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文明良渚文化:和蚩尤族同一時代,中國5000年文明的有力證據

2020-12-04 奈落瑾夢

對於中華文明來源的研究,中國人從未停止。我們一直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生活,也一直探索著幾千年前那個遙遠國度的痕跡。那是我們的根,也是我們的魂。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對於外界的質疑,我們不予理會,而是通過實地考察和證據去回擊他們。從1973年開始,一個古老的遺蹟被揭開神秘的面紗,同時也成為證明我國5000年文明的有力證據。這個文明就是——良渚文明。

良渚文明的發現

1935年,西湖博物館正在對杭州名為古蕩的古代遺址進行挖掘工作。古蕩遺址中出土了很多文物,大都是一些石器、陶器碎片等。在考古工作人員中,有一個人叫施昕更。施昕更是餘杭縣良渚鎮的人。這次考古活動出土的文物中,有幾件文物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發現,出土文物有一件石質的帶孔斧子和家鄉鎮上的十分相似。他心中不禁疑問,為什麼它會跟家裡的東西如此相似?帶著這個疑問,他展開了調查。經過考察,施昕更採集了很多碎陶片。經過比對,他發現自己的家鄉良渚鎮可能有點什麼。由此,他產生對家鄉進行考察的想法。他將此想法向西湖博物館館長匯報,館長也同意了他的請求。

1936年12月到1937年3月之間這段時間,施昕更組織人員對良渚考察了三次。經過幾次考古工作,不出所料,人們果然發現大量的文物。石器、陶片、陶器等文物出土了很多。有了這第一手的考古資料,施昕更開始進行考古挖掘報告的撰寫工作。經過半年多的努力,他終於完成了《良渚》。

施昕更在報告中著重提出,良渚文化對於中國石器時代十分重要。這在以後的考察中的確得到了印證。不得不說,他作為一個25歲的非考古專業的人員,得出這樣的學術判斷十分了不起。

就在施昕更想繼續進行考古挖掘工作時,盧溝橋突然發生戰火,導致他的計劃破產。在戰火影響下,許多發掘出來的文物都沒有帶走,並且被毀了。為了逃命,施昕更寫好的《良渚》也沒有出版。

1938年,在好多人的幫助下,《良渚》終於得到發表。一經發表,它在中國考古學術界就受到許多人的關注。人們期待施昕更繼續進行良渚文化研究。但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次年,施昕更因為感染猩紅熱而去世了。

良渚文化的價值

經過碳十四檢測法檢測,人們發現良渚遺址存在的時間為距今5300年到4300年之間,早於有記載的歷史1000年。從1959年開始,我國考古學家夏鼐正式將以良渚遺址為代表的史前文明命名為「良渚文化」。這是當時最早的史前考古學文化之一。有歷史記載之前的時期叫做史前文明。也就是說,良渚文化填補了我國夏商周斷代史的空白,有力證明了我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

1980年到1986年,我國考古隊在良渚文化遺址相繼發現反山王陵、瑤山和匯觀山祭壇、莫角山大型宮殿基址,並且在良渚建立考古工作站,發現了良渚反山遺址。這裡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等,其中玉器佔的最多。2018年,良渚文化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良渚文化的社會發展

良渚文化起源於錢塘江流域,並且在發掘過程中,這裡出土了非常多的石質農具,比如三角形石犁,v字型的破土器等。這表明良渚文化已經到達相當發達的犁耕農業時期,這是農業發展的的一大進步。

勞動力的發展帶動了手工業等行業的發展。良渚玉器製作的發展也已經到了很高的水平。玉器製作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但農業的發展帶領手工業發展。良渚玉器的製作相當精良,這裡出土了大量玉器,有20餘種,其中包括:琮、璧、鉞、錐形器、三叉形器、冠形器、璜、紡輪、圓牌飾等。

所有器具上都雕滿了精緻的花紋。可以說,在當時他們的手工業製造技術在全亞洲最為先進。後來,專家們疑問為什麼當時玉器這麼多,他們覺得在遺蹟附近,應該會有一個被人們忽視的玉礦。可惜時至今日,人們一直沒有發現它。

良渚的水利發展

2009年崗公嶺水壩的發展是一個契機。人們開始對良渚古城水利系統進行考察。專家發現,良渚古城北面存在著一個由秋塢、石塢等10條堤壩,以及5km塘山長堤組成的水利系統。它十分恢弘龐大,對當時的人來說可以說十分先進。這個堤壩控制範圍達到100km,距今已有5000年歷史。此水利系統集供水、防洪、灌溉等功能於一身,是古代水利系統中最為傑出的工程,也是世界上規模最為龐大的、最早的攔洪水壩系統。

