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傳承:不是階層固化,而是文明延續

2020-12-03 第一財經

家是以血緣為基礎、最小的社會組織結構,家族是以血緣為基礎、由數個家結成的社會組織,包括同一血緣的幾代人。

不少人把家族傳承和「社會固化」、「社會喪失流動性」等量齊觀,其實,家族是文明發展的載體和動力,家族承擔著巨大的傳承責任。甚至可以說,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部家族成長史。

歷史上一些家族的成長發展,甚至改變了人類社會。英國王室家族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傳承了70餘代。如今英國女王已經看到自己第四代的出生。如無意外,百年後溫莎家族依然是英國象徵。日本天皇家族有1200多年歷史,傳承百代。工業革命後這200餘年,創造的財富超過有史以來全部物質財富總和,這一奇蹟依靠了企業家和企業家族的巨大貢獻,比如第一位十億美元財富的洛克菲勒家族,發跡至今家族已經綿延七代。經常被講起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也是影響深遠。

1920年的洛克菲勒家族

中國人是以家族為本的,所謂「一家仁,舉國興仁」,治國需要先 「齊家」。但現實中,我們又對家族概念非常淡薄,而且還認為西方的文化不重視家族,只重視個人。其實歐美有悠久的家族傳統,美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往往都由大家族來引領掌控。

筆者常常自問:為什麼西方這些政治、企業家族能持續百年、千年?今天的中國,能不能從以下幾方面汲取營養:

第一,榮譽與使命。「一戰」期間,英國600萬人參戰,死亡率12.6%,其中貴族學校的學生死亡率是45%;「二戰」期間,英國陣亡3000餘名飛行員,貴族佔85%。歐洲的精英社會有這樣一句法語:noblesse oblige,譯為「貴族的義務」或「高貴的義務」。被賦予財富和權力的特權階層,要承擔與之相應的義務,接受全面的素養教育。

第二,聯姻。歐洲王室成員之間通常沾親帶故,如果追溯到維多利亞女王,女王的子孫後代曾坐在10個歐洲國家的王位上,至今依然有5個國家的君主是她的後裔。約90%的歐洲王室都和女王有血緣關係。企業家族的長盛不衰也是如此。兩個不相干的人如何建立血緣關係?婚姻——這是上帝的偉大創造。

第三,彈性的傳承文化。首先是女性接班。英國王室歷史上有8位女王,日本歷史上也有6位女天皇。其次是妥協的文化。英國王室家族姓氏是隨著政治形勢改變的:喬治、威廉、維多利亞、漢諾瓦、溫莎。一戰期間,英國與德國互為敵對國,而當時英國王室是有德國血統的漢諾瓦王朝。面對英國的敵人,王室果斷把帶有明顯德國印記的漢諾瓦改為溫莎,並一直沿用至今。

第四,由富而貴的轉變。富有而不粗鄙,富而貴,富而雅,富而有責。英國有句諺語:貴族是教育出來的。有完整的國民教育,有家族傳統教育,有履職教育。

第五,文化傳承。哈佛大學教授Clark研究表明,英國人的代際地位穩固相關性和財富代際傳承率可達75%,亦即代際收入的相關係數有0.75。他還指出,如果把過去七個世紀分成不同的時間段,英國社會財富階層的連貫性基本沒有變化,富有的姓氏家族有70%~80%的可能性繼續富有,有50%左右的概率在兩代後仍然富有。自13世紀以來,英國政治精英階層的家族穩固程度更甚,「官二代」有91%的可能成為政治精英。

英國王室四代同堂

如果我們超越意識形態、超越時空,可以說,今天的中國也進入了一個家族時代。這也是能產生偉大家族的時代。家族的健康傳承,關乎社會的繁榮和興旺。

中華民族是飽經苦難的民族。筆者總有疑問:為什麼中國人建立了世界上最大、連綿數千年的「國」,但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家」?為什麼中國是大國,但沒有大家族?為什麼我們這個有幾千年文明史、歷史上有2000多年都富甲世界的國家,今天卻沒有建國只有240年的美國富有?我們歷史上那些為這個國家建立、發展做出貢獻,曾經顯赫的「家族」都到哪裡去了?我們祖上的財富又到哪裡去了?

