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猿人頭蓋骨如何「失而復得」?

2021-01-15 北京日報客戶端

「希望能再次從自己手中找到中國猿人的化石。」 在發掘工作開始前,裴文中先生表達了這樣的願望。

1966年3月15日,在裴文中先生主持下,對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進行了再次發掘(參加發掘的有顧玉珉、柴鳳歧等,還有越南留學生杜文寧)。這是自1929年12月2日下午4時,裴文中先生在主持發掘時,首度發現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後,又一次大規模發掘工作。

周口店遺址出土過4塊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引起世界轟動。此前發現的猿人化石無法確定是人還是猿,而來自北京的發現證明了直立人在人類進化中的地位,從而確立了直立人階段的存在。這是北京考古為人類知識進步做出的重大貢獻。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相關化石失蹤。抗戰勝利後,裴文中先生曾赴日尋找。

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當年9月27日,中斷了12年的發掘工作便重新開始。1951年、1958年、1959年、1960年,前後又進行了4次發掘工作,先後發掘出北京猿人牙齒、肱骨、脛骨、下頜骨等化石,偏偏沒有頭蓋骨化石。

苦尋20年而未得,裴文中先生為之祈願。

1966年5月4日,遺址中發現了兩塊頭骨化石斷片,來自一位50多歲的男性北京猿人,經過與此前出土斷片拼合,成為目前僅存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標本。

是北京猿人還是北平猿人

北京猿人的頭蓋骨最早發現於1929年底,此時北京已改名北平,為何仍稱為北京猿人,而非北平猿人?

在《燕京大學》校刊(1930年第2卷,第23期)上,刊載了裴文中先生的演講詞,稱:「1927年拜倫博士在周口店工作了6月之久,又發現了一個牙,卜拉克博士根據此牙,給這種動物起了一個名字叫『北京人』,這個名字將來也不會改的,不能因北京之改為北平而隨之改為『北平人』的。」

筆錄者李德榮可能不是相關學者,舛錯甚多。

首先,文中的「拜倫博士」可能是瑞典地質學家步林,而「卜拉克博士」今通譯為步達生,是英籍加拿大人,著名的解剖學專家。為收集、整理北京猿人的發掘成果,他拒絕醫生勸告,繼續工作,因心臟病發作,於1934年3月15日在北京協和醫院研究室中去世。

其次,步達生將北京猿人定名為「中國人,北京種」,簡稱「中國猿人」。「北京人」並非嚴謹說法,未被學界認可,今通稱北京直立人。

1936年11月,賈蘭坡先生主持周口店發掘(此時裴文中先生已赴法),又發現了3件北京猿人的頭蓋骨化石。他回憶說:「英國一家『剪報公司』給我來信說,各國的報刊載你的消息有2000多條,售價50英鎊,問我要不要。我當然不會要。」可見影響巨大。

裴文中指揮工人在發現「北京人」頭蓋骨的洞穴內外工作

「想把中國人的腦袋量清楚」

作為專門的科學研究,與普通人生活關係不大,為何引起如此巨大的社會轟動?

這是因為,1856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學說,它通俗易懂,且與日常經驗相契合,不用專業學習,不用概念辨析,只需在思維方式上稍作改變,即能對不同現象給出萬能解釋,因而被普遍接受。達爾文生前曾多次表示,進化論只是一種猜想,不適宜延伸到其他領域中。但還是派生出顱相學、人種優生學、社會達爾文主義等逆流。

達爾文的表弟佛朗西斯·高爾頓便堅信,天才自帶基因,他整理了605位名人家譜,發現102人有親屬關係,由此提出優化人種戰略計劃。在此氛圍下,當時歐洲列強均大力推動考古研究,以證明自己是優秀種族,在猿人階段即氣質非凡,遠比別的民族更古老,腦量更大。

