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滿天星鬥到月朗星稀,上下五千年成了國人心中神聖的負擔

2020-12-03 心向青史

由於夏朝沒有考古支撐,也就是夏朝至今無法證實,華夏文明的上限只能到二里頭文化,而二里頭文化的上限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所以至今約3700年。

這也是易中天認為華夏文明只有3700年理論依據。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裡」

相信大多數國人對上述描述華夏文明的語句不陌生,一直以來所說的五千年文明史為什麼就只剩下3700年了呢?

國人對「上下五千年」似乎有一種執念,不證明華夏文明超過五千年誓不罷休,不承認一切認為華夏文明晚於西方的觀點。

1、上下五千年的說法從何而來?

上下五千年,「上下」是古今的意思,上下五千年最早的出處已不可考(有說法來自義大利的一個傳教士衛匡國),但無論何時出現,其計算方法則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從三皇五帝算起。

如果以黃帝紀年為準,黃帝元年為公元前2698年,那麼今年,公元2019年便是黃帝4716年。

最早採用黃帝紀年的是民國,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孫文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發布《改歷改元通電》:

「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

也就是說,公元1912年1月1日,是黃帝紀元4609年辛亥11月13日。

歷史學家錢穆在其傳世名著《國史大綱》中寫道:

中國為世界上歷史最完備之國家,舉其特點有三。一者「悠久」。從黃帝傳說以來約得四千六百餘年。從古竹書紀年以來,約得三千七百餘年。(夏四七二,殷四九六,周武王至幽王二五七,自此以下至民國紀元二六八一。)二者「無間斷」。自周共和行政以下,明白有年可稽。(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從此始,下至民國紀元二七五二。)自魯隱公元年以下,明白有月日可詳。(春秋編年從此始,下至民國紀元二六三三。魯哀公卒,左傳終,中間六十五年史文稍殘缺。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資治通鑑託始,至民國紀元凡二三一四年。)三者「詳密」。此指史書體裁言。要別有三:一曰編年,(此本春秋。)二曰紀傳,(此稱正史,本史記。)三曰紀事本末。(此本尚書。)其他不勝備舉。(可看四庫書目史部之分類。)又中國史所包地域最廣大,所含民族分子最複雜,因此益形成其繁富。若一民族文化之評價,與其歷史之悠久博大成正比,則我華夏文化,與並世固當首屈一指。

所以,上下五千年的說法起自黃帝,距今四千七百一十六年,約五千年。

但黃帝時期尚處於我國的半信史時代,可以肯定還未進入文明時代,那麼華夏文明進入文明時期的時間在哪?

於是,有了《夏商周斷代工程》。

2、《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結論是什麼?

《夏商周斷代工程》從公元1996年開始,至2000年結束,其目的就是確定我國夏商周三代的確切年代。

應當說,這個結果並沒有完全實現,其給出的結論主要如下:

夏朝開始於約公元前2070年商朝開始於約公元前1600年盤庚遷殷的時間在約公元前1300年武王伐紂建立周朝的時間在公元前1046年

從給出的年份我們不難發現,除了武王伐紂的時間可以確定外,其餘的都是「約」,只是一個大概的年份,準確的時間無法確定,而且夏朝在哪裡也沒有定論。

3、滿天星鬥——中國各地遍布史前文化

今天的考古使我們對古代的史前文化有了長足的了解,對於華夏文明的起源,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提出了「滿天星鬥」的說法,也就是說,在新石器時代全國各地均出現了文明的萌芽,且可以分為如下六大板塊:

一 是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化,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黃河文化中心;二 是以泰山地區大汶口文化為代表的東方,其突出特點是不同於仰韶文化紅陶的黑陶文化;三 是湖北及其相鄰地區,其代表是巴蜀文化和楚文化;四 是長江下遊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是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文化;五 是鄱陽湖——珠江三角洲為中軸的南方地區;六 是從隴東到河套再到遼西的長城以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是內蒙古赤峰的紅山文化和甘肅的大河灣文化。

