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後人遠赴南京祭祖 取抔墳土返回江西故裡

2020-12-05 搜狐網

  王安石後人來寧祭祖 取抔墳土回江西故裡

  去年9月份,晨報第一時間披露出在將軍山某工地發現王安石父兄墓葬的消息,立即引起了多方的關注。而在今年4月,王安石遠在江西的後人趕到南京,祭掃祖墳,並通過晨報表達了「想將祖先墓葬移到江西」的想法。雖然,因為涉及文物保護等問題,這一想法沒能實現,但是王安石的後人,還是在南京市文物部門和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門的幫助下,在墓葬現場提取了先祖王益、王安仁墓葬的墳土回到故裡東鄉上池村,在上池羅峰之前選好的地方下葬並立碑,以示紀念,方便今後廣大後裔祭拜。並於日前舉行了盛大的儀式,祭奠先祖王益、王安仁、王安石三父子。

  宋時文豪三父子,上月故裡重逢

  記者與遠在江西的王安石一族第36代王新年取得了聯繫。他告訴記者,在4月份,他們到南京拜祭先祖後,就在在南京相關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在墓葬現場提取了先祖王益、王安仁墓葬的墳土回到故裡東鄉上池村。全村對這件事都興奮不已,開始籌辦盛大的祭祀活動。據悉,祭祀活動已於上月底舉行,從南京帶回的先祖墳土在上池羅峰之前選好的地方下葬並立碑,以示紀念,方便今後廣大後裔祭拜。

  「我們現在依然有宗室祠堂,而且以我們上池村為核心,周圍的上池源裡村、上池大源村、上池墩頭村、全思源王家村、浯溪王家村、金溪月塘王家村、鷹潭塘井王家村、水口王家村等等,都是王安石的後裔。還有以前沒聯繫上的抱著家譜來認祖歸宗的金溪店下王家村等,都出現在現場,共有400多人。」據悉,整個儀式共分:燃放禮炮、長輩致歡迎詞、集體祠堂拜祖、下葬先祖遺靈(骨)並立紀念碑、羅峰碑前祭拜、全體後裔代表合影、繼承和發揚荊公文化座談會等八個部分。「今年距四世祖王安石逝世整整924周年,在這個重要的紀念日子裡,我們村在南京市(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找到了祖宗,並能將先祖的墳土和遺靈(骨)帶回來,實現了近千年來,先祖三父子在故裡的首次重逢,這是一件價值非常、意義深遠的大事。我們也非常感謝《南京晨報》在我們這次尋根祭祖中給予的幫助。」王新年表示。

  世宦祠內顯莊嚴,後裔人才依然濟濟

  據上池村第35代後裔王水清介紹,國內僅有的「世宦祠」是紀念上池王氏世代為官的專享祠堂,是上池典型古代建築代表作。「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自古英豪欽卓識。祖德可以師,學問可以傳,至今鄉裡仰遺風。」這是世代懸掛在上池村「世宦祠」內的一副讚頌王荊公的對聯。正大門還有一副對聯是「政治抗三代之隆,差讓伊皋伊旦。文章駕百家而上,殊超韓柳歐蘇。」橫批:「俎祀光華」。舊時在上池村「世宦祠」祠堂裡面,四壁掛了很多題贊上池村王氏先輩豐功偉業的名人字畫、木匾等。至今「世宦祠」還流傳有多副讚頌王荊公的對聯。

  不僅如此,王水清還透露,舊時世宦祠內常年懸掛著歷朝歷代有功德的文人雅士的功績牌匾,在荊公世第門樓前設有功德碑和旗杆石,因此,在王氏後裔代代年輕人中,都把在世宦祠內留下自己的名字、在荊公世第門樓前的旗杆石上留下自己的旗幟當成了光宗耀祖、至高無上的光榮。而這樣的激勵,也讓王氏後人人才輩出,據王水清透露,現在村上有研究國家貨幣和國際關係、為國家提供重要政策依據的博士生導師;有在清華大學政策研究室研究國家政策的;有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月球車的;有在美國駐上海領事館工作的……

  而且,記者也了解到,其實上池村並不富裕,主要經濟來源還是種植水稻,種桑養蠶,但是在教育子女上也是毫不吝嗇。「先祖的遺志我們一定會秉承下去的。」

  想和南京的同宗後裔取得聯繫

  王安石故裡,這個小小的村莊,民風卻十分淳樸。王新年在與記者聯繫時,一直表達著全村人對南京人民的感謝。「我們很多老一輩的人都非常激動,都一直在感謝南京市民,說南京人是我們的恩人,幫我們找到祖宗了,以後歡迎你們南京市民來我們這,家家都能吃到飯……」這樣樸實的言語讓記者相當感動。另一位從外地工作專程趕回來的村民王慶衍跟記者說:「聽說南京那邊也有先祖王益的後裔,我們非常想跟他們取得聯繫,這樣我們全家從心理上就團圓了,當然有機會能回來聚一聚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責任編輯:news4)

