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100周年

2020-11-25 鳳凰河南站

原標題:「北京人」發現100年

上世紀30年代,考古人員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深入發掘,尋找古人類遺骸。

上世紀30年代,周口店挖掘現場。

早期發掘中的北京人遺址全景照片。

「北京人」頭蓋骨模型。

上世紀初,安特生等人帶隊對雞骨山開始了考古發掘,希望找到「龍骨」的所在地。

抱著發現的第一個「北京人」頭骨照相的裴文中,因為太過興奮,攝影師只把鏡頭對準了頭骨。

猿人洞發掘現場。

1934年5月,裴文中、李四光等考古學家在周口店辦事處的院子裡合影。

今年,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100周年。

為紀念周口店遺址發現100周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用將近3年時間完成了周口店遺址第1號地點「猿人洞」的保護工程,並將於今年6月初亮相。「北京人」遺址將以嶄新的容貌,向人們講述百年滄桑。

1918年2月,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在北京得到了一包帶著紅色黏土的骨骼碎片化石。送他這份禮物的,是一位在燕京大學任教的化學家。他饒有興味地告訴安特生,這些化石出自周口店雞骨山的山崖,那座山因為紅土中藏著大量鳥類骨骼而得名。

安特生是當時名噪一時的地質學家,同時也是一位考古學家、探險家。周口店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一下子引起了他的興趣。雞骨山所在的位置,正暗合了當時西方學者對中國「龍骨」的爭論。

20世紀初,一位德國醫生在北京買到了不少被作為中醫藥材使用的「龍骨」和「龍齒」,這些東西輾轉到了德國古脊椎學家施洛塞爾教授的手裡。經過鑑定,他們驚訝地發現,這些「龍骨」「龍齒」中竟然有兩顆符合人類特徵的牙齒,這是古人類學在整個亞洲大陸破天荒的發現。他們追查到「龍骨」的出處,便是當時的中國直隸地區,而雞骨山所在周口店,正是直隸地界。

當年盛夏8月,安特生帶著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葛蘭格一同前往周口店雞骨山,開始了一場考古之旅。

在距離雞骨山約兩公裡處,他們發現了一處地勢較高早已廢棄的石灰礦。在一條礦牆的裂縫裡,有白色帶刃的石片,非常像人類的原始工具。安特生滿懷期許地說:「等著吧,總有一天,這裡將變成考察人類歷史最神聖的朝聖地之一。」

事實上,在1918年的夏天,一個古人類學的重大寶庫之門,已經向世人打開——挖出白色石片的這個地點,正是現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第6號地點。這一年,也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考古發掘的「元年」。

在1921年到1923年之間,安特生對雞骨山進行了多次發掘,最大的收穫,是得到了兩枚「古人類牙齒」。這兩顆牙齒的發現震驚了全世界。周口店的發現給人類起源學說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東亞起源說。由此,周口店發掘的「不明身份」的古人類,被命為「北京人」。但是,只有牙齒化石,沒有其他遺骸,還是很難確定「北京人」的真實存在。

雖然西方人無意中打開了「北京人」這扇大門,但最終揭開「北京人」神秘面紗的還是一代代中國考古學人。1929年12月2日,來自中國中央地質考察所的青年考古學家裴文中在雞骨山一處窄小的洞口裡,發現了第一顆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後來,這個地點被稱為「猿人洞」。

周口店的發現再次震驚了世界,有了這顆頭蓋骨,「北京人」的真實性確鑿無疑。

此後,「北京人」又獲得一次次重大的考古發現。1936年11月底,當時還在中國地質考察所做練習生的考古學家賈蘭坡和隊友們發現了4個「北京人」頭骨化石和一個完整的人類下頜骨。

當時,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5個「北京人」頭骨化石(包括下頜骨)被鎖在當時隸屬於美國、相對安全的協和醫學院解剖系辦公室的兩個保險柜內。然而,當日軍的鐵蹄踏進了北京,這五顆珍貴的頭骨化石在運往美國保存的途中不翼而飛。直至今日,這仍舊是一個永久的遺憾和未解之謎。

