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猿人洞戴「鋼盔」重新開放 「百年記憶」歷史回顧展舉辦

2020-11-25 人民網

原標題:周口店猿人洞戴「鋼盔」重新開放

  昨天,加裝了保護棚的猿人洞重新開放。 本報記者 饒強攝

  本報訊(記者 陳強)今年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100周年。歷經7年論證、3年施工,9月21日,加裝了保護工程的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重新開放。今後,猿人洞將免受日曬、雨淋、風蝕等自然力的破壞。

  周口店遺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目前世界上同時期材料最豐富、最全面、最系統和最具代表性的古人類遺址。猿人洞,則是周口店遺址中最重要的一處地點。

  昨天的北京,碧空如洗,站在龍骨山下向猿人洞所處的方向望去,南北跨度77.5米、東西跨度54.5米、覆蓋面積達3700餘平方米的鋼製保護棚已然橫跨在猿人洞上,十分壯觀。覆蓋著綠植的保護棚,猶如一頂巨大的「軍用鋼盔」,未來,隨著表面綠植的生長,這頂「鋼盔」將與龍骨山在形態上融為一體,還原山體原貌。

  進入已經關閉了3年的猿人洞,仿佛穿越回了幾十萬年前。新安裝的兩臺裸眼3D設備,搭配先進的聲光電技術,在洞內的石壁上播放宣傳片,介紹著猿人洞的形成過程以及發現、發掘、研究的經過。站在猿人洞內向上望,最大高度達35.7米的保護棚,因為內頂表面採用了巖石紋路的設計,與周圍歷經歲月洗禮的巖石相得益彰,並不突兀。

  沿保護棚外臺階拾級而上,即到達了新增的觀景平臺。在這裡,不僅能一覽猿人洞盛景,保護棚也變得「觸手可及」。

  「保護棚由825塊葉片拼接而成,分為內外兩層。」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工作人員介紹,施工過程中,為了避免相鄰葉片之間產生的交叉問題,所有葉片嵌入前均需使用無人機測量數據並進行3D建模,讓葉片「對號入座」。同時,遺址管理處還針對施工中的振動,建成後的基礎沉降、結構受力、結構變形等進行監測和數據分析,以確保保護設施安全穩定。

  猿人洞保護棚已榮獲中國建築鋼結構行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中國鋼結構金獎。

  相關新聞

  周口店遺址舉辦「百年記憶」歷史回顧展

  本報訊(記者 陳強)即日起至12月31日,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辦「百年記憶」歷史回顧展,紀念周口店遺址發現100周年。

  展覽以時間為軸,結合實物展品和紀錄片,充分展示周口店遺址自上世紀20年代至今,發現發掘、考古研究、遺產保護、文化交流、建設發展等方面的歷程。

  悠悠歲月,百年回眸。周口店遺址管理處希望通過「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三大亮點,帶公眾領略周口店遺址的前世今生。

  其中,190件(組)照片、展板,55件(組)實物讓遺址的百年變遷「看得見」。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新智、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原館長袁振新、周口店遺址博物館館長董翠平,三位周口店遺址不同時期代表性人物的講述,讓遺址的前世今生「聽得到」。展廳裡特設的觸控螢幕,則讓展品和口述所未涉及的故事與趣聞「摸得著」。

(責編:孟竹、鮑聰穎)

推薦閱讀

王府井地區打造全市首個「不停車街區」 經過近4個月的整治,王府井地區周邊目前已經全部實現15條道路和胡同不停車,打造出全市第一個「不停車街區」,徹底終結了王府井地區周邊胡同停車難、停車亂的歷史。下一步,王府井地區周邊還將打造全市第一個「無架空線街區」。【詳細】