這給中國學者以很大壓力,1920年,「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在留美期間寫下志向:「想把中國人的腦袋量清楚,來與世界人類的腦袋比較一下,尋出他所屬的人種在天演路上的階級出來……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墳掘墓、斷碑尋古蹟,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來尋繹中國人的原始出來。」

人種早、腦袋大,成了當時民族競爭的新指標。

在17至18世紀,西方學者提出中國文化西來說,有埃及說、印度說、中亞說、越南說、巴比倫說等,均停留在猜想層面,只有文獻研究,無實據。

周口店發現了人類牙齒化石後,一度被認為是巴比倫說的明證。此時裴文中先生剛從北京大學預科轉入地質系,學習古生物學。

據學者朱之勇先生鉤沉,裴文中先生原畢業於直隸第三師範學校,但不願當「孩子王」,失業在家。在同村李慎言鼓動下,考入北京大學預科。裴文中先生後來回憶說:「我本來是一個很隨便而遇事無可無不可的人,凡事多不欲認真,讀書亦多不求甚解,自覺很不適意於擔任科學上的工作和科學上的研究;但是不知為什麼而入了北京大學的理科,又不知為什麼而入了地質系——其實那時我自己的興趣,卻在辦黨和新聞事業。」

成績最壞的學生成了大師

1927年,裴文中先生畢業後,曾報考中央地質調查所,卻未考上。不得不去中學教地理,每周僅3節課,入不敷出。他後來回憶道:「畢業後,欲教書無人聘請,欲作事又無門路可走。流落在北平,窮困已極。」

為謀生計,只好求昔日老師翁文灝幫忙,翁文灝推薦他去中央地質調查所工作,並對主持周口店發掘工作的楊鍾鍵說:「我給你一位成績最壞的學生。」

1928年,中央地質調查所與北京協和醫學院聯合發掘周口店遺址,楊鍾鍵記道:「日日如此,自覺有些生厭,尤其每日要對付成百個工人,更為繁雜……好像成了工頭一樣。」到1929年12月,因天氣寒冷,發掘成績差,裴文中先生已收到停工令,他又堅持了兩天。正是這兩天,震動了世界學術界。

上大學時,裴文中先生曾寫小說《戎馬聲中》,該小說得到魯迅讚賞,收入《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中,只因生計所迫,才成了「文壇中留不住的人」。

上世紀40年代,美國學者魏敦瑞發現:北京猿人骨化石中,一女性有額中縫,在類人猿中極罕見,而現代人均有;下頜圓枕,黃種人中多見;上門齒冠是杓形的,即內面凹陷,是蒙古人種的明顯特徵。

魏敦瑞的結論是:北京猿人是黃種人關係最為密切的祖先。

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是當時發現的時間最早的猿人化石,距今20萬至70萬年間(近年有學者表示,上線距今77萬年),遠早於歐洲的尼安德特人化石,「中華文明西來說」逆轉為「世界文明東源說」。出現了「當中國人開始創造文明時,歐洲人還在樹上」等說法。

北京猿人生活「極其貧乏」

隨著基因技術的介入,歷史解釋再度發生逆轉。研究顯示,北京猿人與現代人在遺傳上並無關聯,人類可能來自同一個母親,即非洲的露西,又稱線粒體夏娃。

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現代人類在20萬年到1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並在6萬至7萬年前走出非洲,逐步替代世界各地原有的古老人群。在他們到來前,距今10萬年到5萬年間,東亞曾進入末次冰河期,導致北京猿人滅絕。

從周口店遺址中,只能找到很少一點證據。據古地磁測定,北京猿人生活時期維度靠南4度多,應相對溫暖。但北京人化石的堆積層厚達40多米,歷時達30多萬年,其間山洞多次被碩鬣狗佔據,還遭遇兩次大水,不同階段的氣溫不同。

賈蘭坡先生曾說:下層堆積中,喜冷的物種所佔比例最大,此後逐漸縮小,至頂部又有略增趨勢,大致處於冰期。在北京猿人居住中期,附近曾有廣大水域,因發現了水獺、河狸等遺骸,此外山下應有廣闊草原,因馬的遺蹟最多。

