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彌牟鎮溫姓家族5代1500名子孫祭祖[圖]

2020-11-29 東方網

溫家族人祭祀先祖。

  消失10年祠堂重建

  昨日,91歲的退休老師溫立梧老人起了個大早。她特地穿上新買的衣裳,帶著兒女、孫子和重孫四代八口人,從新都驅車趕往成都市青白江區彌牟鎮。

  「我的根就在『溫家寨子』。我很小出門在外,這次一定要回去看看。」在溫立梧看來,回娘家無疑是個盛大的節日。她要去的,是正在舉辦的「溫氏餘慶祠祭祖大會」。6年來,每逢清明前夕,溫家人都聚在一起祭拜289年前入川的先祖文英公(原名:溫聖遠)。

  昨日,與溫立梧一同祭祖的溫家人至少有1500人。族長溫成然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這是恢復祭祖6年來,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往年,後生們上完祖墳就算結束了。今年不同,除了上墳,子子孫孫都在新落成的祠堂裡跪拜祖先的神位,磕頭上香,表達孝心。祭拜結束了,我們坐在一起吃壩壩宴,族人之間溝通感情。」

  5代人祭祖擺了150桌壩壩宴

  昨日上午9點,500名溫氏子孫從位於彌牟鎮的「溫家寨子」出發,沿著蜿蜒的山路,走向入川始祖文英公的墳冢所在地紅楓村。前去上墳的隊伍,包括新都、廣漢、彭州、什邡等地的溫家人,最遠的有從武漢遠道而來的溫家後人。半小時後,在一塊立於同治年間的墳冢前,溫家後人們磕頭上香,放響鞭炮。

  族長溫成然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文英公後代至今已有15代人,子孫後代少說上萬。早在清朝時期,溫氏已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後代人中過舉人、出過武魁解元,出現了「溫半榜」、「一解九舉」的名門望族風範。

  然而,到了近代,溫家的祭祖活動曾中途停滯過50多年。直到2006年,「清明節祭祖」習俗在後代子孫的提倡下,再次重啟。

  為了讓更多族人祭拜祖先,溫家幾代人專門成立了溫氏宗親會,設立了11個省內聯絡員和一個省外聯絡處,義務號召族人參與。此後6屆,參加祭拜的人越來越多,遠在河南、內蒙古、貴州的溫家人得知後,都曾派代表來參加。

  在溫成然看來,祭祖是溫家人追思先輩、感恩先祖的一種方式。為了便於後代子孫們聯絡感情,祭祀活動結束後,特別安排了150桌壩壩宴,供前來祭祖的5代子孫享用。

  消失10年「溫家寨子」又重現

  「有請溫氏九世孫女溫立梧向入川考妣神位行禮!」昨日上午11點,在新落成的溫家寨子裡,「溫氏餘慶祠」裡傳來祭祀官的聲音。

  91歲的溫立梧是溫家年紀最大的長者,這是她有生之年第二次來到溫家的祠堂。她顫巍巍的雙手指向正在與族人交談的兒女,「我把兒女、孫子、重孫都帶過來了,讓他們感受這份孝心,讓他們感恩宗親。」

  「參加祭祖的少說有1500人以上,人數比去年翻了一番。大家都想看看新寨子是啥樣。」族長溫成然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先祖於雍正年間建成的溫家寨子,向來是族人聚會的地方。2001年,因某廠在此地建廠,溫家按規定將土地出讓,擁有263年歷史的「溫家寨子」不復存在。

  之後,溫家幾代人在修族譜的過程中,興起了重修祠堂的念頭,該想法受到大量族人的支持。最後,由兩名「佐」字輩的從商後人出資,在原址的不遠處重新修建,最終於去年底落成。

  「今年是溫家人第一次在新祠堂祭祖。以後的世世代代,子孫都會在此相聚,將孝心發揚光大。」族長溫成然表示。

  連結「溫家寨子」

  清朝雍正元年,溫聖遠舉家18人從江西省上猶縣出發,歷時8個多月,來到成都府新都縣八陣鄉(今成都市青白江區彌牟鎮)定居。他教書育人,向後輩傳授詩書禮儀。膝下3子,辛苦勞作,成就一段家業。其中,二兒子溫世朗精通算術,為朝廷丈量土地,得到獎賞。後購買土地十八頃。文英公命大兒子溫世明負責溫家寨子的選址和祠堂的修建工作,於1738年建成。

  清朝時期,溫氏已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後代人中過舉人、出過武魁解元,出現了「溫半榜」、「一解九舉」的名門望族風範。

