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7集 北京猿人

2020-12-04 子沐春秋

清末民初,西方學者有關中國人種起源地的說法眾多,其中最為當時中國學者接受的是「西來說」:如法國漢學家拉克伯裡的說法—古巴比倫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西方人和東方人包括中國人種和文明都是來源於此地,又如日本學者有賀長雄的觀點—中國人種來自帕米爾—崑崙山。

當時的中國一方面受到西方列強欺辱,一方面革命黨正在密謀推翻滿清,而按照克拉伯裡的理論,東、西方文明均出自古巴比倫,兩者無優劣之分,漢族人來自西方,自古就是強勢民族,地位優越,驅逐滿人合情合理。由於當時許多中國學者的大力提倡,克拉伯裡的學說風行一時。

1923年,有人在北京周口店附近的龍骨山上的一個山洞裡發現了兩顆古人類牙齒化石。該山洞東西長一百四十餘米,南北寬四十餘米,高四十餘米。隨後中國考古工作者進入,1929年12月2日,考古學家河北人裴文中發掘出北京猿人第一個頭蓋骨,舉世轟動。

北京猿人的發現證明,在迄今50萬年前,中國地區就有人類居住了,中國人種「西來說」從此備受質疑,「土著說」逐漸受人重視,即使現在有人通過基因分析,認為中國人種很有可能來自非洲,但從中國人的情感上來說,很多人還是願意相信,從北京猿人開始連續進化,才有了現代中國人。

北京猿人的發現,「直立人」這一古人類演化階段得以確立,進化論在人類演化中得到有力印證。遺憾的是,當時已發現的5個北京人頭蓋骨,還有一些頭骨碎片和其他人骨化石以及147顆牙齒等珍貴的標本,於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突然失蹤,至今仍然下落不明,成為一個難以揭開的謎團。

北京猿人的發現,讓我們能更多地了解遠古先祖是怎麼生活的。他們在異常艱難的環境中生存,為了對付各種兇殘野獸的襲擊,通常是幾十人在一起,過著群居生活。一個山洞就是一個大家庭,群體內的人們過著沒有婚姻禁約的群婚生活,年邁的人幹一些輕活如照看小孩、看護火種。