良渚的位置十分特別,地勢低洼,充滿了沼澤,雖然適合人類居住,但容易產生洪澇災害。當時地球溫度升高,降雨量比以往更多,所以水利系統十分傑出。根據研究,這個洪水堤壩可以防止短期內960mm的連續降水引發洪災。也就是說,這個堤壩可以抵擋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歷史考證的良渚人:與蚩尤族同一時代

既然良渚城邦具有這樣先進的防洪系統、發達的手工業以及發達的農業。那麼良渚人到底在歷史上有沒有記載?根據歷史記載和考證發現,良渚人和我國古代蚩尤等部族處於同一個時代。根據出土的文物發現,良渚文物中經常出現一個類似於圖騰的戰神形象,類似於古代好戰的蚩尤部族。從良渚人發達的石器中,人們也可以看出其英勇善戰。

蚩尤四處徵伐各個部落的時期,正值蚩尤部落的興盛時期。此時的良渚也正是發展的繁榮時期。蚩尤被黃帝打敗時,正是良渚部落沒落的時候。種種跡象也表明了,良渚可能跟蚩尤一族有聯繫。

總之,經過不斷研究和發展,我國對良渚文化越來越明晰。種種研究成果也被國內外學術界知曉。英國劍橋考古學教授倫福儒曾感慨:國際考古學界過去遠遠低估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明程度。良渚文化還在不斷被發現,對於其是否就是古代夏朝的問題,還有待研究。

