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盲鑑定器:未被史書記載的良渚文化,會是傳說中的虞朝嗎?

2020-12-06 柱下史

良渚文化最近頗受網友們關注,很多人甚至說「良渚文化是不是傳說中夏朝之前的虞朝呢?」回答這個疑問其實很簡單,談論無文字證明的上古遺址的朝代歸屬問題,用排除法就可以了。

龍山時代前後形勢圖

良渚文化時間與虞朝錯位

《史記》等文獻記載,在夏朝之前,還存在著至少兩個朝代,分別是「唐」和「虞」,對應的國君是五帝中的堯帝和舜帝。唐堯和虞舜正處於中國歷史上禪讓制的末期,虞舜在位50年後,將帝位傳給大禹,大禹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啟,打破禪讓制,開啟了家天下的世襲制。從這裡可以看出,虞夏相繼。而關於夏朝興亡年代的推算有多種說法。由夏商周斷代工程發布的《夏商周年表》中擬定為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存在約470年左右。這麼說來虞朝的存在時間應該在夏朝建立之前,也就是公元前2100年左右

再來看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分為早中晚三期,經C14測年,其存在時期為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2300年,前後相繼約有1000年的時間,最後滅亡在了龍山文化誕生的前夜(龍山文化年代大約為公元前2300-前1800年),這和歷史上的虞朝存在的時間完全對應不上。虞朝如果存在,他應該是在龍山文化末期,也就是說良渚文化比虞朝要早將近200年,所以說良渚文化不可能是虞朝。

良渚文化早於龍山文化

良渚文化與虞朝空間不對應

再之,據史書記載,唐、虞兩個朝代是前後相連的,唐堯禪讓給虞舜,是為虞朝。也就是說唐、虞兩個朝代是一體的,他們的核心範圍都是重合的。五帝末期因大洪水的緣故,五帝的都城搬遷到了遠離水患的河東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晉南附近,唐堯、虞舜都是在此地建都。據《竹書紀年》記載,唐堯、虞舜即位之後,都是「居冀」(冀州,黃河北,河東地區) 。此外,《尚書》舜典記載,舜帝在位時曾經巡狩四方,二月東巡狩至泰山,五月南巡狩至衡山,八月西巡狩至華山,十一月巡狩至北嶽恆山。這些記載無一例外地印證虞朝的核心區域就在中原地區,而不是良渚文化所在的吳越地區。

良渚所在地與史傳中的虞朝不符

由上述可見,虞朝存在的時間和空間都與良渚文化錯位,把虞朝對應到良渚文化上,只不過是一些網友的一廂情願罷了。良渚文化是長江流域4-5千年前高度發達玉石文化的代表,是不是虞朝,絲毫不影響良渚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的地位。

良渚水城水壩系統

相關歷史記載:

《尚書》虞書·舜典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望秩於山川,肆覲東後。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卒乃復。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如岱禮。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於北嶽,如西禮。

