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個輝煌璀璨的文明,分別是發源於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發源於尼羅河畔的古埃及文明,發源於恆河、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以及發源於長江黃河的中華文明。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其他三個文明都相繼衰落,只有中華文明在歷經了王朝更迭、時代變遷後依舊薪火相傳,綿綿不斷。
在有史書記載的5000多年裡,歲月往來穿梭,民族交替融合,朝代更迭不斷,然而,文明、文化,中華民族的根基卻從未被動搖。老菸斗希望藉此節目,穿越五千年的悠悠華夏,沿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歷史脈絡,聆聽歷史的聲音,真實的再現一部慷慨激昂的歷史長歌,走進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還原一個個精彩的瞬間,感受那些塵封的故事和故事背後的人情百味。
第一集 遠古文明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據三國時代吳國徐整著的《三五曆紀》記載,大約在距今六億年前的太古時期,「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裡。」天地始開,盤古也成了中華文化中開天闢地的造物主。

原始社會
進入原始社會的中國,地處亞歐大陸深處,三面環海,地域寬闊、河道眾多。背靠帕米爾高原,從海洋吹來的暖溼氣流帶來豐厚的降水,肥沃的土地和宜人的氣候為我們祖先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在距今約170萬年以前,雲南元謀,榛莽叢生,森森鬱郁,在這片亞熱帶叢林中,枝角鹿、爪蹄獸、鬣 ( liè)狗、雲南馬、山西軸鹿等動物相繼在此繁衍生息。在這裡,同時出現了中國人最早的祖先——元謀人的身影。元謀人是迄今為止中國境內發現的最早的人類,他們已經會打磨石器,製造簡單的工具,並且使用火來驅逐野獸、炙烤食物,這一發現將中國古人類的歷史至少提前了100萬年。寒來暑往、日升日落,遠古的祖先在這片土地上不斷的進化,漁狩、耕種、遷徙、放牧,逐漸發展成獨具特色的東方文明。


一、三皇五帝
從早期的部落聚居到氏族社會的出現,中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原始社會中後期,開始出現了部落首領與部落聯盟。這一時期的歷史多取材於神話故事或民間傳說,史家說法不一,其中最為著名的人物便是「三皇五帝」:「三皇」是指發現火的燧人氏、人文始祖伏羲氏和農皇神農氏;五帝則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位德才兼備的首領,而其中,黃帝被尊為「五帝之首」。



公元前2700年前後,軒轅之丘、姬水之濱,軒轅黃帝誕生。《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惠。」公元前2697年,黃帝即位,道家把這一年作為道曆元年。

黃帝部落居住在中國西北部今陝西一帶,後來向東遷徙,最後定居在今河北涿鹿,過著遊牧生活。當時的黃河長江流域,居住著許多氏族部落,除了黃帝部落以外,最著名的還有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炎帝部落從渭河流域進入黃河中遊以後,與蚩尤部落發生了長期的衝突。為了打敗蚩尤,炎帝和黃帝聯合起來,在河北涿鹿與蚩尤部落展開了一場浩大的戰爭,史稱「涿鹿之戰」。

後來,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為了爭奪天下霸主,在阪泉一帶又發生了戰爭,最後以黃帝的勝利結束。漸漸的,這兩個部落開始由對抗走向了聯合,他們的後裔從河北一帶向南發展,進入黃河流域,定居中原,經過長期的繁衍融合,共同行成了古代中國中原地區的遠古居民,奠定了後來華夏民族的歷史基礎。今天,中國人習慣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我們的民族也常被稱為華夏民族,黃帝也成為了中華文化的代表。

黃帝死後,他的孫子顓頊和玄孫帝嚳繼續擔任部落聯盟的首領。後來帝嚳又傳位給兒子堯,堯創立禪讓制,傳位給舜。在舜時期,洪水泛濫,鯀因治水不善而被處決,他的兒子禹才思過人,成功治理洪水,最終被推舉為首領。

這是華夏文明的開始,也是中國歷史的起源,由於年代太過久遠,又沒有確切的史書記載,這一時期又被稱作「上古時代」、「遠古時代」或「神話時代」。
第一集(完)
《中華上下五千年》此專輯預期10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