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良渚文化村20多年的探索與實踐

2021-01-09 浙江在線

2021-01-08 18:40 |浙江新聞客戶端 |元 力

良渚文化村實景圖

世界良渚,風華正茂。

2000年10月27日,在杭州第一屆「西博會」上,良渚文化村項目籤約,開啟了一場長達20多年的「未來社區」試驗。

這個大型複合社區,從杭州西北角的城郊萌芽,經開發者、居住者以理想主義、人本精神持續澆灌,終於在良渚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開花結果,成為中國城市人居建設的一個傳奇。

2020年是良渚文化村20周年。我們在此回顧良渚文化村的前20年,探究以理想主義、以人為本、面向未來為核心而享譽世界的社區,是如何無中生有、名聲日隆的;我們也在此暢想,這場已歷時20多年的未來社區試驗,它的下一個20年、下下個20年,將帶給人們怎樣的驚喜。

一場長達20多年的試驗

大屋頂實景

良渚文化村——這個位於杭州西北角,距離西湖約18公裡的大型複合社區,如今早已因優美的環境、良渚遺址、大師建築、文藝IP而名滿天下。但時針撥回到20多年前,良渚文化村還是遠離主城區、名副其實的「村」。

為設計這個佔地約1萬畝、一半是自然山水的項目,良渚文化村最初的開發者南都找來加拿大CITIVAS城市規劃設計事務所,給文化村做概念性整體規劃。CITIVAS總裁約瑟夫·胡達花了3個月時間,爬遍良渚每一座山頭,又用了整整3年,畫下一幅美妙藍圖:文化村將被打造成一個擁有5個湖泊、6個公園,居住著三五萬人,樓高限制在四五層,以步行5分鐘的距離建立配套服務體系,以每小時5公裡的步行速度建立的宜居小鎮。

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如此超前、具有實驗性的規劃設計,已經到了開發賽道的「無人區」:此前鮮有開發運營商會如此規劃,也不見成功的先例。它的要義,在於以人為本。最近,瑟夫·胡達在接受訪問時,述說起當年的「初心」:「於我而言,良渚表達了城市應該如何從個體的『人』的尺度與體驗出發去思考,並且基於已有的文脈信息去創造真實的、人與人彼此聯結的場所。」

2019年初,浙江省率先提出「未來社區」理念,在其頂層設計「三化九場景」中,也將「人本化」放到了第一位。是巧合,也是必然。

因為這個大寫的「人」字,良渚文化村俘獲了一眾「粉絲」。

2006年,萬科與南都開展戰略合作,同時獲取了良渚文化村項目,並保留了原班人馬,延續了總體規劃。坊間傳聞,當年王石就是因為太鍾情文化村,才收購了南都。王石在為一本良渚文化村專著作序時寫道:「有一段時間,要是到杭州,我必去良渚文化村。第一天在西湖劃完船,晚上住在良渚君瀾酒店。第二天一早去村民食堂,吃大餅、油條,喝豆漿。」食堂價格實惠,餐具用的是天竺筷、搪瓷碗,生活氣息撲面而來,每天早上要賣出1500根油條,大眾點評裡遊客們都說「得早點到才能吃到」。

「每次到訪我都能發現一些美妙的變化——良渚食街、村民食堂、《村民公約》、村民圖書館、垃圾分揀站、良渚文化藝術中心……我看著大師的作品在這裡破土,健康的社區文化在這裡生長。我們不僅建設了理想的環境,也播種了一種理想的生活。」王石說。

所以,當浙江省提出「未來社區」的「三化九場景」頂層設計時,良渚文化村人心裡是有些自豪的:你瞧,未來社區的「九大場景」,不少在我們村裡早已是觸手可及的日常。

只要在文化村裡轉上一圈,都能找到「九大場景」的探索與雛形。

如未來健康場景,早在2009年,萬科就在良渚文化村核心建設了「隨園嘉樹」,它被喻為「當代中國高端養老裡程碑式的作品」,不僅開發出基於長者行為模式特點和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適老化產品,還為長者提供24小時管家式服務、完善的「親仁安享」服務體系,讓長者過上有品質、有尊嚴的美好生活。

再比如未來創業場景,在良渚文化村的中心腹地,「玉鳥流蘇」創意產業園被創業者稱為「讓夢想生長」的地方,形成了以文化藝術類企業為主導的文創企業集群。

還有未來交通場景,良渚文化村已構建「5/10/30分鐘出行圈」的未來交通場景,通過統籌車位資源、共享單車等,實現5分鐘取停車;通過道路分級、慢行交通便利化設計,實現在10分鐘內到達對外交通站點;運用智慧數據技術,集成社區快遞、零售及餐飲配送等物流需求,實現30分鐘配送入戶……

