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都說「中華上下五千年」,卻也一直備受國外學者的質疑,但就在昨天下午,(2019年7月6日),從亞塞拜然傳來了一則天大喜訊,經過第43屆世界遺址大會的認證,5300-4500年前主體分布於江浙滬及周邊區域的「良渚文化」,終於為中華文明正名,位於杭州餘杭,歷經五千年歲月的「良渚古城遺址」得到了國際一致認可,申遺成功。由此,曾經的「中華第一城」,成為我國第55處世界遺址。
良渚古城是值得驕傲的文明遺址,但相信,大部分旅遊愛好者對單一的遺址旅遊都有一種茫然,畢竟,那是歷史的厚重,瀰漫的是五千年的密雲。然而,在良渚,也許你更多的是感受到悠閒和愜意,因為在「良渚文化村」,一種集合了文化、人居、旅遊為一體的悠閒方式已經形成。可以在網紅的「美麗洲堂」打卡,可以在「良渚博物館」裡感受五千年的穿越,也可以在「良渚文化藝術中心」裡,靜靜的翻動著喜歡的書籍。曾經「中華第一城」,現如今已然是一座「國際範小村」,每逢周末,眾多文藝青年的腳步,將會停留在這裡。
所以,有了吃住行攻略的保障(以上隻言片語就是攻略,別急著拿磚拍我,反正進了小村,你閉著眼都知道怎麼玩),接下來就可以近距離欣賞古城遺址的奇妙。良渚古城申遺的經歷可謂長久,早在1994年,國家文物局就已經將良渚古城推薦列入中國《世界遺產名錄》預備清單之中。直至今日,不負眾望。這一次良渚古城申遺的面積達到了14.3366平方公裡,這其中,包括了「良渚古城遺址遺產區」,「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遺產區」,「堯山遺址遺產區」。而僅僅就一個古城遺址遺產區,面積便是8.8145平方公裡。
如果大家對8.8145平方公裡沒概念的話,我這邊簡單做個比喻,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也就是0.72平方公裡,不足古城遺址的一個零頭!當然,我們還可以再簡略一下,只計算古城內城的面積,那也是290萬平方米,相等於4個故宮的大小。
這樣一座來自於五千年前的「中華第一城」,可不僅僅擁有面積大這優勢。我們都知道古埃及文明之所以被人驚呼,是因為它有金字塔。但我們的良渚也不遜色,良渚古城和水利系統的總土石方量達到了1005萬立方米,而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僅為260萬立方米。當然,也有人說這兩者沒法比較,畢竟一個是城市,一個是那啥的。但無論如何,在五千年前的時代,良渚先民已然十分精通與城市的規劃和建造能力,並且,從碳14年代檢測的中已經得出,良渚古城是先有水利建設,再建城市居住。(良渚水利比大禹治水早了小一千年)
我們都知道,良渚人尚玉,從良渚遺址(反山遺址)中出土過打量的玉器,包括著名的「玉琮王」,還有「玉鉞王」。其中,玉琮王是如雷貫耳,它或許是被最早使用於祭祀,象徵權利的玉器。而玉鉞王著像是一把斧子的刃面,代表著武器,更是象徵崇高地位者的武器。兩者皆是精美異常,足以說明在那個時代,良渚人已是掌握精湛的玉雕工藝技術。
最後,我們簡單統計一下五千年前良渚古城的人口。有資料顯示,良渚人口是九萬多人,而居住於古城及周邊的人口,約兩萬八千人,在鼎盛時期,古城人口可以達到四萬人。這比被成為世界上最早誕生的城市「烏爾古城」人口還要多一些。(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註: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