我們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經營管理好「家」放到人生的重要位置。生命是短暫的,人生最大的失敗是沒有經營好「家」。但是,為什麼現實中中國人似乎總跳不出「富不過三代」的宿命?財富總是積攢、毀滅,再積攢、再毀滅,人們永遠在「勤勞」上奔波。一部中國史,幾乎就是一部窮人努力成富人、富人最終變窮人的輪迴,一部財富積攢了被毀滅,再建設積攢的歷史。

當然,中國少有延續百年、千年的大家族,有很多客觀因素:

一是中國獨特的地理環境。中國四周遍布少數民族,主要威脅是北方民族。他們逐水草而居,當地氣候特別寒冷和乾旱的時候,就向相對溫暖的地帶移動。而這個相對溫暖的地方,就是農耕民族活動地帶。西周末年的犬戎南下,魏晉南北朝的五胡亂華,均是如此。

二是自然災害。歷史上每300年左右,黃河大改道一次,與此對應的是中原漢人的大遷徙。這也和歷史上王朝一般延續300年相契合。所以,歷代王朝都要直面兩大挑戰,一是治理水患,二是對外用兵。

三是社會文化。最典型的是項羽滅秦,一把火燒了阿房宮,燒了大秦王朝積攢的財富。還有中國的厚葬文化,大量財富被埋在地下,而不是用於流動和再創造。

今天,中國經濟和企業家群體發生了很大變化,家族傳承開始成為比企業傳承更廣泛的話題。如果說,十年前迫在眉睫要解決的是家族企業接班的問題,今天則要用更廣闊的視角,以更開放的心態,接受代際的轉換與傳承,不僅包括家族企業的傳承,更包括家族財富的傳承,以及家族精神文化的傳承。

家族的延續靠傳承,傳承實際上是三個問題:

第一,是血緣的傳承。人類血緣傳承經歷了上萬年的進化,其文明標誌是婚姻制度的確立和發展,這是最基本的文明。

第二,是財富、財產傳承。人類傳承中,財富的傳承具有特殊地位。財富傳承是家庭和私有制度的起源,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

第三,是文化傳承。家族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又有著鮮明的家族烙印。有什麼文化,就有什麼樣的血緣和財富傳承方式,進而就有什麼樣與之相匹配的傳承制度。

長盛不衰的家族是值得關注的文化現象和制度現象。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通過了「民法總則」,規定了民事主體的人身、財產權利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相信這是一個重要的起點,當中國人富起來之後,他們能夠富得心安理得,財富能夠代代傳承,全社會也能因此而受益。

(此文首發於秦朔朋友圈,作者為家族財富研究和管理者)