文物飾紋良渚尚人,中原尚獸

相關焦點

  • 6000年前的虞朝真存在嗎?其實老祖宗沒有瞎編,比夏朝還早!
    像傳說中的有巢氏,神農氏,燧人氏,國家代替了氏族部落,成文法取代了習慣法,是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儘管夏朝是否是國家還無從考證,但商朝已經確立了國家制度是無疑問的。目前可證明最早的朝代為夏朝,大約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中華文化的源頭真的是在夏朝開端嗎?先來說說這個夏朝,大約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中華文化的源頭真的是在夏朝開端嗎?
  • 夏朝之前的「虞朝」真的存在嗎?「虞朝」可以被稱為朝代嗎?
    中古歷史源遠流長,我們每個人所熟知的朝代,就如我們從小爛熟於胸的朝代歌一樣,其大多以夏朝為起點,然而在各種史料,尤其是先秦古籍中,卻出現了一個少有人知的「虞朝」。那麼,「虞朝」真的存在嗎?它真的是一個朝代嗎?虞朝到底指哪個時期?
  • 夏朝之前真的有一個歷經千年的「虞朝」嗎
    但是在2002年《河北學刊》2002年第一期刊發了王樹民同志的學術論文《夏、商、周之前還有個虞朝》,一時間在學術界乃至社會上都引起了轟動。如果所刊發論文描述的都是真的,那麼中國的歷史將向前推至少1000到1500年。
  • 探尋中華文明起源,良渚、三星堆文化屬於「中國」嗎?
    在古史文獻中,陶寺遺址,我們能夠從史書中找到堯的歷史,與之對應,史書中記載的「堯都」就處於山西南部。陶寺遺址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黃河中遊地區最早的都城遺址,對周圍有相當影響力。這個遺址的情況,也說明當時中原已經進入初期文明階段。第一財經:多年來,考古學界對良渚古城的發掘持續了很長時間,認識也尤其豐富。
  • 1962年的古巴「人魚」,我國史書中的記載,難道「鮫人」存在嗎?
    1962年的古巴「人魚」,我國史書中的記載,難道「鮫人」真的存在嗎?如今科幻電影和電視劇中我們時常能看到鮫人的身影,它們的身材特別纖細和我們人類十分相似,美人魚長得特別俊俏,導致關于美人魚的傳說從來沒有停止過,甚至還有傳聞聲稱有一種美人魚,它們生性兇猛喜愛吃人等等,它們在夜晚的時候會發出神秘歌聲,通過歌聲吸引人類,人類會成為美人魚食物。美人魚存在嗎?
  • 三星堆文明,為何史書從無記載?專家:出土的文物,不敢深入研究
    談及古代比較著名的考古發現,主要有:以良渚遺址為代表的史前遺存成為「良渚文化」,二里頭遺址發現了中國已知最早大型宮殿基址,秦始皇陵兵馬俑成為享譽世界的中華文化符號,三星堆文化的確認將古蜀文明史上溯至距今3700年左右。
  • 史書記載的「伊甸園」 真的存在於現實之中嗎?
    史書記載的「伊甸園」 真的存在於現實之中嗎?時間:2015-10-27 17:54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史書記載的伊甸園 真的存在於現實之中嗎? 導讀:《聖經》上說人類是由上帝創造,上帝最初創造出亞當和夏娃,並讓他們住在美好的伊甸園中。
  • 日本史書記載,創世始祖坐船從天國降臨日本,真的是徐福嗎
    徐福的事跡記載在《史記》中,斷不是虛構,不過歷來倒是對徐福到底去了何處爭議不斷,傳世最多的說法,就是徐福到達的是日本,確切地說是九州島,那裡至今還有許多徐福「登陸地」以及「墓地」的遺蹟存在。徐福到達日本這一說法,最早的起源是中國五代濟州開元寺僧人義楚所撰《義楚六帖》,距離秦代已經非常久遠,所以似乎並沒有多少史實依據。
  • 良渚文化的太陽符號
    3-4  良渚黑陶三足缽上的太陽紋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太陽已經在當時人類的精神生活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延續2000多年之後,良渚文化的陶器上,依然出現了類似的圓和短直線,第二章介紹的民間收藏的黑陶豆盤心內的太陽圖案,也是這種常見的紋飾圖案。圖3-3是一件民間收藏的黑陶器,它巧妙地把圓口作為太陽的本體,而口沿外的短直線顯示太陽的光芒。圖3-4良渚黑陶三足缽上的太陽紋,更是用短直線和圓表現太陽的明顯例證。
