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 第一期 遠古時代

2020-12-06 星聞第一線
喜歡我就加個關注順便分享出去吧!

在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個輝煌璀璨的文明,分別是發源於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發源於尼羅河畔的古埃及文明,發源於恆河、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以及發源於長江黃河的中華文明。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其他三個文明都相繼衰落,只有中華文明在歷經了王朝更迭、時代變遷後依舊薪火相傳,綿綿不斷。

四大文明古國分布圖

在有史書記載的5000多年裡,歲月往來穿梭,民族交替融合,朝代更迭不斷,然而,文明、文化,中華民族的根基卻從未被動搖。老菸斗希望藉此節目,穿越五千年的悠悠華夏,沿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歷史脈絡,聆聽歷史的聲音,真實的再現一部慷慨激昂的歷史長歌,走進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還原一個個精彩的瞬間,感受那些塵封的故事和故事背後的人情百味。

第一集 遠古文明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據三國時代吳國徐整著的《三五曆紀》記載,大約在距今六億年前的太古時期,「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裡。」天地始開,盤古也成了中華文化中開天闢地的造物主。

開天闢地

原始社會

進入原始社會的中國,地處亞歐大陸深處,三面環海,地域寬闊、河道眾多。背靠帕米爾高原,從海洋吹來的暖溼氣流帶來豐厚的降水,肥沃的土地和宜人的氣候為我們祖先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在距今約170萬年以前,雲南元謀,榛莽叢生,森森鬱郁,在這片亞熱帶叢林中,枝角鹿、爪蹄獸、鬣 ( liè)狗、雲南馬、山西軸鹿等動物相繼在此繁衍生息。在這裡,同時出現了中國人最早的祖先——元謀人的身影。元謀人是迄今為止中國境內發現的最早的人類,他們已經會打磨石器,製造簡單的工具,並且使用火來驅逐野獸、炙烤食物,這一發現將中國古人類的歷史至少提前了100萬年。寒來暑往、日升日落,遠古的祖先在這片土地上不斷的進化,漁狩、耕種、遷徙、放牧,逐漸發展成獨具特色的東方文明。

原始人類生活圖1
原始人類生活圖2

一、三皇五帝

從早期的部落聚居到氏族社會的出現,中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原始社會中後期,開始出現了部落首領與部落聯盟。這一時期的歷史多取材於神話故事或民間傳說,史家說法不一,其中最為著名的人物便是「三皇五帝」:「三皇」是指發現火的燧人氏、人文始祖伏羲氏和農皇神農氏;五帝則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位德才兼備的首領,而其中,黃帝被尊為「五帝之首」。

燧人氏

伏羲氏
神農氏

公元前2700年前後,軒轅之丘、姬水之濱,軒轅黃帝誕生。《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惠。」公元前2697年,黃帝即位,道家把這一年作為道曆元年。

軒轅黃帝

黃帝部落居住在中國西北部今陝西一帶,後來向東遷徙,最後定居在今河北涿鹿,過著遊牧生活。當時的黃河長江流域,居住著許多氏族部落,除了黃帝部落以外,最著名的還有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炎帝部落從渭河流域進入黃河中遊以後,與蚩尤部落發生了長期的衝突。為了打敗蚩尤,炎帝和黃帝聯合起來,在河北涿鹿與蚩尤部落展開了一場浩大的戰爭,史稱「涿鹿之戰」。

逐鹿之戰

後來,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為了爭奪天下霸主,在阪泉一帶又發生了戰爭,最後以黃帝的勝利結束。漸漸的,這兩個部落開始由對抗走向了聯合,他們的後裔從河北一帶向南發展,進入黃河流域,定居中原,經過長期的繁衍融合,共同行成了古代中國中原地區的遠古居民,奠定了後來華夏民族的歷史基礎。今天,中國人習慣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我們的民族也常被稱為華夏民族,黃帝也成為了中華文化的代表。

版權之戰

黃帝死後,他的孫子顓頊和玄孫帝嚳繼續擔任部落聯盟的首領。後來帝嚳又傳位給兒子堯,堯創立禪讓制,傳位給舜。在舜時期,洪水泛濫,鯀因治水不善而被處決,他的兒子禹才思過人,成功治理洪水,最終被推舉為首領。

