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聲 | 北京猿人頭蓋骨出土90周年:不斷豐富史前文化遺產

2021-01-19 人民日報文藝


北京猿人頭蓋骨出土90周年


不斷豐富史前文化遺產


高  星


1929年12月2日,在北京市房山縣龍骨山上的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這是上世紀世界最重大的科學發現之一,人類的歷史被推前至50多萬年前(後續的測年表明北京猿人最早者為距今80萬年左右),並據此確立了人類演化史上十分重要的直立人階段,成為人類起源與演化研究的一座裡程碑。


90年間,周口店遺址留下了豐富的學術記錄:代表40餘個體的北京猿人化石被逐一發現,數十萬件石製品被發掘出土,早期人類有控制用火的證據被收集論證,大量與古人類生存相關的動物化石被採集,26處有學術價值的遺址點被發現和發掘……通過大量研究成果,東亞古人類從直立人經早期智人直至晚期智人的近80萬年的體質演化和文化發展框架得以搭建,這一漫長歷史時期生態變化和人與環境耦合演化的信息得以提取。當初為發掘和研究該遺址而草創的新生代研究室也發展為蜚聲學壇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數代學者為構建人類演化的歷史版圖、追溯東亞人類的源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1961年,周口店遺址被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隨著遺址博物館新館、考古遺址公園的對外開放,周口店遺址承擔著科研、科普和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要任務。



周口店遺址曾被公認為保存古人類最早的有控制用火的證據,但這樣的結論在上世紀80年代後曾受到質疑。2009年至2016年期間,新的科學考古發掘在周口店遺址最核心的部位第1地點西側堆積體上部展開,其中一項重大收穫是對北京猿人用火證據的提取論證。考古人員從上文化層(第4層)提取到四個方面、毋庸置疑的原地用火證據。


發掘揭露出三處集中用火的部位或火塘,其中一處火塘殘存圍石圈築結構。火塘內的沉積物呈現異常的紅色,其間夾雜著灰黑色疑似灰燼的物質。科技分析顯示這些部位集中分布著高含量的植矽體、鉀元素等燃燒產物和超出常規的磁化率信號和紅度,確定被長時間使用過。


發掘出多件內外皆呈黑或灰褐色、科技分析證明是被燒過的動物骨骼。這些燒骨與石製品、火塘等文化遺存出現在同一層面上相距很近的位置,具有清晰的共生關係。


發掘顯示高溫受熱的灰巖變成石灰。研究證實,將石灰石變成石灰的過程,非偶爾發生的野火所能為,這些石灰巖塊和顆粒不等的石灰粉末堆積在一起,顯系原生並就地埋藏,可以排除從洞外被水帶入的可能性。


課題組進行了系統的野外沉積樣品採集和磁化率、色度測量分析,結果顯示,被認定為用火部位的沉積物的磁化率、紅度顯著異常。磁化率隨溫度變化的特徵進一步揭示具有高磁化率值的區域應該經歷了700℃以上高溫的持續燃燒加熱,這是自然火難以達到的溫度,說明這些區域確實發生過長時間集中原地用火。


上述發現與分析結果提供了北京猿人遺址上文化層發生過有控制的原地用火的堅實證據。


通過田野考察、發掘尋找新的遺址和材料,是古人類學和考古學取得科學發現和創新突破的關鍵環節。科學家通過對周口店遺址核心區域龍骨山的系統勘探,在山體西坡發現兩處異常區,鑽探證明是尚未出露的洞穴,洞內充填著土狀堆積。這意味著周口店遺址的核心部位還埋藏著尚未被發現、有可能蘊藏重要的人類化石和文化遺存的洞穴,周口店遺址未來取得重大發現和研究突破的前景可期。


(左上圖為砍砸器;右上圖為尖裝器物

左下圖為加工精緻的帶鋌獎狀器;右下圖為一件較精緻的砍砸器)


2003年,在周口店遺址區的一個田園洞內,一具古人類的遺骸被發掘出土。這具遺骸包含了下頜骨和體骨的大部分骨骼,屬於4萬年前生活在該地區的一個早期人類個體。該化石的發現,為周口店遺址的學術歷史帶來新驚喜,對東亞地區現代人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珍貴材料。


對化石形態的觀測研究表明,田園洞人屬於早期現代人,骨骼上現代人類的體質特徵已經充分顯現,但尚保留一定的古老特徵。這些特徵在以北京猿人為代表的東亞古人群身上可以追溯到根基。這為東亞現代人至少部分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假說增添了新的支持證據。