這絕不是巧合。早在2015年,杭州萬科就在思考這個命題。2015年,杭州萬科提出面向良渚未來的「五大社區主張」,即:人文山水旅居社區、國際親子教育社區、綠色運動複合社區、文藝復興標杆社區、產業人居共生社區。

對萬科來說,良渚文化村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房地產開發和運營項目,而是躬身入局,實踐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先行探索,它從一開始就致力於打造了一個有歸屬感、舒適感和未來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單元,引領生活方式變革。

這是一場已經持續了20多年的「未來社區」試驗。良渚文化村用了20多年時間,將未來的設計變成了現實的樣本。

最美的風景 是社區精神

未來之光實景圖

20多年來,文化村伴隨整個良渚的開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有些東西卻始終保持如一,比如社區裡濃濃的人情味。

在未來社區「139」的頂層設計中,「1個中心」最為關鍵,即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中心。在2020年9月24日舉行的全省未來社區建設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上,省委主要領導在批示中指出:開展未來社區建設,是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內在要求,是構建以人為核心的城市現代化平臺、滿足對人民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舉措。

未來社區「以人為核心」「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目標,再次被強調。

「浙江未來社區的內涵,不僅在於物質環境,還在於人文氛圍。」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毛其智指出,「生活在同一個社區的人們對自己的社區有著高度認同感。大家願意互相扶持,為創造社區的美好未來而共同努力,期盼社區可以改善得更好,這其實就是社區精神的培育。」

在良渚文化村,社區精神正是這裡最美的風景。

白鷺公園煥新後的籃球場和童玩場地

良渚文化村的業主,自稱「村民」。在「玉鳥流蘇」廣場,矗立著刻有良渚文化村26條《村民公約》的鐵鏽板,這是全國首個居民社區自治公約。你或許不知道,如今名聲在外的《村民公約》,最初源於社區論壇上的一篇小帖子。

2007年11月,業主「海老大」在社區論壇寫了一篇《竹徑茶語村志》,其中有言:「村有村約,但村約無字,無字則雋永,唯自省自重自愛自尊也。共樂樂,地位無高低,學識無深淺,身份無貴賤,崇平等,踐和諧。」這篇不足400字的《村志》,引發了很多業主的共鳴,反響熱烈。杭州萬科就出資在竹徑茶語村口,用巨石鐫刻。這不僅體現了業主的文化修養和社區認同,也體現了開發商與業主共同探索社區文化與社區共洽的決心。

但由《村志》引發的對社區精神的探索,並沒有就此結束,業主又向開發商提議制定一份《村民公約》,用於社區的自我約束。「每一條都由業主自發提出、討論、通過。」在《村民公約》制定過程中,萬科客戶關係部門連同業主志願者訪問了3653戶、超過90%的村民。相比傳統的村規鄉約,《村民公約》多了不少現代元素,比如「車頭向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使用牽引帶遛狗」;在行文措辭上,也將「不可以」「禁止」等否定性表述變為「我們會」「我們樂於」這樣的主動性表述,讓人備感親切。

2011年2月27日《村民公約》正式發布。以此為起點,良渚文化村不斷推進社區建設,組織起各種社團、村民學堂,著力營造文化村良好的人文藝術氛圍;並通過一次次的迎新會、鄰裡節、村集、村民日等活動,將原先彼此陌生的業主,迅速融合成一個熟人社會。剛入住的新業主,會發現鄰居送上的新鮮菜蔬或家鄉特產;意氣相交的人們,相約去跑步、爬山、騎遊;地鐵通了,但是最後一個地鐵站離小區還有一段距離,村民們又發起了「北歸」鄰裡搭車行動……據不完全統計,文化村2萬常住居民中,目前活躍志願者超過500名,有30餘個公益社團,10個小鎮節日,100餘位「村民學堂」講師。而在上百個居民微信群裡,大家共議社區大小事,還一起團購、討論生活話題,鄰裡間「親上加親」。

萬科也致力於為良渚自治社區提供更好的運營探索。在良渚文化村20周年「大慶」上,萬科在2020年10月24日~27日舉辦文化周系列活動,包括匯聚全國一流專家、學者、政企領導代表、知名媒體的4大城市論壇,展現文化村風貌與發展歷程的村史展,以及「奇妙家年華」「勸學薈奇妙市集」「隨園久久節」「樸裡節」「社區運動會」等。同時,針對居民痛點,萬科又投入數百萬元對良渚文化村的公共區域進行了「煥新計劃」:對籃球場進行升級,增加了熱身基地和新國標籃球畫線,為老年活動場地更新運動器械,更換了標識和座椅,在大郡南區塊增加智能車輛管控系統,破解停車難題……萬科運用其最新的產品力成果,通過公區微更新,提升村民居住體驗、激發社群活力,營建更具溫情感的社區。

