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展!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洞熊化石

2020-11-25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洞熊化石

  此前中國無明確的洞熊化石記錄;周口店遺址是否為「北京人」生活場所待進一步研究

洞熊骨架圖。2018年9月攝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受訪者供圖

江左其杲手繪的洞熊頭部復原圖。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洞熊化石研究獲進展。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生江左其杲,其導師劉金毅、標本館陳津和捷克科學院/捷克國家博物館Jan Wanger,以及周口店博物館董翠平、隗建華和寧娟合作,對館藏於古脊椎所和周口店博物館的大型熊類化石做了系統回顧,並識別出其中幾件標本毫無疑問屬於洞熊類,相關研究發表在科學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上。

  江左其杲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此前,多數學者認為洞熊只生存在歐洲,中國從未有明確無誤的洞熊化石記錄。此次研究大大擴展了人們對洞熊分布的認識,也對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的研究帶來新的認識。

  發現1

  證明洞熊曾生活在中華大地

  江左其杲介紹,洞熊Ursus spelaeus(以及它的祖先類型德寧格爾熊Ursus deningeri)是第四紀歐洲的標誌化石物種,也是人類最早認識到的化石物種之一。這種巨大的熊類曾經遍布歐洲,並以喜好在洞穴中居住而著稱。此次研究發現的中國洞熊化石屬於德寧格爾熊Ursus deningeri。

  「在外觀特徵上,洞熊有3個基本特徵:個體巨大,額頭凸出,小腿較短。這3個特徵分別對應洞熊的三個習性:生活在寒冷地區,植物性食性為主,擅長攀爬和發掘。」江左其杲介紹,洞熊體型巨大,一些種群的洞熊體重超過今天最大的棕熊和北極熊。洞熊和棕熊、北極熊親緣關係十分密切,歷史上棕熊和洞熊還發生過雜交。洞熊甚至還有少量基因殘留在現在的棕熊之中,就像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也殘存在現代人中那樣。

  此前,學界對洞熊的認知是怎樣的?江左其杲介紹,在100多萬年的演化歷史中,洞熊與古人類開展了無數次爭奪洞穴的戰爭,最後以洞熊在17000年前徹底滅絕而結束。過去,多數學者認為洞熊只生存在歐洲,最近幾年在俄羅斯地區也發現了一些化石,但在中國從來沒有過明確無誤的洞熊化石記錄。

  「這次研究最主要意義在於大大擴展了對洞熊分布的認識,證明洞熊也曾生活在中華大地。這樣一來,洞熊的分布區就遍布整個歐亞大陸北部。」 江左其杲說,同時還發現中國洞熊和歐洲洞熊存在一定差異,比如中國洞熊掌骨粗壯,可能更擅長發掘,因此相比過去的認知,洞熊有了更高的多樣性。

  發現2

  為北京猿人研究提供新證據

  此次發現除對洞熊演化歷史的貢獻外,對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的研究也帶來了新的認識。

  「洞熊是穴居熊類,冬天靠冬眠度過。作為一種巨大的熊類,洞熊的脾氣恐怕和『親戚』棕熊一樣暴躁,絕不會容忍居住的地方還有別的大型動物打擾。而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那個年代,古人類狩獵能力還比較低。」江左其杲表示,如果這裡曾是洞熊居所,那古人類是否能和洞熊抗衡,猿人遺址是否真的是北京人生活場所,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洞熊研究還為北京人生活年代的研究提供了新證據。江左其杲介紹,洞熊從雜食向素食方向演化,其演化速度極快,尤其是牙齒結構的演化。歐洲學者根據不同的種群及其時代對應,可將洞熊演化時間解析度精確到10萬-20萬年。也就是說,每過10萬-20萬年,洞熊的形態演化積累就達到足夠程度使學者能從化石形態上區分出演化階段。這樣就可根據洞熊形態推斷遺址形成年代。

  「根據這種對比,周口店洞熊演化水平和歐洲MIS17-13(海洋同位素階段,對應距今50萬-70萬年)的洞熊相當。而現在的大型食肉目動物,很多分布都遍及歐亞大陸兩端,如狼和棕熊,體型更大的洞熊遷徙速率應該很快。因此周口店猿人遺址所處年代很可能也對應這個時間段,即介於距今50萬-70萬年之間。」江左其杲說。

  ■ 對話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生江左其杲

  最開始不抱期望 發現時「興奮地叫出來」

  新京報:平時主要的研究方向和領域是什麼?