相關焦點

  • 四川千名廖姓客家人祭祖傳承孝文化
    四川千名廖姓客家人祭祖傳承孝文化  【解說】3月23日,來自全國各地的近千餘名廖氏宗親聚集在四川成都市新都區石板灘解放村廖家祠堂,參加一年一度的廖氏祭祖大典。而這已是廖氏家族的第32屆祭祖大典。
  • 東夏教育·報恩祭祖——父母是我們生命源頭
    祭祖能夠幫助我們連結生命的源頭。我們所有的財富和成功都離不開父母、祖宗的護佑。~~~~~~~~~~~~~~~~~~~~~~~~~~~~~~~~~~~~~~~~~~~~~~東夏教育懷著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份情懷,為了讓更多人學習和了解祖先文化,重視家風家規,特在全國巡迴開展報恩祭祖體驗課,東夏教育核心講師吉原老師帶領團隊成員目前已經走過了山東濰坊、山東聊城、山東煙店、山東淄博、雲南玉溪、廣西桂林、山東威海、江西贛州等城市。
  • 湛江人清明祭祖為什麼用燒豬和墨魚?
    導語:小編也參加了兩天的祭祖活動,是祭祀活動中的主力喔!我們抬上山的主要的祭品有:閹雞、花蟹、海魚、大蝦、花螺、豬肉、糕點等。另外還有兩樣比較有特色的。  一是墨魚,用墨魚拜祖先,祖先會保佑子孫後代「肚子有墨水」,學業有成。在古代,學而優則仕,是大家都嚮往的成功之路,家裡有人做官,會很風光喔!
  • 洛克菲勒家族擁有著頂端權力與財富,但為何子孫6代都不爭資產?
    說道洛克菲勒家族,可能有著很多的夥伴並不是很了解,但是說到「石油大王」,或許夥伴都會恍然大悟。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最富有的家族。約翰·D·洛克菲勒是這個家族的創始人,他也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位億萬富翁。他於1937年5月23日去世。
  • 河南省鄭州市胡氏宗親在滑縣隆重舉行祭祖大典
    河南省鄭州市胡氏宗親在滑縣隆重舉行祭祖大典(2018.02.24)2018年2月23日河南滑縣胡氏宗親在鄭州高新區科學大道金橋商務酒店聚會,24日(正月初九)上午在滑縣上官胡氏宗祠隆重舉行祭祖活動(胡鳳齋)。
  • 「旺夫命」的3大生肖女,結婚後越來越有錢,子孫三代享富貴!
    《旺夫命》中的3個主要生肖女,婚後越來越富有,子孫後代都享富貴!妻為生肖牛妻為黃道十二宮,十足旺夫,家財日增,子孫三代享福。牛女聰明能幹,性情溫和。他們性情高雅,想像力豐富,是天生的財主。結婚後能夠給自己的家庭,給丈夫帶來絡繹不絕的好福氣,有源源不斷的財氣進門。
  • 墨西哥華人首富李華文赴中山尋根祭祖(圖)
    墨西哥華人首富李華文赴中山尋根祭祖(圖)
  • 清明為EVO祭祖 Lancer Evolution家族史
    【太平洋汽車網 文化頻道】雖在祭祖的時間點說「絕後」話題有點悲情,但第十代EVO停產的消息襲來之際,伴隨著「下一代連個確切計劃都沒有」的不主動不負責的新車研發進程,還真讓三菱車迷餘情未了欲斷魂。君不見斯巴魯翼豹WRX STI都換代重生了,這在同價位街車中神速到沒朋友的兩員東瀛悍將,居然要剩下STI獨孤求敗。EVO已死,有事燒紙?不,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 朱元璋通過這套規則給子孫起的名很奇怪:和化學元素名稱扯上聯繫
    文/史小二記朱元璋挺厲害的,他的這一項規定,竟讓後世宗室子孫的名字跟化學元素周期表裡的元素名重複了。不可思議吧?考慮到後代子孫不斷繁衍後的數量,朱元璋吸取漢、唐、宋的經驗教訓,特地製作出一套取名規則。第一,名字的字數是三個字。
  • 廖氏的家族深港情懷:再窮的兄弟也是兄弟
    廖虹雷所在的廖氏家族後裔如今遍布深港兩地。廖氏祖先從中原遷至福建,從福建遷至廣東,直到在深圳河兩岸定居下來……廖氏家族南遷史,無疑也是深港兩地同根同源同宗同祖血脈深情的微觀現實寫照。  廖:那是因為去年我們一起去過那裡祭祖,過幾天還要去,去參加世界廖氏宗親祭祖大會。廖氏家族的歷史來源經過考證,說是周王朝時,湖陽鎮有個諸侯國叫「蓼國」,全國的人都被賜予「蓼」姓,後來這個國家在戰亂中被吃掉了,最後所有人不得不改姓「廖」。  記:那你們的祖先是怎麼輾轉來到現在的深圳和香港的呢?
  • 中國唯一一個富過15代的家族,家訓只有30字,卻讓家族富了幾百年
