戰爭的主流,槍之類的長武器通常被各種各樣的士兵使用,而劍和斧則主要被中上層士兵和特種部隊使用。此外,峨眉山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奇怪武器,如荊棘、啄木鳥、耙子和雙環,這些現在還不為人所知;然而,它們的力量沒有長兵器強大。
  • 中國歷代酒器的演進發展史
    在華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中國的酒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塊瑰寶。我們中國有幾千年釀造酒的歷史,中國既是酒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歷史中,具有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都是同步進行的,隨著古代技術的成就與發展,酒杯也在產生著變化。 分析演進發展史 最早的酒杯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經考古學家發現,我國最早的酒杯是陶製的酒杯。
  • 由青銅走向冶鐵之路,古代中國的驕傲
    中國,是世界上鐵器和青銅器發明最早的地區之一,當時的中國,已經在紅銅冶鑄的基礎上發展起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青銅鑄造技術,可以非常熟練地掌握和綜合利用渾鑄、分鑄、失蠟法、錫焊、銅焊的鑄造技法,於冶鑄工藝技術一道上已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 古代青銅紋飾簡述
    青銅簋 上一期文章我們介紹了青銅器的顏色和混合材料,本期我們講一講青銅器上的紋飾,在中國商周時代成為最主要的器具材質。
  • 中國古代高硬度的青銅
    在中國、康沃爾等地方,同一個礦脈中往往含有銅礦石和錫礦石;在匈牙利,銅礦石和銻礦石混合在一起;因此,與其說是古人的手藝高超,不如說是大自然為他們提供了便利,讓他們煉製出硬度比較高的青銅。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硬度比銅大,而且銅和錫的混合物容易熔化、容易還原。
  • 青銅器與青銅文化
    一、青銅的概念:是紅銅(純銅)與錫或鉛的合金,因其銅鏽呈青綠色,故名青銅。青銅器就是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製成的器皿、用器等。二、青銅器發展史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天熱紅銅製成的銅器是在土耳其南部恰約尼遺址發現的公元前七八千年的銅針和銅錐。中國最早的銅器出在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文化中。1973年,從姜寨遺址發現的黃銅片、黃銅管,充分說明了在 6500 年至 7000 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掌握了對銅的冶練、鑄造技術。
  • 中西方古代煉鐵史的比較 中國冶金和社會發展長期領先於西方
    ,所以中國的煉青銅技術在世界上發展到一流。商朝的青銅就沒有人可以比。那以後正是靠先進的冶煉爐技術,才煉出了鑄鐵。由於礦石有大量的脈石,需要加入石灰石才能把它們熔化,形成爐渣,和鐵分開,所以在技術上又要高一級,也不知道中國古代煉鐵工人是怎麼知道加入石灰石可以形成爐渣的?哪位知道?可不可以告訴大家。最初煉出來的是白口鑄鐵,適宜於鑄造農具,但是中國很快就發展到煉鋼,鋼製兵器在春秋晚年已經出現,產量不高。
  • ——青銅大黿與中國古代射禮
    身中四箭的作冊般黿2003 年,位於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徵集各地文物時,意外出現了一件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珍奇藏品,那是一個長21.4 公分、高10 公分、寬約16 公分的大黿造型商代晚期青銅器。大黿(發音同「元」),是什麼動物呢?它俗稱沙鱉或藍團魚,是鱉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類,目前屬於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 嶺南地區又有青銅禮器考古發現?青銅禮器到底有什麼講究?
