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猿人」的遺產—新聞—科學網

2020-11-25 科學網

 

裴文中手捧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

12月2日傍晚,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已近寒冬。25歲的青年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吊著繩索下降到一個支洞中。借著搖曳昏暗的燭光,他發現了一塊稀世珍寶。

這塊半露在外面、半埋在硬土裡的「石頭」,就是而後舉世聞名的第一顆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這個發生在90年前的故事很快震驚世界,甚至登上了《紐約時報》,給大蕭條時期的美國帶去了些許談資。但更重要的是,它為中國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研究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

1927~1937年,科學家在周口店遺址開展了系統發掘,並於1936年連續又發現了3件「北京人」頭蓋骨,再次震動了學術界。

隨著越來越多證據的出土,一切水落石出。「根據人類化石的形態特徵及其地質年代,周口店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的演化地位分別被歸納為直立人、古老型智人(或者早期智人)和早期現代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傑說。

「北京人」代表了人類演化中的一個特別階段——直立人,它是從猿到人演化中的一個過渡階段,具有直立行走的能力,中文通常稱其為「猿人」。至此,無論從身體姿態,還是從分類地位上,都可以說,猿人都真正「站」起來了。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日本侵華戰爭打斷了後續的發掘工作。根據最後整理這些化石的古生物學家、古人類學家胡承志回憶,當時為保護化石,地質調查所決定將化石轉運到美國。

當時胡承志將已發現的全部北京人頭蓋骨及其他重要化石裝在了兩個木箱中,並轉交給北京協和醫學院。標本後來隨美國海軍陸戰隊專列離開北京後,便從此下落不明。

北京猿人頭蓋骨的下落,自此成了一件「世紀懸案」。民間流傳著許多傳聞,有人說它們被日軍截獲,有人說它們被掩埋在位於秦皇島的美軍軍營,還有人說它們隨沉船葬身海底。1996年,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人員還根據特別線索,在北京日壇公園的一棵樹下進行過一次秘密挖掘,但始終一無所獲。

幸而,由胡承志製作的頭蓋骨模型被輾轉寄往美國,後又返回中國並保存至今,成為研究這些古人類的原始資料。因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發掘及化石研究而成立的中科院古脊椎所,也在1960年,在所名上正式加上了「古人類」幾個字。

「周口店不僅僅是一個古人類化石的發現地,還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教授John Olsen看來,中國古生物學家在這裡展現了跨學科研究的視角,並且開展了真正的國際合作。「這一切都為周口店奠定了綜合性古人類研究中心的地位。」

周口店發掘工作的成功先例還留下另一個遺產,那就是研究所的長遠發展。截至目前,中科院古脊椎所共走出了9名院士,在《自然》和《科學》上發表了130餘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多次登上雜誌封面,在魚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靈長類和古人類等重要類群的起源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否認了現代人「非洲起源說」的部分觀點,提出了現代人在東亞出現與擴散的新假說,將中國古人類演化研究推進到國際前沿水平。

