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一枚周口店人牙齒化石

2020-12-08 手機鳳凰網

  本報訊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本月初在對收藏於瑞典烏布薩拉大學古生物博物館的中國古生物化石進行鑑定時,與瑞典同行一起新發現了一枚周口店直立人牙齒化石。據悉,這是現存的第九枚周口店直立人牙齒化石,也是唯一的一枚犬齒化石。

記者從中科院獲悉,上世紀初,擔任中國政府農礦部顧問的瑞典地質古生物學家安特生與古生物學家斯丹斯基、布林等在周口店和我國北方地區的其他地點進行了地質考察和古生物化石採集,獲得了大量化石標本,其中一些化石被運往瑞典烏布薩拉大學收藏。

最近,該古生物博物館開始對尚未開箱的周口店化石材料進一步整理,並邀請古脊椎所派遣專家協助整理鑑定。在新開箱的周口店化石中發現一枚人類犬齒。

上世紀50年代在周口店的發掘新發現了5枚直立人牙齒化石,收藏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加上保存在瑞典烏布薩拉大學古生物博物館的3枚牙齒,此前一共有8枚周口店直立人牙齒化石,但這8枚牙齒分別屬於門齒、前臼齒和臼齒,沒有犬齒。

烏布薩拉大學阿爾伯格教授稱這一發現意義重大,通過現代技術可以從這顆未經任何處理的犬齒化石上了解更多關於古人類的未知信息,比如北京猿人吃的是什麼食物。

周口店猿人洞發掘昨日復工

本報訊(記者 李天際 通訊員 隗建華) 昨日,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保護性清理髮掘工作重新啟動。

據介紹,第1地點(猿人洞)洞內堆積剖面因長期遭受自然營力的侵襲風化,出現松滑、空洞、裂隙和危石等安全隱患。2009年,周口店遺址管理處在取得國家文物局考古發掘證書之後,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對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西剖面進行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保護性清理髮掘工作。第一階段清理髮掘工作於當年年底結束。

今年2月,第二階段清理髮掘工作提上日程,此次新搭建的腳手架增加了外用電梯,這也是周口店遺址開始發掘以來首次使用現代運輸設備。新發掘出土的化石標本、石器、灰燼等人類遺蹟,將乘坐電梯「走出」猿人洞。