    中國有句老話叫:「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有一個家族,富過了15代。而這個家族能富15代的秘訣,只有30個字。幾百年前,江蘇蘇州有一個名門望族——貝氏家族。元朝末期,各地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
  • 百姓擺譜(5)|成都謝子越世系家族8人清初移民入川,半途分離竟成永別
    廣東連平縣陂頭鎮銀梅村,是成都謝子越世系家族祖籍地。封面新聞記者 黃勇成都龍泉驛區十陵街道謝惠祥所在的這支謝子越世系家族,堂號為寶樹堂,這裡有怎樣的淵源呢?謝惠祥考證後,認為寶樹堂的來歷有3種說法。由此,寶樹堂成為謝氏家族的一個堂號,也成了謝氏家族的代名詞。在寶樹堂謝氏祠堂的神龕上,一般會有這樣一副神聯:「南國介圭延世澤,東山寶樹振家聲」。這裡包含著謝氏家族的多個歷史典故。周宣王時,派舅舅申伯駐守南疆(今河南南陽市),以防禦楚國的進攻。申伯在這裡建立謝邑(謝國),這就是南國的典故。
  • 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貝氏家族傳承十五代,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定律?
    正因此,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定律?對當今富起來的中國人特別有價值!而貝聿銘的家族故事,恰恰說明其中的奧秘。文|昱子貝家人的發家,是一部草根奮鬥史。而再到近代,隨著工商業與金融業的出現,貝氏家族也逐漸轉型。第十三世傳人中,有人進入金融業,創造了新的金融世家;有人則進入了工業,在顏料印染上發達,其中,被稱為「顏料大王」的貝潤生買下了蘇州名園「獅子園」,名噪一時!
  • 老福州城四大望族之一———廖氏家族
    他撰寫一副對聯:「應知積德能增福,斯信齊家在立身」作為家訓,作為福州家族子孫第5世至第11世名和字的世系排輩序表。 廖陸峰重視文化教育。為孩子延請名師,長大後送到鰲峰書院攻讀。清嘉慶至道光年間(1796-1820),他八個孩子除兩個幼殤,一個為國學生外,其餘五子,兩個中舉人,三個中進士。
  • 2020年:中華蒲氏家族蹤跡大盤點
    2020年2月3日,蒲澤亮、蒲文映、蒲禮德、蒲宗歐等蒲氏文化研究員對這段蒲氏家族爭議節點等歷史實現了無縫連結,並準確釐清了相關世系圖,並向全國蒲氏宗親正式公開全文發布《蒲虞裔世系傳承關係及歷史定位》考證報告。
  • 廣東湛江及周邊地區,清明祭祖為何愛用燒豬與墨魚?
    湛江及粵西地區,對清明節看的很重,僅次於年例和春節,不管在多遠的地方工作,都要儘量趕回來,實在回不來的,也要湊上祭祖的份子錢。祭祖的時候,抬上山的祭品是很豐盛的。如閹雞、螃蟹、海魚、大蝦、豬肉、發糕、水果、清酒等等。有兩種比較有特色的——一是燒豬。
  • 巴西華人家族:三代人的變遷(圖)
    中新社裡約熱內盧7月23日電 題:巴西華人家族:三代人的變遷  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你希望巴西隊勝,還是中國隊勝呢?」  裡約熱內盧著名的科帕卡巴納海灘,正進行著世界軍人運動會中國和巴西的沙灘排球決賽。面對記者的問題,艾麗西亞把頭偏向一邊,頑皮的做了一個鬼臉。
  • 中國「富得最久」家族:整整富貴17代,上海買下千套房羨煞旁人!
    中國俗語:古人說「富不過三代」,完整的是「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它-就是蘇州貝氏家族2019年5月16日,被譽為是「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的建築大師、1893年普利茲建築獎獲得者,貝聿(yu)銘辭世,享年102歲。
  • 這個家族已富到17代!上海近千棟房都是他們的,後代都去哈佛讀書
    而說到富三代,我們可能會想到澳門賭王何鴻燊的子孫後代,還有與李嘉誠齊名的富豪鄭裕彤的孫子鄭志剛等,這些富三代也是憑藉自己的本事將家族事業發揚光大。但在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很多家族財富傳到第三代手裡,基本就快消耗殆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