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0-11-25 中國科學技術館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遺產分布

北京市房山區

列入標準

(iii)(vi)

列入時間

1987

 

周口店遺址第26地點山頂洞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西南的房山區,地處華北平原和燕山山脈的接壤處,保護範圍1368公頃,其中遺產區480公頃,緩衝區888公頃。

突出普遍價值

北京周口店充足的水源和天然洞穴,為遠古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優越的自然環境。到目前為止,遺產區域內共發現23處古人類、古動物、古文化遺物的化石地點,年代範圍從500萬年前到距今1萬多年前為止。其中發現有生活在70萬—20萬年前的直立人、20萬—10萬年前的早期智人以及3萬年前左右的晚期智人化石,同時還發現數百種動物化石、近十萬件石制工具和豐富的人類用火遺蹟。

周口店遺址是世界範圍內更新世古人類遺址中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和最有科研價值的遺址之一,遺址的科學考察工作仍在進行中。

標準III:周口店遺址是更新世亞洲大陸古人類的罕見物證,闡明了人類進化的進程。

標準VI:周口店遺址的考古發掘與科學研究,是世界人類考古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世界科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周口店遺址的發掘、研究最輝煌的時期,全世界幾乎所有具有權威的古人類學、古生物學、地質學專家,都曾主持或參與過周口店遺址的發掘或研究工作。

完整性和真實性:周口店遺址遺產區和緩衝區範圍內擁有表達周口店遺址價值的所有必要元素,發現古人類化石的地點和古人類的生存環境以及20世紀二三十年代時科學家們的發掘研究歷程都得到完整的保存,可以準確地體現其重要的科學價值。

不幸的是,1937年中日戰爭令發掘中斷並造成災難性的後果,之前發現的古人類化石被分散或丟失。戰爭結束後,通過發掘發現了一些古人類化石,彌補了部分遺憾,化石的分散或丟失並沒有影響遺產的科學價值。

周口店遺址承載了人類進化的歷史證據,傳遞和保持了其真實性的歷史信息,促進了人類起源的持續性研究。遺址的化石地點和周邊環境均得到妥善保護,保護工作在設計、材料、方法、技術等方面遵循文物保護原則。

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2010年,《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辦法(試行)》出臺,周口店遺址作為世界同時期古人類遺址內涵最豐富、最齊全,最具科學價值的考古遺址之一,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首批12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新館內的「北京人」 雕像

為了做好公園建設,遺址管理處委託北京城市建築研究所編制《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建設理念基於考古遺址本體及其環境的保護與展示,是一個融合了教育、科研、遊覽、休閒等多項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

公園20139月完工,101日正式開放運行。

利用與發展探索

周口店遺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在展示利用方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入發掘遺址文化內涵,研發適合不同群體的科普體驗活動和互動項目。

同時引入科技手段,在博物館內增加豐富的多媒體展項,將靜態的博物館變成活態的博物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新館第一展廳

多媒體展示與科普活動周口店遺址是中國唯一一處古人類遺址的世界文化遺產,為了讓觀眾在參觀中能夠感受這一段沒有文字的歷史,周口店遺址博物館新館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了形式多樣、知識含量高的多媒體展項。首先推出了多媒體4D電影,以「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為背景,用小主人公貝貝的視角,講述了一家人的歷險故事。伴隨著影院內旋轉座椅和雷電、霧氣特效,穿越時空隧道,帶領觀眾走進遠古人類的生活家園。

周口店還利用紗幕電影和建築投影等方式對「北京人」的生產生活、魚化石的形成進行場景復原,讓觀眾仿佛置身在遠古環境當中,體驗地質環境的變遷和古人類生活的艱辛。其他一些以古人類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開發的互動遊戲,也讓觀眾在體驗中獲得知識,感受快樂。

2003年,周口店遺址成立周口店科普知識宣講團,11年來,宣講團的足跡遍布北京、河北、四川、安徽、江蘇、內蒙古、雲南等8個省、市近百所大、中專院校和社區講堂,生動形象的講解吸引了數十萬名師生和社區居民。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新館

互動體驗項目模擬考古是在田野考古發掘的基礎上為中小學生開發的一項體驗項目。在模擬考古發掘區,學生們可以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了解發掘的方法、如何辨認化石、清理化石,從而體驗考古發掘的樂趣,培養科學遺產探索精神。

