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銅分三種,主要是銅錫合金,明清銅器大都是合金銅冶煉而成

2021-01-10 小夏趣味雜感

古代青銅分三種,主要是銅錫合金,明清銅器大都是合金銅冶煉而成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明清銅器合金成分的。明清銅器大都是合金銅冶煉而成,商周青銅器也是合金銅,但其成分未必相同。青銅主要是銅、錫合金,而銅器則可以泛指所有時代的純銅(即未經人工摻雜其他成分的自然銅,亦稱紅銅,或稱粗銅)和合金銅製品,故而銅器和青銅器之間不能畫等號,二者有關聯又有區別。

專家認為,我國古代青銅主要包括錫青銅、鉛青銅和銅錫鉛三元青銅三種。錫青銅成分主要是銅、錫(含量均高於2%),其他元素微量(均低於2%);鉛青銅成分主要是銅、鉛(含量均高於2%),其他元素微量(均低於2%);銅錫鉛三元青銅,其成分主要是銅、錫(含量高於2%)、鉛(含量高於2%)。其他元素微量(均低於2%)。青銅即是合金銅,與純銅相比具有明顯的差異。一是熔點低。純銅熔點一般高達1083℃,燒成溫度的要求太高,不易達到,如加鉛15%,熔點就可降到960℃,如加錫25%,熔點就降低到810℃,合金後的優勢明顯。二是硬度大。一般純銅的硬度是布林氏硬度計的35度,加錫5%,其硬度可增至65度,如加錫10%,硬度可增至165度,這樣就可以根據不同器物的需要,酌情減增錫的成分,鑄成硬度不同的器具。三是液態流動性好,質地細密少孔,成品光澤佳,耐磨蝕性好。

明清銅器除了有青銅合金外,還有不少不是合金或不是純銅、錫、鉛等金屬成分構成的銅製品。因配料成分不同,銅器往往呈現出從金黃到銀白的各種不同顏色。如含有一定比例鋅的銅器就呈現黃銅色,而含有一定比例槔的銅器便呈現白銅色。故行裡有青銅、紫銅、黃銅、白銅之分。比如明清手爐,就有紅銅、紫銅、白銅和黃銅四種,這正是由於合金成分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明清銅器的合金和呈色與年代和地域上的差異有關。以銅佛像而言,其用材在中原地區的遼宋以前,一般都用青銅(銅錫鉛合金),顏色發紅,明清時代多為黃銅(銅錫鉛鋅合金);西藏中部地區歷史上習慣用紅銅,而在西藏西部地區多用黃銅。清中期為白銅興盛期,進而出現了諸多白銅器物。特別是雲南產的雲白銅,滋潤如小兒肌膚。《骨董鎖記》稱:「乾隆三年六月,準江蘇買洋銅。按是時洋商每年承辦銅九十八萬餘斤民間制器之用,謂之民銅。雲南產銅一千三百餘萬斤,供應京局及各省配鑄之用。雍正四年(1726年),清廷頒布法令,除「黃銅之樂器、天平砝碼等及五斤以下銅硫不禁外,其餘一應器皿,無元論天小輕重,俱不許仍用黃銅製造。這些均可作為判定明清銅器年代和真偽的依據。

明清銅玩以光素無華者居多,這是為了以靜美表現銅質的幽雅。裝飾工藝也有一些器物以華美精緻取勝,在銅器上施以鎏金、嵌金、灑金、燒藍、嵌絲、掐絲琺瑯等不同的裝飾工藝。

鎏金近代稱「火鍍金」,為古代金屬工藝裝飾技法之一。鎏金是金和水銀合成汞劑,塗在銅器表面,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金就附著在器面而不脫。灑金是在器表灑金點或金片的裝飾工藝,金點、金片在一件器物上要疏密一致。明清時代名貴的銅器有時採用嵌金的方法,即將薄碎的金片鑲嵌入器表,金色在器物上有大有小,小者呈點狀,大者呈片狀。另外還有貼金銅器,即將金片貼在銅器表面,更給人以珠光寶色之感。