良渚文化村社區黨委書記徐一峰經常說:「擁有17個小區的良渚文化村,是良渚街道的一個大型社區,村裡有來自全國34個省(直轄市)、世界16個國家的近2萬名村民,無論是動員資源還是在社區開展服務,都需要有一種文化凝聚力,讓居民對社區有認同感、歸屬感。」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江山舞指出,良渚文化村通過多元主體的積極參與,塑造了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形成了共商共建共治的新型社區文明。

下一個20年 未來可期

那麼,下一個20年,良渚文化村將呈現怎樣的芳華?

未來是可期的。良渚文化村的精神內核和地理版圖,還在不斷生長中。

「良渚因萬科而名,萬科因良渚而鳴。」有人這樣總結萬科集團與良渚文化村之間相互成就的關係。

良渚文化村,為杭州萬科乃至萬科集團多元發展的試驗田。因為已先人一步地在良渚文化村,對住宅物業、城市產辦、居家養老、商業運營、文化空間、文旅酒店等多維度的價值能力進行探索和實踐,杭州萬科發展出了複合的業務板塊和運營能力。在萬科集團轉型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後,這種大型、綜合、複雜項目的能力落地為杭州萬科的「超級底盤」,並將在杭州亞運村項目、未來天空之城等未來社區項目中,展現出超強的影響力。

良渚文化村或許無法複製,但在良渚文化村成長起來的板塊和能力,良渚文化村20多年開發所積累的汗水與經驗,結合萬科「未來城市理想單元」的創新理念,將通過浙江省未來社區的探索,不斷與城市共成長。

同時,在地理版圖,良渚也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2013年,杭州萬科就競拍下玉鳥路旁良渚新城的一塊土地,啟動了「人」字形發展戰略。從地圖上看,良渚文化村區塊是人的「一撇」,毛家漾河以東的古墩路和玉鳥路沿線,正是人字的「一捺」。

此後,杭州萬科陸續拿下人的「一捺」未來城二期、三期、「未來之光」 TOD產城融合綜合體等,良渚的未來在此漸漸展開。相比「一撇」,「一捺」跟城市的關係更緊密,也更具國際視野。萬科為「一捺」提出三大目標願景:「文明聖地、現代中國」的國際門戶、「別樣精彩、創新活力」的產業標杆和「全域美麗、智慧生長」的城市樣板。這背後,也凝聚著文化村20年開發所積累的汗水與經驗。

「作為政府,最希望看到的是整條古墩路沿線區域能呈現一種複合型的產城融合。」負責規劃工作的良渚新城管委會相關領導坦言,2.0時代的良渚,將不再是文化村式的封閉存在,而是開放的,通過多家合力、多元業態,培育區域的內生動力,實現永續發展,共同打造杭州北部新的城市節點。

隨著良渚申遺效應的逐漸顯現,夢棲小鎮創新平臺的不斷升級做大,美院良渚校區、未來之光的加速興建,以及更外圍火車西站的建成、雲谷的落地等帶來的整體板塊賦能,可以預見,更多的人會來到良渚,在「夢想居住的地方」放飛夢想。

無怪乎良渚文化藝術中心(大屋頂)的設計師、普利茲克獎得主安藤忠雄會說:「閉目想像50年後、100年後良渚將呈現出一副怎樣的風景,成為我現在的快樂之一。」

(圖片由萬科杭州提供)

