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家族已富到17代!上海近千棟房都是他們的,後代都去哈佛讀書

2020-12-05 不凡智庫

文:陶陶

說到中國的富二代,很多人都會想到用5億賺取63億的王思聰;7次成為中國最年輕女首富的楊惠妍;26歲掌管千億帝國的謝其潤;一年就使公司扭虧為盈還賺了8000萬的嚴昊。這些富二代不僅沒有被父親的光芒所掩蓋,反而憑藉自己的本事讓人們熟知。

而說到富三代,我們可能會想到澳門賭王何鴻燊的子孫後代,還有與李嘉誠齊名的富豪鄭裕彤的孫子鄭志剛等,這些富三代也是憑藉自己的本事將家族事業發揚光大。但在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很多家族財富傳到第三代手裡,基本就快消耗殆盡了。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在我國,就有一個家族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現在已經富到了第17代,這個家庭就是——貝氏家族。

可能大家都對貝氏家族非常陌生,但大家應該聽說過貝聿銘這個名字吧?2019年5月16日,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的貝聿銘老先生與世長辭,享年102歲,一時間引發無數國人的哀思。

貝聿銘生於1917年,高中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和林語堂、宋子文是校友。畢業後,貝聿銘去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深造,後來又轉到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攻讀建築學。畢業後,貝聿銘繼續在建築領域工作,憑藉自己的建築學知識,他在美國建築界嶄露頭角。

1960年,貝聿銘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公司。之後,貝聿銘先後榮獲美國建築學會金獎、法國建築學金獎、日本帝賞獎、普利茲克獎等眾多重量級獎,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其代表作品包括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美秀美術館、甘迺迪圖書館、香山飯店、蘇州博物館、香港中銀大廈等等。

可以說,貝聿銘的名字幾乎可以代表一個時代的建築,從蘇州到紐約,貝聿銘的一生不僅詮釋了蘇州貝氏家族的傳承,也成為近代中國歷史的一個縮影。作為貝氏家族第15代傳人,貝聿銘憑藉在建築方面的才華,也讓貝氏家族的「富豪之路」得以繼續傳承。

而要說到貝氏家族的發家之路,則應追溯到明朝中期,貝氏家族始祖貝蘭堂從祖籍浙江遷居到蘇州,一開始幹的是行醫賣藥的行當。貝蘭堂做事勤勤懇懇,一絲不苟,把自家生意經營得有聲有色。到了清朝乾隆年間,貝氏憑藉當時經營的中成藥業躍居蘇州四富之一。

後世的貝氏子孫也不像其他富商的紈絝子弟,每一代人都有精準的生意眼光和聰明的生意頭腦,他們以醫藥產業為資本,進而投資多個領域,由此進一步擴大貝氏的商業帝國。

在近代時期,貝氏家族中以同為第十三代孫的貝潤生、貝理泰兩支最為出色。貝潤生是貝聿銘的叔祖,他當時是舊中國上海灘四個鼎鼎有名的顏料大王之一,他曾斥資80萬銀元買下了蘇州著名的園林——獅子林,並對其進行了修繕,將其作為家族財產,在園中設立了祠堂。

在女兒結婚時,貝潤生將「遠東第一豪宅」綠房子送給女兒作為嫁妝。這座綠房子由匈牙利著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有一個300平米的廚房,以及12間不同顏色的洗手間,甚至還有當時非常先進的全自動電梯。因而也被稱為「一百年也不會過時」的建築。

有錢人都喜歡買房子,貝潤生也不例外。進入上世紀20年代後,貝潤生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在來買房買地上,並在後來成為房地產行業的佼佼者,在上海、蘇州等地都有房產。到50年代,貝潤生在上海市區擁有的房屋近1000棟,房產總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貝聿銘年少時期每年都要到貝潤生的獅子林小住一段時間,而獅子林對貝聿銘的建築審美也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再說另一位貝理泰,如果說貝潤生的稱號是「顏料大王」,「房產大王」,那貝理泰的稱號就是「金融大王」,他就是貝聿銘的祖父。貝理泰生於1866年,比貝潤生大4歲,他是中國最早的金融家,也是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聯合創始人之一,並且不遺餘力促成了中國旅行社的成立。