年輕一些,體力大的人天天在山林裡打獵、採集樹幹、野果等生活必需品。他們還會製作石刀、石錐等石器,並且時常一起合作,圍捕大型兇猛的野獸,野獸成了大家共同的美食。

北京人的生活並沒有保障,打到獵物了,可以飽食幾頓,沒有找到食物,可能就要餓幾天肚子,再加上常年風吹雨淋,疾病侵染,他們的壽命都很短,很多人在未成年之前就死了。

即使如此,他們仍然和大自然進行著頑強的鬥爭,一代一代艱難地生存下來了。

相關焦點

  • 北京猿人:上下五千年,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人類之一
    北京猿人:上下五千年,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人類之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歷了近百年內憂外患的中國社會積貧積弱,1929年北京周口店發現了第一顆猿人頭骨,當時所有人立刻意識到了它意義非凡,甚至在場的攝影師激動到連發現者的頭部都沒有拍到。
  • 中華上下五千年 第一期 遠古時代
    在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個輝煌璀璨的文明,分別是發源於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發源於尼羅河畔的古埃及文明,發源於恆河、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以及發源於長江黃河的中華文明。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其他三個文明都相繼衰落,只有中華文明在歷經了王朝更迭、時代變遷後依舊薪火相傳,綿綿不斷。
  • 2020北京旅行必去的五大博物館,透過博物館看遍中華五千年上下
    其次,中國國家博物館隸屬於文化部是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截止至2013年末,中國國家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國博藏品數量為100餘萬件,展廳數量48個。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
  • 中華上下五千年之:遠古神話
    中國華夏五千年歷史,最早追溯到遠古時期;遠古時期:遠古時代指的是距21世紀300萬年─公元前21世紀的歷史時期,這段時間關於人類產生各國說法不一。究竟人類如何產生進化而來,無法考究。人類從猿人進化而來,最早追溯到猿人群居一起生活,簡稱「原始人群」。
  • 上古第一大戰,黃帝戰蚩尤,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中華上下五千年持續...
    由北京超視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超視界傳媒有限公司、人人動畫網出品的大型原創三維動畫歷史故事片《中華上下五千年》,已於近日登陸各愛奇藝、騰訊等各大視頻平臺。
  • 北京猿人頭蓋骨如何「失而復得」?
    在《燕京大學》校刊(1930年第2卷,第23期)上,刊載了裴文中先生的演講詞,稱:「1927年拜倫博士在周口店工作了6月之久,又發現了一個牙,卜拉克博士根據此牙,給這種動物起了一個名字叫『北京人』,這個名字將來也不會改的,不能因北京之改為北平而隨之改為『北平人』的。」筆錄者李德榮可能不是相關學者,舛錯甚多。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9集 母系社會
  • 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是我們的祖先嗎?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圖:最新版初中歷史教材關於北京猿人的表述上世紀80、90年代。
  • ——北京猿人食性探微
    教科書對我們耳熟能詳的北京猿人描繪如下:身著獸皮,手握石制工具,背著流淌鮮血的獵物,在夜色降臨的時候回到猿人洞,圍坐在篝火旁共進晚餐。 可能在鬣狗的菜單上,猿人也是一道美味佳餚。古人類學家的確在一件北京猿人頭骨上,發現了食肉動物的啃咬痕跡。
  • 北京猿人生活時代鬧烏龍?
    1月11日,北京的一位家長施女士向記者反映,人教版歷史書上寫著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同為該社出版的生物書上則寫著:「他們是生活在大約距今50萬至20萬年前的直立人。」 根據施女士提供的教材課本截圖顯示,教育部2016年審定、2020年7月第五次印刷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書上,在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第1課》(第4頁)裡,寫著:「北京人遺址又相繼發掘出土4個頭蓋骨化石,共出土40多個個體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萬件石器和大量的動物化石。這些古人類化石和石器的發現,為復原北京人的特徵和生活狀況提供了重要依據。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京猿人的技能可不低!
    北京人原來是用火達人據2015年7月《新京報》和《人民日報》的報導,近期中國考古專家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更多古人類用火的遺物、遺蹟等重要證據,表明北京人很會用火!如下圖的澳洲土著人伊麗安娜,因她的學習成績優異而獲得了獎學金7,表明他們的智力與我們相近。同樣根據北京人的各項技能和製造水平,推測他們的智力可能與現代人也差別不大。
  • 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新華社杭州8月19日電 題: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新華社記者馮源  引言: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國考古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考古發掘與研究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中國考古學理論和方法不斷發展創新
  • 「北京猿人」多老?同為人教版教材,「歷史」「生物」說法竟不同
    1月11日,北京的一位家長施女士向北京青年報記者反映,人教版歷史書上寫著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年——20萬年,同為該社出版的生物書上則寫著「他們是生活在大約距今50萬——20萬年前的直立人。」根據施女士提供的教材課本截圖顯示,教育部2016年審定、2020年7月第五次印刷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書》上,在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第1課》(第4頁紙)裡,寫著「北京人遺址又相繼發掘出土4個頭蓋骨化石,共出土40多個個體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萬件石器和大量的動物化石。這些古人類化石和石器的發現,為復原北京人的特徵和生活狀況提供了重要依據。
  • 同為人教版教材 歷史、生物書中表述相差20萬年 北京猿人生活時代...
    1月11日,北京的一位家長施女士向北京青年報記者反映,人教版歷史書上寫著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同為該社出版的生物書上則寫著:「他們是生活在大約距今50萬至20萬年前的直立人。」根據施女士提供的教材課本截圖顯示,教育部2016年審定、2020年7月第五次印刷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書上,在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第1課》(第4頁)裡,寫著:「北京人遺址又相繼發掘出土4個頭蓋骨化石,共出土40多個個體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萬件石器和大量的動物化石。這些古人類化石和石器的發現,為復原北京人的特徵和生活狀況提供了重要依據。
  • 食人族陰影籠罩北京猿人(組圖)
    1939年,德國古人類學家魏敦瑞在對北京猿人頭蓋骨進行研究後,得出了北京猿人是最早的食人族這一論證。  隨著50萬年前北京猿人原始生活圖景的不斷展現,德國古人類學家魏敦瑞在研究北京猿人頭蓋骨時,卻發現了重重疑云:北京猿人頭蓋骨保存得並不完好,而且同樣是人的一部分,為什麼頭蓋骨會多於軀幹骨和四肢骨呢?  魏敦瑞於1935年到達北京協和醫院,開始全面負責北京猿人的發掘研究工作。在研究分析過程中,他發現第一顆北京猿人頭骨頂骨表面,留有多處鑿痕。
  • 北京猿人是不是猿向人進化的過渡物種?為什麼?
    先說答案:北京猿人顯然不是人與猿之間的過渡物種,因為人和猿的過渡出現在距今約300多萬年前,而作為猿向人進化的第一階段,南方古猿才是猿與人的過渡物種。那麼,在整個的人類進化史,北京猿人扮演了什麼角色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為什麼說南方古猿是猿向人進化的過渡物種?
  • 河南省南召猿人遺址:這裡的「猿人時代」,比「北京猿人」還早!
    說起人類的起源,我們大概從上學的書本上就知道了「北京猿人」,「元謀猿人」,其實在河南省南召縣雲陽鎮西北3.5公裡的杏花山上,這裡還有一個"南召猿人遺址",它是和「北京猿人」是同一時代的。到過這裡的人應該知道,這裡氣候溼潤,光照充足,非常的適合居住,而作為中原人類的鼻祖"南召猿人"就是在50、60萬年前在這裡生活,繁衍生息的。河南省南召猿人遺址是在1978年才被發現,考古專家在杏花山上發現了一顆古人類的牙齒和一批古脊椎動物的化石。經過世界級古生物學家的多次鑑定,確認為這顆古人類的牙齒是早期人類右下第二前臼齒。
  • 華夏歷史五千年:盤古開天地和鑽木取火傳說!
    按照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直至今天,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大致近於五千年,一般稱為「上下五千年」。 在這五千年的歷史裡,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天和地的來源 據說,遠古的天地不過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裡面沒有光,沒有聲音。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啟動
    人民網北京8月16日電 (陳一諾)2015年8月16日,房山周口店遺址召開,暨第1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啟動新聞發布會。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執行委員、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陸瓊,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 房山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趙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鄧濤,房山區文化委員會主任胡淑蘋,北京(房山)歷史文化旅遊集聚區辦公室主任楊海峰,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主任董翠平出席新聞發布會。
  • 同為人教版教材 北京猿人生活時代鬧烏龍?
    原標題:北京猿人生活時代鬧烏龍? 「還有這等奇事,同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教材和歷史教科書上關於北京猿人距今多少萬年的時間不一致,被我兒子在閱讀時發現了,兩者相差20萬年呢,到底以哪個版本為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