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發掘王安石父親墓,專家剛開挖,王安石後人拿族譜趕來:住手

2020-12-08 騰訊網

王安石,生於公元1021年,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在詩詞上,「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時至今日還為人傳唱。在思想上,他的「五行說」為中國唯物主義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而在改革上,他反對保守的舊派黨羽,實行徹底的新法改革,雖然其中有些弊病,但還是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

就是這麼一個家喻戶曉的名人,其膝下雖然僅僅只有四個兒女,但卻有好些個兄弟姐妹,因此整個王家算是一個很大的家族了。而王家經過一千年的歷史滄桑,到現在還有多少後人呢?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在2009年9月的時候被揭曉了。當時有專家在南京發現了一座古墓,經過年代鑑定後,確定是一千年前的北宋古墓。當時這個古墓有些部分已經遭到了破壞,可能在這一千多年裡遭到了盜墓賊的發掘。

為了保護古墓守衛墓中文物,專家開始對古墓進行保護性的發掘。開掘的時候發現,這個墓葬其實相當儉樸,專家起初以為是普通地主之類的墓穴,直到看到了墓碑上的墓志銘,發現這墓志銘居然出自曾鞏之手。

曾鞏是生於北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能夠讓曾鞏題字的墓必定不像表面這麼簡單,經過專家的再三研究之後,確定這座古墓屬於王益,也就是北宋名臣王安石的父親。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全國媒體大肆報導,就在專家為這次的重大發現感到開心時,一個穿著樸素的村民卻突然出現,大聲喊著讓發掘隊伍趕緊停下。而這個人的名字叫做王水清。

王水清自稱是王安石的後人,讓考古隊停止挖掘祖先的墳墓,並希望將墓內的遺骸移葬到老家江西上池村裡頭。專家當然不能這麼輕易相信一個來路不明的人的話,但王水清隨後拿出來的族譜卻讓專家啞口無言。

在中國傳統中,安土重遷、落葉歸根是永遠逃不開的話題,而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修身齊家幾乎是每個古人的追求,因此,家族血脈在古人看來就十分重要。而為了保證家族血脈延續和後人認祖歸宗,族譜便應運而生。

即使時至今日,很多地方也依然在記族譜,而王水清能掏出族譜來,在專家看來也是並不令人驚訝的事。專家趕緊接過族譜,根據譜系往上溯源,最終確定王水清等人確實是王安石後人。

再加上王水清手裡有著上池村王家各戶的聯名籤字以及村委會的蓋章,這件事的可信度幾乎是百分之百了。最後,這件事也被媒體進行了跟進報導,南京文物保護部門確定王水清等人的身份之後,也應了他們的要求。

專家們先是將王益等人的遺骸和棺槨移除,交給了王水清等人,而後在妥善處理了墓穴內一應文物等,在不會傷害到古墓的前提下,將墓葬回填了。之後,南京文物保護部門還幫助王水清等人將王益棺槨送回了上池村。