「90年來,我們一直在堅持老一輩們確定下來的目標,也跟著新的形勢不斷拓展領域和方向。」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長鄧濤說,「如果我們能在基礎研究領域佔領一個學科制高點的話,相信會對提高國家的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世界文化遺產,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經科學家研究鑑定,認為所發現的北京猿人頭蓋骨,是距今60萬年前的猿人,而後根據推測還原了猿人的生活場景,建立了遺址博物館。後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圖為周口店北京猿人頭蓋骨還原塑像。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是1929年由我國考古學家發展,當時震驚世界。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中國數字科技館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周口店遺址第26地點山頂洞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西南的房山區突出普遍價值北京周口店充足的水源和天然洞穴,為遠古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優越的自然環境。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啟動
    人民網北京8月16日電 (陳一諾)2015年8月16日,房山周口店遺址召開,暨第1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啟動新聞發布會。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執行委員、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陸瓊,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 房山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趙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鄧濤,房山區文化委員會主任胡淑蘋,北京(房山)歷史文化旅遊集聚區辦公室主任楊海峰,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主任董翠平出席新聞發布會。
  • 文明之聲 | 北京猿人頭蓋骨出土90周年:不斷豐富史前文化遺產
    北京猿人頭蓋骨出土90周年不斷豐富史前文化遺產高  星1929年12月2日,在北京市房山縣龍骨山上的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這是上世紀世界最重大的科學發現之一,人類的歷史被推前至50多萬年前(後續的測年表明北京猿人最早者為距今80萬年左右),並據此確立了人類演化史上十分重要的直立人階段,成為人類起源與演化研究的一座裡程碑。
  • 1937年,國寶「北京猿人頭蓋骨」丟失,成為全世界的遺憾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不論從文化傳承還是國土面積上來說,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擁有高知名度的,其中長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山東泰山以及北京故宮作為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也很高。以上這5種世界文化遺產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謂是老少皆知耳熟能詳的存在,其實與這5種文化遺產並駕齊驅位列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的還有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將搭建保護棚 抵禦自然侵蝕
    周口店遺址猿人洞內部效果圖。  新京報訊 (記者李婷婷)周口店遺址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正式啟動。2002年8月16日,北京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籤署了「市院共建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協議」。北京市政府負責遺址保護範圍內及建設控制地帶的保護、建設、管理及科普教育工作;中國科學院負責遺址的科研工作。  同時,為使猿人洞得到有效保護,2009年起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對猿人洞西剖面開展保護性清理髮掘,同時啟動了猿人洞保護方案的徵集和論證。
  • 北京猿人化石失蹤之謎
    1928年12月2日,中國北京大學裴文中教授在周口店挖掘出一個完整的猿人頭骨化石。中美雙方達成協議後,當年11月美國大使館指令美國駐北京公使館負責轉運事宜。11月20日,北京協和醫院奉命將「北京猿人」化石:頭蓋骨5枚、頭骨碎片15枚、下頜骨14枚、鎖骨、大腿骨、上臂骨、牙齒等147枚秘密裝箱(後改為美軍專用標準化箱裝運),由美軍海軍陸戰隊上校阿舒爾斯特負責押運。
  • 北京房山周口店猿人洞保護建築,獲聯合國表彰
    日前,位於房山區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創新獎。本屆UNESCO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共收到57個參賽項目,這些項目來自澳大利亞、不丹、中國、印度、印尼、伊朗、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紐西蘭、菲律賓、韓國等國家與地區,是歷年參賽數量中最多的一屆。本次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所獲得的「創新獎」(Award for New Design),旨在鼓勵遺產環境中將建築設計與歷史融合的優秀建築。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有望年內動工
    晨報記者 李木易/攝  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有望年內動工  「北京人」頭蓋骨的發現,使周口店遺址成為世界聞名的早期人類發祥地。今年是第一顆「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85周年。北京晨報記者昨天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獲悉,今年年內,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方案有望啟動,屆時,一個面積達3400平方米的保護棚將為已有70萬年歷史的猿人洞遮風擋雨。