相關焦點

  • 探尋中華文明起源,良渚、三星堆文化屬於「中國」嗎?
    在新年表中,考古學家將中國大地分為七個區域,包括長江上遊、黃河上遊、黃河中遊、黃河下遊、長江中遊、長江下遊以及西遼河流域。距今6000年至3500年前,這七個區域總共出現了近30種文化類型,每一種文化類型都已經得出了相對確切的起止時間。考古學家已經構建出史前文明進入「王國」前在時空分布上的多元形態。
  • 英國專家:良渚古城遺址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
    ——訪英國知名考古學家倫福儒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金晶  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在我心中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偉大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英國知名考古學家科林·倫福儒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6日,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81歲的倫福儒是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退休教授,是全球知名的考古學泰鬥。他說,位於中國浙江的良渚古城遺址是研究中國乃至人類早期文明的重要遺址,「非常值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中國的史前文明和西方的史前文明有什麼區別?
    「史前」這個概念指的究竟是哪個時間段?在中國,「史前」指的就是有文字記載之前,包括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也就是史籍裡提到的「三皇五帝」時期。西方的「史前」是指耶穌誕生日之前,即公元元年之前。如果按照以上「史前」的概念來說,中國的史前文化遺蹟很多,燕山以北紅山文化、黃河流域仰韶文化、長江流域良渚文化都有史前社會生活的真實遺存,生養死葬、禮制文明都可考察。
  • 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195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夏鼐,首次公開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  2019年7月6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3屆會議上,中國申報的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說,它代表了中國在5000多年前偉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傑出的城市文明代表。
  • 嚴文明:發現中國史前文明的結構美(文明之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總書記指出:「考古發現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考古成果還說明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家國一體的形成發展過程,揭示了中國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價值觀和中華民族日用而不覺的文化基因。」
  • 嚴文明:發現中國史前文明的結構美
    嚴文明:發現中國史前文明的結構美(文明之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總書記指出:「考古發現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考古成果還說明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家國一體的形成發展過程,揭示了中國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價值觀和中華民族日用而不覺的文化基因。」本報記者為此專訪考古學家嚴文明,講述從考古中發現的中國史前文明的結構美。
  • 良渚古城遺址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剛剛,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世界遺產」。當天下午,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向新聞媒體宣布:良渚古城遺址正式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經國務院審批,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代表國家鄭重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文本上簽名,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特別激動、興奮!這可是好幾代餘杭人、中國人一直期盼的事情啊。
  • 三百專家學者參觀良渚古城 刷新世界對中國文明的認識
    擴大良渚古城的國際知名度文化遺產世界大會是全球性文化遺產研究領域的學術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參與國家(高校和研究機構)眾多。昨天,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陳同濱、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陳壽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人類學系終身教授納爾遜·格拉本分別做了主題發言,探討了良渚古城遺址的突出普遍價值、保護與管理、旅遊發展策略。國際思辨遺產研究協會主席露西·莫裡塞特教授是第三次來中國,去年11月就來過良渚。上午,她和專家們參觀了最近重新開館的良渚博物院,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來。
  • 仰韶文化與黃河史前文明探索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中國考古學會新石器時代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長期從事新石器時代考古和文明起源研究。出版有《豫東杞縣發掘報告》《三門峽南交口》《田野考古鑽探記錄規範》等。仰韶文化中期彩陶花瓣紋盆。資料圖片河南靈寶西坡遺址仰韶文化中期具有殿堂性質的特大型房址F105。
  • 中國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2007年,總面積300萬平方米的良渚古城重現人間,此後,考古工作者又相繼發現了面積6.3平方公裡的外郭城,並證實良渚古城是宮城-內城-外郭的三重結構。  1936年,這裡出土了距今5000多年的大量石器和陶器,此後,更多的文物和古蹟不斷被發現。1959年,「良渚文化」正式得名。
  • 良渚文化典型圖案、符號和文字的演變-1、良渚文化太陽符號的演變
    陳逸民  陳鶯 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的圖案、符號和文字,不僅是中國史前美術的瑰麗畫卷,更是中國史前文明的真實史冊,它們會給現代人類帶來無與倫比的藝術鑑賞的情趣,更能給現代人類啟迪探尋遠古文明奧秘的興趣。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良渚古城遺址考點梳理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良渚古城遺址為中國以及該地區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銅時代早期的文化認同、社會政治組織以及社會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無可替代的證據,同時揭示了從小規模新石器時代社會向具有等級制度、禮儀制度和玉器製作工藝的大型綜合政治單元的過渡,代表了中國在5000多年前偉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傑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
  • 【文萃】新石器時代戰爭與早期中國文明演進
    中國新石器時代存在戰爭是毋庸置疑的,既有武器(鏃、鉞)、防禦設施(環壕、城垣)、亂葬坑等方面的考古學證據,也留下了古史傳說。從考古學來看,新石器時代規模較大的戰爭當開始於約公元前4000年,此後的公元前3000年前後、公元前2000年前後也都較為顯著,而這恰好是早期中國文明起源、形成和走向成熟的三個關鍵時期。那麼,戰爭和文明演進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是戰爭促進了文明化,還是文明化助長了戰爭?這是關係到文明演進機制的重要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 史前文明—良渚文化玉器大賞
    良渚文化玉器絕大多數材質優良,在江浙平原地區出土的良渚古玉,如反山、瑤山、匯觀山等地出土的良渚玉器,表面經過四千多年的歲月,常常會形成一層光亮、緻密的膜,側光下呈現明顯的玻璃光。古人製作玉器過程中,需要經過開料、刻工、拋光等多道工序,形成絕佳的拋光效果。
  • 良渚文明玉琮內圓外方 展現古人天圓地方世界觀
    劉瀏 攝  南京東南方100多公裡的太湖流域,曾經有一個神秘而強大的古國,創造出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明。昨天,《良渚靈玉:神與人的對話——良渚文明展》亮相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歷年考古發掘之精華成果——120件(套)良渚文明時期玉器,為我們揭開古國的冰山一角。
  • 文明是氣候的饋贈(上):史前氣候冷暖無常,華夏文明如何誕生?
    ,至此人類開啟了影響深遠的農耕文明。不過在8200年前和7200年前後,曾出現兩次全球溫度下降的乾冷事件。浙江嘉興,距今約7000年)、崧澤文化(上海青浦,距今6000-5300年)、良渚文化遺址(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屈家嶺文化遺址(湖北京山,距今5300-4600年)等新石器時期的遺存,長江流域也成了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的重要地區。
  • 我們的上古文明!人類文明幾輪迴?
    我想,大家都知道諾亞方舟和大禹治水,也就是說,我們這一個輪迴的祖先,碰到了大水,可想而知,中國地勢最高,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自然損失小。 這個謎快揭開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全國範圍內的大興土木和由於失職和不作為造成的大量盜掘,我們見光了很多現代人無法生產,無法製造的甚至很多是巨無霸的上古文明的遺存。
  • 人類並不是地球上的第一個文明,5個史前文明存在的證據被曝光!
    地球僅僅出現人類一種文明?如今地球存在史前文明已經不再是一種傳說,因為有很多證據能夠證明地球歷史上真的存在過史前文明,考古學家經過分析和整理,最終整理出五大經典證據。第一個證據:亞特蘭蒂斯文明亞特蘭蒂斯文明是古希臘哲學家帕拉圖描繪的一個高度發達的史前文明,這個史前文明生活在距今10000年前一個叫做大西洲的大陸上,後來毀於一場大洪水,亞特蘭蒂斯文明也隨著大西洲一起沉入到海底。
  • 史前文明存在有證據
    以色列和美國的聯合研究小組主導的研究主要檢測了人類的線粒體DNA(通過母系遺傳後代),發現非洲南部的霍伊人和桑恩人在9萬至15萬年前與其他人類發生分離。之前研究人員使用線粒體DNA追溯了現代人類的起源,可將人類起源追溯至20萬年前。
  • 它們點亮寧波史前文明!四明大地,河姆渡文化譜系遺址有哪些
    三期發現了4個文化層,並在開挖排水溝時初步發現第4層下的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層。出土器物除了10餘件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外,還有大量的陶片,以及一些新石器時期的木器和動物骨頭,600多枚唐代錢幣。在遺址中,還發現了一口春秋戰國時期的水井和一條曲尺形的石砌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