這六大板塊中,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商朝一脈相承,是華夏文明產生的主線,而其它新石器時代文化比如長江下遊的良渚文化,與華夏文明並不存在傳承,至少今天還沒有發現。

或者說,即使良渚已進入文明時代,其只能說明中國境內曾存在更古老的文明,而不能說華夏文明源自良渚。

中國境內的文明,與華夏文明並非同一概念,即使我們在我國境內發現比華夏文明更為古老的文明,也不能直接說華夏文明就可以上推至更早的年代。

這一點與古印度文明做對比便更為清楚

最早的古印度文明在今巴基斯坦境內——哈拉帕文明,但傳承至今的是後來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創造的恆河文明。

我們可以說古印度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的哈拉帕文明,但恆河文明本身的上限在公元前1800年,與二里頭文化相當。

4、二里頭文化的分期

二里頭文化介於龍山文化和二裡崗文化之間,因發現於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而得名,其遺址主要集中分布於豫西、豫中,北至晉中,西至陝西西安 、丹江上遊的商州地區,南至湖北北部,東至開封、蘭考一帶地區,其分期入下:

二里頭文化一期約公元前1735年~公元前1705年二里頭文化二期約公元前1705年~公元前1635年二里頭文化三期約公元前1635年~公元前1565年二里頭文化四期約公元前1565年~公元前1530年二里頭文化屬於夏還是商?最初是有爭議的,但現在一般都認為時間處於夏朝晚期,《夏商周斷代工程》也認為二里頭便是夏朝後期的都城所在。

同時,二里頭文化被認為出現了華夏文明的曙光,這也是華夏文明3700年之說的由來。

5、月朗星稀——中原最早進入文明階段

華夏文明最終在中原出現,這一結論沒有問題,但這指的是「華夏文明」本身,並非可以肯定中國境內最早的文明在中原。

華夏文明由黃河流域,經歷三次衣冠南渡最終使長江以南成為了華夏文明的核心區,這也是華夏文明在歷史上最偉大的徵服。

如果說公元前2000年之前,中國處於文明萌芽狀態的新石器文化遍布全國,是「滿天星鬥」的話,那麼中原地區率先進入文明,便是「月朗星稀」,而中原便是那個「月亮」。

文明不同於文化,雖然史學界對於文明的標準並不完全統一(西方的標準是文字、城市、青銅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輝曾提出中國版的文明標準:

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基礎,社會階層、社會成員、階級的明顯分化現象中心性城市的出現大型建築的修建但無論如何,社會階層的分化和國家暴力機關的產生,無疑是人類進入文明的重要特徵,這也是我國將「禹傳子,家天下」作為文明開端的原因所在。

