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華文明來源的研究,中國人從未停止。我們一直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生活,也一直探索著幾千年前那個遙遠國度的痕跡。那是我們的根,也是我們的魂。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對於外界的質疑,我們不予理會,而是通過實地考察和證據去回擊他們。從1973年開始,一個古老的遺蹟被揭開神秘的面紗,同時也成為證明我國5000年文明的有力證據。這個文明就是——良渚文明。
良渚文明的發現
1935年,西湖博物館正在對杭州名為古蕩的古代遺址進行挖掘工作。古蕩遺址中出土了很多文物,大都是一些石器、陶器碎片等。在考古工作人員中,有一個人叫施昕更。施昕更是餘杭縣良渚鎮的人。這次考古活動出土的文物中,有幾件文物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發現,出土文物有一件石質的帶孔斧子和家鄉鎮上的十分相似。他心中不禁疑問,為什麼它會跟家裡的東西如此相似?帶著這個疑問,他展開了調查。經過考察,施昕更採集了很多碎陶片。經過比對,他發現自己的家鄉良渚鎮可能有點什麼。由此,他產生對家鄉進行考察的想法。他將此想法向西湖博物館館長匯報,館長也同意了他的請求。
1936年12月到1937年3月之間這段時間,施昕更組織人員對良渚考察了三次。經過幾次考古工作,不出所料,人們果然發現大量的文物。石器、陶片、陶器等文物出土了很多。有了這第一手的考古資料,施昕更開始進行考古挖掘報告的撰寫工作。經過半年多的努力,他終於完成了《良渚》。
施昕更在報告中著重提出,良渚文化對於中國石器時代十分重要。這在以後的考察中的確得到了印證。不得不說,他作為一個25歲的非考古專業的人員,得出這樣的學術判斷十分了不起。
就在施昕更想繼續進行考古挖掘工作時,盧溝橋突然發生戰火,導致他的計劃破產。在戰火影響下,許多發掘出來的文物都沒有帶走,並且被毀了。為了逃命,施昕更寫好的《良渚》也沒有出版。
1938年,在好多人的幫助下,《良渚》終於得到發表。一經發表,它在中國考古學術界就受到許多人的關注。人們期待施昕更繼續進行良渚文化研究。但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次年,施昕更因為感染猩紅熱而去世了。
良渚文化的價值
經過碳十四檢測法檢測,人們發現良渚遺址存在的時間為距今5300年到4300年之間,早於有記載的歷史1000年。從1959年開始,我國考古學家夏鼐正式將以良渚遺址為代表的史前文明命名為「良渚文化」。這是當時最早的史前考古學文化之一。有歷史記載之前的時期叫做史前文明。也就是說,良渚文化填補了我國夏商周斷代史的空白,有力證明了我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
1980年到1986年,我國考古隊在良渚文化遺址相繼發現反山王陵、瑤山和匯觀山祭壇、莫角山大型宮殿基址,並且在良渚建立考古工作站,發現了良渚反山遺址。這裡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等,其中玉器佔的最多。2018年,良渚文化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良渚文化的社會發展
良渚文化起源於錢塘江流域,並且在發掘過程中,這裡出土了非常多的石質農具,比如三角形石犁,v字型的破土器等。這表明良渚文化已經到達相當發達的犁耕農業時期,這是農業發展的的一大進步。
勞動力的發展帶動了手工業等行業的發展。良渚玉器製作的發展也已經到了很高的水平。玉器製作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但農業的發展帶領手工業發展。良渚玉器的製作相當精良,這裡出土了大量玉器,有20餘種,其中包括:琮、璧、鉞、錐形器、三叉形器、冠形器、璜、紡輪、圓牌飾等。
所有器具上都雕滿了精緻的花紋。可以說,在當時他們的手工業製造技術在全亞洲最為先進。後來,專家們疑問為什麼當時玉器這麼多,他們覺得在遺蹟附近,應該會有一個被人們忽視的玉礦。可惜時至今日,人們一直沒有發現它。
良渚的水利發展
2009年崗公嶺水壩的發展是一個契機。人們開始對良渚古城水利系統進行考察。專家發現,良渚古城北面存在著一個由秋塢、石塢等10條堤壩,以及5km塘山長堤組成的水利系統。它十分恢弘龐大,對當時的人來說可以說十分先進。這個堤壩控制範圍達到100km,距今已有5000年歷史。此水利系統集供水、防洪、灌溉等功能於一身,是古代水利系統中最為傑出的工程,也是世界上規模最為龐大的、最早的攔洪水壩系統。
良渚的位置十分特別,地勢低洼,充滿了沼澤,雖然適合人類居住,但容易產生洪澇災害。當時地球溫度升高,降雨量比以往更多,所以水利系統十分傑出。根據研究,這個洪水堤壩可以防止短期內960mm的連續降水引發洪災。也就是說,這個堤壩可以抵擋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歷史考證的良渚人:與蚩尤族同一時代
既然良渚城邦具有這樣先進的防洪系統、發達的手工業以及發達的農業。那麼良渚人到底在歷史上有沒有記載?根據歷史記載和考證發現,良渚人和我國古代蚩尤等部族處於同一個時代。根據出土的文物發現,良渚文物中經常出現一個類似於圖騰的戰神形象,類似於古代好戰的蚩尤部族。從良渚人發達的石器中,人們也可以看出其英勇善戰。
蚩尤四處徵伐各個部落的時期,正值蚩尤部落的興盛時期。此時的良渚也正是發展的繁榮時期。蚩尤被黃帝打敗時,正是良渚部落沒落的時候。種種跡象也表明了,良渚可能跟蚩尤一族有聯繫。
總之,經過不斷研究和發展,我國對良渚文化越來越明晰。種種研究成果也被國內外學術界知曉。英國劍橋考古學教授倫福儒曾感慨:國際考古學界過去遠遠低估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明程度。良渚文化還在不斷被發現,對於其是否就是古代夏朝的問題,還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