圍繞田園洞人更重要的科學發現是對其遺傳密碼的破譯。考古學家、遺傳學家從田園洞人的骨骼上成功提取到線粒體DNA和核DNA。測序比對的結果表明,田園洞人是一個古東亞人個體,攜帶著早期現代人的基因,與當今亞洲人和美洲土著人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但當時亞洲人群存在著多樣性,該個體並不是現代東亞人的直接祖先。此個體同時又與一個比利時3.5萬年前的古人有遺傳聯繫,進一步說明人類演化、遺傳、遷徙和基因交流的複雜性。


北京猿人曾被公認是東亞人類的祖先。但在有關現代人類起源新的理論思潮中,北京猿人被一些學者認為是人類演化的旁支,沒有對現代人類做出遺傳貢獻。


針對這一重大學術問題,學者們重新對北京猿人的化石開展研究,以期解開北京猿人與現代人之間關係的謎團。學者認為,北京猿人不是一個個體,也不是一個家族。目前發現的40個左右的北京猿人個體並非出自一個層位、一個部位,他們彼此間可能並沒有直接關聯。他們是不同時期生活在周口店乃至華北地區的直立人群體的代表,死後骨骼成為化石,被考古學家發現和研究。那一時期應該有不同的直立人群體在隨季節變化而遷徙移動,生存繁衍,周口店洞穴只是其中少數群體臨時的家園。



如果將北京猿人理解成80萬—20萬年前生活在周口店乃至華北地區不同的直立人人群的代表,那麼,對北京猿人是我們祖先的論斷就不可輕易否定。古人類學研究表明,東亞的直立人、早期智人和現代人的演化是連續的,在體質特徵上一脈相承。從考古學的角度也支持這樣的結論,中國乃至東亞的舊石器時代文化是承前啟後、連續穩定發展的。


代代遺傳、基因交流和環境適應等多種因素共同塑造著人類,新的發現和研究成果不斷對以北京猿人為代表的東亞古人類演化得出新的認識。



人類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不僅是一個學術問題,也關係到我們如何認識當代社會,如何選擇人類未來的發展道路。通過周口店早期人類遺址的考古研究和保護展示,可以讓更多人關注和了解人類起源、演進的歷程,更好地理解人與自然、人與萬物的關係。


在中外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周口店遺址的重要性不斷被世界認識、認同,堪稱一座考古科研工作的豐碑。今天,當我們提到周口店、北京猿人時,會自然聯想到安特生、葛利普、步達生、魏敦瑞、楊鍾健、裴文中、賈蘭坡等一批著名學者,還有中國第一個現代科學機構中國地質調查所的組織者翁文灝、丁文江。在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後山,沿著石階和木道拾級而上,就可以祭奠這些安睡在「科學家紀念園」中的學者。


今天,周口店遺址正以嶄新風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新建的遺址博物館以別致的石器造型示人,旋迴延伸的展廳以現代科技手段向人們介紹遺址發現、發掘和研究的歷史,講述、展示著古人生存演化的故事和場景;猿人洞(第1地點)保護大棚中,發掘殘留的遺址原生堆積及其中可能被埋藏的人類化石和文化遺存得到庇護,不再受暴雨、狂風、冰雪、日曬的侵擾,珍貴的遺址本體得到妥善的保護和監測。



歷經數載建設的「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淨化、美化了遺址區的環境,完善了研學遊的服務設施,參觀者可以在宜人的環境中到各個地點探訪遠古家園、擷取歷史片段,也可以在「科普體驗館」中做漁獵、採摘的遊戲,還可以在模擬發掘場體驗考古發掘的辛苦與快樂,在愉悅的心境中觀賞春天的梨花、夏日的瀑布、秋天的紅葉、冬季的白雪……