相關焦點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探求天空定律,克卜勒
    大家好,我是吳培豪,今天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探求天空定律的克卜勒克卜勒出生在一個德國小市民家庭。他一來到人世間就遭到了許多不幸,天花使他成了麻子,猩紅熱弄壞了他的雙眼。可是克卜勒的數學才華非常出眾,當他了解到一些有關哥白尼的理論之後,就把當牧師的想法拋得一乾二淨,終於在奧地利的一所大學裡教起了自然科學。1600年,30歲的克卜勒貿然給索不相識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寫信。他把自己研究天文學的成果和想法告訴了第谷。第谷看後,對克卜勒的才華驚嘆不已,立即寫信邀請他來當自己的助手。但是克卜勒來到第谷的身邊僅10個月,老人便去世了。
  • 中華上下五千年 第一期 遠古時代
    老菸斗希望藉此節目,穿越五千年的悠悠華夏,沿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歷史脈絡,聆聽歷史的聲音,真實的再現一部慷慨激昂的歷史長歌,走進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還原一個個精彩的瞬間,感受那些塵封的故事和故事背後的人情百味。
  • 北京猿人:上下五千年,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人類之一
    北京猿人:上下五千年,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人類之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歷了近百年內憂外患的中國社會積貧積弱,1929年北京周口店發現了第一顆猿人頭骨,當時所有人立刻意識到了它意義非凡,甚至在場的攝影師激動到連發現者的頭部都沒有拍到。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探索宇宙奧秘,天文學家
    大家好,我是劉世雄,今天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探索宇宙奧秘的惠更斯惠更斯的父親是荷蘭政府的一名要員。一次惠更斯從父親那裡得到了一本數學人門的書,很快他就對數學發生了興趣。他還在第二年又觀測到了獵戶星座。從惠更斯的以上成就來看,他是一位天文學家。但他還為人類的計時做出了重大貢獻。為了觀測天文,研究天體運動,這就需要計測準確的時間。在時間測量上,惠更斯做出了最偉大的成就。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地熱發電,防震玻璃
    大家好,我是吳培豪,今天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科學歷史電爐電爐並不是真正的爐火,因為在電爐裡並不燒什麼。不到100年以前,電爐在美國由w·來福·巴爾頓博士首創。後來蒙尼亞又用鐵絲作骨架,然後在鐵絲骨架外面抹上水泥,硬結後就成了堅固的美觀的花盆。根據這種花盆的構造,便誕生了鋼筋混凝土。不鏽鋼現在不鏽鋼製品在工業、農業、日常生活等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英國人心中的最神聖的存在倫敦塔,隱藏了多少故事
    英國人心中的最神聖的存在倫敦塔,隱藏了多少故事每一個國家都會有一個特別神聖的建築存在,就像我們的故宮,幾乎去北京的人都會想去看一看故宮,這個如同神一樣存在的建築是每個人心中的嚮往,在英國人心中倫敦塔就像中國人眼裡的故宮,這個美麗與黑暗並存的倫敦塔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上古第一大戰,黃帝戰蚩尤,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中華上下五千年持續...
    由北京超視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超視界傳媒有限公司、人人動畫網出品的大型原創三維動畫歷史故事片《中華上下五千年該片根據史實遴選出對中國歷史進程有過重大影響的事件,以典型人物的事跡為中心,以講故事的形式,用生動的鏡頭語言描述,引出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歷史畫面,再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璀璨的文明。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門捷列夫,x射線的發現者
    大家好,我是袁碩,今天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門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1834年2月7日,門捷列夫出生在俄國西伯利亞的一個邊遠城鎮裡,他的家裡兄弟姐妹很多,他是最小的『個。他的父親是當地一所高級中學的校長,後來,因為雙目失明無法再擔任校長,也就無法再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 歐亞分界線:俄羅斯人結婚的神聖之地,國人卻用來求財運
    有趣的是,這一歐亞分界線的標誌處,如今卻成為了俄羅斯人結婚的神聖且必經之地,不僅如此,更是成為國人到此一遊後,求財求運的許願之地。歐亞分界線這座雕塑,其底座為天然石材製成的長方體,界碑底座由暗紅色大理石建造,並以灰白色大理石作為分界線,劃分成均等的兩塊,面向左側代表亞洲,右側代表歐洲。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笛卡爾,創立解析幾何學