1610102435000

相關焦點

  • 逾50萬㎡超級社區 萬科海上城市,驚豔珠海!
    這也意味著,珠海東西部交通瓶頸正式打開,告別多年以來「珠海大橋是唯一通道」的歷史。隨著東西部交通的重大改善,越來越多的珠海市民把目光從主城區轉移到了更美更宜居的金灣新城,在洪鶴、金海大橋落腳點旁,一個擁有高配規劃、一站式配套、臨海、有產業、更加毗鄰橫琴澳門的綜合新區——濱海商務區,即匯聚橫琴、金灣的中央片區,隨著洪鶴大橋一同悄然崛起。
  • 萬科產業地產業務歷程:困境中尋找希望,留給萬科的時間不多了「產...
    2.1.2杭州:良渚文化村·玉鳥流蘇創意產業園項目2.1.3上海北蔡:天安萬科御河企業公館項目2.2進軍物流地產闖出一片天下2.3成功背後卻有著當頭三悶棍,背後隱藏著更為尖銳問題2.3.1錢從哪裡來?2.1三個項目解讀萬科本階段二級園區開發主要模式本階段我們簡述萬科在產業地產方面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項目:(1)深圳前海企業公館項目(2)良渚文化村·玉鳥流蘇創意產業園項目(3)上海北蔡:天安萬科御河企業公館2.1.1深圳:前海企業公館項目2013年8月份,萬科以代建、運營前海企業公館的方式進入前海,中標前海合作區企業公館BOT項目,用地位於前海合作區第
  • 曾經被視為邊緣地帶的板塊——良渚和臨平,融入主城
    杭州城以北,有兩大板塊正在快速成長,不但與主城區溝通更緊密,同時自身也慢慢壯大,成為新興的衛星城:一塊是良渚,另一塊是臨平。  大良渚板塊:逐漸被深挖的剛需地  幾年前,你如果問大良渚板塊在哪個位置,可能大多數人都不清楚,不過現在,說到良渚,你可能不光光知道良渚文化村,像附近瓶窯、仁和鎮的樓盤也經常會聽到。
  • 良渚文化的太陽符號
    在延續2000多年之後,良渚文化的陶器上,依然出現了類似的圓和短直線,第二章介紹的民間收藏的黑陶豆盤心內的太陽圖案,也是這種常見的紋飾圖案。圖3-3是一件民間收藏的黑陶器,它巧妙地把圓口作為太陽的本體,而口沿外的短直線顯示太陽的光芒。圖3-4良渚黑陶三足缽上的太陽紋,更是用短直線和圓表現太陽的明顯例證。
  • 十九番「長不大主義」亮相良渚 首次公開「大吉兔」
    9月25日,十九番」長不大主義「藝術作品展在杭州良渚文化藝術中心展出。在杭州良渚文化藝術中心《十九番」長不大主義」藝術作品展》現場,一群生活在良渚文化村裡的小 朋友,與中國知名漫畫藝術家十九番老師一起進行繪畫創作,即興對十九番創作的新作品——大吉兔,進行現場塗鴉 創作。他們充滿童趣的作品讓觀眾紛紛駐足。這些首度公開展出的六十件大吉兔玻璃鋼雕塑,也系十九番於今年的最新藝術作品,意喻為帶來吉祥好運的兔子,靈感源自他的漫畫代表作之一《兔子幫》。
  • 6村齊發!萬科佛山舊改版圖曝光!這28家房企都進村了!
    萬科聯星舊改項目有望今年上平臺?  6大項目動作頻頻,萬科佛山舊改版圖曝光!  富力、時代…28家房企都進村,2020佛山舊改一個字:猛!    規劃顯示,片區將發展為特色文化產業示範區、人居環境改善示範區和村級工業園改造提升示範區;  功能定位為 特色文化產業、健康綜合製造產業、商貿展銷以及配套服務 ;  規劃結構為 「一橫兩縱發展軸,兩心六區五節點」 。
  • 英國專家:良渚古城遺址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
    07-06 20:38:03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2019年07月06日 20——訪英國知名考古學家倫福儒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金晶  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在我心中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偉大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英國知名考古學家科林·倫福儒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 這裡有浙江第一座標準棒球場 良渚文化村為何偏愛棒壘球?
    對大部分國人來說,棒壘球陌生而小眾,但在良渚文化村,這項運動卻有著大批擁躉。直到三年前在良渚文化村買了房後,金崢才真正接觸到棒壘球。「我喜歡養花,在文化村養花群裡認識了舉父棒壘球俱樂部的Jack教練,也知道了這裡有個球場。」帶著女兒體驗過幾次後,金崢立馬愛上了這項運動,正式加入了俱樂部。「相比足球,棒壘球對抗沒有那麼激烈,對身體素質的要求也相對低一點,在我這個年紀,運動機能不可避免進入衰退期,覺得棒球比較適合我。
  • 史前文明—良渚文化玉器大賞
    良渚文化玉器絕大多數材質優良,在江浙平原地區出土的良渚古玉,如反山、瑤山、匯觀山等地出土的良渚玉器,表面經過四千多年的歲月,常常會形成一層光亮、緻密的膜,側光下呈現明顯的玻璃光。古人製作玉器過程中,需要經過開料、刻工、拋光等多道工序,形成絕佳的拋光效果。
  • 良渚文化典型圖案、符號和文字的演變-1、良渚文化太陽符號的演變
    尋找良渚文化圖案、符號和文字的發展軌跡,把握它們演變的脈絡,對於了解良渚文化在中國文明發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良渚文化太陽符號的演變 太陽東升西落,人類從它誕生之日起就被太陽的光輝籠罩,人類的生活、耕作無不與太陽相關,因此,在所有原始人類的最初記憶中,無論是塗抹、巖畫、刻畫、雕塑或者符號和文字,都深深地留下了太陽的痕跡,良渚文化現存發現的和太陽相關的圖案、符號和文字
  • 探尋中華文明起源,良渚、三星堆文化屬於「中國」嗎?
    考古現場良渚文化玉琮  青浦福泉山1984年出土上世紀20年代,「古史辨派」將史料文獻中有關中國上古史的論斷推翻此後,以1926年考古學家李濟在西華陰村展開考古發掘為開端,重建上古史就一直是中國考古學界的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考古學之所以能夠在上世紀20年代迅速被中國學者所吸納,也是出於對這一問題的緊迫關切。此後的90年,隨著多處遺址發掘的展開,學者們對中華文明起源的認識逐漸深入。
