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遺址猿人洞保護棚外部效果圖。
周口店遺址猿人洞內部效果圖。
新京報訊 (記者李婷婷)周口店遺址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正式啟動。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介紹,擬在猿人洞搭建覆蓋面積3700餘平方米的保護棚,以隔絕雨、雪、冰雹、陽光等自然因素對遺址的損壞。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周口店遺址不斷受到風力、雨水侵蝕。此次搭建保護棚的猿人洞是周口店遺址的核心區域,這裡曾發現了代表約40個「北京人」個體的近200件人類化石、十萬餘件石器、數層灰燼和百餘種動物化石,是遺址最具科學價值的標誌性堆積體,保存了遺址最完整的地層序列和豐富的科學信息。
最小遮蓋融入自然
據了解,自上世紀二十年代發掘以來,周口店遺址長期遭受日曬、雨淋、風蝕等自然力的破壞。2002年8月16日,北京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籤署了「市院共建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協議」。北京市政府負責遺址保護範圍內及建設控制地帶的保護、建設、管理及科普教育工作;中國科學院負責遺址的科研工作。
同時,為使猿人洞得到有效保護,2009年起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對猿人洞西剖面開展保護性清理髮掘,同時啟動了猿人洞保護方案的徵集和論證。
通過前期的勘察、測量與專家論證,清華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設計方案》,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和國家文物局的批准,在完成工程施工各項手續的基礎上啟動實施。
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介紹,該方案以「最小遮蓋、消除隱患、融入自然」為設計原則,擬在猿人洞搭建覆蓋面積3700餘平方米的保護棚,保護棚南北跨度77.5米,東西跨度54.5米,最大高度達35.7米。
工程明年年底完工
記者注意到,猿人洞內人行通道上方有鐵網架防護,同時洞頂部也有一層防止落石的防護網。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主任董翠平表示,由於猿人洞堆積剖面風化而凹凸不平,出現松滑、空洞、裂隙和危石,存在著局部坍塌和落石的隱患。即將修建的保護棚將覆蓋整個遺址,可以實時觀測遺址的採光、溫溼度等變化進行保護。
據介紹,保護棚採用空間單層網殼鋼結構,以覆蓋所需最小面積及高度進行體量設計,以最小化對遺址本體的幹預,通過內外兩層屋面的疊合設計隔絕雨、雪、冰雹、陽光等自然因素對遺址本體的直接作用,在對猿人洞進行有效保護的同時,確保建築設計與遺址環境相協調。
董翠平說,設計人員還將通過三維技術來恢復龍骨山的山體形質,並在保護棚上設計了綠植土層進行綠化,使外觀看起來與遺址景觀非常協調,該設計儘可能給遊客呈現出猿人洞的原始風貌。
據悉,整個保護工程將耗時一年半,預計明年年底完工,建成後對遊客全面開放。施工期間,前期不會影響遊客參觀,施工後期為保障安全遺址將暫時關閉。
追問1 猿人洞遺址保護情況如何?
作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周口店遺址保護情況備受關注。
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介紹,2004年到2006年已對猿人洞、山頂洞等7個化石地點進行了加固保護。2012年,受7·21特大暴雨影響,遺址本體受到不同程度損壞,部分化石地點出現巖體脫落。通過現場勘查論證,於2014年3月份正式實施了加固保護工程。猿人洞、山頂洞等部位出現的滑坡已通過錨杆、灌漿、封堵、加防護網等形式進行了加固,遺址本體得到了有效保護。
2012年成立的周口店遺址監測中心,實現了猿人洞、山頂洞等化石地點的巖體穩定性監測、土壤含水率以及遺址溫度、溼度、風速、風向等55項監測指標數據的實時傳輸和在線演示。並實現了遺址安防、技防、消防、人防全覆蓋。
同時,還關閉、關停遺址周邊汙染破壞自然環境的工礦企業;拆除了與遺址環境不協調的建築物,綠化面積達3萬餘平方米。
追問2 整體覆蓋有哪些技術難題?
負責保護棚建設的施工單位負責人表示,猿人洞有重要科研價值且工程建築結構複雜,此項工程存在諸多技術難點。
該負責人介紹,因為在施工過程中不能破壞遺址,且猿人洞內植被密集,通道狹窄,使場地布置和施工條件受限,吊裝機械布置具有一定難度。施工時將採用安全係數較高的承插式腳手架或胎架,為保證安全,地基以巖石層為佳,地基最深可達地下4至5米。
此外,保護棚為單層網殼結構,造型複雜,坡度大、跨度大、焊接量大,對鋼結構的安裝和焊機要求極高。施工團隊將有80到100人,先搭建好1米多厚的水泥板後再進行鋼結構施工。同時由於施工地點位於山體中,網殼下方最大30餘米落差,施工安全尤其是高墜及消防也將面臨考驗。
追問3 如何防止施工破壞生態環境?
針對保護棚工程施工中的生態保護問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主任董翠平表示,為了減少施工對遺址生態的影響,此項工程不採用現場加工的方式,而是把工程所需的建築材料儘量前期加工好,再運到遺址現場安裝和施工。同時,施工時還將覆蓋部分植被,並將影響施工的植物移植到別處,施工結束後再移回原處。
此外,文物保護方案及措施也是該工程的工作要點。為此成立了工程文物保護機構,聘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並且從墜物傷害、火災傷害、震動傷害、人為破壞四個方面制定了詳細的防範措施。
董翠平表示,保護棚工程的實施,將改善猿人洞的保護現狀,使其得到更加科學的保護,實現世界文化遺產「世代傳承、永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