    大家好,我是梁曉麗,今天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笛卡爾創立解析幾何學什麼是解析幾何?在數學上「解析」就是代數的同義詞。把代數與幾何融合為一體就被稱為解析幾何。解析幾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的數學工具。
  • 中華上下五千年之:遠古神話
    中國華夏五千年歷史,最早追溯到遠古時期;遠古時期:遠古時代指的是距21世紀300萬年─公元前21世紀的歷史時期,這段時間關於人類產生各國說法不一。究竟人類如何產生進化而來,無法考究。人類從猿人進化而來,最早追溯到猿人群居一起生活,簡稱「原始人群」。
  • 你們是滿天星鬥,點亮蒼穹
    滿天星鬥,點亮蒼穹;長夜亮劍,指向光明。  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負重前行。今夜萬家燈火時,讓我們緬懷遠行的公安英雄,向長眠於天際的你們深深致敬!  願所有逝去的公安英雄安息!
  • 考古泰鬥蘇秉琦提出的中華文化「滿天星鬥說」是什麼?
    蘇秉琦曾提出「滿天星鬥說」,他認為我國數以千計的新石器遺址可以分為六大板塊,一是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化,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黃河文化中心;二是以泰山地區大汶口文化為代表的山東、蘇北、豫東地區的文化,其突出特點是不同於仰韶文化紅陶的黑陶文化;三是湖北及其相鄰地區,其代表是巴蜀文化和楚文化;四是長江下遊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是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文化;五是西南地區,從江西的鄱陽湖到廣東的珠江三角洲
  • 滿天星鬥都下世
    彌勒救苦經告訴我們「滿天星鬥都下世」這個事實,道場是一個龐大的彌勒團隊,在這團隊中不僅有道親還有滿天仙佛、五方列仙,我們不必承擔沉重的重量,只要發揮團隊一份子的搭幫助道本分就夠了。能力差的甚至在旁邊幫腔說一聲:『道很好!』就夠了。 修辦道,是出世法,不像世間法要靠自己的能耐孤軍奮鬥,因為滿天星鬥都下世,五方列仙下天宮。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歐姆定律,電磁學的宗師
    大家好,我是席瑩,今天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歐姆與歐姆定律歐姆的父親是一名手藝高明的鎖匠,他對數學很有興趣,並且從小就對歐姆進行教育,指導歐姆學習數學,然而歐姆的科學道路並不平坦。歐姆曾在中學教學,但是他的奮鬥目標是當大學教授。為了實現他的目標,他開始一步步地向科學頂峰邁進。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數學王子,高斯
    大家好,我是李宏偉,今天我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數學王子—高斯19世紀前期,德國數學家高斯在近代科學研究領域裡,以其數學研究的輝煌成果,被世人公認為繼牛頓之後的最偉大數學家,被人們譽為「數學王子」。
  • 讓國人尷尬的龐加萊猜想
    回顧6月3日的中國媒體報導,國人確實認為是中國數學家最後解開了猜想,並為中國數學家取得的成就倍感自豪。若丁偉嶽教授的論述屬實,本來讓國人驕傲的榮譽立刻就會逆變成學術醜聞。種種疑竇,讓人充滿無限聯想,更讓國人倍感尷尬。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大陸漂移學說,蔡倫造紙
    大家好,我是張西玲,今天給大家說說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魏格納1915年,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發表了他的著作《大陸與海洋的起源》。在書中,他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這部著作使他成了地質學現代革命的偉大莫基人。他在書中指出:在大約3億年前,全球的大陸是一個整體,在它的周圍是遼闊的海洋。這個原始的大陸在地球自轉所產生的離心力,太陽、月亮的引力以及其它力的作用下分裂成幾塊,漂移開來,經過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的海洋和陸地。這種狀態,現在還在緩慢地發展變化著。
  • 薦書丨滿天星鬥:蘇秉琦論遠古中國-「享書社」
    #讀書遇見更好的自己#滿天星鬥:蘇秉琦論遠古中國 蘇秉琦 9787508659916 中信出版社【 編輯推薦 】探尋中國文明的初始秘密,提出新石器時期中國大地呈現古文明「滿天星鬥」的分布格局;現代考古學奠基人的權威觀點,引領考古界走出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化學之父,電池的發明人
    大家好,我是李珂,今天我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1775年,法國32歲的化學巨人拉瓦錫通過長期嚴格的實驗,發現了一種有助燃和助呼吸作用的氣體,而且許多酸都是由空氣中的這種助燃的氣體成分與非金屬物質結合而成的。他把這種氣體命名為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