相關焦點

  • 中國新發現一枚古生代蠍子化石
    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8月3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3日消息,該所與雲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新發現了一枚產自內蒙古烏達煤礦的蠍子化石,這是中國發現的第二枚古生代蠍子化石。 研究團隊將這枚保存較為完整且精緻的蠍子化石歸入始蠍屬、未定種。
  • 山東諸城發現一枚白堊紀含胚胎恐龍蛋化石(圖)
    22枚恐龍蛋化石圍成了一個「恐龍蛋窩」。  日前,記者從山東省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獲悉,該市在發掘出的一窩含22枚恐龍蛋化石中,驚喜地發現一枚白堊紀含胚胎恐龍蛋化石。從恐龍蛋的骨骼和後肢看,其明顯具有獸腳類恐龍的特徵。
  • 新發現的南方古猿化石 或將重繪人類演化譜系樹
    視覺中國供圖新解 大約25年前,研究人員首次描述了湖畔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namensis)的化石。如今,這種一直被忽視的人類祖先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在衣索比亞工作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幾乎完整的顱骨化石,恰好屬於這種已經消失很久的人科成員。 在人科中,除了智人,還包括一些已經滅絕的近親,它們共同組成了人類譜系樹。過去,湖畔南方古猿的化石主要來自下頜、牙齒及頭部以下的骨骼碎片。而這枚來自380萬年前的化石非常完整,可以幫助科學家揭開湖畔南方古猿從未展示在人們面前的面容。
  • 一枚鋒利的牙齒化石破解白堊紀的一場謀殺!
    一枚鋒利的牙齒化石破解白堊紀的一場謀殺!距今85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漸漸西沉的太陽將金色的陽光灑在西部內陸海道平靜的海面之上。大群的無齒翼龍正在海面上空盤旋,身上的毛髮現出金色的輪廓,它們正在搜索獵物。
  • 科學家發現一枚奇怪的化石,它究竟是何方神聖,至今仍舊沒有解開
    我們為了更好地研究地球的變化史,所以我們才會有考古學,研究這些遠古生物的化石。不過在60年前,有科學家發現了一枚奇怪的化石。 當時一個名叫塔利的收藏家收藏了這枚化石。這枚化石的奇怪之處就在於這枚化石的身上一半是又細又長,另一半是又肥又大,看起來有點像章魚,但又有那麼一點像蛇。科學家針對這個研究了也有將近半個世紀,但是也沒有什麼結果。
  • 江西發現新種蜥腳次亞目恐龍化石:中國贛南龍
    原標題:江西發現新種蜥腳次亞目恐龍化石:中國贛南龍   中國江西省發現新種蜥腳次亞目恐龍化石——中國贛南龍(圖片來自:化石網wingkof)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呂君昌等人在2013年第三期的《地質學報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 科學家發現一枚奇怪的化石,至今仍是未解之謎,它究竟是何方神聖
    通過化石研究,我們得知地球的遠古生物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早在60年前,科學家們發現了一枚奇怪的化石,至今仍是未解之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這枚化石被一個名叫塔利的收藏家所珍藏,因此也被命名為「怪物塔利」。從外形來看,這枚化石的上半身又細又長,而下半身又肥又大,像是魷魚和蛇類的結合體。儘管科學家們對其研究了將近半個世紀,但依舊毫無所獲。
  • 內蒙古發現罕見史前蜘蛛化石 極像鬼面蛛(圖)
    新出土的蜘蛛化石(左)和三年前出土的蜘蛛化石參考消息網1月23日報導 科學家三年前在中國令人驚訝地發現了一枚巨型史前蜘蛛化石,如今這個科學家小組又發現了一枚。於2011年在內蒙古道虎溝化石層發現的雌性蜘蛛化石保存非常完好,專家稱其屬於絡新婦蛛。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21日報導指出,最新發現的這枚大小類似的雄性蜘蛛化石令人嚴重質疑這一理論,因為其相對尺寸不符合絡新婦蛛。實際上,這些差異令研究人員非常困惑,他們提出一個名為Mongolarachne的新屬來描述這一生物。堪薩斯大學教授保羅·塞爾登是發現這兩枚蜘蛛化石的研究小組成員。
  • 高原上發現魚化石?藏北化石「秋獵」收穫頗多
    青藏高原古生物科考隊在西藏色林錯周圍發現了距今約2600萬年前的棕櫚、攀鱸、臭椿等化石,為復原高原久遠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多樣性和古環境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證據。這些都是著名的綠河頁巖和梅塞爾化石群的重要成員,可以想見,與歐洲和北美遙相呼應,一片新的始新世森林呼之欲出。
  • 化石收藏家發現一枚奇特化石,至今無法破解,它到底是什麼?