化石模型是史前考古學家不可或缺的物品,它可供科學家們進行科學對比研究,同時也作為展品在博物館內展出。

參觀的觀眾可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利用石膏和模具翻制遺址出土的古人類、古動物的化石模型,從而了解化石模型翻制和修復的全過程。形式多樣的活動和科技手段的應用,詮釋了周口店遺址的歷史文化內涵,豐富了展示形式,同時也提高了全民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特別是加深了青少年對文化遺產的內涵、存在價值和保護的必要性的理解,從而培養了一批守護人類遠古文明的未來力量。

圖片提供/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相關焦點

  • 世界文化遺產,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是1929年由我國考古學家發展,當時震驚世界。經科學家研究鑑定,認為所發現的北京猿人頭蓋骨,是距今60萬年前的猿人,而後根據推測還原了猿人的生活場景,建立了遺址博物館。後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圖為深秋時節的周口店。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是1929年由我國考古學家發展,當時震驚世界。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物展在馬來西亞開幕
    新華社吉隆坡3月29日電(記者劉彤 林昊)由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和中國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北京猿人走進馬來西亞——周口店遺址文物展」29日在馬國家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將持續3個月。據了解,本次展覽的展品共計117件(組),分三個單元介紹了發現周口店遺址、7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距今三萬年左右的山頂洞人、周口店遺址的化石地點、世界奇案——北京猿人頭蓋骨丟失之謎等內容。
  • 定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發現100周年郵資片發行量87萬,高清圖搶先...
    周口店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背靠峰巒起伏的太行山脈,面臨廣闊的華北平原,山前一條小河潺潺流過。這裡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溫暖宜人,是5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10-20萬年前的早期智人、1-3萬年前的山頂洞人曾經生活的地方。  周口店遺址發現於1918年,1921年開始試掘,1927年進行系統發掘,1929年裴文中發現第一顆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 文明之聲 | 北京猿人頭蓋骨出土90周年:不斷豐富史前文化遺產
    北京猿人頭蓋骨出土90周年不斷豐富史前文化遺產高  星1929年12月2日,在北京市房山縣龍骨山上的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當初為發掘和研究該遺址而草創的新生代研究室也發展為蜚聲學壇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數代學者為構建人類演化的歷史版圖、追溯東亞人類的源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1961年,周口店遺址被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周口店:世界著名的古人類遺址
    新華網北京7月22日電(記者李楊、王文韜)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城西南郊,是世界著名的古人類遺址。  1929年,古人類學家斐文中首先在龍骨山猿人洞中發現了第一顆完整的、距今50萬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1936年賈蘭坡又先後在猿人洞發現3個「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京猿人的技能可不低!
    【北京人所在地】我們對北京猿人應該都不陌生,他們被稱為「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原來是用火達人據2015年7月《新京報》和《人民日報》的報導,近期中國考古專家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更多古人類用火的遺物、遺蹟等重要證據,表明北京人很會用火!
  • 「北京猿人」的遺產—新聞—科學網
    但更重要的是,它為中國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研究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 1927~1937年,科學家在周口店遺址開展了系統發掘,並於1936年連續又發現了3件「北京人」頭蓋骨,再次震動了學術界。 隨著越來越多證據的出土,一切水落石出。「根據人類化石的形態特徵及其地質年代,周口店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的演化地位分別被歸納為直立人、古老型智人(或者早期智人)和早期現代人。」
  • 北京人遺址發現100周年 「猿人洞」保護棚5月底完工
    今年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100周年。記者昨天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獲悉,經過近3年緊張施工的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保護工程,將於5月底完工,6月初亮相。目前,該工程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正在進行玻璃幕牆和機電設備的安裝。   昨日晴空萬裡,站在龍骨山下向「猿人洞」所處方向望去,一面巨大的弧度「鋼管網」已橫跨在「猿人洞」之上,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壯觀。
  • 世界著名古人類遺址周口店:發現異常埋藏區
    新華網北京6月23日電(記者李楊)長期以來,周口店遺址一直以兩種方式進入公眾視野:考古科研的新發現和遺址的安全及隱患。最近,隨著周口店發現異常埋藏區以及遺址搶險加固工程提上日程,周口店再度成為考古界和文物界關注的熱點。