    商周青銅禮器簡介青銅禮器的歷史非常悠久,始於商周時期。但以商朝滅亡為分界線,仍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周之前的商代,禮器以觚、爵、聾等盛酒、飲酒器為主。商周——青銅爵周朝的建立,使得奴隸制社會變成了農奴制。作為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的一個朝代,它緩解了統治者上層階級和平民的矛盾。此時的禮器也開始變為更注重生產及農業的飪食器。所以說,青銅禮器在商周時期的發展其實就是一部文明發展史。
  • 中國古代歷朝刀劍圖
    中國古代歷朝刀劍圖:寒光四射 劍氣縱橫從左到右:1) 春秋戰國時代青銅劍 2) 秦朝青銅劍 3) 漢朝青銅刀 4) 漢朝鋼刀 5) 晉朝 >> 唐朝鋼刀 6) 宋朝鋼刀從上到下:1) 元朝蒙古彎刀 (雁毛刀和柳葉刀的祖先) 2) 明朝清朝雁毛刀 (刀直形, 靠近前鋒就彎) 3) 明朝清朝柳葉刀 (刀形全身彎
  • 國家博物館之古代中國基本陳列:秦時虎符人俑,漢時青銅玉畫
    延續時代的進程,本期的「古代中國基本陳列」要給大家介紹的即是歷史洪流中最為精彩紛呈的秦漢時期。01秦秦滅六國,結束了數百年的諸侯割據紛爭,迎來了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時代。青銅器在古代有「吉金」之稱,故此,出現了很多與禮器有關的青銅器。但當它們拋開禮器的身份,便多了些許生活的氣息,那精巧玲瓏的設計盡顯典雅之態。我們都知道,青銅器的巔峰屬於殷商時期,然而,儘管青銅器的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逐漸隕落,但在西漢時期依然湧現出無數傑出的珍品。這件「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便是西漢時期不可多得的珍品。
  • 中國古代詩歌完整發展史,是詩聖杜甫故居,被譽為「文學史聖地」
    堂內陳列著12尊著名詩人雕塑,以及許多彩釉鑲嵌磨漆壁畫,每一幅畫都令遊客感到賞心悅目,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堂內也完整地呈現了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史,喜愛詩歌的小夥伴一定會愛上這個地方。
  • 中國古代青銅器製作工藝探析
    導言中國古代青銅器是中華早期文明的瑰麗結晶,是華夏先民偉大的創造,它既是古代的王權之物,又是最高品格的古代藝術品。青銅禮器的生產製作是整個青銅時代的工業核心,有一套複雜的系統流程,後人通過對青銅器上留存的鑄造痕跡的分析,可以反推出古代青銅器的生產流程和鑄造工藝,總結其中蘊含的工藝思想,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古代社會。
  • 青銅為什麼可以取代紅銅,從而開啟青銅時代?
    含錫10%的青銅,硬度為紅銅的 4.7倍,性能良好。 青銅時代處於銅石並用時代之後,早於鐵器時代之前。在我國,銅的使用歷史悠久,形成了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青銅文化。史前時期,黃河流域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馬家窯文化就開始使用銅器。商周青銅器以其雄偉的造型、古樸的紋飾、精美的工藝著稱於世,堪稱國之瑰寶,更是世界工藝史上的璀璨明珠。
  • 中國古代青銅器都長啥樣?
    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中國青銅器繁盛於夏商周時期,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4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夏商周三代的青銅器造型莊重華麗,紋飾精湛優美,為世界所罕見,而且銘文內容豐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同時也是研究文字發展演變的珍貴資料。那麼,夏商周三代的典型青銅器都長啥樣?
  • 中國古代頭盔樣式那麼多,為何影視劇裡卻儘是「飛碟帽」?
    ▲商代青銅胄商代時的青銅胄由整體鑄造形成,可能是因為其佩戴者的身份不一般的關係,這些商代的青銅胄上往往都有精緻的饕餮紋。這種盔型的實物曾在山東省郯城出土,整體由青銅鑄造而成。蒙元的入主中原極大的影響了中國頭盔的發展史,隨著元朝的建立,「蒙古缽胄」也進入了中國。「缽胄」的盔體以四到五片盔片連接成尖頂深缽狀,其材質有皮有鐵,前額帶眉庇,其頂飾有被後世戲稱為「避雷針」的櫻槍。
  • 中國古代青銅器,你知道哪些?
    青銅器則是由青銅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 傳統觀點認為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 中國在公元前3000年龍山文化遺址中已少量出現青銅製品,一般認為在公元前2000年的夏朝,中國便進入了青銅時代。
  • 古代青銅分三種,主要是銅錫合金,明清銅器大都是合金銅冶煉而成
    古代青銅分三種,主要是銅錫合金,明清銅器大都是合金銅冶煉而成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明清銅器合金成分的。明清銅器大都是合金銅冶煉而成,商周青銅器也是合金銅,但其成分未必相同。
  • 中國古代青銅器簡述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國已經有了青銅鑄品,但中國進入青銅時代,目前所知大約是在夏代晚期。中國青銅時代的結束,和世界上其他國家與民族一樣,是由於鐵器被廣泛地使用,取代了青銅在社會物質文化中重要地位。一般認為,中國的青銅時代結束於戰國中晚期。]然而這一時代的結束並不意味著中國青銅器鑄造和使用的停止。
  • 鋼鐵劍取代青銅劍,一場「材料革命」與「技術革命」的並軌
    說起冷兵器的發展史,無非就三個階段,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躍進還好說,很有可能就是古代人在燒火做飯的時候,突然發現用來搭灶臺的「石頭」熔化了。然後在冷卻後就產生了一坨堅硬的「未知物體」,而且還閃閃發亮十分好看,所以古人便專門找尋這種「石頭」用來熔化,繼而製造成兵器或者物件的發展歷程也就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