100年時光飛逝,裴文中、賈蘭坡等與「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相關的考古學家們相繼辭世。人們將他們安葬於周口店遺址內,作為對近代中國考古史上這一重要豐碑的紀念。(記者米艾尼)(本版部分圖片由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提供)

相關焦點

  • 定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發現100周年郵資片發行量87萬,高清圖搶先...
    現在開始JP237《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發現100周年》郵資片(6月9日)首日掛號實寄片預定,需要的童鞋儘快預定(5月20日上架開始辦理預定)!  中國郵政定於2018年6月9日發行《周口店遺址發現100周年》紀念郵資明信片1套1枚,編號為JP236,明信片規格為165×115毫米,明信片郵票面值80分,售價1.20元。
  • 北京人遺址發現100周年 「猿人洞」保護棚5月底完工
    今年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100周年。記者昨天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獲悉,經過近3年緊張施工的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保護工程,將於5月底完工,6月初亮相。目前,該工程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正在進行玻璃幕牆和機電設備的安裝。   昨日晴空萬裡,站在龍骨山下向「猿人洞」所處方向望去,一面巨大的弧度「鋼管網」已橫跨在「猿人洞」之上,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壯觀。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洞熊化石
    原標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洞熊化石  此前中國無明確的洞熊化石記錄;周口店遺址是否為「北京人」生活場所待進一步研究此次研究大大擴展了人們對洞熊分布的認識,也對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的研究帶來新的認識。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物展在馬來西亞開幕
    新華社吉隆坡3月29日電(記者劉彤 林昊)由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和中國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北京猿人走進馬來西亞——周口店遺址文物展」29日在馬國家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將持續3個月。據了解,本次展覽的展品共計117件(組),分三個單元介紹了發現周口店遺址、7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距今三萬年左右的山頂洞人、周口店遺址的化石地點、世界奇案——北京猿人頭蓋骨丟失之謎等內容。
  • 攝影者眼中「北京人」的家——「四季龍骨山」周口店遺址攝影作品...
    9月29日,由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主辦的《「中國的周口店世界的『北京人』」——「四季龍骨山」周口店遺址攝影作品階段性成果展》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開幕。參展的147幅作品,是從「中國的周口店世界的『北京人』——「四季龍骨山」攝影徵集大賽4464幅作品中遴選出來的。
  • 周口店遺址「升級」亮相
    原標題:周口店遺址「升級」亮相   昨日上午,周口店遺址科普體驗館開館本報記者 安旭東攝   本報訊(記者 陳強)今年是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90周年,位於房山區的周口店遺址「升級」亮相。從昨天開始,遺址內的科普體驗館和夜景光文化展示工程正式竣工。重裝開放的科普體驗館以「北京人」的科技之旅為主題,在原有展項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尋寶龍骨山、畫中周口店、火與我們等十個全新展項,在大家印象裡專業枯燥的遠古文化,一下子變得有趣了起來。
  • 世界著名古人類遺址周口店:發現異常埋藏區
    新華網北京6月23日電(記者李楊)長期以來,周口店遺址一直以兩種方式進入公眾視野:考古科研的新發現和遺址的安全及隱患。最近,隨著周口店發現異常埋藏區以及遺址搶險加固工程提上日程,周口店再度成為考古界和文物界關注的熱點。
  • 世界文化遺產,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是1929年由我國考古學家發展,當時震驚世界。經科學家研究鑑定,認為所發現的北京猿人頭蓋骨,是距今60萬年前的猿人,而後根據推測還原了猿人的生活場景,建立了遺址博物館。後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圖為深秋時節的周口店。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是1929年由我國考古學家發展,當時震驚世界。
  • 周口店:世界著名的古人類遺址
    新華網北京7月22日電(記者李楊、王文韜)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城西南郊,是世界著名的古人類遺址。  1929年,古人類學家斐文中首先在龍骨山猿人洞中發現了第一顆完整的、距今50萬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1936年賈蘭坡又先後在猿人洞發現3個「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中國數字科技館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京人」 雕像為了做好公園建設,遺址管理處委託北京城市建築研究所編制《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建設理念基於考古遺址本體及其環境的保護與展示,是一個融合了教育、科研、遊覽、休閒等多項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