  江左其杲:平時的研究方向是以熊科為核心的食肉目動物的演化。除熊科外也研究狼、獾等動物的演化。周口店是我所在的中科院古脊椎所發家的地方,雖然經過抗戰動亂丟失了大量標本,但仍然是中國第四紀最重要的化石研究地點。

  新京報:這次發現前,經過了哪些前期研究工作?

  江左其杲:這次洞熊研究成果得以發表,前期工作非常漫長。由於抗戰原因,周口店的化石標本丟失了很多,保存下來多放在木箱裡,散落在研究所庫房,因此對周口店標本的整理是研究的基礎。我大四時開始和標本館老師一起系統整理食肉目化石,一年多時間裡,從庫房整理出這些化石。算起來到現在已經4年了。

  最開始雖然希望能找到有洞熊的證據,但其實並沒抱什麼期望,因為當時學術界普遍觀點是認為中國沒有洞熊存在,我還是受到這種觀點影響,認為周口店地區可能只有棕熊。

  牙齒殘段體現出典型洞熊特徵

  新京報:最終這個結果是如何發現的?當時第一反應是什麼?

  江左其杲:第一件明確的洞熊標本是我大四畢業後,暑假在所裡實習,在庫房裡整理標本時找到的。大四時我曾重點對地下庫房和小湯山庫房的標本進行整理,整理出不少大型熊類的化石,但沒有一件標本展現出典型洞熊特徵,其實內心已覺得周口店可能真沒有洞熊存在。而發現的第一件標本保存了三顆未磨損牙齒的下頜殘段,洞熊最容易識別的特徵就在牙齒,這三顆牙齒又正是最具鑑定意義的,體現出典型的洞熊特徵。

  我當時興奮地都叫了出來,可以說是完成了一個夙願。之後繼續整理又發現一套掌骨,明顯比周口店地區棕熊更粗壯,也符合洞熊特徵。現在回想起來,最關鍵的還是發現了那第一件標本,使我們確信周口店地區有洞熊。

  懷著這樣的信念,我們重新審視了已經整理出的每一件標本,後來我又到捷克國家博物館進修,專門研究了歐洲的洞熊標本,最終確認還有幾件一開始不確定歸屬的標本也屬於洞熊。

  去年,我到捷克國家博物館拜訪了Jan Wagner博士和他們博物館的大量洞熊館藏,經過詳細對比研究確認了周口店洞熊的演化水平。

  下一步將研究洞熊生態習性

  新京報:之後將開展哪些後續研究?

  江左其杲:這次我們主要研究的是周口店洞熊的歸屬、演化水平高低問題,接下來我們計劃對周口店洞熊的生態習性進行研究,通過牙齒磨痕等確定周口店洞熊的食性和歐洲洞熊是否存在差異。除此之外,還將逐步發表周口店地區存在的另外兩種熊類,棕熊和黑熊的相關研究。

  新京報:目前大眾對古生物領域了解較少,如何提升大家的認知和興趣?