  • 史前文明良渚文化:和蚩尤族同一時代,中國5000年文明的有力證據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他終於完成了《良渚》。施昕更在報告中著重提出,良渚文化對於中國石器時代十分重要。這在以後的考察中的確得到了印證。不得不說,他作為一個25歲的非考古專業的人員,得出這樣的學術判斷十分了不起。就在施昕更想繼續進行考古挖掘工作時,盧溝橋突然發生戰火,導致他的計劃破產。
  • 良渚文化典型圖案、符號和文字的演變-1、良渚文化太陽符號的演變
    陳逸民  陳鶯 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的圖案、符號和文字,不僅是中國史前美術的瑰麗畫卷,更是中國史前文明的真實史冊,它們會給現代人類帶來無與倫比的藝術鑑賞的情趣,更能給現代人類啟迪探尋遠古文明奧秘的興趣。
  • 史書上記載的真實事件,誦《普門品》得解脫
    因為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官方正史明確記載《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感應事例;這也是有史書記載以來,第一位國家高級官員誦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脫難的故事。這個事情記錄在官方編撰的史冊《晉書》上。《晉書》的總編是被譽為「唐代第一名相」的房玄齡。為什麼房玄齡在主編《晉書》時,破天荒地第一次,將《觀音經》寫入正史呢?而且,大型官修史書的嚴謹性遠超一般普通文章,它直接代表著官方的態度!
  • 國外美女會「種草」良渚玉器嗎?掐指一算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在浙江省第十屆網絡文化活動季中,inZhejiang印象浙江英文網(http://inzj.zjol.com.cn)開設良渚專題,並通過海外社交平臺全方位介紹良渚文明,帶海外網友在線打卡良渚古城。△更多內容請點擊http://inzj.zjol.com.cn/Liangzhu/5000年前的中國誕育了另一個古埃及?良渚文明的發達超乎想像!
  • 史書中記載,項羽5大性格特點
    本文章由「鄉村之味道」整理髮布,我們今天講述的是:史書中記載,項羽5大性格特點第一個:自信,志向遠大:過度的自信,就是自負,自我膨脹,有鋒芒的矛,卻沒能有自我保護的盾,這無疑是致命的傷害。為什麼說項羽自信,志向遠大,史書中也有記載。
  • 萬科良渚文化村20多年的探索與實踐
    最近,瑟夫·胡達在接受訪問時,述說起當年的「初心」:「於我而言,良渚表達了城市應該如何從個體的『人』的尺度與體驗出發去思考,並且基於已有的文脈信息去創造真實的、人與人彼此聯結的場所。」2019年初,浙江省率先提出「未來社區」理念,在其頂層設計「三化九場景」中,也將「人本化」放到了第一位。是巧合,也是必然。因為這個大寫的「人」字,良渚文化村俘獲了一眾「粉絲」。
  • 史書記載,公元920年遼太祖射殺一條「黑龍」,它究竟是什麼生物?
    如果要講龍的由來傳說,那可就是太多了,《述異記》記載了龍的由來:「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 《清史稿》中也有記載龍的存在:「浮山有龍飛入民間樓舍,須臾煙起,樓盡焚」。
  • 史前文明—良渚文化玉器大賞
    良渚文化玉器絕大多數材質優良,在江浙平原地區出土的良渚古玉,如反山、瑤山、匯觀山等地出土的良渚玉器,表面經過四千多年的歲月,常常會形成一層光亮、緻密的膜,側光下呈現明顯的玻璃光。古人製作玉器過程中,需要經過開料、刻工、拋光等多道工序,形成絕佳的拋光效果。
  • 三星堆文化究竟是誰創造的?可能存在一個史書沒有記載的王朝
    這就是考古的用處,後人發掘的古墓中,出土了很多珍貴的文物,從這些文物中,可以知曉當時王朝所發生的事情,其次可以知曉很多歷史發生的事跡。在歷史上,文物都是非常珍貴的。早在東漢末年時期,曹操就曾經組織過盜墓,為此還給盜墓賊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摸金校尉。不可否認的是,古墓的被盜是對後世研究歷史的一個損失。很多珍貴的文物都在古墓中。
  • 從良渚消失到西北暖溼氣候
    3、玉器時代的文明之光 江南良渚文化、遼河紅山文化,一南一北都出土了大量玉器。有考古學家就提出「玉器時代」的概念,認為「玉器時代」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時代。但我們今人去看良渚玉器,絕沒有驚豔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