  • 從「龍骨」到科學研究:周口店遺址的發現
    此時,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附近的猿人遺蹟,在機緣巧合下被人發現。伴隨著科學家們大量的發掘和研究,這裡不僅出土了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第一顆「北京人」頭蓋骨,還發現了大量「北京人」生活、狩獵及使用火的遺蹟,證實了70萬年至20萬年前的「北京人」曾在此棲息,揭示了人類自身的發展歷史至少有50萬年。
  • 房山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整體三維數位化測繪與保護應用項目啟動
    6月10日,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聯合中國測繪學會文化遺產保護專業委員會、北京帝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辦了新時代文旅融合與數位化保護應用論壇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整體三維數位化測繪與保護應用項目啟動會。
  • 去周口店體驗「北京人」的科技之旅
    北京房山周口店,「北京人」的家。1929年12月2日下午,考古學家裴文中在猿人洞內發現了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震驚中外學術界,被譽為「中國科學家在世界科學園地摘取的第一枚金牌
  • 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90周年:丟失的化石在哪裡?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上官雲)1929年12月,北京周口店遺址出土了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驚世界學術界。在此之前,雖也有疑似古人類化石發現,但人們無法認定這是人還是其他猿。上述發現,恰恰確立了「直立人」階段的存在。  今年是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90周年。但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那些珍貴的化石在戰火中丟失了,至今下落不明。
  • 「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遺址舉行
    8月31日,為進一步傳承老一輩科學家創新科技、報國為民的初心和使命,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家國情懷和科學精神,由何梁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主辦,房山區人民政府、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協辦的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京猿人的技能可不低!
    北京人原來是用火達人據2015年7月《新京報》和《人民日報》的報導,近期中國考古專家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更多古人類用火的遺物、遺蹟等重要證據,表明北京人很會用火!北京人原來是愛肉的吃貨2015年7月17日的《北京晚報》報導,周口店北京人的遺址共出土了3000多塊大中型動物骨骼標本(包括犀牛、野馬、野豬、獼猴、大角鹿、斑鹿、馬鹿、梅花鹿等)和2000多塊小型動物的骨骼標本
  • 北京周口店遺址考古發現「北京人」用火新力證
    人民網北京7月19日電(記者餘榮華)記者近日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2009年—2014年的清理髮掘過程中,出土了大量具有科研價值的人類文化遺存。古人類用火遺物、遺蹟的密集出現, 為「北京人」用火行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素材。
  •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腳下,因為1929年中國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在這裡發現了原始人類的牙齒、骨骼和一塊完整的頭蓋骨而聞名於世。周末帶上孩子一起學習一下考古知識,也不失為一個開腦洞的選擇。從這裡出發回京路上往東北方向約30公裡處,即可去到北京首創奧萊購物一番。
  • 又一顆小行星以中國科學家命名,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命名儀式
    今天上午,「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研究部主任、小行星基金會理事長趙海斌介紹,這顆小行星於2010年8月7日晚被紫金山天文臺的望遠鏡發現。通過觀測研究發現,這顆小行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3.74億公裡,繞太陽一周需要4.04年,離地球最遠時為5.95億公裡,最近時為1.64億公裡。它的運行速度很快,每天可達159萬公裡,折合每秒18.4公裡。不過,因為地球也在繞著太陽高速公轉,所以我們在星空中看到「吳汝康星」只是在緩慢移動。趙海斌表示,小行星上保存了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始訊息,對探索太陽系的起源與演化有重要意義。
  • 北京周口店發現40萬年前猿人用火新證(圖)
    當天,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搶救性清理髮掘成果發布。  新京報訊 (記者李婷婷)昨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從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搶救性清理髮掘成果發布會上了解到,距今約40萬年至50萬年前,曾經在猿人洞內生活過的「北京人」已經能夠控制火了。  據介紹,在清理過程中,火塘、原地燒結土、燒石、燒骨等古人類用火遺物、遺蹟的密集出現,為「北京人」用火行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素材,是「北京人」用火的新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