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新華社杭州8月19日電 題: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新華社記者馮源 引言: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國考古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考古發掘與研究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中國考古學理論和方法不斷發展創新
-
從沒有斷過的民族,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從何時期算起
從沒有斷過的民族,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從何時期算起。中國歷史悠久,都知道有著5000多年歷史,雖經歷許多磨難,她是唯一沒有斷過的文明。 從沒有斷過的民族,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從何時期算起。
-
古墓裡發現古老文字,考古專家歡呼:中國五千年文明終於被證實了
我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但是這個理論卻一直沒有得到有力的證實,就算是被世界承認的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距今也只有3600多年的歷史。但是這種文字說起來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了,而一種成熟的文字,最少也要經過2000年的研磨,這就說明在甲骨文之前還有比它更古老的文字。
-
華夏有五千年文明,為什麼沒有發展出體系化的現代科學?
華夏文明五千年其實是有相對局限的科學體系的,並且在科學和技術上也是持續領先世界幾千年的。更準確地講,華夏文明有科學體系但沒有發展出像西方一樣的現代科學知識理論體系。其原因是錯綜複雜的,其實回答起來相當困難,了解西方現代科學體系的發展,大家就應該知道為什麼了!
-
中國歷史綜述:怎麼概述華夏五千年文明史?
華夏文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三皇五帝時期開始計算,中國合計約有5000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上所有國家中歷史最久遠、文明最連貫的國家。那麼我們該如何概括和劃分這「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呢?陽光舊事錄通過綜合整理,劃分了如下四段歷史時期。
-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是怎樣計算的?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究竟又是怎樣計算的?由於不清楚這個問題的人非常多,這次將為大家科普這兩個歷史中常用名詞的真正含義。獸甲骨接下來再談一談中國的「五千年」歷史,中華文明的歷史長度至今無一定論,不過近代的許多學者在表述中華文明的歷史長度時,經常用「五千年」作為一個象徵性年份。
-
人類文明被反覆毀滅延續發展?
從世界各地的史前文明遺蹟看,是否可以設想人類文明一直在地球上延續被毀滅發展再毀滅發展的循環過程?我們知道無論鋼筋水泥,鋼鐵汽車等人類文明所建造的事物經過上百年上千年無人管控的自然狀態下都會消失的無影無蹤,唯有石頭製品即使上萬年仍會完整保存下來,所以今天看到的大多史前遺蹟都是石頭的,如金字塔,巨石陣,瑪雅古城…… 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導致這一代文明的毀滅。如大規模核大戰或溫室效應導致冰川溶化誘發全球性大洪水等。這些災難都導致城市文明毀滅,只有少部分高山居住的人們倖存下來。
-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慶柱:「五千年不斷裂文明」的核心是國家認同
劉先生在書中指出:在世界歷史上,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或地區並不少見,但是有著「五千年不斷裂文明」的國家或地區只有中國。這「不斷裂」是指作為同一個國家而言,其國民的人類遺傳基因與國家文化基因兩個方面的歷史一直延續不斷、世代傳承。
-
從滿天星鬥到月朗星稀,上下五千年成了國人心中神聖的負擔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裡」相信大多數國人對上述描述華夏文明的語句不陌生,一直以來所說的五千年文明史為什麼就只剩下3700年了呢?國人對「上下五千年」似乎有一種執念,不證明華夏文明超過五千年誓不罷休,不承認一切認為華夏文明晚於西方的觀點。1、上下五千年的說法從何而來?
-
見證五千年文明的琮王現身《國家寶藏》,這期浙江博物館要搞事情
這次《國家寶藏》又帶給了我們一個新的答案:五千年前看杭州良渚!良渚文化是散落於江浙一帶的古老史前文明,距今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所以說良渚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實證,但是由於消失太久,且被人們認識太晚,所以很多人對良渚並不了解。這玉琮就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器物,由於器形很大,紋飾獨特,所以位於良渚文化玉琮之首,被稱作「琮王」。
-
地球終將毀滅,人類文明能否延續?