嵌金銀絲古稱「金銀錯」,即用金或銀的線絲,在銅器的表面嵌成各種花紋圖案。用金絲的叫嵌金絲,用銀絲的叫嵌銀絲。明代晚期有位叫石叟的鑄銅名匠,擅制嵌銀絲銅器,所做精緻絕倫,多在器底刻「石叟」二字。燒藍也稱「點藍」。「藍」是一種礦物質釉料,用它點燒在銅器表面凹下的花紋處,成為一種玻璃狀的彩色釉,一般都是藍的,故名「燒藍」。燒藍工藝一般用於白銅器物上,藍色釉與銀白色的銅相輝映,顯得富麗多彩,令人愛不釋手。銅胎掐絲琺瑯又名「景泰藍」,是元末明初由阿拉伯傳到中國的一種工藝。其特點是追求黃金般的華貴、寶石般的晶瑩、彩虹般的色澤。掐絲琺瑯工藝在明清銅器中均有體現。這種器物渾厚莊重,古樸典雅,大多為王公貴族所擁有。

鏨花為金屬細工傳統技法。即用小鑿在金屬坯件表面捶鑿出各式圖案(有的地區用刀刻,稱為刻花),分「清花」、「陽花」、「沙地和「陰地」等不同鑿法,類似其他雕刻的陰文、陽文、沙地和陽地。鑿花需要具備熟練的技藝,同時要有藝術巧思,方能製作出各種生動的圖案花紋。一件鏨花銅器的品級檔次與鏨花工匠的水平高下(包括線條粗細、深淺及圖案表現的層次、虛實、質感等)關係極大。在一件銅器上,也有鏨花與鎏金工藝並用者,即在鏨刻的圖案上鎏金。另外還有一種鏨孔鏤孔的鏤雕工藝,即在銅器上鏤出人物、山水、花卉、鳥獸等圖案。

書中銅錯銀萬字紋筒式爐(8.8×8.8釐米)為清初作品,有「石叟」款,銅爐外壁通身用銀絲嵌制萬字紋圖案,且在嵌絲之前於外壁灑金,使整體愈加華麗優美。清代銅海水雲龍紋獸耳燻爐,器形古樸,器體碩大,爐身高浮雕海水雲龍紋,雙獸耳,爐蓋施鏤雕工藝。銅胎掐絲琺瑯花觚為乾隆時作品,雙龍紋耳,腹部鼓地,施以景泰藍工藝,從器足至器口共八層紋飾,主題紋飾為西番蓮紋,間以雲紋等,頗顯精美華貴。這三件帶有裝飾工藝的器物展現了明清銅玩高超的藝術水平。好的,今天的內容就到此結束了,歡迎大家訂閱我們,我們會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好玩有趣的資訊。

