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海外近400年的家族,拿族譜到中國尋根問祖,最終認祖歸宗

2020-12-05 史海銀鉤

引言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每當中秋月圓之時,團團圓圓,回歸故土成了人們心中最牽掛的事情,千百年來人們都會在月圓之日圍坐在一起,聊聊一年來的瑣事。而在這樣的團圓之日裡,卻有一些海外遊子在思念著老家的土地,他們只能把相思寄予在一輪明月中。在外流落的田好謙老人的後代田氏子孫,他們畢生的心願就是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中,而在田氏流落海外近400年的時間後,這個願望才終於得以實現。

意外來襲,福禍相依

田好謙,公元1610年生人,出生地即河北邯鄲,在當時被人們稱為廣平府。田好謙是風正村中田氏的第九代傳承人,他一直秉承著祖上傳給自己的思想,從小發奮苦讀,一身書生氣質,逢人便能禮貌恭謙。他很受當地百姓的愛戴,家裡因為從事上海運輸所以打下了不錯的經濟基礎,家族產業甚至綿延到了朝鮮王朝。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田家幾世幾代的風華因為一次意外被全部改寫了。公元1637年,田好謙來到朝鮮王朝洽談自己家族的業務,可令他沒想到的是,他剛踏入那塊土地,就被這裡的軍隊抓了起來,而被抓的原因只是因為一身書生扮相的他被軍隊認為是混入了商隊的奸細。

田好謙十分正直,他怎能忍受如此的屈辱,他並沒有像其他囚犯一樣祈求釋放,也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正是他的沉穩冷靜,令朝鮮的軍隊注意到了他。軍隊看出了田好謙身上的書生氣息,他們竟主動向田好謙示好,並表示希望田好謙能加入自己的戰隊,與自己一同發展事業。田好謙知道對方是做什麼的,偷雞摸狗或者不正義之事他堅決不會做,他直言拒絕了對方。

在田好謙被釋放後,他立刻打算踏上回家的道路,可沒想到朝鮮軍中卻發生了變故。田好謙看著一團亂麻的朝鮮軍隊,嘆了口氣,他去和領頭人物交談了一些自己的見解。沒想到他的一席話幫助了朝鮮軍隊化解危機,朝鮮國王得知後,親自接見了這位棟梁之材。朝鮮國王給田好謙封了爵位,又給了他不少錢財。這樣一來,本就家世優異,腰纏萬貫的田好謙更富有了,並且還得了個好功勳,實屬令人羨慕。

聲名威望大漲後,田好謙還娶到了心儀的女子張氏,兩人後來有了孩子。僅僅幾年的朝鮮生活,令田好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可日子越長,他思鄉的心就越急切,但因為那邊的生活太穩固,且妻子孩子都在這裡,所以他遲遲無法動身返回。

思念故土

遊子思鄉,這份相思之苦只有感同身受的人才能夠真正明白。即使是腰纏萬貫,家僕呼擁,但田好謙依舊無法忘懷家鄉的樣貌。他曾無數次在夢中見到思念已久的父親和哥哥,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在夢中他卻總是哭著醒來。在朝鮮生活的田好謙依舊保持著家鄉的習俗,逢年過節吃餃子,掃房子貼春聯。每當故土春節之際,他都會向著故鄉的方向三拜九叩,他也會叮囑自己的孩子們,讓他們時刻記住自己是華夏子孫,無論以後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

在朝鮮思念著家鄉的田好謙,他隨著歲月的更替逐漸白了頭,身體也一日不如一日。後輩們心疼長輩,他們在朝鮮的城郊仿造了一座田好謙的故鄉,田好謙每每想家的時候,晚輩都會推著輪椅,讓他去撫摸一下那些帶有故土氣息的牆壁和祠堂。

田好謙在朝鮮有著顯赫的地位,因此他的故事在朝鮮流傳甚廣,而這座被晚輩建造而起的複製版「風正村」也被朝鮮人民成為了「廣平府田氏」。

尋根問祖,祖孫還願

1701年,田好謙的兒子出使清朝,這裡的一切都讓他感覺到熟悉。他的這次前來,其實有一部分原因是背負了父親的囑託,父親希望他能夠找到在故土中遺留的田家後代。然而,這一次尋根之路並沒有很成功,好不容易打聽到的後人田思齊,也因為種種原因沒能見到田好謙的二兒子。

不過,田家的後輩從未忘記過前輩的叮囑,田家的後輩在朝鮮的事業做得非常成功,幾世幾代都是知名的企業家。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廣平府田氏後代也仍然有影響力,而在韓國赫赫有名的CEO田文埈就是其中之一。

