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口店猿人洞將搭建保護棚 抵禦自然侵蝕

2021-01-19 騰訊網

  周口店遺址猿人洞保護棚外部效果圖。

  周口店遺址猿人洞內部效果圖。

  新京報訊 (記者李婷婷)周口店遺址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正式啟動。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介紹,擬在猿人洞搭建覆蓋面積3700餘平方米的保護棚,以隔絕雨、雪、冰雹、陽光等自然因素對遺址的損壞。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周口店遺址不斷受到風力、雨水侵蝕。此次搭建保護棚的猿人洞是周口店遺址的核心區域,這裡曾發現了代表約40個「北京人」個體的近200件人類化石、十萬餘件石器、數層灰燼和百餘種動物化石,是遺址最具科學價值的標誌性堆積體,保存了遺址最完整的地層序列和豐富的科學信息。

  最小遮蓋融入自然

  據了解,自上世紀二十年代發掘以來,周口店遺址長期遭受日曬、雨淋、風蝕等自然力的破壞。2002年8月16日,北京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籤署了「市院共建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協議」。北京市政府負責遺址保護範圍內及建設控制地帶的保護、建設、管理及科普教育工作;中國科學院負責遺址的科研工作。

  同時,為使猿人洞得到有效保護,2009年起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對猿人洞西剖面開展保護性清理髮掘,同時啟動了猿人洞保護方案的徵集和論證。

  通過前期的勘察、測量與專家論證,清華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設計方案》,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和國家文物局的批准,在完成工程施工各項手續的基礎上啟動實施。

  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介紹,該方案以「最小遮蓋、消除隱患、融入自然」為設計原則,擬在猿人洞搭建覆蓋面積3700餘平方米的保護棚,保護棚南北跨度77.5米,東西跨度54.5米,最大高度達35.7米。

  工程明年年底完工

  記者注意到,猿人洞內人行通道上方有鐵網架防護,同時洞頂部也有一層防止落石的防護網。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主任董翠平表示,由於猿人洞堆積剖面風化而凹凸不平,出現松滑、空洞、裂隙和危石,存在著局部坍塌和落石的隱患。即將修建的保護棚將覆蓋整個遺址,可以實時觀測遺址的採光、溫溼度等變化進行保護。

  據介紹,保護棚採用空間單層網殼鋼結構,以覆蓋所需最小面積及高度進行體量設計,以最小化對遺址本體的幹預,通過內外兩層屋面的疊合設計隔絕雨、雪、冰雹、陽光等自然因素對遺址本體的直接作用,在對猿人洞進行有效保護的同時,確保建築設計與遺址環境相協調。

  董翠平說,設計人員還將通過三維技術來恢復龍骨山的山體形質,並在保護棚上設計了綠植土層進行綠化,使外觀看起來與遺址景觀非常協調,該設計儘可能給遊客呈現出猿人洞的原始風貌。

  據悉,整個保護工程將耗時一年半,預計明年年底完工,建成後對遊客全面開放。施工期間,前期不會影響遊客參觀,施工後期為保障安全遺址將暫時關閉。

  追問1 猿人洞遺址保護情況如何?

  作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周口店遺址保護情況備受關注。

  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介紹,2004年到2006年已對猿人洞、山頂洞等7個化石地點進行了加固保護。2012年,受7·21特大暴雨影響,遺址本體受到不同程度損壞,部分化石地點出現巖體脫落。通過現場勘查論證,於2014年3月份正式實施了加固保護工程。猿人洞、山頂洞等部位出現的滑坡已通過錨杆、灌漿、封堵、加防護網等形式進行了加固,遺址本體得到了有效保護。

  2012年成立的周口店遺址監測中心,實現了猿人洞、山頂洞等化石地點的巖體穩定性監測、土壤含水率以及遺址溫度、溼度、風速、風向等55項監測指標數據的實時傳輸和在線演示。並實現了遺址安防、技防、消防、人防全覆蓋。

  同時,還關閉、關停遺址周邊汙染破壞自然環境的工礦企業;拆除了與遺址環境不協調的建築物,綠化面積達3萬餘平方米。

  追問2 整體覆蓋有哪些技術難題?

  負責保護棚建設的施工單位負責人表示,猿人洞有重要科研價值且工程建築結構複雜,此項工程存在諸多技術難點。

  該負責人介紹,因為在施工過程中不能破壞遺址,且猿人洞內植被密集,通道狹窄,使場地布置和施工條件受限,吊裝機械布置具有一定難度。施工時將採用安全係數較高的承插式腳手架或胎架,為保證安全,地基以巖石層為佳,地基最深可達地下4至5米。

  此外,保護棚為單層網殼結構,造型複雜,坡度大、跨度大、焊接量大,對鋼結構的安裝和焊機要求極高。施工團隊將有80到100人,先搭建好1米多厚的水泥板後再進行鋼結構施工。同時由於施工地點位於山體中,網殼下方最大30餘米落差,施工安全尤其是高墜及消防也將面臨考驗。

  追問3 如何防止施工破壞生態環境?