1915年,貝理泰在上海創辦了商業儲蓄銀行,這是第一家可以用一銀元開戶的銀行,為普通市民提供了方便的金融服務,因而生意興旺。此外,他還幫助陳光甫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國旅行社,在當時是具有開創性的。

貝理泰一家被稱作「金融之家」,因為他的5個兒子和4個孫子都從事金融行業,其中最出色的就是三子——貝祖詒,也就是貝聿銘的父親。

貝祖詒生於1892年,從蘇州東吳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中國銀行北京總行工作,後來又被派往香港組建中國銀行香港分行。之後,貝祖詒又先後擔任中國銀行總經理和中央銀行總裁等職務,他也被稱作「金融巨子」,可見他卓越的經濟頭腦。1973年,貝祖詒全家移居紐約,貝聿銘的國籍也因此變成了美國國籍。

貝聿銘有3個兒子——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都從事城市規劃、建築設計行業,也算是子承父業。而到貝氏家族的第17代,貝聿銘的孫女Olivia Pei也繼承了家族的優良基因。她遵循家族傳統,進入哈佛大學讀書。但相比於建築學,很有主見的Olivia Pei對國際關係學、歷史學和國際貿易更感興趣。

雖然貝聿銘的兒孫現在都生活在紐約,但他們對中國的感情仍然很深,也一直在學習中國文化。作為富到17代的家族,貝氏家族不僅見證了自己家族發展的歷程,也見證了中國的發展。

而貝氏家族能富過17代,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的後代都要進哈佛。眾所周知,美國哈佛大學是世界頂級大學,能上哈佛大學的人一定是有頭腦,有智慧、有能力的人,在哈佛大學上學也進一步促進知識領域的擴展、各種能力的提升。