  • 1937年,國寶「北京猿人頭蓋骨」丟失,成為全世界的遺憾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不論從文化傳承還是國土面積上來說,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擁有高知名度的,其中長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山東泰山以及北京故宮作為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也很高。以上這5種世界文化遺產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謂是老少皆知耳熟能詳的存在,其實與這5種文化遺產並駕齊驅位列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的還有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房山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整體三維數位化測繪與保護應用項目啟動
    6月10日,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聯合中國測繪學會文化遺產保護專業委員會、北京帝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辦了新時代文旅融合與數位化保護應用論壇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整體三維數位化測繪與保護應用項目啟動會。
  • 北京房山周口店猿人洞保護建築,獲聯合國表彰
    日前,位於房山區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創新獎。該獎項每年舉辦一次,分為文化遺產保護和遺產文脈下的新設計兩大類,共設五大獎項,有助於改變人們對文化遺產的組成、文化遺產管理的利害關係,以及文化遺產對城市、社會、環境的可持續性貢獻方式等方面的認知。獲獎的項目是區內文物古蹟保護技術的基準,亦是該地區文物古蹟保護活動的催化劑,可推動其他所有者保留歷史建築。
  • 北京的周口店猿人遺址你是否去探尋過近百萬年前的歷史遺蹟
    在我們美麗的首都北京同樣存在著一個被發掘的歷史遺蹟,那就是周口店猿人遺址。 1927年開始發掘,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洞內曾發現3個完整的頭蓋骨和一些殘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化石的發現地。山頂洞人代表一萬多年前新人的類型,是研究人類進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100周年
    30年代,考古人員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深入發掘,尋找古人類遺骸。為紀念周口店遺址發現100周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用將近3年時間完成了周口店遺址第1號地點「猿人洞」的保護工程,並將於今年6月初亮相。「北京人」遺址將以嶄新的容貌,向人們講述百年滄桑。1918年2月,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在北京得到了一包帶著紅色黏土的骨骼碎片化石。送他這份禮物的,是一位在燕京大學任教的化學家。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有望年內動工
    晨報記者 李木易/攝  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有望年內動工  「北京人」頭蓋骨的發現,使周口店遺址成為世界聞名的早期人類發祥地。今年是第一顆「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85周年。北京晨報記者昨天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獲悉,今年年內,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方案有望啟動,屆時,一個面積達3400平方米的保護棚將為已有70萬年歷史的猿人洞遮風擋雨。
  •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啟動
    人民網北京8月16日電 (陳一諾)2015年8月16日,房山周口店遺址召開,暨第1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啟動新聞發布會。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執行委員、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陸瓊,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 房山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趙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鄧濤,房山區文化委員會主任胡淑蘋,北京(房山)歷史文化旅遊集聚區辦公室主任楊海峰,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主任董翠平出席新聞發布會。
  • 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是我們的祖先嗎?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圖:最新版初中歷史教材關於北京猿人的表述上世紀80、90年代。
  • 周口店猿人洞保護工程或年內動工(圖)
    綠意掩映的周口店文化遺址中最重要的一處——猿人洞,正被一個巨大的褐色工棚遮住頂子。很快,這個臨時工棚將被一頂魚鱗狀大「傘」所取代。記者昨天了解到,猿人洞保護工程已獲得批覆,正在做最後的項目評審,有望於今年內啟動施工。  周口店第一地點猿人洞位於龍骨山的東北坡,是周口店遺址最重要的一處地點。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洞熊化石
    原標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洞熊化石  此前中國無明確的洞熊化石記錄;周口店遺址是否為「北京人」生活場所待進一步研究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洞熊化石研究獲進展。  江左其杲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此前,多數學者認為洞熊只生存在歐洲,中國從未有明確無誤的洞熊化石記錄。此次研究大大擴展了人們對洞熊分布的認識,也對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的研究帶來新的認識。
  • 攝影者眼中「北京人」的家——「四季龍骨山」周口店遺址攝影作品...
    9月29日,由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主辦的《「中國的周口店世界的『北京人』」——「四季龍骨山」周口店遺址攝影作品階段性成果展》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開幕。參展的147幅作品,是從「中國的周口店世界的『北京人』——「四季龍骨山」攝影徵集大賽4464幅作品中遴選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