相關焦點

  • 不想讓你的孩子減負,就能阻止階層固化嗎?
    01「錢學森之問」教育部一說要減負,很多家長馬上跳出來,反對教育改革,指責教育部是推卸責任,而且言之昭昭,減負是階層固化的兇手。恰恰相反,我之所以有時間去閱讀中學教材,不是因為應試教育的優越性,而是因為我是應試教育的逃兵,實際上在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的成績非常糟糕,語文數學全是0,當然我也不是不會,主要是因為我碰上一個超級嚴厲的老師,他的教學方法就是典型的抄寫,數學動不動就是6、7頁的習題,常常要寫到很晚,導致我第二天在課堂睡覺,成績可想而知。
  • 五千年文明的延續
    對抗自然災害、疾病,從中華文明記錄以來,就一直是抱團抵抗的歷史,從家庭、家族到民族和國家,在團結和集體的力量的對抗中,中華民族從衰落到復興,生存循環長達5000年的歷史,集體的智慧在危難時刻總是有效和成功的。
  • 吳軍 :當階層固化,教育真的可以改變命運嗎?
    衡水中學所培養的人和清華附中培養的不是一類人,讓衡水中學像北京頂級中學那樣培養人是錯的。所以,社會需求不一樣,針對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我今天要講的主題是「教育改變命運」,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觀點,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但是,有時我們看到的又是另外一回事。首先說大家相信它的地方。我在《文明之光》中裡講過一個勵志故事。
  • 五大古文明為什麼只有中國一直延續至今
    但今天的希臘和古希臘相隔了將近兩千年,希臘文明被外來文明統治的時間遠大本身文明持續時間,兩千年間,經過拜佔庭帝國時期的斯拉夫化以及奧斯曼土耳其時期突厥化,今天的希臘人和兩千年前的希臘人在生活習慣大相逕庭,文化藝術方面的傳承即使有也只能說是一種復興而不是延續。
  • 王者榮耀是個小社會,段位歧視是人性,階層固化是必然
    03三、遊戲中的階層固化所以,遊戲中的階層固化現象非常嚴重。又或者是榮耀多少星的圈層、巔峰賽多少分的圈層,不是你想進就能進的,如果某一天你的分數掉了下來,被踢出群聊也是正常現象。低圈層的玩家可以和高圈層的玩家做朋友,但也僅限於打招呼,想一起打個匹配賽都不可能。
  • 文明源自於傳承
    咱們不是有句話嗎,叫做「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你很難說歷史上的大聖人們到底誰比誰強、誰比誰更高級。 我們知道一個公司效率高、質量好、成本低,並不是靠員工的個人水平,而是企業生產管理模式的改進,而改進的前提,就是你要有一個穩定的產品線。要不然每次都從頭再來,今年是這個水平,明年還是這個水平,有了穩定性才有複利積攢的可能,就像造房子一樣,地基踏實了才能往上造,地基不穩,動不動就塌,這房子肯定造不高。
  • 美心家族的大小姐和富三代,顛覆了你所知道的家族傳承
    隔代傳承範本創業容易守業難。聯手創辦了美心集團的兄弟二人沒有因為企業的成功而各生想法,而是堅持「分工不分家」。這也成為家族三代人鮮有紛爭、至今團結同心的關鍵。除了用心管治企業外,他的大任就是「傳幫帶」,培養家族的下一任接班人。和一般的代際傳承不同,美心家族的第三代為「隔代傳承」,最終由大哥伍舜德的長孫伍偉國接過權力棒。在「分工不分家」理念下的這一「隔代傳承」案例,也成為華人家業傳承研究中的典型和範本。不難理解,「分工不分家」為「隔代傳承」提供了基礎。
  • 央視網非遺地理《不遠萬裡》,關注中國傳承的地理脈絡
    即將在央視網推出的非遺地理節目《不遠萬裡》,從「地理」的視角出發,對傳承中華文化發起了一次深刻的全民關注。《不遠萬裡》從「地理脈絡」中尋找中國傳承的基因。節目內容來源於中華文化重要的地理起源地,涉及山、河、湖乃至古民族心中的「海」。
  • 30平米宿舍養出兩個名校博士:哪有什麼階層固化,不過是你教育無能
    但是,這個拼,不應該是拼比,而是拼搏。李國安、李國平兩兄弟的父母在他們3歲時,就成了下崗工人。一家四口擠在李父原單位的一間30平米的宿舍裡,一住就是16年。在這間宿舍裡,養出兩個名校博士的父母可他們從沒有因為眼前的困局,而選擇退縮。為了養家,李父去開計程車,每天在路上奔波近10個小時。
  • 中國第一家族,不是李嘉誠家族,也不是何家,而是富到5代的他們
    提到豪門家族,大家會想到哪個家族?是李嘉誠還是何鴻燊或者是霍家?其實這幾個家族如果從財富方面看的話,已經站在了頂端。何鴻燊家族人丁興旺,他去世後,家族5000億資產平分給4個太太家族的成員,不過李嘉誠的家產分配卻十分簡單,早在2012年就已經讓長子拿到家族產業,而次子得到了同等價值的現金。再說說霍家,相信大家對這個家族也比較熟悉了,家族掌門人霍英東是一位愛國企業家,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不過霍氏家族的資產分配也引起了關注,而霍啟剛和郭晶晶也讓霍家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
