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生於公元1021年,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在詩詞上,「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時至今日還為人傳唱。在思想上,他的「五行說」為中國唯物主義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而在改革上,他反對保守的舊派黨羽,實行徹底的新法改革,雖然其中有些弊病,但還是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
就是這麼一個家喻戶曉的名人,其膝下雖然僅僅只有四個兒女,但卻有好些個兄弟姐妹,因此整個王家算是一個很大的家族了。而王家經過一千年的歷史滄桑,到現在還有多少後人呢?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在2009年9月的時候被揭曉了。當時有專家在南京發現了一座古墓,經過年代鑑定後,確定是一千年前的北宋古墓。當時這個古墓有些部分已經遭到了破壞,可能在這一千多年裡遭到了盜墓賊的發掘。
為了保護古墓守衛墓中文物,專家開始對古墓進行保護性的發掘。開掘的時候發現,這個墓葬其實相當儉樸,專家起初以為是普通地主之類的墓穴,直到看到了墓碑上的墓志銘,發現這墓志銘居然出自曾鞏之手。
曾鞏是生於北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能夠讓曾鞏題字的墓必定不像表面這麼簡單,經過專家的再三研究之後,確定這座古墓屬於王益,也就是北宋名臣王安石的父親。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全國媒體大肆報導,就在專家為這次的重大發現感到開心時,一個穿著樸素的村民卻突然出現,大聲喊著讓發掘隊伍趕緊停下。而這個人的名字叫做王水清。
王水清自稱是王安石的後人,讓考古隊停止挖掘祖先的墳墓,並希望將墓內的遺骸移葬到老家江西上池村裡頭。專家當然不能這麼輕易相信一個來路不明的人的話,但王水清隨後拿出來的族譜卻讓專家啞口無言。
在中國傳統中,安土重遷、落葉歸根是永遠逃不開的話題,而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修身齊家幾乎是每個古人的追求,因此,家族血脈在古人看來就十分重要。而為了保證家族血脈延續和後人認祖歸宗,族譜便應運而生。
即使時至今日,很多地方也依然在記族譜,而王水清能掏出族譜來,在專家看來也是並不令人驚訝的事。專家趕緊接過族譜,根據譜系往上溯源,最終確定王水清等人確實是王安石後人。
再加上王水清手裡有著上池村王家各戶的聯名籤字以及村委會的蓋章,這件事的可信度幾乎是百分之百了。最後,這件事也被媒體進行了跟進報導,南京文物保護部門確定王水清等人的身份之後,也應了他們的要求。
專家們先是將王益等人的遺骸和棺槨移除,交給了王水清等人,而後在妥善處理了墓穴內一應文物等,在不會傷害到古墓的前提下,將墓葬回填了。之後,南京文物保護部門還幫助王水清等人將王益棺槨送回了上池村。
而王水清以及村裡的王家後人一同將王益安葬在了螺峰之下。不僅如此,由於這一事件在新聞上多次報導,讓全國各地的王家後人都紛紛趕來上池村祭拜先祖。
他們手裡都拿著一本本族譜,就是這些族譜,將零落於全國各地的王家後人重新聚集起來,倒也真是令人感覺到世事的奇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