太陽生命周期圖萬物終遵法則,太陽終究會有毀滅的一天,人類文明將何去何從我們在地球目前已經存在了200多萬年,不論是人類的誕生還是歷經的磨難,人類文明能延續至今日可以說是一個奇蹟。(文末有對智慧生命出現探討的文章連結)在太陽系毀滅之前,人類文明的延續與否,主要看人類科技水平能否支持星際旅行。
-
穿越五千年的時光,追尋你曾經的足跡
良渚古城堪稱「中華第一城」,良渚遺址核心區良渚古城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總面積1433.66公頃,被譽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這裡腳下的每一片土地都掩埋著五千年的印記。 美麗的小洲 良渚的意思是美麗的小洲,這裡湖面廣闊,水草豐美,江南的秀麗在這裡展現,美麗的小洲一片生機盎然。白鷺飛翔、鳥鳴山林、花香蝶聚的景象隨處可見。
-
五大古文明為什麼只有中國一直延續至今
世界古文明主要有六大發源地,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和古希臘和古瑪雅。這六大發源地文化差異較大,相對獨立。其中古希臘因為出現晚並且繼承了大量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文明成果,獨立性不如其它文明;古瑪雅文明幾乎完全失落,對現代世界影響很小,所以又有四大古文明之說,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國。
-
《三體》:太陽系毀滅,恆星級戰艦能否承載文明的延續?
所以,承載一個文明延續的恆星際戰艦,就是指人類這兩艘戰艦。至於說為什麼它們能夠完成文明延續的任務,我想可以從這些方面去分析。02恆星際戰艦上的人員數量和質量足夠維持文明的基本延續最後流落太空的人類有多少?
-
五千年定局:中國統一世界!
人類文明五千年(公元前3150年到公元2120年)的歷史已成定局——中國統一世界。
-
安徽最會搬的景區,把華夏五千年精華部分搬了進來,還搬成了4A
在安徽省境內有一個景區,它也是照抄硬搬,但是它並不是模仿其他的景區或者爆紅的網紅景點,而是把華夏五千年文明史最為精華的部分搬了進來。估計說到安徽省境內一個把華夏五千年文明史最為精華的部分都搬到了一個地方,還搬成了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相信很多遊客都已經知道了是哪個景區了。
-
比人類文明還高的亞特蘭蒂斯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人類的歷史隨著一次又一次的考古發掘從五千年,延伸到八千年,甚至一萬年。我們無法穿越歷史,回到從前,無法親身體驗那古老的歲月更替、時代變遷。我們只能從那出土的物件上感受當時人們的勤勞與智慧。
-
歷經五千年,為何說中國發展出的文明型國家形態,優於民族國家?
他們互相之間經過一輪又一輪攻伐、徵戰、兼併後,均逐步形成了一個個區域性的文明,如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小亞細亞半島的西臺文明、伯羅奔尼撒半島及其周邊區域的古希臘文明、波斯灣北岸的埃蘭文明、黃淮海地區的華夏文明、江淮地區的古苗蠻文明等等。
-
一個偉大文明的誕生——華夏文明的起源和發展
眾所周知,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當然「四大文明古國」這個論題也是有爭議的,今天咱們不討論這個。)華夏文明作為世界上公認的古文明之一,它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是至今為止從未間斷傳承,仍然在復興和發展的文明。中華民族古時稱為華夏族,古中國文明在世界史上亦被稱為華夏文明,那麼「華夏」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
中國文明歷史延續是因為地理因素嗎?地理決定論錯在哪裡?
中國文明為什麼能夠生生不息,延續至今?有一種觀點認為,這主要是由地理因素決定的。他們言之鑿鑿:因為東亞大陸北面西面有沙漠阻隔,東面又有海洋這一天然屏障,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這種封閉的地理環境減少其與外部世界競爭的可能性,阻擋了外來文明對於中國本土的入侵,所以中華文明才沒有被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