  • 北京人遺址發現100周年 「猿人洞」保護棚5月底完工
    今年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100周年。記者昨天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獲悉,經過近3年緊張施工的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保護工程,將於5月底完工,6月初亮相。目前,該工程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正在進行玻璃幕牆和機電設備的安裝。   昨日晴空萬裡,站在龍骨山下向「猿人洞」所處方向望去,一面巨大的弧度「鋼管網」已橫跨在「猿人洞」之上,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壯觀。
  • 北京猿人頭蓋骨如何「失而復得」?
    1951年、1958年、1959年、1960年,前後又進行了4次發掘工作,先後發掘出北京猿人牙齒、肱骨、脛骨、下頜骨等化石,偏偏沒有頭蓋骨化石。苦尋20年而未得,裴文中先生為之祈願。1966年5月4日,遺址中發現了兩塊頭骨化石斷片,來自一位50多歲的男性北京猿人,經過與此前出土斷片拼合,成為目前僅存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標本。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京猿人的技能可不低!
    【北京人所在地】我們對北京猿人應該都不陌生,他們被稱為「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中國著名舊石器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高星介紹,根據在猿人洞發掘的火塘(又稱「火坑」)、原地燒結土、燒石、燒骨等古人類用火遺物,以及附近沉積物的分析結果表明,遺址疑似用火區沉積物很可能經歷了700℃以上的加熱,而自然火一般無法達到如此高的溫度。……例如,存在集中用火的部位,存在持續燃燒導致的高溫事件,野火無法達到的溫度,這些都指向人類有控制地用火的行為。
  • 河南省南召猿人遺址:這裡的「猿人時代」,比「北京猿人」還早!
    說起人類的起源,我們大概從上學的書本上就知道了「北京猿人」,「元謀猿人」,其實在河南省南召縣雲陽鎮西北3.5公裡的杏花山上,這裡還有一個"南召猿人遺址",它是和「北京猿人」是同一時代的。到過這裡的人應該知道,這裡氣候溼潤,光照充足,非常的適合居住,而作為中原人類的鼻祖"南召猿人"就是在50、60萬年前在這裡生活,繁衍生息的。河南省南召猿人遺址是在1978年才被發現,考古專家在杏花山上發現了一顆古人類的牙齒和一批古脊椎動物的化石。經過世界級古生物學家的多次鑑定,確認為這顆古人類的牙齒是早期人類右下第二前臼齒。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發掘進入關鍵期 將持續數年
    本報訊 (記者張然)自2009年啟動以來,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的保護性清理髮掘備受關注。記者昨天獲悉,本年度發掘工作已於日前啟動,本輪保護性清理髮掘將持續數年。  據高星介紹,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周口店遺址管理處的配合下,在周口店猿人洞開啟了今年的考古發掘,發掘部位仍然是猿人洞西剖面堆積。因長期遭受自然力的侵襲風化,猿人洞內堆積剖面出現松滑、空洞、裂隙和危石等安全隱患,這是決定開展本輪保護性清理髮掘的根本原因。  高星說,儘管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早已被列入聯合國評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獲得廣泛認同。
  • 北京猿人是我們的祖先嗎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北京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出土了大約40個左右的直立人化石,他們生活在六七十萬年前,被稱為北京猿人。研究表明他們的腦量平均在1088克左右,也就是介於現代人跟黑猩猩之間,北京猿人已經能夠製作和使用工具,而且會用火,所以他們是具有文化能力的遠古人類。
  • 食人族陰影籠罩北京猿人(組圖)
    1939年,德國古人類學家魏敦瑞在對北京猿人頭蓋骨進行研究後,得出了北京猿人是最早的食人族這一論證。  隨著50萬年前北京猿人原始生活圖景的不斷展現,德國古人類學家魏敦瑞在研究北京猿人頭蓋骨時,卻發現了重重疑云:北京猿人頭蓋骨保存得並不完好,而且同樣是人的一部分,為什麼頭蓋骨會多於軀幹骨和四肢骨呢?  魏敦瑞於1935年到達北京協和醫院,開始全面負責北京猿人的發掘研究工作。在研究分析過程中,他發現第一顆北京猿人頭骨頂骨表面,留有多處鑿痕。
  • 北京猿人是不是現代中國人的祖先?
    北京猿人是不是現代中國人的祖先?北京猿人化石所代表的個體共有40多個,包括6件頭骨化石、14件下頜骨化石、150餘枚牙齒化石以及大量的頭後骨化石。人們普遍認為,北京猿人已經具備了人的特徵:其股骨的形態與現代人基本接近,已經具備了能夠直立行走的特徵,能製造工具,但顱容量較小,頭部還保留了較多的原始特徵。北京猿人被歸到人科人屬中的直立人種,又被稱為「周口店直立人」。北京猿人是眾多亞洲直立人中的一支,也是人類演化樹上的重要成員。
  • ——北京猿人食性探微
    教科書對我們耳熟能詳的北京猿人描繪如下:身著獸皮,手握石制工具,背著流淌鮮血的獵物,在夜色降臨的時候回到猿人洞,圍坐在篝火旁共進晚餐。 可能在鬣狗的菜單上,猿人也是一道美味佳餚。古人類學家的確在一件北京猿人頭骨上,發現了食肉動物的啃咬痕跡。
  • 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是我們的祖先嗎?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圖:最新版初中歷史教材關於北京猿人的表述上世紀80、90年代。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72年來首次保護性發掘
    中廣網北京5月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7時28分報導,昨天,從「周口店遺址保護、發掘專家論證會」上傳出消息,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今年5月到7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將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聯合對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西剖面進行保護性清理髮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