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西方學者有關中國人種起源地的說法眾多,其中最為當時中國學者接受的是「西來說」:如法國漢學家拉克伯裡的說法—古巴比倫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西方人和東方人包括中國人種和文明都是來源於此地,又如日本學者有賀長雄的觀點—中國人種來自帕米爾—崑崙山。
當時的中國一方面受到西方列強欺辱,一方面革命黨正在密謀推翻滿清,而按照克拉伯裡的理論,東、西方文明均出自古巴比倫,兩者無優劣之分,漢族人來自西方,自古就是強勢民族,地位優越,驅逐滿人合情合理。由於當時許多中國學者的大力提倡,克拉伯裡的學說風行一時。
1923年,有人在北京周口店附近的龍骨山上的一個山洞裡發現了兩顆古人類牙齒化石。該山洞東西長一百四十餘米,南北寬四十餘米,高四十餘米。隨後中國考古工作者進入,1929年12月2日,考古學家河北人裴文中發掘出北京猿人第一個頭蓋骨,舉世轟動。
北京猿人的發現證明,在迄今50萬年前,中國地區就有人類居住了,中國人種「西來說」從此備受質疑,「土著說」逐漸受人重視,即使現在有人通過基因分析,認為中國人種很有可能來自非洲,但從中國人的情感上來說,很多人還是願意相信,從北京猿人開始連續進化,才有了現代中國人。
北京猿人的發現,「直立人」這一古人類演化階段得以確立,進化論在人類演化中得到有力印證。遺憾的是,當時已發現的5個北京人頭蓋骨,還有一些頭骨碎片和其他人骨化石以及147顆牙齒等珍貴的標本,於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突然失蹤,至今仍然下落不明,成為一個難以揭開的謎團。
北京猿人的發現,讓我們能更多地了解遠古先祖是怎麼生活的。他們在異常艱難的環境中生存,為了對付各種兇殘野獸的襲擊,通常是幾十人在一起,過著群居生活。一個山洞就是一個大家庭,群體內的人們過著沒有婚姻禁約的群婚生活,年邁的人幹一些輕活如照看小孩、看護火種。
年輕一些,體力大的人天天在山林裡打獵、採集樹幹、野果等生活必需品。他們還會製作石刀、石錐等石器,並且時常一起合作,圍捕大型兇猛的野獸,野獸成了大家共同的美食。
北京人的生活並沒有保障,打到獵物了,可以飽食幾頓,沒有找到食物,可能就要餓幾天肚子,再加上常年風吹雨淋,疾病侵染,他們的壽命都很短,很多人在未成年之前就死了。
即使如此,他們仍然和大自然進行著頑強的鬥爭,一代一代艱難地生存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