他銘記先祖祖訓,終於在2004年的5月他聯絡到了在中國的田氏族人。田文埈拿著族譜帶著族人們立刻啟程來到中國,回到了故土後,便與田氏族人進行了會面。當兩邊的田家人相見後,他們留下了眼淚,承載著故鄉相思之情的朝鮮田氏後人終於認祖歸宗,也終於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尋根問祖,家譜中的一世祖追到哪裡最為合適?
    尋根問祖一直是我輩修譜人員的最大難題,不僅耗時耗力,而且結果還不能得到保證,讓很多想要修譜的老師雖然懷有修譜之心,但無奈之下只能放棄修譜。尋根問祖,第一就是要搜集資料,這些資料包括家族的遷徙史、家族的名人信息、家族的字輩排行,家族的郡望、家族的其他分支族人情況等等。這些資料,一般是從家族老一輩族人口中,家族墳塋,家族祠堂中的神位等來搜集。
  • 百家爭鳴丨關於基因尋根的六個問答
    Y-SNP是採用的是分子鐘技術,就是平均144年一個突變,但是不是到點突變,是平均144年一個突變,有些家族1000年可能就沒有一個突變,有些家族可能在100年內就有一到兩個突變,所以Y-SNP是越久越精確,尋找千年以上的祖宗還是非常靠譜。
  • 《我的尋根/家譜情結》——《家譜與尋根》代序
    國史、地方志和家譜,是構成整個中國社會歷史的三種資料類型,其中家譜更是起著其它兩種資料無法替代的作用,是一個家族歷史傳承的重要方式。《蕭山程氏重修宗譜》卷首《宗規》有一句話說:「凡物,知母而不知父者,走獸是也。知父而不知祖者,飛鳥是也,惟人則能知祖。」可見,尋根知祖的重要性。「前人不修譜,後人尋根苦。
  • 蒙城:郭集彭氏尋根記
    多少年來,尋根溯源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情懷。也許世上每個人都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誰?生活在什麼地方?世系繁衍發展的歷史是怎樣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有沒有特殊的家規族規?曾聽老人常言「問我家族從何來?來自山東老鴰巷!」那麼,蒙城郭集彭氏從何而來?我們是從哪裡遷居到此地的呢?多少代人為此苦苦思索研究,辛辛探尋查找,終是無果。
  • 我們的根在哪裡 為臺胞尋根的二十四小時
    中國臺灣網4月23日梅州消息 4月10日晚上,前來嘉應學院講課的臺灣成功大學著名教授楊竹星先生,面帶歉意地對陪同的嘉應學院外事處領導說:「我在臺灣上網時,看到2011年6月27日《梅州日報》上刊登的《劉碧良先生尋根:『謝謝你們圓了我們的夢』》的文章之後,我也很想知道我們的根在哪裡?」
  • 海外寄來一本書!乾隆年間!與廈門這個家族有關!
    世界各地宗親紛紛伸出橄欖枝 為霞陽楊氏修族譜獻策獻力 這個家族家譜的纂修 緣何牽動海外華人的心? 植德堂見證了霞陽數百年變遷,不僅是霞陽楊氏後人的精神寄託,更是旅居海外楊氏宗親的尋根謁祖之地。
  • 南京發掘王安石父親墓,專家剛開挖,王安石後人拿族譜趕來:住手
    而王家經過一千年的歷史滄桑,到現在還有多少後人呢?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在2009年9月的時候被揭曉了。當時有專家在南京發現了一座古墓,經過年代鑑定後,確定是一千年前的北宋古墓。當時這個古墓有些部分已經遭到了破壞,可能在這一千多年裡遭到了盜墓賊的發掘。
  • 【中國那些事兒】我是誰?中國人藉助DNA檢測尋根問祖
    中國日報網11月1日電 2013年,好萊塢著名女星安吉麗娜 朱莉進行基因檢測後,發現由於她遺傳了來自母親的BRCA1基因,因此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機率較高,為防患上乳腺癌,朱莉決定切除乳腺。消息一出,預防性基因檢測一時家喻戶曉。《時代》周刊更將此現象命名為:安吉麗娜效應。
  • 惠州好的族譜印刷在哪裡_越順印刷
    日前,由我院負責設計排版印刷的《河南省獲嘉縣張氏族譜》正式交付客戶,該譜封面採用黃色綾絹布、高端大氣,內文採用仿宣紙印刷,整體古典典雅,頗受獲嘉縣張氏族人的好評。墓塋是記錄家族墳塋的位置。後記是記錄人們在進行修譜時候的心得與感想。上面介紹的這些是一個家族要印刷族譜的時候裡面需要包含的內容,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多的如果大家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諮詢專業的族譜印刷人員。
  • 山口百惠家族在浙江認祖歸宗|三門縣|山口百惠|石林楊氏宗譜|楊明...