周口店遺址記錄著東方人類起源、演化篳路藍縷的歷程,銘刻著古人類學、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第四紀哺乳動物學與古環境學等學科在我國誕生、成長、壯大的足跡。未來,更多破譯人類歷史的鑰匙還埋藏在類似周口店這樣的古人類遺址地下,等待我們不斷尋找、發掘和解讀。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90周年:丟失的化石在哪裡?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上官雲)1929年12月,北京周口店遺址出土了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驚世界學術界。在此之前,雖也有疑似古人類化石發現,但人們無法認定這是人還是其他猿。上述發現,恰恰確立了「直立人」階段的存在。  今年是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90周年。但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那些珍貴的化石在戰火中丟失了,至今下落不明。
  • 北京猿人頭蓋骨如何「失而復得」?
    周口店遺址出土過4塊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引起世界轟動。此前發現的猿人化石無法確定是人還是猿,而來自北京的發現證明了直立人在人類進化中的地位,從而確立了直立人階段的存在。這是北京考古為人類知識進步做出的重大貢獻。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相關化石失蹤。抗戰勝利後,裴文中先生曾赴日尋找。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當年9月27日,中斷了12年的發掘工作便重新開始。
  • 世界文化遺產,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經科學家研究鑑定,認為所發現的北京猿人頭蓋骨,是距今60萬年前的猿人,而後根據推測還原了猿人的生活場景,建立了遺址博物館。後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圖為周口店北京猿人頭蓋骨還原塑像。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是1929年由我國考古學家發展,當時震驚世界。
  • 「北京猿人」的遺產—新聞—科學網
    12月2日傍晚,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已近寒冬。25歲的青年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吊著繩索下降到一個支洞中。借著搖曳昏暗的燭光,他發現了一塊稀世珍寶。 這塊半露在外面、半埋在硬土裡的「石頭」,就是而後舉世聞名的第一顆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這個發生在90年前的故事很快震驚世界,甚至登上了《紐約時報》,給大蕭條時期的美國帶去了些許談資。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中國數字科技館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周口店遺址第26地點山頂洞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西南的房山區利用與發展探索周口店遺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在展示利用方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入發掘遺址文化內涵,研發適合不同群體的科普體驗活動和互動項目。同時引入科技手段,在博物館內增加豐富的多媒體展項,將靜態的博物館變成活態的博物館。
  • 1937年,國寶「北京猿人頭蓋骨」丟失,成為全世界的遺憾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不論從文化傳承還是國土面積上來說,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擁有高知名度的,其中長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山東泰山以及北京故宮作為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也很高。以上這5種世界文化遺產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謂是老少皆知耳熟能詳的存在,其實與這5種文化遺產並駕齊驅位列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的還有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北京猿人是最早的史前食人族 2006-04-28 - 文章——老人天地
    ,遍布了西方探險家的足跡,然而,半個世紀過去了,人類的史前世界仍然是未解之謎。  而就在北京的魏敦瑞不斷迎來好消息的時候,世界各地對祖先的尋找也從沒有停止過,雖然很多發現都無法與北京猿人媲美,但史前世界也開始被一點點披露出來。  只是,隨著人們對原始人類的了解越來越多,一種不安的感覺瀰漫開來。
  • 食人族陰影籠罩北京猿人(組圖)
    1929年12月2日,考古專家裴文中帶領考古發掘人員首次在北京房山周口店發掘出北京猿人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1936年的冬天,賈蘭坡又連續找到了三顆猿人頭蓋骨。  隨著50萬年前北京猿人原始生活圖景的不斷展現,德國古人類學家魏敦瑞在研究北京猿人頭蓋骨時,卻發現了重重疑云:北京猿人頭蓋骨保存得並不完好,而且同樣是人的一部分,為什麼頭蓋骨會多於軀幹骨和四肢骨呢?
  • 定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發現100周年郵資片發行量87萬,高清圖搶先...
    現在開始JP237《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發現100周年》郵資片(6月9日)首日掛號實寄片預定,需要的童鞋儘快預定(5月20日上架開始辦理預定)!這裡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溫暖宜人,是5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10-20萬年前的早期智人、1-3萬年前的山頂洞人曾經生活的地方。  周口店遺址發現於1918年,1921年開始試掘,1927年進行系統發掘,1929年裴文中發現第一顆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 北京猿人發現90周年:它曾轟動世界,後遭戰爭厄運,如今下落成謎