在北京猿人居住的洞穴中,有100多種動物的殘骸,但「更多的是採集小動物……發現最多的有兩種田鼠、兩種倉鼠和林姬鼠,齧齒目和食蟲目動物共發現有36種」,在賈蘭坡先生看來,北京猿人的生活「極其貧乏」。

為反駁「人類起源於非洲說」,學者吳新智院士曾指出,70%的中國人在頭骨上有3個特徵,與北京猿人一致。但他的學生劉武到非洲考察時,發現30%的東非人頭骨上也有這3個特徵。

再次挖掘,彌補了歷史遺憾

隨著遺傳學發展,基因研究已能將誤差水平控制在正負50年內。比如良渚文化與馬橋文化,出土文物差別巨大,但基因研究發現,彼此存血緣關係。但也有學者提出質疑,認為基因研究目前「精度不夠」,可能「生產糟糕的歷史」。

在基因研究未被徹底認同前,傳統方法仍有價值。

1966年挖掘的價值在於,再度出土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彌補了歷史遺憾。此外,新出土的化石「代表迄今所知的北京猿人頭骨中帶有進步性形態特徵最多的個體」,「具有明顯的左右側不對稱現象……為進一步探討人類體質的發展過程提供了有意義的課題」。

有趣的是,北京猿人下肢骨與現代人基本相同,比大腦進步得多(北京猿人平均腦容量為1088毫升,僅相當於現代人的77.7%)。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明顯的差異?學者謝三思提出,人類體質的進化是「鑲嵌進化」,不同部位根據實際需要獨自發展,北京猿人初期腿部承擔任務較重,所以優先進化,大腦進化則是後來的事。

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共發現了40多個個體的人類化石、10萬多件石製品和骨角製品,是世界上材料最系統、最豐富的直立人遺址。作為學術發展史上的裡程碑,至今仍有科普價值。

賈蘭坡先生曾建議,應增加體驗內容,讓遊客深入了解北京猿人的生活。他說:「我很早就有個想法,在我們從前工作站方圓3平方公裡的地區內,修蓋一所四合院式房屋,或在院外適合的地方叫觀眾親手做『北京人』烤肉吃。」這番心願,只當趣談。

