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是根據人類使用的工具把我們這社會發展劃分為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大概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在全世界出現了幾個青銅文明的中心,中國是其中之一。所謂青銅是指銅加上錫或者鉛等等金屬的一種合金。
青銅器的製作方法:一種是鍛打法。因為金屬它有延展性,在它將要冷卻還沒有冷卻的時候,可以用錘等工具去鍛打它,塑造人們想要的造型。
另一種是範鑄法(模鑄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種鏡背圖案、銘文,陰乾後在經燒制,使其成為母模,然後再以母模製泥範,同樣陰乾燒製成陶範,熔化合金,將合金澆注入陶範範腔裡成器,脫範後再經清理、打磨加工後即為青銅器成品。
古代人們通常使用泥模。春秋後期出現一種蠟模,就是將蠟做成模具,然後用泥把它包起來。但是近些年在江西發現有用石頭做成石模。
中國的青銅器時代大致上是跟夏、商、周三個朝代相始終的。中國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就把中國青銅器的發展分成四個期。第一為萌生期,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基本上以夏代終止為分界線;第二是發展期,夏至商早期,至多到商中期;鼎盛期是商中晚期至西周晚期;衰落期是西周晚期以後。
下面我們來看這四個分期:
一,萌生期:
銅是人類最早利用的金屬之一,我國早在新石器時代的早中期就已經進入銅石並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就有了紅銅器物。很快人類也發明了青銅,也就是銅、錫、鉛的合金,熔點在700°C~900°C之間。我國至遲在夏代就已陘進入青銅時代,來看一則實例:「爵2件,楊家嘴M14:1,表呈綠色、口部殘缺,長流,流口交界處分為兩個三角狀柱、橢圓形腹、圓底外凸、三足為圓形實錐足。"由此可見,我國青銅器的確在夏代就已經產生並應用。夏代青銅器的造型主要以爵、戈、戚、錐、鏃、錛、刀、魚鉤、鑿、鈴等器皿為主,這些器皿之上幾無銘文,澆鑄時以陶範為主導,石範為輔助、功能以生產工具、兵器和酒器等為主。但顯然這些青銅用具在夏代通常情況下並不真正地實用。如青銅錛並不真正地用來耕種,多是放置在某處,作為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因此具有濃重的禮器意味,這一階段我們稱之為萌生期。
二,發展期:
中國古代青銅器由夏至商早、中期為發展期。這一時期中國古代青銅器一改夏代數量少,銘文少,紋飾少,主要以生產工具、兵器、酒器為象徵性禮器的狀況,逐漸向造型更多,紋飾更豐富,禮器意味更加濃重的方向發展。這一時期青銅器在總量上規模很大,成為奴隸主貴族烹煮肉食、宴請賓客、飲酒作樂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成為國家權力的象徵,象徵等級與地位。這一時期的青銅器造型已經格比較繁縟,相當多的器物造型在這一時期萌生,眾多的青銅器走向「造型禮」的祭壇,逐漸同普通的青銅器皿分離開來。這一時期產生了功能更加齊全的青銅器群,從功能上分就有酒器、食器、工具、兵器、樂器,國之重器等。有的器物在功能上會出現相互融合的情況、最終形成了以酒器為主要特徵的商代早中期青銅器造型,如爵、觚等的數量逐漸多了起來。這一階段我們稱之為發展期。
三,鼎盛期:
商中晚期至西周晚期,中國古代青銅器達至鼎盛,無論是在數量、造型、紋飾、還是功能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巔峰狀態,青銅器的造型更加豐富,紋飾更加繁縟,工藝更加精湛,出現了很多著名的青銅器。如商代的后母戊鼎;西周武王時代的天王簋、利簋;西周晚期虢國墓出土的九鼎、八簋、八鬲,精美絕倫的青銅盉、釜等。這些青銅器都是有著諸多銘文,其造型、紋飾等各個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工藝水平,至今很少有企及者;而在西周時期因傳說商是因酒亡國,因而酒器廢除,主要以食器為象徵,如鼎、簋、鬲組合,天子九鼎、八簋、八鬲,諸侯七鼎、六簋、六鬲,依次類推至大夫或者元士。青銅器就在這樣一個「禮」的範疇之下實現了其功能的升華,披上了「禮」的外衣。這是我國青銅器最為發達和繁榮的時期,稱鼎盛期。
四,衰落期: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衰落期是西周晚期以後。從西周晚期大型邦國貴族墓地虢國墓規格較高的墓葬當中出土的青銅器來看,西周晚期的確是一個分水嶺。當周平王東遷以後,西周已經宣告滅亡,周朝統治只是名義上的,「禮崩樂壞」,青銅器的禮制再無人遵守,貴族都可以僭越禮制,首先實現「禮」的突破。這一點從墓葬的情況來看很清楚。例如虢國墓一些春秋早期太子的墓葬就使用了七鼎、六簋、六鬲,這種僭越顯然是公然的,說明當時的禮制的確是衰落了。而在「禮崩樂壞」的情況下,青銅器在製作工藝、造型、紋飾等各方面水平都有所下降。原因是禮制時代的青銅器象徵著權力與地位,而製作這些青銅器的又大多數是一些奴隸,他們身份低微(這也是史書上從來沒有記載過青銅器製作過程的原因),如果鑄造失敗,很有可能喪命,這從客觀上導致廠西周晚期以前整個青銅器的製作工藝較高,基本上沒有敷衍的情況。東周時期中國已經進入封建社會,人從奴隸主成了農民,農民雖然租種地主的土地,但已不能隨意被殺戮,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青銅器的製作工藝出現了衰落。但其慣性延續的力量在春秋早期還有一些,此後基本上消失殆盡。秦漢以降、唐宋元明清時期基本上都是這樣一個特徵:把實用、陳設、裝飾的功能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