    日本著名女影星山口百惠曾在2002年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我是中國楊貴妃的後代。」時日,經調查發現,山口百惠不僅姓楊,而且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楊明州在日本山口一系的後裔。浙江省三門灣畔的入海口,有個溪頭楊村,這個村是山口百惠祖根宗源地。
  • 【熱烈慶賀】楚南溈寧廖氏隆重舉行城景祖誕辰祭祀和慶典活動
    該書在今年10月上旬於江西省崇仁縣舉行的全國「世綵堂」族譜研討會上得到了廣大族譜專家的高度讚賞。   城景公有萬戶、萬重、萬儀、萬熙、萬凝五個兒子,「五萬」枝繁葉茂,有數十萬人口之眾,後人分布於寧鄉、湘鄉、安化、漣源、新化、益陽、邵陽和四川、重慶、陝西、臺灣等全國及海外各地。2012年,「五萬」各支合力在漣源曲溪修建了城景公祠堂。
  • 非洲一黑人部落堅稱是中國人後裔,拿出一證據認祖,專家:很可能
    2005年,一位非洲叫謝裡夫的女孩子不遠萬裡來到中國,他此次來中國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尋根問祖」。有人會疑問,非洲人怎麼會來到中國認親,這也不靠邊呀。傳說傳出後,在當地的很多中國專家來到當地考察,最後真的發現很多和中國元素相關的蛛絲馬跡,除了當地許多建築和中國相似之外,還有人拿出瓷器說這是古代中國的瓷器,後來專家經過碳14元素推算,確確實實是明朝時期的產物,還有一個生活習慣和中國人很一樣,現在島上的人都是吃炒菜的。
  • 黃金家族竟然是漢族血統
    傳播家譜文化,了解家譜知識,隨著尋根問祖浪潮的高漲,很多人也開始利用現代高科技的手段來尋找上源。基因檢測是其中一部分,在大數據採集樣本中,復旦大學教授團隊意外發現了黃金家族的秘密。談起基因檢測,就扯到DNA和染色體,染色體與DNA及基因之間的關係簡單了解一下。
  • 譜牒文化丨基因檢測能不能證明族譜造假?
    基因檢測能不能證明族譜造假?答案是:能又不能!除了合修族譜造假,還有種種原因家譜被毀或者沒有家譜,創修族譜,求大求全,不加考證,本著「儘量拉人頭的精神」修家譜,這種譜不會等到後人,三年五載後都會被人用基因檢測證明是「偽譜」,到時候處理起來就相當尷尬,扔垃圾桶吧,「譜書」中記載有父祖;供著吧,亂七八糟還有捏造的祖宗。
  • 世界級大師作序 93年後"清代四川第一家"續修族譜
    12月2日,《遂寧張氏族譜(續修)》頒譜會舉行,來自四川、重慶、遼寧等地的張氏族人及文史界學者、專家近200人參會。《遂寧張氏族譜(續修)》是繼1924年修譜後的一次盛大規模修譜,中間相隔93年。  在中國民間,族譜向來有「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傳統,因為各種原因,民間修譜自1980年代後才重新興起。
  • 普通工人尋根數萬裡苦修家譜 14年拍幾萬張照片
    到如今,謝學成認為,他研究的已經不僅僅是一部家譜,而是一段能觸摸的歷史……  這些年裡,最艱難的時候是在2007年到2009年之間,不僅是因為身體累乏,而是因為尋根之旅已耗時六七年,但先祖究竟從何而來依然無解。這實在令人沮喪。  但他告誡自己不能停下來,他說,「如果我尋不到,下一代的年輕人就更尋不到了。
  • 香港老人大陸尋根:走到哪裡 都是中國人
    生於香港日佔時期的退休的士司機,昔日為口奔馳,但心繫家國,不忘父親「搵返老家」遺願,近年退休後,手持百年族譜,四出打聽,沿著清代記述的家鄉位置,苦尋幾代人的鄉愁,只盼臨終前站在祖輩生活的土地上,感受鄉情,告慰父親在天之靈。他對自己說:「我們香港人,根在中國,走到哪裡,都還是那塊土地上的人。」
  • 荷蘭小夥來漳尋祖 百年鄉愁歸根龍溪扶搖珠山社
    李偉漢(中)和郭坑珠山社李氏族人對族譜  今年38歲的李偉漢,生長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擁有一副中國人的面孔,家中也保留一些中國習俗。從他5歲開始,他的爺爺和父親還會在每年帶他前往印尼的家族墓地祭拜。「我們的祖先到底來自哪裡?」彼時,年紀尚小的他就在腦海裡寫滿了疑問。  李偉漢的疑問,連他的祖父也答不上來。1949年,李偉漢的爺爺舉家從印尼泗水遷往荷蘭,僅有的線索是家族墓地那一塊塊寫著漢字的墓碑。可那時的他對中文一竅不通。
  • 2020年:中華蒲氏家族蹤跡大盤點
    該族譜主體記載安康市漢陰縣漩渦鎮黃龍洞蒲氏家族文化和譜系,同時記載安康境內各支蒲姓宗親來源和世系。上至明代成化年間,下訖2019年,共計550年歷史。從其包容性和信息量來說,可稱為《安康蒲氏通譜》或《安康蒲氏總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