大禹治水

這是華夏文明的開始,也是中國歷史的起源,由於年代太過久遠,又沒有確切的史書記載,這一時期又被稱作「上古時代」、「遠古時代」或「神話時代」。

第一集(完)

《中華上下五千年》此專輯預期10集,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中華上下五千年之:遠古神話
    中國華夏五千年歷史,最早追溯到遠古時期;遠古時期:遠古時代指的是距21世紀300萬年─公元前21世紀的歷史時期,這段時間關於人類產生各國說法不一。究竟人類如何產生進化而來,無法考究。黃帝部族:以軒轅氏為首領的黃帝部落;)黃帝強盛時期和九黎氏族部落的蚩尤進行了一次大決戰並獲得勝利,在黃帝時代,出現了紡織、文字、音律和醫學及算術等文化,因為和炎帝近親,後人都自稱是炎黃子孫。估計黃帝也沒想到吧!堯舜禹:堯舜讓位:堯大公無私,將首領讓位給了外人舜,可圈可點,難能可貴!大禹治水: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治理好了黃河水患,福澤後人,令人欽佩!
  • 從滿天星鬥到月朗星稀,上下五千年成了國人心中神聖的負擔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裡」相信大多數國人對上述描述華夏文明的語句不陌生,一直以來所說的五千年文明史為什麼就只剩下3700年了呢?國人對「上下五千年」似乎有一種執念,不證明華夏文明超過五千年誓不罷休,不承認一切認為華夏文明晚於西方的觀點。1、上下五千年的說法從何而來?
  • 上古第一大戰,黃帝戰蚩尤,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中華上下五千年持續...
    由北京超視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超視界傳媒有限公司、人人動畫網出品的大型原創三維動畫歷史故事片《中華上下五千年該片根據史實遴選出對中國歷史進程有過重大影響的事件,以典型人物的事跡為中心,以講故事的形式,用生動的鏡頭語言描述,引出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歷史畫面,再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璀璨的文明。
  • 良渚遺址成為新的世界遺產,「中華第一城」確證五千年文明史
    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良渚古城遺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場響起掌聲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現場良渚古城考古探溝 (攝影:潘勁草)加上昨天剛剛獲準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增至55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7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處,世界自然遺產14處。
  • 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新華社杭州8月19日電 題: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新華社記者馮源  引言: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國考古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考古發掘與研究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中國考古學理論和方法不斷發展創新
  • 2020北京旅行必去的五大博物館,透過博物館看遍中華五千年上下
    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館藏精品通過中國國家博物館,可以系統地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經濟,文化,歷史,軍事。而且,中國國家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持公民身份證即可進館參觀。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7集 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的發現,讓我們能更多地了解遠古先祖是怎麼生活的。他們在異常艱難的環境中生存,為了對付各種兇殘野獸的襲擊,通常是幾十人在一起,過著群居生活。一個山洞就是一個大家庭,群體內的人們過著沒有婚姻禁約的群婚生活,年邁的人幹一些輕活如照看小孩、看護火種。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探索宇宙奧秘,天文學家
    大家好,我是劉世雄,今天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探索宇宙奧秘的惠更斯惠更斯的父親是荷蘭政府的一名要員。一次惠更斯從父親那裡得到了一本數學人門的書,很快他就對數學發生了興趣。惠更斯發現的這顆衛星是人們用眼睛看到的第一顆衛星。他還在第二年又觀測到了獵戶星座。從惠更斯的以上成就來看,他是一位天文學家。但他還為人類的計時做出了重大貢獻。為了觀測天文,研究天體運動,這就需要計測準確的時間。在時間測量上,惠更斯做出了最偉大的成就。
  • 一枚「鞋印」,推翻中華五千年歷史?專家:這塊化石有上億年歷史
