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良渚文化典型圖案、符號和文字的演變
陳逸民 陳鶯
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的圖案、符號和文字,不僅是中國史前美術的瑰麗畫卷,更是中國史前文明的真實史冊,它們會給現代人類帶來無與倫比的藝術鑑賞的情趣,更能給現代人類啟迪探尋遠古文明奧秘的興趣。
尋找良渚文化圖案、符號和文字的發展軌跡,把握它們演變的脈絡,對於了解良渚文化在中國文明發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良渚文化太陽符號的演變
太陽東升西落,人類從它誕生之日起就被太陽的光輝籠罩,人類的生活、耕作無不與太陽相關,因此,在所有原始人類的最初記憶中,無論是塗抹、巖畫、刻畫、雕塑或者符號和文字,都深深地留下了太陽的痕跡,良渚文化現存發現的和太陽相關的圖案、符號和文字,足以讓現代人類探尋太陽在良渚文明中的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人類文明史的發生與太陽的啟示簡直是分不開的。或者換一種更確切的說法,是定居生活的人類為了生產的需要所進行的太陽觀測,終於將人類本身從與獸類相周旋的史前蒙昧狀態中提升了出來,邁進一種嶄新的有秩序、有節奏的社會生活的門檻。」[1]
太陽是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天體,太陽的運行主宰著人類社會的興盛和衰落,在原始社會更是如此。因此,人類從它誕生之日起,就對太陽變幻莫測的運行規律產生恐懼和崇拜,這種恐懼和崇拜也一定會反映在原始人類創作的藝術品和生活用具上。下面的一系列太陽符號,反映了良渚時期人類的宗教信仰和圖騰崇拜。
2-6 良渚陶器上的太陽刻畫符號
在良渚文化陶器上就有著太陽的刻畫符號。圖2-6就是一件良渚文化三足陶鼎上的太陽刻畫符號,正反面一共兩個。這是個十分直觀不需要任何說明的太陽符號,猶如幼童的稚作,簡單明了。但是,它有和其他太陽圖案有所不同,如前所述,其光芒頂端處,都有折線,顯逆時針方向排列。它究竟是表示太陽的轉動還是另有他意,需要琢磨。
2-10 陶盉上的象形刻畫符號
圖2-10左下圖陶盉上的刻畫符號也應該是太陽符號,當然這個符號已經有所變異,中間刻畫著八條平行又交叉的直線。在史前文明中,一切圓形的幾何圖形都可以被理解為太陽或者月亮,這是原始人類最直觀的觀察和摹畫,這裡的圓中帶有直線的太陽,是一個變異的太陽符號,也許良渚時期人類已經觀察到太陽內部的變化,觀察到黑子。而這件良渚文化陶盉上還有一個刻畫符號(見圖2-10右下圖),似乎象徵著樹葉的凋零,或許是冬天的到來抑或是太陽變化帶來的災難。
2-14 陶根上的文字
圖2-14最右邊的陶根上,有一個圖案,可以理解為生命的誕生或者太陽的升起,幾條水波紋上畫上一個圓,儘管並不太標準,但還是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在男人的陽物上託起太陽,這是生命的韻律,良渚先民實在太有意思了!
4-1 人面鳥形器
無獨有偶,水紋上有圓,這樣的圖案,在良渚文化陶器上還有著類似的刻畫,圖4-1是一個殘破的良渚文化鳥形器皿,上面的紋飾是連接的水波紋上間斷的小圓,「絕對不能忽略鳥肩上的紋飾,這種以波浪紋連續相接構成的旋渦紋,輔之以三層不相連接的小圈,組成了耐人尋味的意境。古人究竟是作為純粹的美學圖案還是另有含意,恐怕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但是,這樣的符號絕不會是古人純粹的審美意識的產物,它只能是古人內心沉澱的特殊心理情結的宣洩。」[2]這種宣洩就是太陽從水中升起的圖像。
4-2 陶器上的太陽符號
把一些陶器上的太陽符號集中在一起,如圖4-2所示,它們的演變能否給我們帶來啟示?從最簡單的象形到變異,再到含蓄地表達人文隱喻,太陽符號的種種變化,使得這個符號逐漸向文字靠攏。
和陶器相比,良渚文化玉器上很少出現單個圓形的符號,它們以更為複雜的圖案組合成獸面紋的符號圖案,或者和短直線弧線一起構成了背景紋飾。
[1]葉舒憲《神話哲學》隴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第217頁,第218頁;
[2]陳鶯、陳逸民、姚創立:《良渚玉器的鑑定與珍賞》,上海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