相關焦點

  • 南京發現王安石父親墓,剛挖到棺槨,王安石36代孫趕來:馬上停手
    這是王安石在1052年為父兄掃墓時寫下的詩句,王安石之父王益只活了46歲,長兄王安仁也是英年早逝,此詩代表了王安石對親人的無限追思。但王安石的父兄並未葬在家族墓中,相傳是葬在了牛首山,多年以來並未被發掘。
  • 雲貴等地王安石家族後裔專程至東鄉上池祭祀
    本報訊 清明期間,來自雲南、山西、貴州等地的王安石家族後裔十餘位代表,不遠千裡,專程來到東鄉縣黎圩鎮上池村,祭拜從江蘇南京遷回的王安石父親王益和兄長王安仁墓。  王安石父親王益和兄長王安仁墓原葬南京將軍山,2009年9月底,南京將軍山一建設單位在施工挖掘土方時,意外發現兩座古墓。經南京文物局鑑定,這是王安石之父王益、兄王安仁之墓。
  • 南京發掘王安石父親墓,專家剛開挖,王安石後人拿族譜趕來:住手
    而王家經過一千年的歷史滄桑,到現在還有多少後人呢?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在2009年9月的時候被揭曉了。當時有專家在南京發現了一座古墓,經過年代鑑定後,確定是一千年前的北宋古墓。當時這個古墓有些部分已經遭到了破壞,可能在這一千多年裡遭到了盜墓賊的發掘。
  • 江西撫州:荊公故裡 聽改革故事(身邊的變化)
    江西撫州,王安石故裡。在該市東鄉縣黎圩鎮上池村,至今仍矗立著保存完好的「王氏宗祠」。 夏日時節,我們來到撫州。這片孕育了「十一世紀改革家」的土地上,如今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改革故事? 「一個地方最大的品牌、最大的優勢,就是環境。」
  • 韋力︱歐陽修、王安石與「三蘇」的祠與墓
    在這座葫蘆形的大墓右側是一片竹林,這片竹林有數畝之大,所種為早園竹,竹林中有十餘座墳丘,從石碑看都姓歐陽,估計是歐陽家族後人。歐陽修墓薛夫人墓王安石祠堂王安石故裡、祠堂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黎圩鎮上池村。
  • 王安石的父親 在新繁當過知縣
    他的留名傳世,不僅僅因為有個叫王安石的兒子。從成都向北,經過駟馬橋,再一路前行,約摸40多公裡,便到了新都區,新都下轄有一歷史名鎮,喚名新繁鎮,新繁鎮上有一名源,叫東湖。駟馬橋是西漢大儒司馬相如榮歸故裡時的重要標誌。《華陽國志·蜀志》載,(成都)城北十裡有升仙橋,有送客觀,司馬相如初入長安,題市門曰:「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汝下」。古時一車套四馬,故稱駟馬,是貴族身份的象徵。家鄉為了紀念司馬相如,遂將升仙橋改為駟馬橋。新都的得名更早。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張一一力證嫦娥故裡在湖南岳陽
    嫦娥五號探測器今晨發射成功   湖南岳陽倉田村湖南民族學院院內「嫦娥故裡」巨型雕塑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 名人愛順德 後人揚祖訓
    杏壇古朗伍氏,兩千多年前的祖上是鼎鼎大名的伍子胥;均安歐陽氏,直系親屬是南宋王朝的駙馬爺;在容桂馬岡,「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直系後人就足足有150多位;而中國四大名門之一的孔姓,在勒流也開枝散葉;為袁崇煥守靈17代的佘氏,也是不折不扣的順德人!   清明時節,祭祖念先。我們偉大民族的輝煌歷史的點點滴滴,也揮灑在這個神奇的珠三角水鄉——順德。
  • 新《王安石全集》出版,採取經史子集新編例
    然而今人對王安石著述的了解往往局限於《周禮新義》《臨川集》《唐百家詩選》這三種而已。去年9月,由復旦大學教授王水照主編、收錄了目前所能見的王安石及其子王雱的全部自撰及編訂著作的《王安石全集》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5月6日,《王安石全集》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復旦大學中文系主辦舉行。
  • 朱虹:江西金溪—心香書屋紅 五彩錦繡谷
    金溪建縣於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有著跨越千年的厚重歷史,這裡是「心學」創始人陸九淵的故裡、明清時期江南最大的雕版印書中心,曾是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的駐紮地,亦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古村落博物館。因王安石外婆是金溪人,他多次回鄉首選此地,並留下了影響巨大的名篇《傷仲永》。
  • 王安石和蘇軾最相似的兩首詩,富有哲理,千年難分高下
    經常看到有文章說蘇軾和王安石不合,時不時便上演文學大戰。 流傳最廣的便是關於蘇軾改字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蘇軾前去拜訪王安石,王安石在午睡。 蘇軾不小心瞄到王安石書桌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名為《詠菊》。