相關焦點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啟動
    治理了周口店河和周邊廢棄礦山,植樹造林1000餘畝,拓寬了京周公路並對沿線進行了綠化,使之成為通往「北京人」家園的綠色通道。猿人洞、山頂洞等部位出現的滑坡已通過錨杆、灌漿、封堵、加防護網等形式進行了加固,遺址本體得到了有效保護。 2.遺址監測能力顯著提升。2012年年底,周口店遺址監測中心掛牌成立。
  • 北京房山周口店猿人洞保護建築,獲聯合國表彰
    日前,位於房山區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創新獎。該獎項每年舉辦一次,分為文化遺產保護和遺產文脈下的新設計兩大類,共設五大獎項,有助於改變人們對文化遺產的組成、文化遺產管理的利害關係,以及文化遺產對城市、社會、環境的可持續性貢獻方式等方面的認知。獲獎的項目是區內文物古蹟保護技術的基準,亦是該地區文物古蹟保護活動的催化劑,可推動其他所有者保留歷史建築。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有望年內動工
    晨報記者 李木易/攝  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有望年內動工  「北京人」頭蓋骨的發現,使周口店遺址成為世界聞名的早期人類發祥地。今年是第一顆「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85周年。北京晨報記者昨天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獲悉,今年年內,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方案有望啟動,屆時,一個面積達3400平方米的保護棚將為已有70萬年歷史的猿人洞遮風擋雨。
  • 北京人遺址發現100周年 「猿人洞」保護棚5月底完工
    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屋頂綠化效果圖。記者昨天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獲悉,經過近3年緊張施工的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保護工程,將於5月底完工,6月初亮相。目前,該工程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正在進行玻璃幕牆和機電設備的安裝。   昨日晴空萬裡,站在龍骨山下向「猿人洞」所處方向望去,一面巨大的弧度「鋼管網」已橫跨在「猿人洞」之上,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壯觀。
  • 周口店猿人遺址半日遊,感受下原始人的生活氛圍
    記得小學時的課本就介紹過山頂洞人,周口店猿人等情況,但當時限於年齡以及興趣的原因,對這些都是一知半解,正趕上最近幾天比較煩,下午和媳婦一塊來到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看一下,既能散散心,也補充一下知識。剛到大門口便是一個巨大猿人頭像,猿人大約生存於距今200萬年——30萬年之間,由於歷史久遠,所以與現在人的相貌差異很大。單看這個石像猿人頭骨比較低且平,而眉骨突出眼窩深陷,上下嘴唇厚重且向前突,樣子確實與動物園裡的猩猩有些相似。
  • 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7月完工 巖體曾遭雨水溶蝕破壞
    新京報實習生 餘華尊 攝  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7月完工  遺址發掘以來巖體遭受雨水溶蝕破壞,保護棚將全方位保證猿人洞安全  新京報訊 (實習生餘華尊)昨日,「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北京市主會場活動在周口店遺址舉辦,記者從現場了解到,周口店遺址猿人洞科技保護工程將於今年7月全部完成。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將搭建保護棚 抵禦自然侵蝕
    此次搭建保護棚的猿人洞是周口店遺址的核心區域,這裡曾發現了代表約40個「北京人」個體的近200件人類化石、十萬餘件石器、數層灰燼和百餘種動物化石,是遺址最具科學價值的標誌性堆積體,保存了遺址最完整的地層序列和豐富的科學信息。  最小遮蓋融入自然  據了解,自上世紀二十年代發掘以來,周口店遺址長期遭受日曬、雨淋、風蝕等自然力的破壞。
  • 北京的周口店猿人遺址你是否去探尋過近百萬年前的歷史遺蹟
    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到處都存在著我們已知和未知的歷史足跡。已知的歷史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研究先人們給後人留下的寶貴「財富」,而那些未知的讓我們懷著虔誠之心去探尋更多未解之謎。 在我們美麗的首都北京同樣存在著一個被發掘的歷史遺蹟,那就是周口店猿人遺址。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發掘進入關鍵期 將持續數年
    本報訊 (記者張然)自2009年啟動以來,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的保護性清理髮掘備受關注。記者昨天獲悉,本年度發掘工作已於日前啟動,本輪保護性清理髮掘將持續數年。  據高星介紹,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周口店遺址管理處的配合下,在周口店猿人洞開啟了今年的考古發掘,發掘部位仍然是猿人洞西剖面堆積。因長期遭受自然力的侵襲風化,猿人洞內堆積剖面出現松滑、空洞、裂隙和危石等安全隱患,這是決定開展本輪保護性清理髮掘的根本原因。  高星說,儘管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早已被列入聯合國評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獲得廣泛認同。