  • 基本盤穩健,萬科持續探索新增長曲線
    在不少受訪人士看來,萬科夯實鞏固基本盤之際,持續探索新增長曲線,也是對投資者負責任的另一種體現。「地產+」業務健康發展萬科的業務範圍經歷了從多元化到聚焦房地產開發,再到轉型探索的發展歷程。2018年起,萬科將自己的企業定位升級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發展長租公寓、物流地產、冰雪旅遊等新業務。
  • 中國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2007年,總面積300萬平方米的良渚古城重現人間,此後,考古工作者又相繼發現了面積6.3平方公裡的外郭城,並證實良渚古城是宮城-內城-外郭的三重結構。  1936年,這裡出土了距今5000多年的大量石器和陶器,此後,更多的文物和古蹟不斷被發現。1959年,「良渚文化」正式得名。
  • 史前文明良渚文化:和蚩尤族同一時代,中國5000年文明的有力證據
    我們一直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生活,也一直探索著幾千年前那個遙遠國度的痕跡。那是我們的根,也是我們的魂。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對於外界的質疑,我們不予理會,而是通過實地考察和證據去回擊他們。從1973年開始,一個古老的遺蹟被揭開神秘的面紗,同時也成為證明我國5000年文明的有力證據。這個文明就是——良渚文明。
  • 文化故事 | 這裡有一份4500年前良渚古人的淘寶訂單
    2019年3月29日,「工廠」有了最新消息——「浙江德清中初鳴良渚文化制玉作坊遺址群」入圍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工廠介紹如下——是迄今為止長江下遊地區發現的良渚文化時期規模最大的制玉作坊遺址群;出土了大量制玉相關遺存資料,是目前出土玉料、玉器半成品最多的良渚文化遺址;父子倆可想不到那麼遠的事。
  • 良渚古城遺址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剛剛,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世界遺產」。當天下午,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向新聞媒體宣布:良渚古城遺址正式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經國務院審批,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代表國家鄭重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文本上簽名,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特別激動、興奮!這可是好幾代餘杭人、中國人一直期盼的事情啊。
  • 聽聽這位特級教師20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丨名師...
    人物介紹張齊華:南京市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教研員、江蘇省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南京市「張齊華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負責人;一直致力於數學文化的探索與實踐,曾獲全國小學數學專業委員會第七屆教學觀摩大賽一等獎,《人民教育》《小學教學》對其在數學文化領域的探索進行專題報導;參與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教育教學論文200多篇,出版專著《張齊華與小學數學文化》。
  • 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即日起,新華社在「新華調查」欄目中連續推出一組報導,通過對良渚文化、三星堆遺址等考古重大發現的最新報導,充分展示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充分展示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突出貢獻;充分展示考古重大發現對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積極意義,實證中華文明所深具的文化軟實力。今天播發第一篇《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 史盲鑑定器:未被史書記載的良渚文化,會是傳說中的虞朝嗎?
    良渚文化最近頗受網友們關注,很多人甚至說「良渚文化是不是傳說中夏朝之前的虞朝呢?」回答這個疑問其實很簡單,談論無文字證明的上古遺址的朝代歸屬問題,用排除法就可以了。再來看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分為早中晚三期,經C14測年,其存在時期為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2300年,前後相繼約有1000年的時間,最後滅亡在了龍山文化誕生的前夜(龍山文化年代大約為公元前2300-前1800年),這和歷史上的虞朝存在的時間完全對應不上。虞朝如果存在,他應該是在龍山文化末期,也就是說良渚文化比虞朝要早將近200年,所以說良渚文化不可能是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