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5月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7時28分報導,昨天,從「周口店遺址保護、發掘專家論證會」上傳出消息,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今年5月到7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將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聯合對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西剖面進行保護性清理髮掘。這是1937年周口店遺址發掘工作停止後,對猿人洞西剖面第一次進行大規模保護性發掘研究。為何選擇現在這個時機對北京周口店猿人洞進行重啟發掘?昨天出席這個論證會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部委員、著名考古學家劉慶柱先生將做詳細報導。
主持人:北京人頭蓋骨是1929年12月2號發掘的,為什麼在1937年周口店遺址發掘工作停止,72年後我們要重啟這項發掘研究呢?
劉慶柱:是這樣的,周口店遺址應該說在61年被列入這個世界文化遺產的單位,在國內外迅速的擴大,參加的遊客也越來越多,加之從20年代發覺到現象已經過去了很長的時間,來參觀的人又多,既涉及到遺址部的安全,又涉及到遊客的安全,第二點就是二三十年代的發展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不管作為考古學的方法論也好,從學科的進展方面來說,都需要對周口店遺址或者是北京延安遺址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在現在進行發掘。
主持人:我們期待這次發掘有哪些成果?
劉慶柱:主要一個是我們初衷是保護好個遺址,還有三分之一的東西沒有發掘,前提就是怎麼保護好這個遺址,不被繼續的被損害,第二個大家怎麼來更安全的來保護他,推動發掘來完成這個關鍵的因素,這個也會推動北京這個考古學家的心理。
主持人:根據國家文物局的批覆,這次發掘的面積是20平方米,但是計劃用時是2個月,為什麼需要2個月的時間?
劉慶柱:我想您談的這兩種觀點,我同意第二種,不是兩個月的問題,可能還要成倍的增長,因為我們現在應該說很幾十年代不一樣了,跟相關學科的科學技術要投入裡面去,關鍵不在於發掘多少,這個信息的過程還是比較複雜的,這次發掘遺址的表面已經經過幾十年的暴露在自然裡面了,我們要排除這個幹擾,現在看來2個月無論如何也不夠,可能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好多未知的因素也不知道,我們也想通過這次發掘,儘量以最小的發掘面積,從發掘量來說取得最大的成果,獲得最大的信息,因此有一個時間表,但是這個不受什麼時間長短的約束,做最好的保護。
另據了解,管理處負責人昨天表示,發掘工作將不會影響遊客參觀。
責編:劉海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