而王水清以及村裡的王家後人一同將王益安葬在了螺峰之下。不僅如此,由於這一事件在新聞上多次報導,讓全國各地的王家後人都紛紛趕來上池村祭拜先祖。

他們手裡都拿著一本本族譜,就是這些族譜,將零落於全國各地的王家後人重新聚集起來,倒也真是令人感覺到世事的奇妙了。

相關焦點

  • 南京發現王安石父親墓,剛挖到棺槨,王安石36代孫趕來:馬上停手
    這是王安石在1052年為父兄掃墓時寫下的詩句,王安石之父王益只活了46歲,長兄王安仁也是英年早逝,此詩代表了王安石對親人的無限追思。但王安石的父兄並未葬在家族墓中,相傳是葬在了牛首山,多年以來並未被發掘。
  • 雲貴等地王安石家族後裔專程至東鄉上池祭祀
    本報訊 清明期間,來自雲南、山西、貴州等地的王安石家族後裔十餘位代表,不遠千裡,專程來到東鄉縣黎圩鎮上池村,祭拜從江蘇南京遷回的王安石父親王益和兄長王安仁墓。  王安石父親王益和兄長王安仁墓原葬南京將軍山,2009年9月底,南京將軍山一建設單位在施工挖掘土方時,意外發現兩座古墓。經南京文物局鑑定,這是王安石之父王益、兄王安仁之墓。
  • 王安石後人遠赴南京祭祖 取抔墳土返回江西故裡
    王安石後人來寧祭祖 取抔墳土回江西故裡  去年9月份,晨報第一時間披露出在將軍山某工地發現王安石父兄墓葬的消息,立即引起了多方的關注。而在今年4月,王安石遠在江西的後人趕到南京,祭掃祖墳,並通過晨報表達了「想將祖先墓葬移到江西」的想法。
  • 韋力︱歐陽修、王安石與「三蘇」的祠與墓
    在這座葫蘆形的大墓右側是一片竹林,這片竹林有數畝之大,所種為早園竹,竹林中有十餘座墳丘,從石碑看都姓歐陽,估計是歐陽家族後人。歐陽修墓薛夫人墓王安石祠堂王安石故裡、祠堂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黎圩鎮上池村。
  • 新《王安石全集》出版,採取經史子集新編例
    然而今人對王安石著述的了解往往局限於《周禮新義》《臨川集》《唐百家詩選》這三種而已。去年9月,由復旦大學教授王水照主編、收錄了目前所能見的王安石及其子王雱的全部自撰及編訂著作的《王安石全集》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5月6日,《王安石全集》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復旦大學中文系主辦舉行。
  • 王安石,有限遊戲的追逐者;蘇東坡,無限遊戲的大贏家
    最近拜讀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讓我有機會了解到北宋王安石變法那段歷史。這次著名的變法在北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卻也給北宋朝廷和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有意思的是,當我觀察王安石和蘇軾二人在變法中的行為,我倒是想起了美國紐約大學宗教歷史教授詹姆斯·卡斯的一本著作《有限與無限的遊戲》:王安石,他是有限遊戲的追逐者;蘇東坡,他是無限遊戲的大贏家。
  • 「邋遢大王」王安石,一兩年不洗臉不洗澡,鬍鬚上掛著蝨子見皇帝
    縱觀中國古代史,王安石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位響噹噹的人物。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神宗趙頊在位時的當朝宰相。隨後,大夫為王安石開出了方子,也不收診費,轉身走了,一邊走一邊仰天大笑。家人拿過方子一看,都傻眼了,只見方子上寫的是:臉上黃泥太多,需準備清水幾盆,使勁洗臉搓泥,再用清水洗淨即可痊癒。家人遵照方子準備了幾盆清水,讓王安石洗臉,可王安石卻大手一揮,黑著臉說道:老子天生臉黑,怎能洗白?
  • 王安石的父親 在新繁當過知縣
    他的留名傳世,不僅僅因為有個叫王安石的兒子。從成都向北,經過駟馬橋,再一路前行,約摸40多公裡,便到了新都區,新都下轄有一歷史名鎮,喚名新繁鎮,新繁鎮上有一名源,叫東湖。不僅公堂上如此,王益教育孩子也從不進行體罰,這樣的家庭氛圍應該對王安石的人生產生了良好的影響。王益為官清廉,做了一輩子官,卻不置田產,只靠有限的官俸維持家庭生活。由於沒有田產,他每調任一處,就拖家帶口,一起前往。
  • 同樣是變法的商鞅和王安石:為什麼前者成功而後者卻失敗了?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改革家除了秦國的商鞅,就數宋朝時期的王安石了,然而哪怕商鞅最後被五牛分屍而死,但是他的變法卻是成功的,為了大秦帝國做出了不朽功績,而同樣是變法的王安石卻失敗了。如果王安石變法成功,大宋王朝的基業我認為至少可以再延續幾百年沒有問題,因為王安石變法時期成功阻擋了金國以及遼人的南下,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戰績,所以說宋朝並不是沒有強大過,而是放棄了強大的機會。
  • 王安石罷相後心灰意冷,「洗稿」古樂府一首詩,結果成了千古名篇
    詩句大意和敘事的順序都非常相似,但原詩經「動詞作者」王安石妙筆一改,頓時化腐朽為神奇,被人傳誦至今。被模仿的那首詩,倒沒有幾個人知道了。下面我把這兩首詩都摘錄出來,供大家參考一下。或者我們可以通過王安石的創作思路,悟出創作中「推陳出新」的正確方式。一、《梅花》賞析《梅花》——北宋·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 王安石和蘇軾最相似的兩首詩,富有哲理,千年難分高下