相關焦點

  • 葉子:自然界的紅銅礦並不多,那青銅器所用的銅是如何冶煉出來的?
    【前一陣去陝西博物館,陝博的展館參觀路線基本是按照年代進行的,從陶器時代走到青銅時代的時候,我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青銅器所用的青銅屬於合金,銅和其他金屬是有相對確定的比例的,那麼這就要求銅的純度比較高,也就是說,挖出來的銅礦需要冶煉,在科學技術並不發達的古代,到底是通過什麼來還原的呢?】
  • 銅古玩是銅質工藝品總稱,明清存世量最大,現已成為收藏品品類
    銅古玩是銅質工藝品總稱,明清存世量最大,現已成為收藏品品類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明清銅玩的。銅玩,即銅古玩,是古代銅質工藝品的總稱。在中國輝煌的銅器史中,曾產生過無以數計的銅製工藝品。明清銅玩存世量最大,或供觀賞,或可把玩,現已成為文玩收藏品的一個重要品類。明清銅器是中國制銅工藝的延續,言及明清銅玩必得追溯遠古時期的青銅文化。說到青銅器,大家都不陌生。中國古代的青銅器是祖先的發明創造,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青銅,是指紅銅和其他化學元素的合金,它的發明是一個劃時代的創造。
  • 青銅與鑄銅雕塑
    無論是城市景觀雕塑還是室內架上雕塑,我們都能夠常見鑄銅雕塑材質,但實際上鑄銅雕塑也分為青銅、黃銅、白銅等等。青銅是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純銅(紫銅)中加入錫或鉛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歷史意義,與純銅(紫銅)相比,青銅強度高且熔點低(25%的錫冶煉青銅,熔點就會降低到800℃。純銅(紫銅)的熔點為1083℃)。
  • 金銅佛像銅質探究——紅銅與青銅佛像有何不同?
    14世紀 綠度母坐像「金銅造像」中的「金銅」二字在古代是所有金屬的總稱,這裡的「金」並不特指黃金,賈誼在《過秦論》中說秦「收天下之兵……鑄以為金人十二」,這裡的「金人」就是指用「銅」鑄造的人像,而不是「黃金」材質的雕像。
  • 青銅為什麼可以取代紅銅,從而開啟青銅時代?
    含錫10%的青銅,硬度為紅銅的 4.7倍,性能良好。 青銅時代處於銅石並用時代之後,早於鐵器時代之前。在我國,銅的使用歷史悠久,形成了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青銅文化。史前時期,黃河流域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馬家窯文化就開始使用銅器。商周青銅器以其雄偉的造型、古樸的紋飾、精美的工藝著稱於世,堪稱國之瑰寶,更是世界工藝史上的璀璨明珠。
  • 2020年版中國銅鎳錫合金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截至**牌號為C72900的Cu-15Ni-8Sn合金最受人們的重視,它是在20世紀**年代由美國貝爾實驗室研製成功,其性能與鈹青銅相當或部分優於鈹青銅,其標準合金成分(wt%):Ni14.5~15.5,Sn7.5~8.5,雜質Fe、Zn均不得高於0.5,雜質Mn不得高於0.3,其他雜質微量。  銅及銅合金的品種及消費量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技術水平的標誌之一。
  • 銅及其合金焊接時的注意點
    一,概述銅及其合金通常可分為四大類:純銅、黃銅、青銅和白銅。①含銅量達99.9%的銅稱為純銅,又稱紫銅或紅銅,表面顯紫紅色。②銅與鋅的合金稱為黃銅,顏色隨含鋅量的增加由黃色變成淡黃色。③銅和錫、鋁、矽、鈹等的合金稱為青銅。
  • 關於銅與銅礦的介紹
    他的文化素養使他認識到這是找銅的「礦苗」,於是帶著礦石標本去報礦。後經勘查證實,這是一個大型富銅礦。這座銅礦特命名為「特尼恩特」(西班牙文意為「中尉」)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開採銅礦,年產銅錠30萬噸。純銅製成的器物太軟,易彎曲。人們發現把錫摻到銅裡去,可以製成銅錫合金—青銅。青銅比純銅堅硬,使人們製成的勞動工具和武器有了很大改進,人類進人了青銅時代,結束了人類歷史上的新石器時代。
  • 中國古代青銅發展史
    考古學家是根據人類使用的工具把我們這社會發展劃分為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大概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在全世界出現了幾個青銅文明的中心,中國是其中之一。所謂青銅是指銅加上錫或者鉛等等金屬的一種合金。