    [1]裴文中鑽進洞裡,他定睛一看,這哪是什麼動物大腿,分明是個古人類的頭蓋骨!之後的幾個星期,周口店出土的頭蓋骨成為了全世界的新聞焦點。當時的北大校長蔡元培甚至說,周口店的新發現是中國人在現代科學領域得到的「第一枚金牌」。
  • 北京猿人頭蓋骨失蹤之謎:至今無解
    1929年12月2日,我國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帶領考古發掘人員首次在北京房山周口店發掘出北京猿人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這一發現,平息了上個世紀以來圍繞爪哇猿人的爭論,確立了「猿人階段」的存在,證實了達爾文關於人類起源於古猿的理論,從而揭開了人類進化史上重要的一頁。
  • 淄博不可移動文物知多少:沂源猿人遺址
    共出土猿人頭蓋骨化石一塊,眉骨兩塊,肱骨、肋骨各一塊,牙齒七顆,同時出土了腫骨鹿、李氏野豬、巨河狸、犀牛、棕熊等十餘種更新世中期的哺乳動物骨骼化石。「沂源猿人」化石的發現,是我國古人類考古工作上的又一重大發現,在全國按古人類進化年代當屬第五位,按其分布當屬第九位。「沂源猿人」的發現不僅填補了我國猿人地理分布的空白,而且對於了解北京猿人、安徽和縣猿人同東北古人類之間的關係,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 中法文化交流新橋梁!這部紀錄電影揭秘「北京人」的史前故事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法聯合出品的紀錄電影《北京人:人類最後的秘密》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行「雲啟動」儀式。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總編輯慎海雄與法國文化部部長弗蘭克•裡斯特通過視頻出席會議,並在「雲端」共同宣布該片正式啟動。
  • 北京猿人生活時代鬧烏龍?
    1月11日,北京的一位家長施女士向記者反映,人教版歷史書上寫著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同為該社出版的生物書上則寫著:「他們是生活在大約距今50萬至20萬年前的直立人。」 根據施女士提供的教材課本截圖顯示,教育部2016年審定、2020年7月第五次印刷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書上,在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第1課》(第4頁)裡,寫著:「北京人遺址又相繼發掘出土4個頭蓋骨化石,共出土40多個個體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萬件石器和大量的動物化石。這些古人類化石和石器的發現,為復原北京人的特徵和生活狀況提供了重要依據。
  • 「北京人」頭蓋骨懸案何時破解?(組圖)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大修」正式啟動,我國僅存的兩塊「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中的枕骨公開展出,裴文中百年誕辰生平事跡展又同時拉開帷幕,這些紀念展示活動使得遺失的「北京人」頭蓋骨——這個半個多世紀未結的懸案,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1>半個多世紀未結的懸案  1929年,古人類學家裴文中在北京西南郊周口店龍骨山猿人洞發現一顆完整的、距今50萬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 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模型重磅展出!90件珍貴化石再現傳奇
    為慶祝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成立90周年,中國古動物館開設特展《90周年紀念展》,今天上午展覽開幕,90件極具代表性的珍貴化石,帶領公眾體會90載漫長歲月造就的偉大與神奇。此次特展展出至2020年1月5日。
  • 「西山文化帶」的三種文化類型
    北京有7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有5處在三個文化帶裡,包括萬裡長城的北京段、京杭大運河的北京段、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明代皇家陵寢十三陵、清代皇家園林頤和園。「西山文化帶」實際上包括三個文化帶中的所有世界物質文化遺產。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有望年內動工
    晨報記者 李木易/攝  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有望年內動工  「北京人」頭蓋骨的發現,使周口店遺址成為世界聞名的早期人類發祥地。今年是第一顆「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85周年。北京晨報記者昨天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獲悉,今年年內,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方案有望啟動,屆時,一個面積達3400平方米的保護棚將為已有70萬年歷史的猿人洞遮風擋雨。
  • 嚴文明:發現中國史前文明的結構美(文明之聲)
    ——編者湖南澧縣彭頭山出土的公元前6500年的含炭化稻穀的陶片,湖北紅花套出土的公元前4200年的石斧,河南洛陽王灣出土的約公元前2200年的鏤空陶器座……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基本陳列展《古代中國》第一單元「遠古中國」中徜徉,我們即使對考古知之甚少,也可以感受到中國考古人近百年來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所做的努力。
  • 北京猿人化石失蹤之謎
    中美雙方達成協議後,當年11月美國大使館指令美國駐北京公使館負責轉運事宜。11月20日,北京協和醫院奉命將「北京猿人」化石:頭蓋骨5枚、頭骨碎片15枚、下頜骨14枚、鎖骨、大腿骨、上臂骨、牙齒等147枚秘密裝箱(後改為美軍專用標準化箱裝運),由美軍海軍陸戰隊上校阿舒爾斯特負責押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