    經常看到有文章說蘇軾和王安石不合,時不時便上演文學大戰。 流傳最廣的便是關於蘇軾改字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蘇軾前去拜訪王安石,王安石在午睡。 蘇軾不小心瞄到王安石書桌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名為《詠菊》。
  • 王安石騎毛驢春遊鐘山,寫下一首充滿生活氣息的詞,讀來耳目一新
    王安石曾兩次拜相主持變法,後來變法失敗,王安石也辭去了宰相的官職,回到了江寧(今江蘇南京),過起了隱退的生活,直到去世,王安石生命中的最後十年就是在江寧的隱居生活中度過的。在隱退江寧期間,王安石的心境漸漸平淡下來,從此不再過問朝政,從夙夜興工、宵衣的繁忙工作逐漸過渡到遠離仕途的閒居生活與日常中來。
  • 王安石的一首七律,開篇就不同凡響,荊公的氣魄非比尋常
    但是王安石也很有個性,經常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七律,開篇就不同凡響,荊公的氣魄非比尋常。奉酬永叔見贈宋代:王安石欲傳道義心猶在,強學文章力已窮。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這首詩是作者在36歲時的作品,當時他還在基層工作,而他的同鄉曾鞏很佩服王安石的文採和人品,就將其引薦給恩師歐陽修。歐公也對這位青年才俊刮目相看,並寫詩相贈: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王安石博學多才,當然非常清楚歐公有意提攜自己。他也知道很多人一旦得到歐公的賞識,就會名聲大振、更不用說什麼功名富貴。
  • 王安石十首經典古詩詞,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
    出自宋·王安石《菩薩蠻》。何物,什麼事。關情,牽掛於心。此言自己最關心的事是什麼時候春天能到來,表達的是一種盼春的殷切之情。二、月映林塘澹,風含笑語涼。出自宋·王安石《歲晚》。林塘,林木、池塘。出自宋·王安石《杜甫畫像》。斡,運轉。詩句讚頌杜甫之辭。前句寫杜詩撼天動地的氣勢,後句寫杜甫威武不可犯的人格精神。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五、溪深樹密無人處,惟有幽花渡水香。
  • 王安石的名句「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嗎?
    公元1070年(熙寧三年),王安石正式第一次拜相,開始改革變法,當時的宋神宗也是極為信任他,還把他當成自己的偶像,這一次啟用王安石變法,也是希望可以重振北宋,讓整個帝國更加強大。後來我們也知道王安石的變法之路走得很艱辛,只不過四年的時間,他就被罷了相,還遭受了許多的指責,認為他的變法不可取,宋神宗也頂不住壓力,王安石只好退居幕後。但是僅僅又過了一年,再次啟用王安石,很快又被罷相,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也宣告結束。王安石兩次拜相,又兩次被罷相,可謂是大起大落,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儘管人們反對,不理解他的行為。
  • 王安石為變法前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這件事是改革變法的試金石
    文章標題「 王安石為變法前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這件事是改革變法的試金石」王安石擔任翰林學士期間,寫出著名的《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得到了宋神宗的極大重視。宋神宗迫不及待地要讓王安石將心中的改革構想和盤託出。然而,王安石卻對此遲疑不定。
  • 「福建子」讓王安石既悔且恨?·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王安石跟司馬光鬧翻時,伯溫也就十二三歲。他「入聞父(邵雍,諡號康節)教,出則事司馬光等」,「光等亦屈名位輩行,與伯溫為再世交」,由此不難看出邵伯溫的傾向性,對王安石一黨的怨念幾近偏執。因此,今有學者援引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認為所謂「福建子」三字乃「邵氏造謗者為之」,並非真有其事。
  • 王安石嫁兒媳,理學形成的宋朝,其實並沒有那麼封建
    先秦時期,雖然男尊女卑的現象已經形成,但是婦女婚姻自由,並不完全就是男人的附屬品兩漢時期,婦女也有一定的地位,漢高祖劉邦稱帝後,都是先封其母,後面才封其父親為太上皇,說明當時確實存在著尊母不尊父的說法大唐自不必說,國富民強,政治開明,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婦女的地位自然也有所提高武則天
  • 王安石的變法運動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哪些影響?
    但同樣也顯而易見,王安石的目的絕不在於對社會和政權的基礎提出質疑。影響他的是一些自由化觀念,以及行政官吏的那種注重實際的思想。王安石對專制主義很仇視,堅信法律在社會和政治領域中的調節功能,他似乎擁有一種社會學的推理。在他看來,單獨負擔直接稅收和徭役的小農,所遭受的事實上的歧視,乃是國家衰敗的深刻原因。
  • 程咬金墓發掘後,專家發現一塊石頭,家族秘密重現於世,顛覆認知
    在小說中,程咬金是一介莽夫,出身也不是很好,在小說《隋唐演義》中,程咬金的絕學三板斧還是在睡夢中學會的,但因為記憶力不好,需要先說名字,才會想起招式,後人管他的招數叫「三斧子半」,後演變了歇後語「三道板斧——只會幾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