相關焦點

  • 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90周年:丟失的化石在哪裡?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上官雲)1929年12月,北京周口店遺址出土了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驚世界學術界。在此之前,雖也有疑似古人類化石發現,但人們無法認定這是人還是其他猿。上述發現,恰恰確立了「直立人」階段的存在。  今年是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90周年。但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那些珍貴的化石在戰火中丟失了,至今下落不明。
  • 北京猿人頭蓋骨失蹤之謎:至今無解
    1929年12月2日,我國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帶領考古發掘人員首次在北京房山周口店發掘出北京猿人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這一發現,平息了上個世紀以來圍繞爪哇猿人的爭論,確立了「猿人階段」的存在,證實了達爾文關於人類起源於古猿的理論,從而揭開了人類進化史上重要的一頁。
  • 1937年,國寶「北京猿人頭蓋骨」丟失,成為全世界的遺憾
    以上這5種世界文化遺產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謂是老少皆知耳熟能詳的存在,其實與這5種文化遺產並駕齊驅位列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的還有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但是相比較於長城、北京故宮、敦煌莫高窟等等這些普通人都會經常參觀的文化遺產來說,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對於普通人來說有點點陌生,可能初中生和喜歡歷史的人會更加熟悉,但是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在中國文化遺產中擁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是最早得到世界公認的直立人化石地點,得到了世界學術界的認可。
  • 世界文化遺產,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經科學家研究鑑定,認為所發現的北京猿人頭蓋骨,是距今60萬年前的猿人,而後根據推測還原了猿人的生活場景,建立了遺址博物館。後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圖為周口店北京猿人頭蓋骨還原塑像。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是1929年由我國考古學家發展,當時震驚世界。
  • 食人族陰影籠罩北京猿人(組圖)
    1939年,德國古人類學家魏敦瑞在對北京猿人頭蓋骨進行研究後,得出了北京猿人是最早的食人族這一論證。北京人頭蓋骨出土時的現場。  主要論據 只剩頭蓋骨,不正常  1921年,北京人遺址被發現。1929年12月2日,考古專家裴文中帶領考古發掘人員首次在北京房山周口店發掘出北京猿人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1936年的冬天,賈蘭坡又連續找到了三顆猿人頭蓋骨。
  • 文明之聲 | 北京猿人頭蓋骨出土90周年:不斷豐富史前文化遺產
    北京猿人頭蓋骨出土90周年不斷豐富史前文化遺產高  星1929年12月2日,在北京市房山縣龍骨山上的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這是上世紀世界最重大的科學發現之一,人類的歷史被推前至50多萬年前(後續的測年表明北京猿人最早者為距今80萬年左右),並據此確立了人類演化史上十分重要的直立人階段,成為人類起源與演化研究的一座裡程碑。
  • 「北京人」頭蓋骨是如何出土又是如何遺失的?
    消息不脛而走,立即就轟動了國內外,這個新發現被命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俗稱「北京人」。1927年,關於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大規模挖掘工作終於開始了。通過對於積土層、沉積物等研究和分析,大致推斷出北京人屬於舊石器時代,生活在距今大約70萬年至20萬年之間,已經懂得使用火併且能捕獲到大型的動物。1929年12月,中國考古學家裴文中在北京人遺址發現了第一個頭蓋骨化石。
  • 「北京人」頭蓋骨懸案何時破解?(組圖)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大修」正式啟動,我國僅存的兩塊「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中的枕骨公開展出,裴文中百年誕辰生平事跡展又同時拉開帷幕,這些紀念展示活動使得遺失的「北京人」頭蓋骨——這個半個多世紀未結的懸案,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1>半個多世紀未結的懸案  1929年,古人類學家裴文中在北京西南郊周口店龍骨山猿人洞發現一顆完整的、距今50萬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 北京猿人:上下五千年,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人類之一
    北京猿人將人類歷史提前了50萬年,這一發現使中國成為了當時全人類的發源地,那種驕傲和自豪多年都保留在中國人的心中。亦稱北京猿人(全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或簡稱"北京人")。一種滅絕了的人,發現於中國周口店的更新世山洞堆積物中,有破的頭骨和身體的部分骨骼,他在某些形態細部方面比爪哇猿人進步,但與後者相近的程度比與其他化石人類或與近代人相近的程度都大。
  • 「北京猿人」的遺產—新聞—科學網