而貝氏家族子孫不管從事什麼行業,不管定居在哪兒,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部分的孩子都上過哈佛大學,這也是為什麼世人戲稱貝氏後代都要進哈佛。而受過良好的知識教育,對於貝氏家族的傳承來說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建築名家貝聿銘的背後:百年家族富貴延續17代,上海有千套房產
    富不過三代,是中國大部分世家大族逃不過的魔咒。大部分家族都是第一代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第二代守持家業,而第三代便坐吃山空,走向衰落。但是在中國有一個家族卻逃脫了這個怪圈,他們家族已經傳承了17代,到如今依然欣欣向榮,在上海擁有千套房產,家族內人才輩出。
  • 中國真正的貴族:財富傳承17代,近500年,曾在上海擁有千套房產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富不過三代」。這句話完整的說法是:"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讀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意思是,如果只是將富貴榮華、物質財富傳承給下一代,而沒有給予其道德規範,一個家族難以長久維繫。比如三國裡幾個梟雄後代,知人善用的劉備卻有個「樂不思蜀」的兒子,「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卻有個暴虐荒淫的孫子。富不過三代,好像一個魔咒,很少有家族能逃脫。
  • 中國百年貴族:蘇州貝家,傳承17代富貴不減,在上海擁有千套房產
    度過變革時期的混亂,這個家族依舊存在,並且發展壯大,代代人才輩出,是什麼使得這個家族傳承不斷至今17代?這樣的家族,榮耀滿身,財源滾滾,從明朝中期傳承到現在已經有六百多年,時至今日,已有17代人,並且家族中人才輩出,或經商,或從政,或讀書,皆為人中龍鳳,熠熠生輝。那麼,這樣的傳承不斷,一代又一代人接過家族傳承的責任,不敢懈怠,綿延17代的貝氏家族靠什麼走到了現在?
  • 中國「富得最久」家族:整整富貴17代,上海買下千套房羨煞旁人!
    自古以來就有「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代」的俗語,還別說,真的很少有人打破這個魔咒。但是有一個家族,不僅打破了這個魔咒,還順便破了個記錄,是傳奇一般的存在。這樣一位備受關注的人物離世,不禁讓人對這個偉人背後家族產生好奇,貝氏家族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富裕過十五代的家族。而貝聿銘正式貝氏家族第十五代傳人。為什麼要追溯到貝氏家族「十五代」呢?
  • 貝氏家族蘇州四富之一,富了幾百年,靠得只有30個字
    在中國,最常見的家族興旺和衰落的過程是:上一輩白手起家,艱苦創業,下一輩老成守舊,艱難維持,再下一輩坐吃山空,家道中落。所以「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富不過三代」這些老話,都是在說財富傳承的不易。中國有句老話叫:「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這不就是一定意義上的賺錢容易,守財難。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家族故事,可能是目前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這便是美籍華人建築師,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的家族——蘇州貝氏家族。
  • 中國近代第一聖人 秉持三大家風 家族整整富了八代 沒有一個敗類
    家訓,自古至今都有,它是祖先對子孫後代們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諄諄教誨,且以《朱子家訓》、《顏氏家訓》最為出名。 而說起近代影響最大的家訓,非《曾國藩家訓》不可,曾國藩是離我們最近的一位「聖人」,他的家族整整富了八代,沒有出過一個敗類。
  • 中國第一家族,不是李嘉誠家族,也不是何家,而是富到5代的他們
    那麼,究竟哪個家族是我國第一豪門家族呢?一時間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李嘉誠家族,也有人說是何鴻燊家族,但實際上都不是,中國第一豪門不在香港和澳門,而是在中國內地,這個家族就是江蘇無錫的榮氏家族。榮宗敬和榮德生是榮氏家族第一代掌門人,19世紀中期家道中落,榮宗敬在14歲時只好放棄學業去一家工廠打工,而12歲的榮德生則到上海一個錢莊打工。
  • 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貝氏家族傳承十五代,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定律?
    伯伯為了讓孩子戒毒,竟然親自陪著孩子到深山隱居,幾年不出……不用說,家業也荒廢了,真是千金散去、一聲嗟嘆啊!正因此,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定律?對當今富起來的中國人特別有價值!而貝聿銘的家族故事,恰恰說明其中的奧秘。
  • ...精英·家族傳承》生態論壇,發表"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主題演講
    這就是我今天演講裡很重要的精髓,我不是告訴你如何成為百億富翁,今天我要告訴你要"富多久",這是我今天很重要的演講主題。所以我決定做"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主題演講,咱們中國有一句話叫什麼?富不過三代,有沒有?是的,教授來自臺灣,我的爺爺、爸爸都比我很有錢,非常非常有錢,我就是大家所謂"被詛咒的第三代"。