  江左其杲:現在古生物科普工作主要集中在恐龍方面,因此大眾對古哺乳動物了解很少。要提升古哺乳動物對大眾的吸引力,還要多靠研究人員多宣傳,多做科普工作。現在我們所新出的成果,一般都會寫一些專題科普文章,發表在古脊椎所或中科院微信公眾號。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搜索公眾號「中科院古脊椎所」和「中科院之聲」閱讀。(記者 周依)

相關焦點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100周年
    30年代,考古人員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深入發掘,尋找古人類遺骸。為紀念周口店遺址發現100周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用將近3年時間完成了周口店遺址第1號地點「猿人洞」的保護工程,並將於今年6月初亮相。「北京人」遺址將以嶄新的容貌,向人們講述百年滄桑。1918年2月,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在北京得到了一包帶著紅色黏土的骨骼碎片化石。送他這份禮物的,是一位在燕京大學任教的化學家。
  • 世界著名古人類遺址周口店:發現異常埋藏區
    新華網北京6月23日電(記者李楊)長期以來,周口店遺址一直以兩種方式進入公眾視野:考古科研的新發現和遺址的安全及隱患。最近,隨著周口店發現異常埋藏區以及遺址搶險加固工程提上日程,周口店再度成為考古界和文物界關注的熱點。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物展在馬來西亞開幕
    新華社吉隆坡3月29日電(記者劉彤 林昊)由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和中國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北京猿人走進馬來西亞——周口店遺址文物展」29日在馬國家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將持續3個月。據了解,本次展覽的展品共計117件(組),分三個單元介紹了發現周口店遺址、7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距今三萬年左右的山頂洞人、周口店遺址的化石地點、世界奇案——北京猿人頭蓋骨丟失之謎等內容。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中國數字科技館
    3萬年前左右的晚期智人化石,同時還發現數百種動物化石、近十萬件石制工具和豐富的人類用火遺蹟。完整性和真實性:周口店遺址遺產區和緩衝區範圍內擁有表達周口店遺址價值的所有必要元素,發現古人類化石的地點和古人類的生存環境以及20世紀二三十年代時科學家們的發掘研究歷程都得到完整的保存,可以準確地體現其重要的科學價值。
  • 洞熊的故事外傳——東亞小分隊
    雖然洞熊在歐洲地區曾經盛極一時,但在亞洲的記錄卻寥寥無幾,而東亞地區的記錄則更加稀少。那麼東亞到底有沒有洞熊呢?柯登 Kurtén 曾經聲明,東亞地區應該不存在洞熊。和洞熊稱王稱霸的歐洲不同,東亞地區是洞熊的兄弟—棕熊的天下。在北京人遺址——周口店地區發現了大量的棕熊化石,似乎證明了這一點。
  • 從「龍骨」到科學研究:周口店遺址的發現
    此時,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附近的猿人遺蹟,在機緣巧合下被人發現。伴隨著科學家們大量的發掘和研究,這裡不僅出土了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第一顆「北京人」頭蓋骨,還發現了大量「北京人」生活、狩獵及使用火的遺蹟,證實了70萬年至20萬年前的「北京人」曾在此棲息,揭示了人類自身的發展歷史至少有50萬年。
  • 周口店:世界著名的古人類遺址
    新華網北京7月22日電(記者李楊、王文韜)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城西南郊,是世界著名的古人類遺址。  1929年,古人類學家斐文中首先在龍骨山猿人洞中發現了第一顆完整的、距今50萬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1936年賈蘭坡又先後在猿人洞發現3個「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
  • 定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發現100周年郵資片發行量87萬,高清圖搶先...
    周口店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背靠峰巒起伏的太行山脈,面臨廣闊的華北平原,山前一條小河潺潺流過。這裡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溫暖宜人,是5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10-20萬年前的早期智人、1-3萬年前的山頂洞人曾經生活的地方。  周口店遺址發現於1918年,1921年開始試掘,1927年進行系統發掘,1929年裴文中發現第一顆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 北京的周口店猿人遺址你是否去探尋過近百萬年前的歷史遺蹟
    1927年開始發掘,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洞內曾發現3個完整的頭蓋骨和一些殘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化石的發現地。山頂洞人代表一萬多年前新人的類型,是研究人類進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建國以來,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又陸續發現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遺蹟等新材料,是研究人類發展史和中國原始社會史極其珍貴的資料
  • 房山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整體三維數位化測繪與保護應用項目啟動