    12月2日傍晚,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已近寒冬。25歲的青年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吊著繩索下降到一個支洞中。借著搖曳昏暗的燭光,他發現了一塊稀世珍寶。 這塊半露在外面、半埋在硬土裡的「石頭」,就是而後舉世聞名的第一顆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這個發生在90年前的故事很快震驚世界,甚至登上了《紐約時報》,給大蕭條時期的美國帶去了些許談資。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有望年內動工
    晨報記者 李木易/攝  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有望年內動工  「北京人」頭蓋骨的發現,使周口店遺址成為世界聞名的早期人類發祥地。今年是第一顆「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85周年。北京晨報記者昨天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獲悉,今年年內,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方案有望啟動,屆時,一個面積達3400平方米的保護棚將為已有70萬年歷史的猿人洞遮風擋雨。
  • 北京猿人生活時代鬧烏龍?
    1月11日,北京的一位家長施女士向記者反映,人教版歷史書上寫著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同為該社出版的生物書上則寫著:「他們是生活在大約距今50萬至20萬年前的直立人。」 根據施女士提供的教材課本截圖顯示,教育部2016年審定、2020年7月第五次印刷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書上,在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第1課》(第4頁)裡,寫著:「北京人遺址又相繼發掘出土4個頭蓋骨化石,共出土40多個個體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萬件石器和大量的動物化石。這些古人類化石和石器的發現,為復原北京人的特徵和生活狀況提供了重要依據。
  • 頭蓋骨疑蹤成世紀懸案,「北京人」究竟去哪兒了?
    1929年,北京周口店挖出珍稀古人類化石——「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
  • 外國專家:北京猿人是最早的食人族
    第二年,我國學者賈蘭坡連續找到了三顆猿人頭蓋骨,魏敦瑞每日就與猿人頭蓋骨打交道,想要掀開遠古時期人類生活的面紗,魏敦瑞還發現頭蓋骨上總有一些裂紋和孔洞,看起來很像是傷痕,第三個頭骨的頂骨上竟存在著一個近3釐米的矢狀深切。
  • 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相隔60萬年相遇龍骨山
    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更大規模的開掘開始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這個距離北京市區50公裡的小山上,在數十萬年前,可能生存著一支古老的「人類」群落。1929年,中國學者裴文中主持周口店發掘,發現了一個完整的頭蓋骨,他像抱著一個嬰兒一樣的抱著頭蓋骨回到辦公室,發出了一封電報,「頃得一頭骨,極完整,頗似人」。這標誌著「北京猿人」正式被確認。
  • ——北京猿人食性探微
    周口店景觀復原圖 陳瑜 繪 自北京猿人頭蓋骨被發現以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們的大腦。早在1931年,北京猿人頭蓋骨的發現者——裴文中先生就發現,動物骨骼上有齧齒動物和鬣狗的啃咬痕跡,猿人洞可能曾經是嚙齒類動物、貓頭鷹或者食肉動物的「家」。還有學者發現,洞穴裡有許多從外面衝刷進來的沉積物,有些動物骨骼也可能是後期被流水搬運到洞穴裡的,和猿人也沒有關係。 此外,猿人的生活本身充滿了風險,一不小心就會落入野獸之口。
  • 久遠的記憶:北京猿人怎樣令文明之火,在歷史的穹頂下熠熠生輝?
    ,正準備收工之際,突然,在洞底秉燭發覺的一名考古工作者興高採烈地大叫起來「頭蓋骨」,從此,震驚世界的「北京猿人」(又稱「北京人」或「北京直立人」)的模樣終於得見天日。他們到底如何生活?他們前後又歷經哪些歲月地變遷?或許這些問題的答案已經在歷史的風蝕中變得模糊不清,難辨模樣。
  • 古人類種類:晚期直立人,例如北京猿人
    晚期直立人化石發現較多,分布範圍也較廣,在華北、華中、西南、東南和東北等地區都有發現,比較重要的標本有北京人、和縣人、金牛山人。此外,在河南、湖北、遼寧也發現有晚期智人化石標本。北京人發現於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的一個洞穴中,是在我國最早發現的猿人化石。
  • 朊病毒基因揭秘北京猿人可能是早期食人族(圖)
    第1頁:2003年非洲朊病毒DNA揭秘全球不同種族都有抗食人基因第2頁:關注北京猿人頭蓋骨傷痕處1939年德國學者論證最早食人族第3頁: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多於軀幹與被食的尼安德特人頭顱情形相似 圖1:北京猿人塑像
  • 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模型重磅展出!90件珍貴化石再現傳奇
    1929年12月2日,25歲的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捧起了那個舉世聞名的北京直立人頭蓋骨。從此,中國以及中國化石濃墨重彩地標記在世界古生物研究的版圖上,同時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也自此肇始。但是,這塊見證歷史的北京人化石在日本侵華戰爭中不翼而飛,僅留下了一件珍貴的化石模型,展覽中,這件模型作為「肇始」的見證,重磅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