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銅製品是隨處可見的,什麼黃銅、白銅、紅銅、青銅等等,種類眾多。那麼,這麼多銅類之間有什麼區別嗎?應該怎麼區分它們呢?
純銅
純銅被稱作紅銅,也叫做紫銅,它可塑性良好,導電性、導熱性優異,能同時適用於熱壓、冷壓加工,廣泛應用於電纜、電線、電火花專用電蝕銅等產品。純度高的紅銅,組織細密,含氧低,無沙眼、氣孔、導電性能絕佳,非常適合用於電蝕刻模具,通過熱處理後,電極沒有方向性,非常適用於細打、精打。
黃銅
銅鋅組成的合金叫做黃銅。如果組成元素只有銅、鋅,那麼這種就只是最普通的黃銅,此種黃銅通常用於製造水管、閥門、空調內外機連接管和散熱器。
如果黃銅組成元素大於兩種,包含由鉛、錫、錳、鎳、鐵、矽等元素的話,則被稱作為特殊黃銅,這種特殊黃銅硬度大、強度高、耐化學腐蝕性能極強。
黃銅擁有較強的耐磨性能,由它製成的無縫銅管、質軟、耐磨性能強。這種特殊黃銅廣泛應用於冷凝器、低溫管路、海底運輸管、熱交換器等零部件。它的含銅量僅有62~68%。
白銅
如果銅合金以鎳為主要添加元素的話,那麼我們稱之為白銅。而白銅又分為銅鎳二元合金類的普通白銅,以及增加了鐵、鋅、鋁、錳元素的複雜白銅。而在工業上,白銅有分為電工白銅和結構白銅兩種。其中,結構白銅的特點是機械性能優良,耐蝕性好,色澤美觀。此種白銅應用廣泛,例如精密機械、化工機械、眼鏡配件都有較大應用場合。而電工白銅擁有良好的熱電性能,其中,康銅、錳銅是製造變阻器、精密電阻、精密電工儀器的常用材料。
青銅
青銅在我國已經有三千多年的使用歷史 了,可謂是我國最早使用的合金。 青銅的原意是指銅錫合金,後來為了方便管理,除了白銅、黃銅以外的所有銅合金都被統一稱為青銅。並且在前面加上主要添加元素的名字,以區分不同種類的青銅。以錫元素為主要添加元素的錫青銅鑄造性能優良,機械性能好,減摩擦性能優異,非常適合用於製造渦輪、齒輪、軸承。而鉛青銅則作為現在發動機和磨床上使用的軸承材料來應用。鋁青銅耐磨性、耐蝕性優異、強度高,廣泛應用於製造高載荷的軸套、齒輪、船用螺旋槳等。磷青銅導電性好、彈性極限高、非常適用於製造精密彈簧以及電接觸元件。
那麼古代銅錢是什麼銅呢?
在古代,不同的朝代銅錢的材質也是有所不同的,青銅、黃銅、白銅、紅銅等都曾經用來鑄造過銅錢。我國古代的銅錢都是用銅合金鑄造的,因為不同的合金其組成成分也不盡相同,因而銅錢也會出現不同的顏色。總體來說,黃色銅錢都使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青色銅錢則是用銅錫合金鑄造的,在明朝前半朝,鑄造銅錢採用的材料普遍是青銅,而在後半期則採用黃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