    中國歷史悠久,在史書上記載的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這也是根據近代的考古推測,但是在後來不斷有超過五千以前的遺蹟發現,這些證據在一步步的推翻中國只有五千年的這個歷史理論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9集 母系社會
    這一歷史時期,考古學上稱之為新石器時代。如山頂洞人遺址、河姆渡文化遺址和仰韶文化遺址等就是代表。我國新石器時代處於1萬多年前至4000年前,是氏族部落、早期文明時期,考古學家一般把陶器和農業的出現作為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標誌。新石器時代的人類開始過著定居生活,學會了刀耕火種,從事原始農業生產,並會把一些野生動物馴化成家畜,從而有了比較穩定的食物來源。
  • 北京猿人:上下五千年,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人類之一
    北京猿人:上下五千年,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人類之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歷了近百年內憂外患的中國社會積貧積弱,1929年北京周口店發現了第一顆猿人頭骨,當時所有人立刻意識到了它意義非凡,甚至在場的攝影師激動到連發現者的頭部都沒有拍到。
  • 我的蟾蜍基地觀察志 | 第一期 · 走進中華大蟾蜍的世界
    蟾酥是中華大蟾蜍耳後腺分泌物,也是麝香保心丸的重要原料。但近年來,蟾蜍已被列為瀕危動物,蟾酥也被列為瀕危藥材。因此,建立蟾蜍養殖和優質蟾酥基地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2014年,上海和黃藥業於山東成立菏澤和黃生物資源技術有限公司,為中華大蟾蜍大規模養殖和蟾酥加工提供了技術支持;2015年與遼寧三達藥材合作,在桓仁投建中華大蟾蜍、蟾酥規範化及規模化生產基地。2016年,公司蟾蜍人工養殖產業化項目獲國家工信部立項。
  • 中國歷史綜述:怎麼概述華夏五千年文明史?
    那麼我們該如何概括和劃分這「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呢?陽光舊事錄通過綜合整理,劃分了如下四段歷史時期。遠古時代:公元前2100年之前遠古時代指的是夏商周之前的中國歷史。主要包括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圖1女媧造人三王時代
  • 良渚古城申遺成功,是時候去杭州感受「中華第一城」的人文秀美
    我們一直都說「中華上下五千年」,卻也一直備受國外學者的質疑,但就在昨天下午,(2019年7月6日),從亞塞拜然傳來了一則天大喜訊,經過第43屆世界遺址大會的認證,5300-4500年前主體分布於江浙滬及周邊區域的「良渚文化」,終於為中華文明正名,位於杭州餘杭,歷經五千年歲月的「良渚古城遺址
  • 中華上下五千年,最難回答的是十個問題!個個讓你長見識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事情我們現在習以為常,卻不知其來源究竟如何。今天小編跟大家來探討一下最難回答的十大問題。一、為何衣服上的紐扣還分「男女」。
  • 從符號到「原始文字」 透視遠古時代的「文字」
    19世紀末殷墟的發現點燃了人們探索中國文字源頭的熱情,在此之後,隨著考古工作的開展,越來越多史前「符號」或「文字」被世人所知,使中國字的「生日」可能推至更為久遠的時代。近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古文字專家董珊,向筆者解析了中國遠古「文字」的奧秘。
  • 見證五千年文明的琮王現身《國家寶藏》,這期浙江博物館要搞事情
    這一期浙江博物館來到了《國家寶藏》,為我們帶來了三件國之重器,每一件都有著非常動人的故事。短短 1 分鐘預告就能讓人熱淚盈眶,是在是讓人期待節目播出。預告中的琮王看起來十分厲害,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越地長歌不散的浙江博物館又會帶給怎樣的國寶呢,就讓我們先來一睹為快吧!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人們都說,一千年前看北京,兩千年前看西安。
  • 「溯源甘肅」甘肅遠古文化的文明印記
    從隴東華池縣趙家岔、辛家溝和涇川大嶺上舊石器時代早期石器的出土,到舊石器時代中期,夏河丹尼索瓦人的發現,再到晚期平涼人、莊浪人和武山人的存在,顯示甘肅地區與中原地區一樣,是我國境內最早就有人類活動和文化創造的地區之一。甘肅遠古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和中華文化發展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甘肅自從有了人類活動,就開始了甘肅遠古文化的創造。
  • 中華郡遠古部落開業暨「文明破曉 中華立信」專家論壇圓滿成功
    2021年1月1日,新世紀的第三個十年破曉之日,中華郡遠古部落舉行了開業慶典活動,同時舉辦了「《文明破曉 中華立信》-於黃帝鑄鼎地、商鞅變法處,打造中華誠信文化源點的專家論壇活動」,一併取得了圓滿成功。此次論壇由《長安說》直播平臺進行現場直播,參與此次討論的專家學者分別圍繞黃帝鑄鼎、商鞅變法、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形勢、國家政策等話題,從不同角度深入解讀了誠信文化為時代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