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珍檔 | 龍骨坡巫山人 重慶歷史的最初記憶

2020-11-27 上遊新聞

一片漸為人知的神秘土地——龍骨坡

在山之間,是大片的平地,村民的房舍就散布在縱橫的阡陌上。田裡是水稻收割後的茬子,雖是初冬季節,有的卻泛出新綠來。

一扇紅漆大門的平房,坐落在山腳下,門前是一條河,由於冬天缺水而斷流。趙遠菊坐在門口,一針一線地納鞋底子,不時地抬頭向對面山上望望,因為名震中外的「巫山人」發現地——龍骨坡遺址就在對面的山上,而她,肩負著守護的責任。

龍骨是古化石在中醫藥學上的稱呼,因為可以入藥,古化石的中藥名就叫「龍骨」。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在川東、湖北等地,人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大批龍骨出現在中藥鋪裡,與一般龍骨不同的是,這種龍骨個頭特別大,一些類似動物腿骨的化石,竟然有臉盆那麼粗,還有一些類似動物牙齒的化石,有成人鞋底那麼大。

由於太大,在中藥鋪裡,這些化石被分割粉碎成小塊,再一兩一兩地稱給來看病的病人。

龍骨從何而來?在政府的組織下,各路人馬明查暗訪,發現這些龍骨均來自湖北建始縣、天星橋等地。於是,由文物部門組織的調查人員奔赴湖北建始、天星橋,查獲了大批動物化石,在對藥鋪經營者的詢問中得知,這些龍骨均來自一個叫大廟龍坪村的地方,而大廟就是現在的重慶市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就在廟宇鎮集市的旁邊。

重慶歷史的最初記憶——巫山人

近年雖有專家提出了「亞洲起源說」,我國先後發現了「北京人」、「元謀人」、「鄖縣人」等不少直立人化石材料,但最古遠的元謀人(猿人)也只有170萬年,沒有超過200萬年的,使「亞洲說」缺乏有力的實物材料作支撐,難與發現了有170萬年的直立人和300萬-500萬年古猿人化石的「非洲說」相提並論。

1985年10月13日,龍骨坡的「巫山猿人」首次被發掘出來;1986年10月24日又再有發現。經測定,「巫山猿人」距今201萬-204萬年,屬於早更新世早期,比「元謀人」早30萬年。屬當時我國發現的最早人類化石,人類學家賈蘭坡稱之為「亞洲金牌」。

質疑中探索的科學家——黃萬波

在1985年巫山龍骨坡下頜骨化石被發現後,國內外學術界關於它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到底是人還是猿?年代判斷是否準確?為什麼龍骨坡遺址發現的石器那麼少?種種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科學家。

由於化石材料的缺失,巫山人是人是猿尚有巨大的爭議,著名古生物學家吳新智就不同意其為人類的說法,國際古生物學界對巫山人也基本上持否定的態度。

在國內外專家的質疑聲中,1997年—1999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研究員、重慶龍骨坡巫山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黃萬波再次來到龍骨坡。這次除發現了更多的動物化石外,又發現了20餘件以石灰巖為原料打制的大型石器。

2003年—2006年,中法聯合考察隊在龍骨坡進行了第三次發掘,除發現重要的巨猿等哺乳動物化石外,又發現了數百件以變質灰巖為主的石器。由於改變了發掘方法,考古人員獲得了更多的信息,在地層剖面上揭示了23個不同時代的居住面。

黃萬波解釋道,古猿與人的區別有兩點:一是形態,兩者有顯著差別,但是在某些方面模稜兩可;二是文化,因為文化是基石。光說形態,不考慮文化的話,不可能把現代人的起源討論清楚,因為證據不足,亦難令人信服。1960年,考古學家喬納森在東非大裂谷發現了能人頭骨,信息傳出後,不少人依其形態比較,認為能人不是人而是猿。隨後,他們在能人化石的同一層發現了大量石器,從而為人與猿之爭畫上了句號。

巫山人終現我們眼前——巫山博物館

2012年12月,巫山博物館正式開館,神秘的龍骨坡「巫山人」亮相於世人的面前。

重慶市巫山縣博物館位於長江三峽壯麗的巫峽與5A級景區大寧河小三峽交匯處,主體建築體現濃鬱的巴渝特色,呈現鮮明的現代感,線條流暢,唐貌風格,大氣簡潔,與山水港灣自然風景完美地融為一體。

從80年代開始挖掘地下文物,從距今204萬年「巫山人」至18萬年、1.5萬年文物和挖掘三峽庫區水淹線下新石器時代、戰國、漢、唐、宗、元、明、清的歷代文物都有,挖掘漢墓超萬座,系「中國地下文化通史。」館藏文物4萬餘件,其中珍貴文物1000餘件,上至「巫山人」,下至明、清時期的各類文物。

