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發現一枚古生代蠍子化石

2020-12-01 騰訊網

部分身體細節的掃描電鏡照片(a, b為毛孔;c為螯肢上的剛毛;d, e為身體表面的瘤點;f為部分表皮)。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8月3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3日消息,該所與雲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新發現了一枚產自內蒙古烏達煤礦的蠍子化石,這是中國發現的第二枚古生代蠍子化石。

研究團隊將這枚保存較為完整且精緻的蠍子化石歸入始蠍屬、未定種。截至目前,這是中國報導的第二枚古生代蠍子化石,也是世界範圍內報導的第三枚產自二疊紀地層的蠍子化石。

部分前腹部、後腹部及步足(負面)。南古所 供圖

該成果近期已發表於國際地學刊物ProceedingsoftheGeologists』Association。

據了解,蠍目屬於節肢動物門螯肢亞門蛛形綱,是蛛形綱動物中體型較大、較為古老的一類。化石蠍可分屬於48科近150種,中國古生代蠍子化石及其稀少,先前僅有一例報導。

內蒙古烏達煤礦「植物龐貝」中產出的大量原位埋藏的植物化石,對揭示二疊紀的沼澤森林生態系統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該生態系統中的動物化石卻未有報導。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雷曉潔博士研究生在王博研究員的指導下,與萬明禮副研究員,周衛明助理研究員以及雲南大學韋海波助理研究員合作,研究報導了一枚產自烏達煤礦的蠍子化石。

頭胸部及部分前腹部(正面)。南古所 供圖

該標本保存較為完整,頭胸甲前中部有一隆起的水滴形中眼丘,中眼之間的一倒「V」型脊將其分開;中眼丘為一「Y」型溝環繞,將頭胸甲背面分為較為凸起的中部頭頂區域和凸起不明顯的兩側胸部區域。

研究顯示,該標本螯肢大,突出於頭胸部前方;觸肢長而相對粗壯,掌寬且短,指長;第二對步足保存有脛節距。後腹部體節的長和寬均依次減少。尾節毒囊呈燈泡狀,蟄針粗壯,長且彎曲。其身體表面有許多丘狀小顆粒裝飾,表皮上較為精細的結構等都清晰可見。

科研人員認為,由於該標本保存於凝灰巖層中部,表明其生活於樹木的高層,但其底層環境為水體,這表明在早二疊世早期,此類蠍子可能就已經適應了陸生生活。此外,作為生態系統中的食肉捕食者,該蠍子化石的發現可證明當時的沼澤森林中已有較為豐富的動物量。

該項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完)