  針對保護棚工程施工中的生態保護問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主任董翠平表示,為了減少施工對遺址生態的影響,此項工程不採用現場加工的方式,而是把工程所需的建築材料儘量前期加工好,再運到遺址現場安裝和施工。同時,施工時還將覆蓋部分植被,並將影響施工的植物移植到別處,施工結束後再移回原處。

  此外,文物保護方案及措施也是該工程的工作要點。為此成立了工程文物保護機構,聘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並且從墜物傷害、火災傷害、震動傷害、人為破壞四個方面制定了詳細的防範措施。

  董翠平表示,保護棚工程的實施,將改善猿人洞的保護現狀,使其得到更加科學的保護,實現世界文化遺產「世代傳承、永續利用」。

相關焦點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有望年內動工
    晨報記者 李木易/攝  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有望年內動工  「北京人」頭蓋骨的發現,使周口店遺址成為世界聞名的早期人類發祥地。今年是第一顆「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85周年。北京晨報記者昨天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獲悉,今年年內,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方案有望啟動,屆時,一個面積達3400平方米的保護棚將為已有70萬年歷史的猿人洞遮風擋雨。
  • 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7月完工 巖體曾遭雨水溶蝕破壞
    新京報實習生 餘華尊 攝  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7月完工  遺址發掘以來巖體遭受雨水溶蝕破壞,保護棚將全方位保證猿人洞安全  新京報訊 (實習生餘華尊)昨日,「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北京市主會場活動在周口店遺址舉辦,記者從現場了解到,周口店遺址猿人洞科技保護工程將於今年7月全部完成。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啟動
    人民網北京8月16日電 (陳一諾)2015年8月16日,房山周口店遺址召開,暨第1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啟動新聞發布會。治理了周口店河和周邊廢棄礦山,植樹造林1000餘畝,拓寬了京周公路並對沿線進行了綠化,使之成為通往「北京人」家園的綠色通道。
  • 周口店猿人洞戴「鋼盔」重新開放 「百年記憶」歷史回顧展舉辦
    昨天,加裝了保護棚的猿人洞重新開放。本報記者 饒強攝   本報訊(記者 陳強)今年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100周年。歷經7年論證、3年施工,9月21日,加裝了保護工程的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重新開放。今後,猿人洞將免受日曬、雨淋、風蝕等自然力的破壞。   周口店遺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目前世界上同時期材料最豐富、最全面、最系統和最具代表性的古人類遺址。
  • 北京人遺址發現100周年 「猿人洞」保護棚5月底完工
    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屋頂綠化效果圖。   今年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100周年。記者昨天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獲悉,經過近3年緊張施工的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保護工程,將於5月底完工,6月初亮相。目前,該工程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正在進行玻璃幕牆和機電設備的安裝。   昨日晴空萬裡,站在龍骨山下向「猿人洞」所處方向望去,一面巨大的弧度「鋼管網」已橫跨在「猿人洞」之上,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壯觀。
  • 北京房山周口店猿人洞保護建築,獲聯合國表彰
    日前,位於房山區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創新獎。本屆UNESCO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共收到57個參賽項目,這些項目來自澳大利亞、不丹、中國、印度、印尼、伊朗、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紐西蘭、菲律賓、韓國等國家與地區,是歷年參賽數量中最多的一屆。本次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所獲得的「創新獎」(Award for New Design),旨在鼓勵遺產環境中將建築設計與歷史融合的優秀建築。
  • 周口店猿人洞保護工程或年內動工(圖)
    綠意掩映的周口店文化遺址中最重要的一處——猿人洞,正被一個巨大的褐色工棚遮住頂子。很快,這個臨時工棚將被一頂魚鱗狀大「傘」所取代。記者昨天了解到,猿人洞保護工程已獲得批覆,正在做最後的項目評審,有望於今年內啟動施工。  周口店第一地點猿人洞位於龍骨山的東北坡,是周口店遺址最重要的一處地點。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72年來首次保護性發掘
    中廣網北京5月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7時28分報導,昨天,從「周口店遺址保護、發掘專家論證會」上傳出消息,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今年5月到7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將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聯合對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西剖面進行保護性清理髮掘。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發掘進入關鍵期 將持續數年
    本報訊 (記者張然)自2009年啟動以來,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的保護性清理髮掘備受關注。記者昨天獲悉,本年度發掘工作已於日前啟動,本輪保護性清理髮掘將持續數年。發掘項目主持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高星博士表示,從下周開始,發掘工作將進入本輪發掘啟動以來最關鍵階段,考古人員將深入遺址第四層。據介紹,這是人類活動和用火證據最為豐富的一層,有望為回應相關方面質疑找到新證據。  據高星介紹,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周口店遺址管理處的配合下,在周口店猿人洞開啟了今年的考古發掘,發掘部位仍然是猿人洞西剖面堆積。