    6月10日,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聯合中國測繪學會文化遺產保護專業委員會、北京帝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辦了新時代文旅融合與數位化保護應用論壇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整體三維數位化測繪與保護應用項目啟動會。
  • 周口店遺址「升級」亮相
    原標題:周口店遺址「升級」亮相   昨日上午,周口店遺址科普體驗館開館本報記者 安旭東攝   本報訊(記者 陳強)今年是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90周年,位於房山區的周口店遺址「升級」亮相。從昨天開始,遺址內的科普體驗館和夜景光文化展示工程正式竣工。重裝開放的科普體驗館以「北京人」的科技之旅為主題,在原有展項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尋寶龍骨山、畫中周口店、火與我們等十個全新展項,在大家印象裡專業枯燥的遠古文化,一下子變得有趣了起來。
  • 去周口店體驗「北京人」的科技之旅
    北京房山周口店,「北京人」的家。1929年12月2日下午,考古學家裴文中在猿人洞內發現了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震驚中外學術界,被譽為「中國科學家在世界科學園地摘取的第一枚金牌
  • 世界文化遺產,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是1929年由我國考古學家發展,當時震驚世界。經科學家研究鑑定,認為所發現的北京猿人頭蓋骨,是距今60萬年前的猿人,而後根據推測還原了猿人的生活場景,建立了遺址博物館。後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圖為深秋時節的周口店。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是1929年由我國考古學家發展,當時震驚世界。
  • 「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遺址舉行
    8月31日,為進一步傳承老一輩科學家創新科技、報國為民的初心和使命,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家國情懷和科學精神,由何梁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主辦,房山區人民政府、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協辦的
  • 北京周口店發現40萬年前猿人用火新證(圖)
    當天,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搶救性清理髮掘成果發布。  新京報訊 (記者李婷婷)昨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從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搶救性清理髮掘成果發布會上了解到,距今約40萬年至50萬年前,曾經在猿人洞內生活過的「北京人」已經能夠控制火了。  據介紹,在清理過程中,火塘、原地燒結土、燒石、燒骨等古人類用火遺物、遺蹟的密集出現,為「北京人」用火行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素材,是「北京人」用火的新力證。
  • 北京周口店遺址考古發現「北京人」用火新力證
    人民網北京7月19日電(記者餘榮華)記者近日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2009年—2014年的清理髮掘過程中,出土了大量具有科研價值的人類文化遺存。古人類用火遺物、遺蹟的密集出現, 為「北京人」用火行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素材。
  • 攝影者眼中「北京人」的家——「四季龍骨山」周口店遺址攝影作品...
    9月29日,由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主辦的《「中國的周口店世界的『北京人』」——「四季龍骨山」周口店遺址攝影作品階段性成果展》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開幕。參展的147幅作品,是從「中國的周口店世界的『北京人』——「四季龍骨山」攝影徵集大賽4464幅作品中遴選出來的。
  • 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90周年:丟失的化石在哪裡?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上官雲)1929年12月,北京周口店遺址出土了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驚世界學術界。在此之前,雖也有疑似古人類化石發現,但人們無法認定這是人還是其他猿。上述發現,恰恰確立了「直立人」階段的存在。  今年是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90周年。但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那些珍貴的化石在戰火中丟失了,至今下落不明。
  • 新發現一枚周口店人牙齒化石
    本報訊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本月初在對收藏於瑞典烏布薩拉大學古生物博物館的中國古生物化石進行鑑定時,與瑞典同行一起新發現了一枚周口店直立人牙齒化石。據悉,這是現存的第九枚周口店直立人牙齒化石,也是唯一的一枚犬齒化石。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京猿人的技能可不低!
    北京人原來是用火達人據2015年7月《新京報》和《人民日報》的報導,近期中國考古專家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更多古人類用火的遺物、遺蹟等重要證據,表明北京人很會用火!北京人原來是愛肉的吃貨2015年7月17日的《北京晚報》報導,周口店北京人的遺址共出土了3000多塊大中型動物骨骼標本(包括犀牛、野馬、野豬、獼猴、大角鹿、斑鹿、馬鹿、梅花鹿等)和2000多塊小型動物的骨骼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