  • 純銅、黃銅、青銅、紫銅、白銅有啥區別?銅錢又是什麼銅製造的?
    白銅如果銅合金以鎳為主要添加元素的話,那麼我們稱之為白銅。而白銅又分為銅鎳二元合金類的普通白銅,以及增加了鐵、鋅、鋁、錳元素的複雜白銅。而在工業上,白銅有分為電工白銅和結構白銅兩種。其中,結構白銅的特點是機械性能優良,耐蝕性好,色澤美觀。
  • 古董知識:銅器的保養需要遵循的原則!
    銅在自然界中以黃銅礦、輝銅礦、赤銅礦的狀態存在。我國銅器製造及使用的年代久遠,以奴隸佔有制生產方式為主導的夏、商、周及春秋都屬於青銅器時代。青銅為銅錫合金,具有熔點低,硬度大,耐磨,抗腐蝕性好的特點。而紅銅為硫化物或氧化物銅礦石冶煉得來的純銅,沒有人工加入錫或鉛使之成合金,硬度較差,但延展性優於青銅。
  • 從「青銅段位」一路升級,為了打造一款爆款合金,人類做了哪些努力?
    孔雀石的主要成分為鹼式碳酸銅,這種礦石含銅量高達10%-20%,只要將木炭和孔雀石一同放在煉爐中冶煉,加熱到1000℃左右,一定時間後就能得到銅單質,這就是最早的火法煉銅。人們先將礦石放在煉爐中,燃燒木炭,直至得到煉銅液,除去煉渣後得到初銅,再經過提煉,添加錫、鉛後熔成合金,就得到了青銅。
  • 黃銅、青銅、白銅、紫銅,這麼多銅合金,他們到底有什麼區別?
    各類銅合金黃銅黃銅是銅與鋅的合金,因色黃而得名。黃銅的機械性能和耐磨性能都很好,可用於製造精密儀器、船舶的零件、槍炮的彈殼等。黃銅敲起來聲音好聽,因此鑼、鈸、鈴、號等樂器都是用黃銅製作的。航海黃銅銅與鋅、錫的合金,抗海水侵蝕,可用來製作船的零件、平衡器。青銅銅與錫的合金叫青銅,因色青而得名。
  • 「十一倉」死當區內驚現大量銅鈴鐺!我國最早的冶銅術和出土銅器
    冶銅術的發明,是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最重要技術成果之一。目前已發現最早的銅器與製作銅器有關的遺蹟、遺物,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的山東、河南、陝西、山西、甘肅、青海等省的仰韶和龍山諸文化中。一·仰韶時期銅器1942年,在山西榆次源渦鎮發現一塊陶片上附有銅煉渣,年代為仰韶文化晚期。
  • 白銅、青銅、黃銅、紫銅、純銅,銅為什麼這麼多顏色?
    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金屬,然而我們見到或聽說過的銅有很多,不只是純銅,像白銅,青銅,黃銅等,在我們周圍,銅可以說是顏色最多的金屬了。在軍事,化工,機械製造等領域都少不了銅的身影。 為什麼銅會有這麼多不同的顏色呢?
  • 銅的知識你需要知道,紫銅、紅銅、黃銅、青銅,別再傻傻的分不清
    上次寫了一篇拆卸排插的文章,有網友說小米用的使紫銅,公牛插座用的是紅銅等等,真的是這樣嗎?首先我們要對銅的種類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銅按照組成可以分為兩種,分別是純銅和合金銅,合金又按照合金的金屬主要分為黃銅、青銅和白銅。
  • 銅的分類你了解麼?回收老闆必須知道的事!
    作為一名廢銅回收的老闆,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與各種銅打交道,那麼各種銅之間有什麼區別,你都知道麼?它們又被進行了怎樣的分類呢?下面就由中國拆遷網的小編為您分享一下銅的基本分類!我國目前的銅及銅合金分類,主要按按色澤分類,一般分為四大類:紫銅、黃銅、青銅、白銅。
  • 中國古代高硬度的青銅
    在中國、康沃爾等地方,同一個礦脈中往往含有銅礦石和錫礦石;在匈牙利,銅礦石和銻礦石混合在一起;因此,與其說是古人的手藝高超,不如說是大自然為他們提供了便利,讓他們煉製出硬度比較高的青銅。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硬度比銅大,而且銅和錫的混合物容易熔化、容易還原。
  • 銅的歷史及行業發展
    1957年和1959年兩次在甘肅武威皇娘娘臺的遺址發掘出銅器近20件,經分析,銅器中銅含量高達99.63%~99.87%,均為純銅。而純銅,在古代雖然可開採的礦藏相對稀少,但並不難從它的礦石中提取,在13世紀曾被瑞典法倫的銅礦所用的取銅方法正是烘烤硫化礦石,然後用水分離出其形成的硫酸銅之後流淌過鐵屑表面銅就會沉澱,形成的薄層很容易分離。這正是當時瑞典法倫的巨大財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