  • 周口店猿人洞保護工程或年內動工(圖)
    綠意掩映的周口店文化遺址中最重要的一處——猿人洞,正被一個巨大的褐色工棚遮住頂子。很快,這個臨時工棚將被一頂魚鱗狀大「傘」所取代。記者昨天了解到,猿人洞保護工程已獲得批覆,正在做最後的項目評審,有望於今年內啟動施工。  周口店第一地點猿人洞位於龍骨山的東北坡,是周口店遺址最重要的一處地點。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72年來首次保護性發掘
    中廣網北京5月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7時28分報導,昨天,從「周口店遺址保護、發掘專家論證會」上傳出消息,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今年5月到7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將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聯合對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西剖面進行保護性清理髮掘。
  • 北京猿人:上下五千年,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人類之一
    北京猿人:上下五千年,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人類之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歷了近百年內憂外患的中國社會積貧積弱,1929年北京周口店發現了第一顆猿人頭骨,當時所有人立刻意識到了它意義非凡,甚至在場的攝影師激動到連發現者的頭部都沒有拍到。
  • 周口店猿人遺址發現"北京人"用火新證據反駁西方學者
    今日,中國著名舊石器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高星在北京周口店遺址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此次發布會主要公布2011年—2014年對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第4層的發掘成果。化石標本 中國網肖冰 攝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猿人洞搶救性清理髮掘隊隊長張雙權介紹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中國數字科技館
    突出普遍價值北京周口店充足的水源和天然洞穴,為遠古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優越的自然環境。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周口店遺址的發掘、研究最輝煌的時期,全世界幾乎所有具有權威的古人類學、古生物學、地質學專家,都曾主持或參與過周口店遺址的發掘或研究工作。
  • 北京周口店遺址考古發現「北京人」用火新力證
    人民網北京7月19日電(記者餘榮華)記者近日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2009年—2014年的清理髮掘過程中,出土了大量具有科研價值的人類文化遺存。古人類用火遺物、遺蹟的密集出現, 為「北京人」用火行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素材。
  • 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相隔60萬年相遇龍骨山
    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北京猿人,改寫人類史的發現中國人究竟起源於何處?從猿到人,又是何時完成轉變的?早在晚清時期,兩種外來起源說受到中國學界的重視,一種是古巴比倫說,認為中國人起源於古巴比倫;另一種是帕米爾—崑崙山說,認為中國人起源於崑崙山,梁啓超即相信此說。一直到周口店「北京猿人」的發現,這兩種說法才逐漸衰落。
  • 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90周年:丟失的化石在哪裡?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上官雲)1929年12月,北京周口店遺址出土了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驚世界學術界。在此之前,雖也有疑似古人類化石發現,但人們無法認定這是人還是其他猿。上述發現,恰恰確立了「直立人」階段的存在。  今年是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90周年。但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那些珍貴的化石在戰火中丟失了,至今下落不明。
  • 河南首次考古出土猿人化石 揭秘欒川人之謎(圖)
    「欒川人」是在河南境內首次考古發掘出土的直立人(猿人)化石,專家稱這一發現前推了中原地區古人類的生存歷史。「欒川人」引起國內外考古學者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今年3月14日,有關方面宣布,孫家洞舊石器遺址入圍2012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名單。  走進孫家洞   3月16日上午,欒川縣城下起了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