相關焦點

  • 鍾南山被推舉為共和國勳章建議人選;我國發現第二枚古生代蠍子化石...
    來源: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消息站圖片來源:新華網●為隆重表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作出傑出貢獻的功勳模範人物,黨中央決定開展「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評選頒授。根據公示,鍾南山為「共和國勳章」建議人選;張伯禮、張定宇、陳薇為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公示時間從8月3日起,至8月7日止。
  • 新發現一枚周口店人牙齒化石
    本報訊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本月初在對收藏於瑞典烏布薩拉大學古生物博物館的中國古生物化石進行鑑定時,與瑞典同行一起新發現了一枚周口店直立人牙齒化石。據悉,這是現存的第九枚周口店直立人牙齒化石,也是唯一的一枚犬齒化石。
  • 河北邯鄲發現早古生代奧陶紀「角石古生物化石」
    原標題:河北邯鄲發現早古生代奧陶紀「角石古生物化石」 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日前發現了「角石古生物化石」,這是距今4.38至5.1億年奧陶紀的角石古生物化石,對研究古地理有重要意義。這一化石嵌在叢臺區龍湖公園的一塊石灰巖內,殘片長約6釐米、寬約3釐米,灰褐色,體管、橫紋等結構較為清晰。
  • 專家在貴州凱裡找到古生代六個紀古生物化石
    新華網貴陽9月13日電(記者 周芙蓉)有關專家通過在貴州黔東南的凱裡市野外實地考察,找到完整的古生代六個古地質海相地層。  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巫宜山的帶領下,幾年來有關人員經過160多次野外實地考察探明了凱裡市範圍內的古生代地層和古生物資源,共採集到了2萬餘件古生物化石標本。
  • 河北邯鄲發現早古生代奧陶紀「角石古生物化石」
    新華社石家莊8月4日電(記者白明山)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日前發現了「角石古生物化石」,這是距今4.38至5.1億年奧陶紀的角石古生物化石,對研究古地理有重要意義。這一化石嵌在叢臺區龍湖公園的一塊石灰巖內,殘片長約6釐米、寬約3釐米,灰褐色,體管、橫紋等結構較為清晰。
  •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蜻蜓化石 大如手掌
    原標題: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蜻蜓化石 大如手掌  東方網6月15日消息:記者15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科研人員領銜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最新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這種新發現的原始蜻蜓翅展寬度達到210毫米,與成年人手掌長度類似,是目前在我國發現的第二大蜻蜓化石。
  • 我國學者發現大型蜻蜓類化石 這是一種新的遠古蜻蜓
    光明日報南京6月15日電(鄭晉鳴、徐曉陽)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海春領銜的「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三疊紀大型原蜻蜓目化石,是我國目前已知的第二大蜻蜓類化石。
  •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原始蜻蜓化石,大小如同成年人手掌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原始蜻蜓化石,大小如同成年人手掌 新華網南京6月15日消息,記者15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科研人員領銜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最新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
  • 【中國科學報】新研究揭示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中國科學院
    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與中國科學院聯合團隊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支持下,以化石記錄重現生物演化歷史,改變了當前對古生代(約5.4億年—2.4億年,相當於寒武紀至三疊紀早期)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的認知。相關成果1月17日在線發表於《科學》。  生命起源與演化是世界十大科學之謎,也是《科學》雜誌列出的125個重大科學問題之一。
  • 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最早的花骨海綿類化石
    中新網南京2月26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6日消息,該所研究人員在安徽省南部涇縣北貢特異埋藏海綿動物群中發現並報導了奧陶—志留紀過渡期的花骨海綿化石。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花骨海綿類化石,可將其化石記錄提前了3億多年。
  • 英科學家發現遠古巨型海蠍化石 身長2.5米稱霸海洋
    2.5米長的古代海蠍子的巨螯化石。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地球漫長的生物進化史上,曾出現過很多可怕的巨型怪獸。英國科學家日前發現的遠古海蠍子化石表明,這種節肢動物的身長曾達到2.5米,堪稱當時的海洋霸主。這一發現也再次改寫了科學家對同一時期古生物體型的認識。
  • 盤點上古洪荒巨獸(古生代),地球顯生宙史詩–歷史學習筆記3
    頭和軀幹的前部覆蓋著堅厚的骨質甲片,靠吸食海藻為生,屬於布龍度蠍子的食物。從被發現的化石可以看出它跟節肢動物如昆蟲,蜘蛛,螃蟹一樣,都具有堅硬的外殼骨架,具節的四肢,以及分段的身體。就發現的化石個體,最大的體長可以達到3.5米,光頭部也能達到足足60釐米,可以說在二疊紀是一個相當恐怖的大傢伙
  • 比現在蠍子大100倍的古蠍子王,布龍度蠍子有多恐怖?
    現在世界上的蠍子種類大約有1700餘種,一般體長都在5-6釐米左右,蠍子的體型雖然小,但作為五毒之一,任何蠍子都有毒,毒性大小不同,而且蠍子有鎧甲,有毒刺,又是完全為肉食性的,所以5釐米長的蠍子就足夠令人生畏。
  • 準噶爾盆地發現三疊紀大型原蜻蜓目化石
    原蜻蜓目的Triadophlebiomorpha支系代表了古生代巨型蜻蜓和現代蜻蜓的形態學「連結」,然而關於該支系的身體結構和生物古地理研究較少。 近幾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張海春研究員主導的「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對陸相三疊系進行了詳細的地質考察和化石採集工作,在盆地南緣和西北緣發現了一些新的昆蟲化石產地和大量昆蟲化石,對這些昆蟲群的系統研究將有助於恢復三疊紀昆蟲的復甦和輻射過程以及追溯部分現生昆蟲類群的起源。
  • 山東諸城發現一枚白堊紀含胚胎恐龍蛋化石(圖)
    22枚恐龍蛋化石圍成了一個「恐龍蛋窩」。  日前,記者從山東省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獲悉,該市在發掘出的一窩含22枚恐龍蛋化石中,驚喜地發現一枚白堊紀含胚胎恐龍蛋化石。從恐龍蛋的骨骼和後肢看,其明顯具有獸腳類恐龍的特徵。
  • 江西發現新種蜥腳次亞目恐龍化石:中國贛南龍
    原標題:江西發現新種蜥腳次亞目恐龍化石:中國贛南龍   中國江西省發現新種蜥腳次亞目恐龍化石——中國贛南龍(圖片來自:化石網wingkof)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呂君昌等人在2013年第三期的《地質學報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 新研究揭示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
    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與中國科學院聯合團隊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支持下,以化石記錄重現生物演化歷史,改變了當前對古生代(約5.4億年—2.4億年,相當於寒武紀至三疊紀早期)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的認知。相關成果1月17日在線發表於《科學》。
  • 德西部發現最大節肢動物化石:遠古海蠍子長2.5米
    中新網11月2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報導,英國和德國科研人員在德國西部,發現一種遠古海洋蠍子的化石,相信它們有2.5米長,比一般成人還要高。  這種名為「Jaekelopterus rhenaniae」的海蠍子生活在4億6000年至2億5500年前,單單是爪子就有46釐米長。
  • 灰峪化石之旅
    在這裡可能會發現的化石有哪些呢?,又是古生代蘆木植物體的總稱,髓模表面縱肋和縱溝在節上交互排列,具節下痕。我們此行沒找到鱗木類的標本,配圖來自參考文獻《中國古生代植物》中的圖版,分別是採自內蒙大青山水晶溝的斜方鱗木和河北峰峰和村的貓眼鱗木。
  • 八大遠古超級生物:圖9是在中國發現,每一種都可以與恐龍抗衡
    這種蠍子也是一種遠古生物,根據考古學家們的研究推算,這種生活在4億年前的蠍子,它們在當時體長可達到60釐米。現在如果一個60釐米的大蠍子在人們的面前的話,那麼是有多麼的恐怖。所以有網友感嘆:也得慶幸我們並沒有生活在遠古時期,否則那時候人類都不知道自己是有多麼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