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直至今天,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大致近於五千年,一般稱為「上下五千年」。
在這五千年的歷史裡,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天和地的來源
據說,遠古的天地不過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裡面沒有光,沒有聲音。在這團氣中,出了一個盤古氏,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輕的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氣往下沉,就成了地。
盤古使用巨斧開天闢地(今人畫)
以後,盤古氏每天長高一丈,天和地之間的距離每天也增長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就升得很高,地也變得極厚,盤古氏當然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盤古氏死後,他身體的各個部分化解成太陽、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這便是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
盤古使用巨斧開天闢地(今人畫)
神話畢竟是神話。那麼,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兒說起呢?在科學比較發達的今天,我們已經知道,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一種從古猿轉變而來的猿人,這種認識可以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化石得到證明。
圖:元謀人
據有關資料在祖國各地先後發掘出的猿人遺骨和遺物的化石中可以看出:我國境內早期的原始人,有距今170萬年的雲南元謀人。另外,還有80萬年前的陝西藍田人、四五十萬年前的北京人。
圖:藍田人
古時候,猿人的力氣比不上兇猛的野獸,但是他們和其他動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這種工具十分簡單,一件是木棒,一件是石頭。中國猿人就是用這種最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作艱苦的鬥爭的。他們用它來採集果子,挖植物的根莖吃。他們還用木棒、石器同野獸作鬥爭,獵取食物,謀取生存。
幾十萬年過去了,猿人在同大自然的鬥爭中進化了。我們從遺蹟中發現,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裡活動的原始人,已經和現代人沒有區別。我們把他們稱為「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的勞動工具同以前使用的工具相比,在質量上有很大提高。他們不但能夠把石頭打製成石斧、石錘,而且還把野獸的骨頭磨製成骨針。人們用那一枚枚小小的骨針,把獸皮縫成衣服,用它們來保暖禦寒。
圖:左為伏羲,右為女媧。他們以人首蛇身的形式出現。伏羲被稱作陽帝,女媧被稱為陰帝
鑽木取火
在我國古代,有許多關於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類生活進化的傳說。這種傳說大多是古人根據遠古時代的原始人生活情景進行的一種想像。
原始人的工具很粗糙,所以就難以抵禦周圍猛獸隨時可能對他們造成的傷害。後來,他們看到鳥兒在樹上做窩,可以防止野獸爬上去。原始人就學著鳥兒的樣子,在樹上造起小屋,這樣就安全得多了。後人把這稱為「構木為巢」(巢,就是鳥窩)。傳說這種做法是一個名叫「有巢氏」的人傳授給人們的。
最早的原始人,不知道怎樣利用火,不僅生吃植物果實,就是捕到的野獸,也連毛帶血地吃了。後來,人們在不斷的實踐中發明了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遺址中,已發現用火的痕跡,說明那時候已經知道利用火)。
其實自然界中,火的現象早就有了。火山爆發,會噴出火;打雷閃電的時候,樹林裡也會起火。起初,原始人看到火時,不會利用,反而非常害怕。後來偶爾拾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嘗,味道挺香。漸漸地人們學會用火燒東西吃,並且想法子保存火種,使它常年不滅。
很久以後,人們把堅硬而尖銳的木頭,在另一塊硬木頭上使勁地鑽,鑽出火星來;也有的把燧石敲敲打打,敲出火來。至此,人們學會了人工取火(從考古材料發現,山頂洞人已經懂得人工取火)。傳說這種做法是一個名叫「燧人氏」的人發明的。
鑽木取火,繼而又發明"燧石取火"
又過了很長時間,人們又用繩子結成網,用網去捕獵,還發明了弓箭,這比用木棒、石器打獵又有了很大進步。使用弓箭,不僅可以射殺平地上的走獸,就連天空中的飛鳥,水裡的遊魚,也可以捕捉到。捕捉到的動物,如果吃不完,人們並不急於將它們殺死,而是將其養起來。這種結網、打獵、養牲口的技能,都是人們在勞動中日積月累起來的。傳說中,這些事的發明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犧氏」(庖是廚房,犧是祭祀用毛色純一的畜生的意思)。
經過了漫長的漁獵時期,人類的文明又有了新的進步。人們發現撒在地上的野穀子,到了第二年,會生出苗來,一到秋天,又結出了更多的穀子。於是,人們就自覺地栽種起來。後來,人們用木頭製造了一種耕地的農具,叫做耒耜(一種帶把的木鍬)。他們用耒耜耕地,種植五穀,獲得了可以吃的糧食。傳說中把這些發明種莊稼的人叫「神農氏」。
圖:神農氏
從構木為巢,鑽木取火,一直到漁獵、畜牧,發展農業,充分反映了原始人生產力發展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