在寬敞的展廳復原了原始時代猿人生活,讓中外嘉賓和市民觀眾感受。在二樓展廳一角建造了4米深、4米高的實景山洞,塑造了「巫山人」原體和複製了石器等文物,洞內長滿了植物,呈現古人類的生活情景。

(@巫山人文地理)

原標題:龍骨坡巫山人

相關焦點

  • 重慶巫山將建龍骨坡遺址公園,復原30萬年前「巫山人」場景
    重慶巫山將建龍骨坡遺址公園,復原30萬年前「巫山人」場景 30萬年前生活在重慶巫山的古人類,已會用工具剔肉吸髓了!
  • 龍骨坡再次發掘 有望解開「巫山人」謎團
    近日,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巫山縣文管所聯合進行的龍骨坡遺址第4次發掘工作在巫山縣正式啟動,此次發掘有望徹底解開「巫山人」的謎團。這是記者當天從巫山縣文管所獲得的消息。據了解,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發掘出一段帶有2顆臼齒的殘破直立人左側下頜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跡的骨片。有關學者的研究認為,上述遺物證實了一種直立人的新亞種存在,後被定名為「直立人巫山亞種」,即「巫山人」。
  • 龍骨坡「巫山人」 ,揭秘200萬年前人類生活
    經考證,這些化石屬早更新世,距今204萬年,其人類化石被稱為巫山人,與東非早更新世能人處於同一進化水平。龍骨坡遺址的重大發現,填補了中國早期人類化石空白。距離龍骨坡「巫山人」遺址大約10公裡,一處被當地人稱為「玉米洞」的地方,竟然埋藏著大量生物化石。
  • 「巫山人」是人還是猿爭議30年 重慶學者首提三種可能
    華龍網2月5日17時50分訊(記者 黃軍) 約214萬年前,「巫山人」就開始在重慶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這一消息連日來引發了公眾廣泛關注,可是,自「巫山人」發現以來,國內外學術界關於「巫山人」的爭議始終未平息。爭論什麼?「巫山人」是人還是猿。
  • ...是出土在雲南元謀縣境內的元謀人嗎?可是最近有看到重慶巫山...
    對於重慶巫山出土化石的定性(一門齒和一段有兩顆牙齒的下頜骨),到底是猿還是人,學界是存在著爭議的,研究古人類的學者們並沒有達成一致。但是巫山龍骨坡遺址出土的數百件打制石器肯定是人為製作的,表明這裡曾經有古人類活動。中科院雙古所高星老師指出「龍骨坡出土化石和石製品的地層年代被確定為2.2Ma(220萬年),龍骨坡是中國與東亞迄今最早的人類駐足地,而且是非洲以外最古老的古人類遺址」。
  • 巫山龍骨坡發現204萬年前「巫山人」鏈條痕跡
    中國科學院黃萬波教授領銜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專家學者一行數人,近日在巫山龍骨坡進行科考調研,發現了204萬年前「巫山人」鏈條痕跡。  記者從重慶市文化廣播電視局獲悉,本次科考調研是「巫山人」龍骨坡遺址第四次發掘的準備工作。近日,專家們在玉米洞試掘時,發現大量13萬年前動物化石,意外窺見了「巫山人」存在的鏈條痕跡。
  • 巫山現250萬年前舊石器 巫山人歷史提前36萬年
    它們的主人,是當時生活在巫山龍骨坡的古人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巫山人」。  魏光飈說,這些250萬歲、被打磨過的石器,不可能是自然形成,明顯是人力加工而成。因此,可以說,巫山有古人類生活居住的歷史,被提前了36萬年。  這些石器有什麼用?魏光飈說,它們主要是一些生產工具,比如用於剝皮、割肉、砸堅果等。  提前36萬年是什麼概念?
  • 最新研究表明:「巫山人」出現在214萬年前
    本報重慶2月10日電(記者張國聖)重慶三峽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魏光飈等人的最新研究表明,重慶市巫山縣廟宇鎮龍骨坡遺址中含「巫山人」化石的地層,其地質時代為距今214萬年前,比之前的結論提前了10萬年。「龍骨坡文化」的出現則早於214萬年前,並延續至距今100萬年前。
  • 重慶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 國人祖先源於三峽
    昨天,在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巫山龍骨坡遠祖之謎」研討會上,記者獲悉,這項研究結果改寫了科學界先前對人類演化史的認識。  中國人祖先起源於長江三峽  在此之前,史學界普遍認為人類單一起源於東非大裂谷,而後遷徙到世界各地,而我們中國人的祖先「東亞型人」則是幾十萬年前才來到中國的。
  • "中國最早古人類"遭質疑:巫山標本是猿不是人
    中科院研究員黃萬波:「在巫山龍骨坡發現的『巫山人』在204萬年以前,比元謀人還早了30萬年。」    11月12日,在北京西苑飯店,由重慶市委、市政府和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巫山龍骨坡遠祖之謎」研討會上,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龍骨坡巫山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黃萬波說,中國科學家1985年在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發現的一顆牙齒化石經過年代測定,距今204萬年,這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化石,由此將我國人類起源的時間往前推進了100萬年!