  • 成都彌牟鎮溫姓家族5代1500名子孫祭祖[圖]
    她要去的,是正在舉辦的「溫氏餘慶祠祭祖大會」。6年來,每逢清明前夕,溫家人都聚在一起祭拜289年前入川的先祖文英公(原名:溫聖遠)。  昨日,與溫立梧一同祭祖的溫家人至少有1500人。族長溫成然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這是恢復祭祖6年來,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往年,後生們上完祖墳就算結束了。今年不同,除了上墳,子子孫孫都在新落成的祠堂裡跪拜祖先的神位,磕頭上香,表達孝心。
  • 江西威武:17位鍾姓開國將軍中,12位是江西人,還有位過活百歲!
    在共和國將軍中,鍾姓也不少,有17人,不過筆者梳理發現,新中國17位鍾姓開國將軍中,12人是江西人。江西人威武吧?其實在新中國之前,江西被譽為文章結義之邦,歷史上文人眾多,比如歐陽修、曾鞏、王安石、姜夔等都是江西人,近代是一改文風,愛上了武裝,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共和國的搖籃瑞金、軍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安源等等…鍾姓開國將軍中,一位是開國中將,其餘十六人是開國少將,他們都是誰?
  • 東夏教育·報恩祭祖——父母是我們生命源頭
    祭祖能夠幫助我們連結生命的源頭。我們所有的財富和成功都離不開父母、祖宗的護佑。~~~~~~~~~~~~~~~~~~~~~~~~~~~~~~~~~~~~~~~~~~~~~~東夏教育懷著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份情懷,為了讓更多人學習和了解祖先文化,重視家風家規,特在全國巡迴開展報恩祭祖體驗課,東夏教育核心講師吉原老師帶領團隊成員目前已經走過了山東濰坊、山東聊城、山東煙店、山東淄博、雲南玉溪、廣西桂林、山東威海、江西贛州等城市。
  • 為了月球這抔土,嫦娥五號有多拼?
    這一刻,這抔「土」,引來了全世界的關注目光。人類類似的牽掛,發生在44年前。「壯麗的荒涼」坑坑窪窪的表面、灰色的主基調、一望無際的荒涼……是普羅大眾通過科幻作品等認識到的月球。「走在月球表面上,猶如走在一個布滿沙土的運動場上,四周有泛光燈的照耀。」
  • 王安石,有限遊戲的追逐者;蘇東坡,無限遊戲的大贏家
    最近拜讀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讓我有機會了解到北宋王安石變法那段歷史。這次著名的變法在北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卻也給北宋朝廷和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有意思的是,當我觀察王安石和蘇軾二人在變法中的行為,我倒是想起了美國紐約大學宗教歷史教授詹姆斯·卡斯的一本著作《有限與無限的遊戲》:王安石,他是有限遊戲的追逐者;蘇東坡,他是無限遊戲的大贏家。
  • 太空大禮空降「偉人故裡」神十返回艙落戶韶山
    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周建平與航天員代表張曉光共同為神州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揭幕。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陳列展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高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2噸多,此前曾在多個重要展覽中對外展出。
  • 王安石騎毛驢春遊鐘山,寫下一首充滿生活氣息的詞,讀來耳目一新
    王安石曾兩次拜相主持變法,後來變法失敗,王安石也辭去了宰相的官職,回到了江寧(今江蘇南京),過起了隱退的生活,直到去世,王安石生命中的最後十年就是在江寧的隱居生活中度過的。在隱退江寧期間,王安石的心境漸漸平淡下來,從此不再過問朝政,從夙夜興工、宵衣的繁忙工作逐漸過渡到遠離仕途的閒居生活與日常中來。
  • 河南省鄭州市胡氏宗親在滑縣隆重舉行祭祖大典
    河南省鄭州市胡氏宗親在滑縣隆重舉行祭祖大典(2018.02.24)2018年2月23日河南滑縣胡氏宗親在鄭州高新區科學大道金橋商務酒店聚會,24日(正月初九)上午在滑縣上官胡氏宗祠隆重舉行祭祖活動(胡鳳齋)。
  • 王安石十首經典古詩詞,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江西臨川人,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人。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一、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