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前文明良渚文化:和蚩尤族同一時代,中國5000年文明的有力證據
從1973年開始,一個古老的遺蹟被揭開神秘的面紗,同時也成為證明我國5000年文明的有力證據。這個文明就是——良渚文明。良渚文明的發現1935年,西湖博物館正在對杭州名為古蕩的古代遺址進行挖掘工作。古蕩遺址中出土了很多文物,大都是一些石器、陶器碎片等。在考古工作人員中,有一個人叫施昕更。
-
英國專家:良渚古城遺址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
英國專家:良渚古城遺址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 2019-——訪英國知名考古學家倫福儒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金晶 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在我心中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偉大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英國知名考古學家科林·倫福儒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
良渚文化典型圖案、符號和文字的演變-1、良渚文化太陽符號的演變
陳逸民 陳鶯 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的圖案、符號和文字,不僅是中國史前美術的瑰麗畫卷,更是中國史前文明的真實史冊,它們會給現代人類帶來無與倫比的藝術鑑賞的情趣,更能給現代人類啟迪探尋遠古文明奧秘的興趣。
-
探尋中華文明起源,良渚、三星堆文化屬於「中國」嗎?
距今6000年至3500年前,這七個區域總共出現了近30種文化類型,每一種文化類型都已經得出了相對確切的起止時間。考古學家已經構建出史前文明進入「王國」前在時空分布上的多元形態。在王巍看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部分成果是,學界已對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中的若干關鍵節點有了準確把握,並對文明演進的過程做了完整的解釋。「多元一體」是這一過程的顯著特點之一。
-
國外美女會「種草」良渚玉器嗎?掐指一算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在浙江省第十屆網絡文化活動季中,inZhejiang印象浙江英文網(http://inzj.zjol.com.cn)開設良渚專題,並通過海外社交平臺全方位介紹良渚文明,帶海外網友在線打卡良渚古城。△更多內容請點擊http://inzj.zjol.com.cn/Liangzhu/5000年前的中國誕育了另一個古埃及?良渚文明的發達超乎想像!
-
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即日起,新華社在「新華調查」欄目中連續推出一組報導,通過對良渚文化、三星堆遺址等考古重大發現的最新報導,充分展示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充分展示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突出貢獻;充分展示考古重大發現對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積極意義,實證中華文明所深具的文化軟實力。今天播發第一篇《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良渚古城遺址考點梳理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良渚古城遺址為中國以及該地區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銅時代早期的文化認同、社會政治組織以及社會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無可替代的證據,同時揭示了從小規模新石器時代社會向具有等級制度、禮儀制度和玉器製作工藝的大型綜合政治單元的過渡,代表了中國在5000多年前偉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傑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
-
良渚文明玉琮內圓外方 展現古人天圓地方世界觀
劉瀏 攝 南京東南方100多公裡的太湖流域,曾經有一個神秘而強大的古國,創造出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明。昨天,《良渚靈玉:神與人的對話——良渚文明展》亮相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歷年考古發掘之精華成果——120件(套)良渚文明時期玉器,為我們揭開古國的冰山一角。
-
良渚古城遺址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剛剛,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世界遺產」。當天下午,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向新聞媒體宣布:良渚古城遺址正式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經國務院審批,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代表國家鄭重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文本上簽名,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特別激動、興奮!這可是好幾代餘杭人、中國人一直期盼的事情啊。