    作者:勵生眾所周知,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等物體在地下經過漫長的地質變化後,形成和石頭一樣的東西,像恐龍化石就是古代大型動物恐龍的骨骼形成的,除了恐龍化石外,我們還發現了三葉蟲化石、貝殼化石以及魚化石等等。
  • 重慶綦江發現一枚1.5億年前蛇頸龜化石
    新華社重慶6月23日電(黎華玲、陳正策)近日,重慶市綦江區發現一枚古生物化石,經重慶古生物化石專家查勘研究,確認為距今約1.5億年的蛇頸龜化石。在綦江區文龍街道通惠社區,村民劉昌餘勞作時發現一個類似烏龜殼的石頭,照片幾經輾轉被傳至綦江區國土房管局,初步認定為一枚古生物化石。為此,綦江區國土房管局組織古生物化石專家專程前往現場進行查勘研究。經反覆研究,專家確認了這枚化石為距今約1.5億年的蛇頸龜化石。
  • 《自然》刊登中國科學家發現的罕見七鰓鰻化石
    新華網北京6月22日電(記者喻菲)中國古生物學家最近在著名的熱河生物群發現了一枚距今1億多年前的罕見七鰓鰻化石,其研究成果被刊登在22日出版的英國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誌上。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說,這一化石採自內蒙古寧城的下白堊統的義縣組,屬於熱河生物群。
  • 新墨西哥州發現五角龍寶寶化石
    2011年,新墨西哥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徒步穿越新墨西哥州西北部的Bisti荒漠,在這次徒步探險中人們發現了這隻小五角龍的化石。
  • 巫山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組圖)
    重慶巫山古人類化石出土現場「巫山人」左側下頜骨  我國科學家在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發現的一顆牙齒化石經過年代測定,距今204萬年,這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化石。  據黃教授介紹,1985年,他在巫山龍骨坡發掘到一枚距今約204萬年、與東非早更新世能人處於同一進化水平的「巫山人」化石,轟動了考古界,不僅動搖了國外考古界堅持認為直立人起源於非洲的說法,也證實了中國最早的人類生活在三峽地區。此後,考古專家在此陸續發掘出脊椎動物化石以及距今200萬年的「有清楚人工打擊痕跡」的石器。
  • 新疆發現2億年前中國最大蜻蜓化石
    圖為林氏中國三疊蜓化石雨水衝刷著它的遺體,流水和泥漿將它埋葬……時光如梭,如今,它的化石被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研究員張海春及其團隊找到,並給它起了一個名字——林氏中國三疊蜓。 經過三年多研究,張海春主導的「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在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發現一枚保存較好的大型原蜻蜓目化石。
  • 一枚「鞋印」,推翻中華五千年歷史?專家:這塊化石有上億年歷史
    五千年雖然聽起來很長,但是依舊無法解釋人類的起源等等的問題,而且之前在考古中還不斷的發現更遠古的文字和遺蹟,在上世紀末期,在新疆的一個村落意外發現一枚"鞋印",引得各界專家重視。在1997年的3月份,新疆有一位退休的老師,他平時就喜歡收集各種奇怪的石頭,閒來無事的時候就在各個山澗或者是公園去溜達,撿那些好看的石頭。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猿人頭骨化石 初步判斷在更新世中期
    中國科學家20日宣布,在安徽省東至縣華龍洞古人類遺址發現新的保存較完整的猿人頭骨化石,這是中國在古人類考古研究方面的又一重大發現。華龍洞是繼周口店、藍田、和縣、南京之後,在中國發現的又一處重要的直立人化石地點。豐富的古人類化石發現以及相關的古人類生存活動證據,標誌著中國古人類學研究取得一項重大成果。
  • 天山哈密發現世界最大最富集翼龍化石遺址
    這支新疆哈密科考隊與地方合作,在當地發現一處新的白堊紀翼龍動物群。這一翼龍化石分布區,不但是世上已知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龍化石產地,也是目前唯一一處三維立體保存的翼龍蛋和雌雄個體共生化石遺址。(記者 徐瑞哲)  翼龍是會飛的爬行動物,比鳥類早約7000萬年飛向天空。
  • 準噶爾盆地發現三疊紀大型原蜻蜓目化石
    原蜻蜓目化石 近幾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張海春研究員主導的「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對陸相三疊系進行了詳細的地質考察和化石採集工作,在盆地南緣和西北緣發現了一些新的昆蟲化石產地和大量昆蟲化石,對這些昆蟲群的系統研究將有助於恢復三疊紀昆蟲的復甦和輻射過程以及追溯部分現生昆蟲類群的起源。
  • 新發現,甘肅永靖再現恐龍骨骼化石
    記者從11月5日在甘肅省永靖縣舉行的「黃河化石論壇」上獲悉:甘肅省恐龍化石研究又取得新進展,在永靖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恐龍骨骼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