  • 周口店猿人遺址半日遊,感受下原始人的生活氛圍
    記得小學時的課本就介紹過山頂洞人,周口店猿人等情況,但當時限於年齡以及興趣的原因,對這些都是一知半解,正趕上最近幾天比較煩,下午和媳婦一塊來到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看一下,既能散散心,也補充一下知識。剛到大門口便是一個巨大猿人頭像,猿人大約生存於距今200萬年——30萬年之間,由於歷史久遠,所以與現在人的相貌差異很大。單看這個石像猿人頭骨比較低且平,而眉骨突出眼窩深陷,上下嘴唇厚重且向前突,樣子確實與動物園裡的猩猩有些相似。
  • 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相隔60萬年相遇龍骨山
    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北京猿人,改寫人類史的發現中國人究竟起源於何處?從猿到人,又是何時完成轉變的?早在晚清時期,兩種外來起源說受到中國學界的重視,一種是古巴比倫說,認為中國人起源於古巴比倫;另一種是帕米爾—崑崙山說,認為中國人起源於崑崙山,梁啓超即相信此說。一直到周口店「北京猿人」的發現,這兩種說法才逐漸衰落。
  • 北京周口店遺址考古發現「北京人」用火新力證
    人民網北京7月19日電(記者餘榮華)記者近日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2009年—2014年的清理髮掘過程中,出土了大量具有科研價值的人類文化遺存。古人類用火遺物、遺蹟的密集出現, 為「北京人」用火行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素材。
  • 北京的周口店猿人遺址你是否去探尋過近百萬年前的歷史遺蹟
    在我們美麗的首都北京同樣存在著一個被發掘的歷史遺蹟,那就是周口店猿人遺址。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是中國舊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
  • 周口店猿人遺址發現"北京人"用火新證據反駁西方學者
    中國網7月17日訊(記者 肖冰)「本次發掘中的一重要發現是清理過程中火塘、原地燒結土、燒石、燒骨等古人類用火遺物、遺蹟的密集出現,它們為『北京人』用火行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素材。回應了近30年來,部分西方學者質疑『北京人』用火及保存火種的能力一說。」今日,中國著名舊石器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高星在北京周口店遺址新聞發布會上介紹。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中國數字科技館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西南的房山區,地處華北平原和燕山山脈的接壤處,保護範圍1368公頃,其中遺產區480公頃,緩衝區888公頃突出普遍價值北京周口店充足的水源和天然洞穴,為遠古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優越的自然環境。
  • 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90周年:丟失的化石在哪裡?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上官雲)1929年12月,北京周口店遺址出土了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驚世界學術界。在此之前,雖也有疑似古人類化石發現,但人們無法認定這是人還是其他猿。上述發現,恰恰確立了「直立人」階段的存在。  今年是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90周年。但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那些珍貴的化石在戰火中丟失了,至今下落不明。
  • 北京猿人:上下五千年,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人類之一
    北京猿人:上下五千年,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人類之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歷了近百年內憂外患的中國社會積貧積弱,1929年北京周口店發現了第一顆猿人頭骨,當時所有人立刻意識到了它意義非凡,甚至在場的攝影師激動到連發現者的頭部都沒有拍到。
  • 食人族陰影籠罩北京猿人(組圖)
    北京猿人,同樣是猿進化為人進程中的重要一環,在50多萬年前,它會與國外古人類一樣,是食人族嗎?  對此,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和古人類研究所吳新智院士等專家均對此表示了反駁。他們認為,北京猿人獲取食物的方式是採集夾雜著狩獵。  魏敦瑞認為周口店曾經同時生存著兩類猿人,一類人頭腦發達,另一類四肢發達卻頭腦簡單;而這種大腦的差距可能導致了在飢餓狀態時人吃人慘劇的發生,後者淪為了前者的獵物。
  • 定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發現100周年郵資片發行量87萬,高清圖搶先...
    現在開始JP237《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發現100周年》郵資片(6月9日)首日掛號實寄片預定,需要的童鞋儘快預定(5月20日上架開始辦理預定)!  周口店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背靠峰巒起伏的太行山脈,面臨廣闊的華北平原,山前一條小河潺潺流過。這裡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溫暖宜人,是5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10-20萬年前的早期智人、1-3萬年前的山頂洞人曾經生活的地方。  周口店遺址發現於1918年,1921年開始試掘,1927年進行系統發掘,1929年裴文中發現第一顆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 北京周口店發現40萬年前猿人用火新證(圖)
    昨日,工作人員在周口店猿人洞進行發掘。  新京報訊 (記者李婷婷)昨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從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搶救性清理髮掘成果發布會上了解到,距今約40萬年至50萬年前,曾經在猿人洞內生活過的「北京人」已經能夠控制火了。  據介紹,在清理過程中,火塘、原地燒結土、燒石、燒骨等古人類用火遺物、遺蹟的密集出現,為「北京人」用火行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素材,是「北京人」用火的新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