-
它們點亮寧波史前文明!四明大地,河姆渡文化譜系遺址有哪些
,確立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同是中華文明搖籃的嶄新史觀。遺址文化層堆積厚0.8-2.3米,分10個地層。時間跨度3000餘年,早期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屬於商周文化。新石器時代文化又可分為三個文化層:下層文化中的數十座墓葬,其形制和人骨架顯示的葬式,又及陶器、石器、玉器等隨葬品組合,反映了該時的塔山人為河姆渡文化。 一、二期發掘出土器物分三大類:一是陶器,二是石器,三是玉器,未見木器和骨器。
-
良渚遺址成為新的世界遺產,「中華第一城」確證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遺址結構與遺產分布圖早期城市文明的傑出範例因良渚遺址命名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持續發展約1000年,是中國長江下遊環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考古學文化。良渚文化空間分布主要為環太湖流域,面積約3.65萬平方公裡。良渚文化有發達的犁耕稻作農業和以精美玉器、漆器等為代表的系統化、專業化的手工業。
-
從良渚消失到西北暖溼氣候
3、玉器時代的文明之光 江南良渚文化、遼河紅山文化,一南一北都出土了大量玉器。有考古學家就提出「玉器時代」的概念,認為「玉器時代」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時代。但我們今人去看良渚玉器,絕沒有驚豔之感。
-
文化故事 | 這裡有一份4500年前良渚古人的淘寶訂單
2019年3月29日,「工廠」有了最新消息——「浙江德清中初鳴良渚文化制玉作坊遺址群」入圍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工廠介紹如下——是迄今為止長江下遊地區發現的良渚文化時期規模最大的制玉作坊遺址群;出土了大量制玉相關遺存資料,是目前出土玉料、玉器半成品最多的良渚文化遺址;父子倆可想不到那麼遠的事。
-
良渚玉上的神徽象徵著什麼?代表了先民的個性,也是一種氣節
2019 年7月6日,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中國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總數達55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7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4項。
-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位於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的良渚古城遺址(約公元前3300-2300年)向人們展示了新石器時代晚期一個以稻作農業為支撐、具有統一信仰的早期區域性國家。該遺址由4個部分組成:瑤山遺址區、谷口高壩區、平原低壩區和城址區。通過大型土質建築、城市規劃、水利系統以及不同墓葬形式所體現的社會等級制度,這些遺址成為早期城市文明的傑出範例。鳥瞰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嚴文明:發現中國史前文明的結構美
嚴文明:發現中國史前文明的結構美(文明之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總書記指出:「考古發現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考古成果還說明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家國一體的形成發展過程,揭示了中國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價值觀和中華民族日用而不覺的文化基因。」本報記者為此專訪考古學家嚴文明,講述從考古中發現的中國史前文明的結構美。
-
嚴文明:發現中國史前文明的結構美(文明之聲)
本報記者為此專訪考古學家嚴文明,講述從考古中發現的中國史前文明的結構美。嚴文明先生從一個考古學家的立場出發,用哲學家的思辨和詩人的眼光洞悉了中國史前文明的結構美,提出了「重瓣花朵」的論斷,說出了中華文明綿延至今的密碼。北京海澱藍旗營一間普通的住宅,不大的書房,88歲的嚴文明先生從他用力最深的仰韶文化開始,講述自己的考古故事。
-
仰韶文化與黃河史前文明探索
資料圖片河南靈寶西坡遺址出土的仰韶文化中期玉器。資料圖片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主要分布於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是黃河文化的主根脈和早期最重要代表,其在史前率先開啟社會複雜化和文明化進程,並具有鮮明特點。
-
三百專家學者參觀良渚古城 刷新世界對中國文明的認識
「奧林匹克」——第四屆文化遺產世界大會在浙江大學召開,由浙江大學與國際思辨遺產研究協會(ACHS)共同舉辦,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協辦。擴大良渚古城的國際知名度文化遺產世界大會是全球性文化遺產研究領域的學術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參與國家(高校和研究機構)眾多。
-
中國的史前文明和西方的史前文明有什麼區別?
如果按照以上「史前」的概念來說,中國的史前文化遺蹟很多,燕山以北紅山文化、黃河流域仰韶文化、長江流域良渚文化都有史前社會生活的真實遺存,生養死葬、禮制文明都可考察。下圖是三星堆青銅面具史籍中關於上古「三皇五帝」的記載也是對於史前原始社會個人和群體為社會演變起到推進作用的事跡的記載。伏羲畫卦、燧人立木等等,都是史前文明存在的線索,雖然不一定是如我們現在想像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