  • "重慶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引發爭議
    半個月前,不少媒體以「重慶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為題進行了報導:發掘者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兩個齒骨經過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陳鐵梅的測定,有204萬年的歷史。「由此將我國人類起源的時間往前推進了100萬年!」報導稱:黃萬波的發現「改寫了科學界對人類演化史的認識」。
  • 重慶航空開通重慶—巫山—深圳航線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文 受訪者供圖今日(13日),重慶航空開通重慶—巫山—深圳航線,每周三班。這是重慶航空機隊規模達到30架後,為積極踐行「雙鑽石」戰略布局邁出的重要一步。▲重慶經巫山到深圳的航線今日開通重慶—巫山—深圳航線每周一、三、五執行,由空客A320飛機執飛,去程航班號為OQ2367/CZ2867,14:00從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起飛,15:00到達巫山神女峰機場,15:55從巫山起飛,18:25到達深圳寶安機場;回程航班號為OQ2368/CZ2868,19:30從深圳寶安機場起飛,21:45到達巫山神女峰機場,22:30從巫山機場出港
  • 重慶史前遺址大總結 主城遠古人類最早的活動地方原來是這裡
    《地圖》顯示,重慶發現的史前遺址包括龍骨坡遺址、中壩遺址、馬王場遺址、大溪遺址等。重慶史前文化發端於2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在地球上的遺蹟分為兩類,一類是人自身骨骼化石的遺存;另一類是人類行為遺蹟的遺存,包括人類居址、活動遺蹟、勞動工具及其文化遺物等。
  • 「巫山人」比「元謀人」大30萬歲
    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帶領的中法考古隊,日前在重慶巫山廟宇鎮龍骨坡古人類遺址現場的考古工作中,發現了距今200多萬年前的古老石器,該結果顯示,「巫山人」距今200多萬年,比元謀人還早30多萬年。
  • 在重慶,出土過這麼多遠古哺乳動物化石
    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有近一個半世紀歷史,而其誕生是以英國人歐文在1870年發表的《On fossil of mammals found in China》一文為標誌。這篇文章所描述的是英國外交官羅伯特·斯文在上海的中藥店收集的產自重慶府的一批化石。之後,德、日科學家又描述了重慶東部灰巖裂隙中的哺乳動物化石。
  • 江風紅葉醉,巫山雲雨飛,它憑什麼擅奇天下
    觸摸重慶微信公眾號消息說到重慶的秀麗山水有這麼一個地方爾後,我們登上三峽雲端初陽裡,一處閒亭站於此,可俯瞰那一江碧水向東流之雄奇這裡是巫山三峽之腹心,重慶的東大門「北有香山紅葉,南有巫山紅葉」那滿山紅葉,更是三峽的獨特記憶每到秋冬之時
  • 中法專家認為 「巫山人」比「元謀人」大30萬歲
    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帶領的中法考古隊,日前在重慶巫山廟宇鎮龍骨坡古人類遺址現場的考古工作中,發現了距今200多萬年前的古老石器,該結果顯示,「巫山人」距今200多萬年,比元謀人還早30多萬年。
  • 巫山猿人的發現
    84年6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重慶自然博物館在四川省文化廳的協助下,組成三峽考古隊,以古脊所黃萬波教授為領隊,首先對萬縣鹽井溝及其他化石點進行實地考察。考古隊按照常規,尋訪當地村民、鄉村中藥醫生或中藥店,了解脊椎動物化石「龍骨」(中藥名)的出產地。
  • 巫山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組圖)
    重慶巫山古人類化石出土現場「巫山人」左側下頜骨  我國科學家在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發現的一顆牙齒化石經過年代測定近日,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巫山龍骨坡遠祖之謎」研討會上,記者獲悉,這項研究結果改寫了科學界先前對人類演化史的認識。  中國最早人類生活在三峽  10月27日下午,中法考古隊在「巫山人」發現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教授的帶領下,第三次進駐巫山縣廟宇鎮龍骨坡古人類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