  • 家族為大明將領袁崇煥守祠385年 已傳第17代
    從她1970年開始守墓到2002年,佘幼芝一直在為修復被破壞的袁祠和繼承家族的使命而努力。  她已記不清跑過多少個文物保護單位,接待過多少個來訪的人。她只記得,當她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家族的長輩們就在為袁崇煥將軍守墓的事業忙碌,直到她成為佘家第十七代接班人。而在那之前,她只是個平凡的家庭婦女。
  • 最富95後?家族「富過四代」,一夜之間拿到300億港元股票
    由於母親鄭翔玲堅持讓家族後代學習中國文化,謝承潤又到中國清華大學蘇士民書院進修。目前,父母無償饋贈予他的股權仍是在中國生物製藥的控股公司,所謂「一夜暴富」多是虛詞而已,家族企業傳承也包含企業所有權的代際繼承和接力。謝其潤和母親鄭翔玲(右)相比於謝承潤,在家族企業傳承和接力方面,姐姐謝其潤則更向前邁開一大步,她已從所有權繼承轉入經營管理權的接班路上。
  • 中國唯一一個富過15代的家族,家訓只有30字,卻讓家族富了幾百年
    中國有句老話叫:「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有一個家族,富過了15代。而這個家族能富15代的秘訣,只有30個字。幾百年前,江蘇蘇州有一個名門望族——貝氏家族。元朝末期,各地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
  • 美心家族的大小姐和富三代,顛覆了你所知道的家族傳承
    用她的話來說,「有些事現在必須做,不然良心上過不去。」雖然已不再直接參與家族生意,她卻仍然遭到了亂港分子的輪番攻擊,其家族經營的美心集團亦被號召抵制。作為在香港回歸之前就親內地的企業,美心集團長期以來的「愛國愛港」成了一些示威者手裡的「把柄」。
  • 102歲貝聿銘去世: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家訓只有30個字
    但是,貝老留給國人最深刻的記憶,卻並非他的建築成就,而是是他背後那個生生不息的家族,孕育出大師的那片沃土。中國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很多富甲一方、紅極一時的富豪家族,都逃不過這個詛咒似的命運。但是,貝聿銘所在的貝氏家族,卻傳承了幾百年,富過15代。而其中的奧秘,就藏在其家族的30字家訓之中。01元末明初,天下大亂,為躲避戰禍,貝氏一族舉家遷到蘇州。
  • 洛克菲勒家族擁有著頂端權力與財富,但為何子孫6代都不爭資產?
    說道洛克菲勒家族,可能有著很多的夥伴並不是很了解,但是說到「石油大王」,或許夥伴都會恍然大悟。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最富有的家族。約翰·D·洛克菲勒是這個家族的創始人,他也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位億萬富翁。他於1937年5月23日去世。
  • 堪稱最被低估的富豪,家族已富了5代
    李國寶這個家族的成員遍布香港的商界、政界、教育界,甚至是娛樂圈,可以說是人才輩出,非常厲害。李國寶則是這個家族的第四代接班人。李國寶的曾祖父李石朋跟何鴻燊的叔公何東齊名。何東是香港的第一任首富,李石朋的財富也不亞於何東。李石朋最初不過在船務公司打工。後來李石朋靠著販賣大米,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李石朋賺到錢之後,就開始在香港建立自己的航運帝國。
  • 三大香港超級富三代,95後的她,21歲才露真容,爺爺曾是華人首富
    一個豪門家族的崛起,離不開第一代人的奮鬥拼搏,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一代謝幕之後,進行權力的交接,後代掌權,從而出現了富二代、富三代,甚至是富四代。然而,「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一直存在於豪門之中,當然也有豪門打破了這一魔咒,比如香港的四大家族。在香港,四大家族的地位頗高,他們的家族財富不菲,令人仰望,而如今四大家族的第一代,都已經退居幕後了。
  • 90後美女「富四代」,家族背景不一般!坐擁440億,母親曾是農民
    畢竟現代社會不少年輕人飲食作息不規律,經常會出現一些小毛病之類的,去醫院檢查身體早就不是什麼稀奇事了。正是因為如此,醫藥行業開始備受關注,隨著不少醫藥公司創始人逐漸退居幕後,「藥二代」甚至「藥三代」逐漸登上臺前,進入大眾視野。但是在眾多醫藥界富豪中,最受關注的恐怕就是這位90後美女富豪了。出生於1993年的她,今年才27歲。在不少大人眼中,還沒有步入中年。
  • 古語云:「富不過三代」,財富在古代社會為什麼很難代代延續?
    「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對於這一句經典名言,相信大家都非常熟知,似乎古人用深刻的智慧向我們解釋了社會貧富變遷的規律。關於窮不過三代,其實很好理解,因為窮了三代,那麼到後來也就找不到妻子延續後代,所以就斷了血脈。那麼富不過三代到底是什麼道理呢?
  • 500年唯一沒有斷代潮商幫 商場富含中國哲學,正大集團富過三代
    今年福布斯泰國富豪榜上,多數華商家族企業來自潮汕,且多「富過三代」,如正大集團謝國民家族、泰國酒業集團蘇旭明家族、泰國前總理他信·西那瓦家族、還有黃創山家族、陳有漢家族等,均是傳承典範,不少還是富過4、5代,且一直長盛不衰。今天,我們分享泰國首富謝國民家族的第三代,他們是如何做好新老接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