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在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發現的一顆牙齒化石經過年代測定,距今204萬年,這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化石。近日,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巫山龍骨坡遠祖之謎」研討會上,記者獲悉,這項研究結果改寫了科學界先前對人類演化史的認識。
中國最早人類生活在三峽
10月27日下午,中法考古隊在「巫山人」發現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教授的帶領下,第三次進駐巫山縣廟宇鎮龍骨坡古人類遺址。
法國專家共7人,其中有世界權威的舊石器時代專家、巴黎第十大學舊石器考古專家博依達,還有一位專攻動物考古埋藏學的專家。
據黃教授介紹,1985年,他在巫山龍骨坡發掘到一枚距今約204萬年、與東非早更新世能人處於同一進化水平的「巫山人」化石,轟動了考古界,不僅動搖了國外考古界堅持認為直立人起源於非洲的說法,也證實了中國最早的人類生活在三峽地區。此後,考古專家在此陸續發掘出脊椎動物化石以及距今200萬年的「有清楚人工打擊痕跡」的石器。
「巫山人」200萬歲
歷時13天的考古發掘工作十分艱辛。記者在現場看到,博依達教授身材高大,但遺址現場比較狹窄,為了一點點地清理坑中的文物,他整個人躺在坑內。在幾天的發掘工作中,專家們在遺址附近發現了大量的動物化石,並清理出一些古老的石器。這些動物骨化石中,有象、牛、鹿、羊和現代大熊貓的祖先小種大熊貓等動物化石。經過分選發現,全是動物的前後腿骨。
據黃教授介紹,1985年他在此發掘到一枚距今約200多萬年的牙齒化石時,有專家對人類活動的年代提出了質疑。但此次出土的大量有清楚人工打擊痕跡的石器以及大量的古人類生活遺蹟可以進一步考證出,200多萬年前,「巫山人」已經產生了文化,而文化是區別「是人還是猿」的重要標準。所以,「巫山人」是人而不是猿,比雲南元謀人還早30萬年。
博依達教授手持一塊石器告訴記者:「龍骨坡石器是中國最古老的石器。」他說,此次發掘的石器是加工過的石器,證明「巫山人」已開始將石器運用於勞動生產之中。經考證,該石器距今已有200多萬年。中法第三次聯合考古在11月15日結束,明年10月中法兩國考古專家將進行第四次聯合考古。
「北京人」祖籍不在北京
從1984年開始,黃萬波等人在長江流域陸續發現了多達5處的人類化石遺址,其時代涵蓋了200萬年至5000年前。「如果把我國採集到的古人類化石匯集到一起,就會發現長江流域發現的人類化石地點最多,佔了總數的86%。而長江流域以外的一些地點,如北京人、藍田人等,其原籍也不在北方,而是隨著自然環境的變暖和生活半徑的擴大,一支越過秦嶺抵達藍田,另一支則沿著東部平原遷移到了華北的北京,成為了"北京人"。」
黃萬波說,過去普遍認為「東亞型人」是幾十萬年前變成「人」之後才從非洲來到東亞的,而「巫山人」的發現則至少說明早在200萬年前甚至更遠,東亞就來了一批「猿人」,「那時"猿"的特徵還比較明顯,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從"猿"變成"人"這一重大轉變是在中國大地上完成的,所以我們有理由懷疑人類單純起源於非洲的說法。」(據《北京晨報》、《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