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對於這一句經典名言,相信大家都非常熟知,似乎古人用深刻的智慧向我們解釋了社會貧富變遷的規律。
關於窮不過三代,其實很好理解,因為窮了三代,那麼到後來也就找不到妻子延續後代,所以就斷了血脈。那麼富不過三代到底是什麼道理呢?難道說那些有錢有勢的人無法把這種財富傳承到第三代嗎?
一、頻繁的朝代更迭
根據史書記載,中國封建王朝裡面90%的王朝都沒有超過300年,而且大部分的王朝存在時間都不超過100年左右,也就是說,三代人的時間基本上可以經歷一個王朝。
但我們也知道,從這個數據中能明顯看出來,王朝更迭非常頻繁,大王朝變更之下,不僅皇室家族難以直接延續,而且覆巢之下沒有完卵,這些富裕家庭也會遭到恐怖打擊。
不管在前一代王朝富裕家族有多麼富裕,只要天下風雲起,如果他們選擇參與風雲,那麼就必須要選擇投資對象,投對了,繼續延續財富,投錯了,那麼就會灰飛煙滅。
就算這些富裕家族選擇與世無爭,但是他們也依舊無法延續自己的輝煌,一代新人換舊人,皇帝扶植新貴,他們照樣沒有出路。所以一代王朝換一代人,想要延續五六代人的富裕,基本很難。
二、槍打出頭鳥
除了以上這個規律以外,其實我們可以從商鞅變法中看出奧妙。早在封建王朝奠定基礎的時候,封建統治者就已經明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整個天下必須要以皇帝為主,所有的人只有臣服或者低頭,沒有任何人可以威脅到皇帝。
而那些超過三代富裕的家族,往往財富不斷的變更越來越多,而這些人就會成為出頭鳥。試問一下,在一個帝國裡面出現了一個富可敵國的大富翁,不管這個富翁到底對君主什麼態度?那麼君主一定會毀滅他。
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沈萬三其實就是如此,朱元璋並非一定要幹掉這個富豪,而是因為這個富豪實在是太有錢了,所以在修完南京城牆以後很快被剿滅。因此富裕的人難出頭,一旦威脅到君主的權威,那麼所有的人都會被毀滅,所以富不過三代才是安全狀態。
三、封建制度的限制
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制度基礎已經限制了財富的增長額度。過去總是認為在封建王朝裡面,假若有一個商人可以得到沒有封頂的約束,那麼肯定這個商人能夠帶著中國走出資本主義道路。但其實這種想法何其愚蠢,封建土壤已經擺在那裡的經濟結構是有封頂的。
所以當一個富豪賺了再多的錢,他也無法真正帶動投資,最終的結果只是購買土地,只是鼓勵家人做官參與科舉。
所以財富的增長有了門檻的限制,在撞了南牆回頭以後,大批的人力物力分流,這就導致了最終財富慢慢消亡,直到毀滅。所以封建土壤之中不可能找出資本主義,更加不可能長出真正的巨富,而且還有土地與科舉制度的誘惑,因此這些人最終成為了三代之悲哀。
四、三代人的崩潰
此外,有些學者也提到了另一種說法,那就是三代人的崩潰。所謂的富不過三代指的是,有錢人家在第一代發家以後,很快就會聯合祖孫三代人的力量去打拼一個真正的出生。
例如武則天的長輩,當年武家老爺子可是拼盡全力散盡家財來資助李淵成功,最終得以讓自己的女兒成為武氏天皇。當年狄仁傑家裡面也是如此,爺爺拼命積累財富,而他的父親則耗儘自己所有官場的人脈與財富,最終幫助狄仁傑走向了劉仁軌身邊。
然而這些都是成功的,但大部分歷史記載都是些失敗的案例。集合三代人的人脈財富,幫助第四代人走向巔峰,或者考科舉,或者成為某一領域的巨頭。但毫無疑問,大家都在努力,最終只有一個人取得成功。
而大部分的人在這場鬥爭之中要麼被對手打敗,要麼只落了一個人財兩空。就算在當年的鬥爭中勉強活下來,也最終會因為失敗的因素導致這一代人一蹶不振,到最後慢慢消亡。
所以,所謂的富不過三代,其實適合三代人的努力去打拼最後的出身,然而三代人的努力大部分都只能出一個結果,大部分的人都死在了半路上。所以當失敗以後,家族財富再也難以維持,而最終富人也走向了窮人的地位。
五、科舉制度的約束
當然了,還有一個比較小的原因,那就是科舉制度的限制。因為一個家族要想永恆的把富裕傳下去,就必須要擁有真正的家族穩定性與特權的固定性。
然而科舉制度登場以後,門閥制度灰飛煙滅,所以原先的世襲制度變成了短暫的新貴制度。因此每一次科舉考試,每一個人的心酸,都決定了不同家族的未來,大家族的歷史被急速的縮短,變成了短暫的新貴專政。
所以,那些真正的富豪大商家族都會拼命的鼓勵自己的家人去參加科舉,如果有幾代人連續中得狀元,或者獲得了內閣首輔的位置,那麼他的家族將再無憂慮。
但假如連續幾代人都沒有考取科舉,並且一直只是保守趨於商業,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商人被政府給扼殺,逐漸的變成平民。
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重農抑商,因為士農工商的地位屬性。所以科舉制度也極大的扼殺了家族財富的連續積累,到最後大家只能不惜一切代價把安危寄託於一場考試和一個人的身上,而一旦中間出現斷層,大家就完了。所以富不過三代就成為了一種規律現象,大家很難打破這種平衡。
結語:
所以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在歷史長河中,一直都是浪花淘盡英雄。沒有任何一個偉大的人物或者家族能夠挑戰時間,他們都只能在不斷的鬥爭之中,能夠輝煌,也必然墮落到最後泯然眾人。
雖然我們很多人,特別是日本人,特別嚮往一個萬年家族,千年家族,但其實,在歷史變遷之中存在著太多的變化因素,到最後誰都難以逃脫毀滅的命運。
而且正如一些學者對於道德經的解釋,天行有常,上者下之,下者上之。天道是有著永恆不變的規律的,底層的人必然會有一天崛起,而頂層的人也必然有一天會淪為底層。
整個社會正是在這樣的不斷的更迭變遷之中,慢慢的迎來了萬花筒一般的精彩,還有各種各樣的成長發展,這個規律沒有任何人能夠抗衡。
所以歷史的風雲雨打風吹去,任何的輝煌都只是短暫的榮光。我們唯一要做的事情不是為了財富而財富不斷的去追求永恆的財富,而是在有限的輝煌裡面去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價值。要麼中國爭光,要麼開闢新的道路,這才是短暫輝煌裡面的人生態度。
【參考資料】
《中國通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