  • 「郎依寺」「郎依」是源自古象雄神聖的「大鵬鳥」家族
    導語:阿壩這個名字,是源自「朗依」這個大鵬金翅鳥血脈傳承的家族,也就是古象雄六大神聖家族中的「瓊氏家族」。這個家族也世代傳承,一直到今天,從未中斷。那是從什麼時候起,開始用「郎依」這個名字作為家族的名稱?郎依的意思又是什麼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段歷史吧。
  • 古代嫡子和庶子的區別,地位相差天壤之別,庶子完全是家族的附庸
    但是對於大戶人家中的管家和下人們而言,妾又處在主人這一階層。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長子繼承制」, 這一傳統一直延續整個封建社會,它很好的解決了古代地主階級繼承人問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矛盾。也正是如此,妻子和妾的地位才會有著很大的差別。
  • 曾被「惡魔化」的李莊鄉紳階層,卻迎接了大批的流亡學人精英
    鄉紳階層是中國傳統農耕社會的精英階層。中國文化的傳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中國的鄉紳階層,才得以傳延不息,甚至中國許多的傳統文化,也是這些鄉紳階層中的公子哥們玩出來的。1940年抗日戰爭前期,大片國土喪落。許多大學、師生紛紛流亡到四川、雲南等大後方。以「影響當地物價和改變當地文化為由」,而不被當地人接納,無奈大批學人繼續流亡顛簸。
  • 階層難以躍遷?人生難以逆襲?那是因為你不知道方向
    其實我們內心都有一個「階層穿越的強烈需求」,教育也好,工作也好,我們為之奮鬥的目標就是更上一層樓。什麼是階層固化雖然我們很不喜歡被階層化,但這個是社會自然形成和存在的,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每個時期都有階層的存在。其實相對階層來說,更可怕的是階層固化。那什麼是階層固化呢?
  • 超神機械師:宇宙的終極秘密,無數代文明的傳承接力
    黑星與克蘇耶兩人在探索次級維度世界時,進入了一個宇宙文明遠超三大已探索宇宙文明勢力的次級維度世界,並且成為了其中的兩名通緝犯,並榮升為通緝榜第二名。在這個文明程度超過已探索宇宙三大文明帝國的次級維度世界中,兩人東躲西藏,並得到了通緝榜第一名的洞察之眼首領的邀請,從而知道了關於這個不同於其它次級維度世界的次級維度的真相,關於宇宙的終極秘密。
  • 四大文明古國消失三個,為何只有中華文化傳承下來?原因很簡單
    我們現在都是有著四個文明古國的說法,這樣的觀點在我們國家更加盛行,畢竟這是觀點最早就是由我們的學者提出來的,所以也就是能夠得到我們的認可,而這四個古代文明也就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和我們中華文化,但是除了我們的文明能夠傳承至今,其他三個都是斷絕在歷史中,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嘉文品讀】家族傳承 | 除了諾貝爾獎,你還應該知道諾貝爾的家族...
    近期,2020年的諾貝爾大獎已公布完畢,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諾貝爾基金會決定取消原定於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獲獎者將不會按慣例被邀請至斯德哥爾摩,而是在各自國家獲頒相關獎項。
  • 至少要多少人才能延續文明?孤島效應或正在扼殺人類文明
    大家勉強生存下去尚屬不易,談延續人類燦爛的文明實屬奢侈。即便是將數量單位提到以億計算,都沒人能打包票能重建目前的文明水平。事實上,別說重建人類文明了,光是維持現有水平都可能陷入困局。文明並非只會逐漸進步,還有退化這一下場。
  • 爆款紀錄片《出路》在揭露殘酷階層的同時,還告訴了我們什麼?
    而導演拍攝紀錄片的初衷是想驗證在英國社會階層是很難逾越的,優良的社會資源早已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盡,從父母輩一直傳承到子女輩子,而結論就是: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 不同的起點 在中國,導演鄭瓊,也做了相似的一部紀錄片,叫《出路》(《A WAY OUT》),從2009年她跟蹤拍攝了農村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