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科學家發現遠古巨型海蠍化石 身長2.5米稱霸海洋
2.5米長的古代海蠍子的巨螯化石。英國科學家日前發現的遠古海蠍子化石表明,這種節肢動物的身長曾達到2.5米,堪稱當時的海洋霸主。這一發現也再次改寫了科學家對同一時期古生物體型的認識。***蠍螯化石長半米據英國《泰晤士報》11月21日報導,這塊化石來自一隻3.9億年前的海蠍子的巨螯,也就是它頭部第一對附肢中的一條,長約46釐米。
-
美國發現4.5億年前海蠍化石 長1.7米曾統治地球
新發現的化石顯示,地球上的第一個大掠食怪物是一個奇怪的大水蟲。幾乎五億年前,遠早於恐龍出沒之前,地球上佔主導地位的大型食肉動物是一種巨型海蠍子。迄今發現的最大和最古老的海蠍化石在美國愛荷華州出土。科學家發現,在愛荷華州所有地方都留下了這些史前新怪物的跡象。
-
一場虛擬解剖發現5億年前節肢動物頭部秘密
澄江生物群化石蘊含節肢動物演化史 在漫長的地球歷史時期,由於各種原因,大多數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的節肢動物物種已紛紛滅絕,倖存者則逐漸演化為今天的蜘蛛、蠍子等螯肢動物,蜈蚣、馬陸等多足動物,以及蝦、蟹、昆蟲等泛甲殼動物。
-
2米長的「巨型蜈蚣」你見過沒有?
節胸屬成員最大長度約2.3米,寬度則可達50釐米,生存於3億4000萬至2億8000萬年前的石炭紀晚期,分布在北美洲及蘇格蘭。它們已知陸地上最大型的無脊椎動物。科學家認為節胸屬的成員普遍都為草食性,證據在於一些標本的腸道內與糞化石曾發現蕨類孢子與石松門植物的殘骸。節胸屬於二疊紀初期就滅絕,當時潮溼的氣候乾涸,破壞了雨林及造成沙漠化。因此,大氣的含氧量也大幅下降。巨型的節肢動物都不能在此乾涸及低氧的環境下生存。
-
2米長的「巨型蜈蚣」你見過沒有?
2米長的蜈蚣-節胸蜈蚣Arthropleura2.3米,寬度則可達50釐米,生存於3億4000萬至2億8000萬年前的石炭紀晚期,分布在北美洲及蘇格蘭。巨型的節肢動物都不能在此乾涸及低氧的環境下生存。)的廣翅鱟目節肢動物,化石發現於阿根廷中部的聖路易省。
-
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蠍子、蜘蛛等螯肢動物始祖
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蠍子、蜘蛛等螯肢動物始祖 莫裡森蟲復原圖新華社南京9月12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與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合作
-
中國科學家發現的「五億歲的奇特生物」填補了節肢動物進化鏈
但研究人員最近發現,這還不是它最奇怪的地方。 這些肉莖支撐著複眼,安裝在一個半圓形的融合頭盾上。這種微小的海獸還有一個關節連接的上半身,15個關節和脊椎尖端的四肢,以及可能被用來捕捉獵物的向上彎曲的大「手臂」。 其中一些特徵與其他古代節肢動物的化石是分開的,這些節肢動物是一種有外骨骼、分節體和有關節腿的無脊椎動物。
-
首次揭秘5億年前澄江節肢動物頭部口板特徵
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大多數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節肢動物物種都由於各種原因而滅絕,倖存的部分則逐漸演化為今天的螯肢動物(蜘蛛、蠍子等)、多足動物(蜈蚣、馬陸等)和泛甲殼動物(蝦、蟹、昆蟲等)。 寒武紀澄江生物群地層中保存了大量呈特異埋藏的化石標本,記錄了節肢動物等諸多後生動物門類在距今5.18億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期的繁盛。
-
中國新發現一枚古生代蠍子化石
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8月3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3日消息,該所與雲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新發現了一枚產自內蒙古烏達煤礦的蠍子化石,這是中國發現的第二枚古生代蠍子化石。 研究團隊將這枚保存較為完整且精緻的蠍子化石歸入始蠍屬、未定種。
-
美國新發現4.5億年前巨型海蠍化石
新發現的化石顯示,地球上的第一個大掠食怪物是一個奇怪的大水蟲。幾乎五億年前,遠早於恐龍出沒之前,地球上佔主導地位的大型食肉動物是一種巨型海蠍子。迄今發現的最大和最古老的海蠍化石在美國愛荷華州出土。科學家發現,在愛荷華州所有地方都留下了這些史前新怪物的跡象。
-
5.2億年前節肢類幼蟲化石長度僅兩毫米
如圖所示,這是科學家最新發現的5.2億年前節肢動物幼蟲化石,它的長度僅2毫米,保存狀況非常完好,通過微計算機斷層掃描可呈現身體3D結構。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目前,科學家發現5.2億年前非常罕見的節肢動物幼蟲化石,其體長僅2毫米。
-
中美科研人員聯手揭秘5億年前節肢動物頭部口板特徵
此項研究利用顯微CT技術,為雲南澄江節肢動物腿肢構造的發育生物學研究打開了新的窗口。節肢動物是顯生宙以來地球上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動物門類。在漫長的地球歷史時期,大多數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的節肢動物物種都由於各種原因而滅絕,倖存的部分則逐漸演化為今天的螯肢動物(蜘蛛、蠍子等)、多足動物(蜈蚣、馬陸等)和泛甲殼動物(蝦、蟹、昆蟲等)。
-
史前恐怖「巨蟲時代」:蜻蜓比鳥大,蠍子近1米,「蜈蚣」2米多!
普莫諾蠍出現在3.5到3.3億年前,也叫肺蠍,所以又被譽為「會呼吸的蠍子」。其外表和現在的蠍子差不多,但體長將近1米(70釐米左右),屬於超大plus版。但相較於其他昆蟲,普莫諾蠍存在地球上的歷史很短,它們的化石僅在蘇格蘭的西洛錫安等地區被發現,加上出土量極少,所以它們的食性、生活方式都十分神秘,科學家只能推測其以小型四足動物或者其他節肢動物為食。
-
巨無霸節肢動物——翼肢鱟
翼肢鱟是一種在泥盆紀出現的動物,它們屬於螯肢亞門,是記錄可考最大的節肢動物。初次出現在4.2億年前左右,大約2.7億年前完全滅絕,在地質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它們存活的1.5億年間又發生了什麼呢?史上最大的節肢動物翼肢鱟翼肢鱟也是海蠍的一種,但是跟布龍度蠍子不同的是,它們體型巨大,體長可達3米左右,相當於一層樓高,這種龐然大物是海洋中頂級獵食者之一。在它們統治海洋時間,其他物種只能在夾縫中生存。翼肢鱟主要生活在淺水區域,通過偷襲的方式捕食魚類和三葉蟲。雖然翼肢鱟體型巨大,但是它們相當善於偽裝,是一個絕對優秀的狙擊手。
-
3億年前的石炭紀,為何會進化出2米長的昆蟲?
石炭紀指的是距今2.86億到3.6億年前的一段時期,該時期被稱作「巨蟲時代」,有長達2米的「千足蟲(馬陸)」,翼展1米的蜻蜓,這些昆蟲得益於當時豐富的含氧量(高達35%)。在3.5億年前,地球生物剛剛經歷了泥盆紀,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瘋狂崛起,那時候陸生動物並不多,於是在泥盆紀的5000萬年間,地球大氣的含氧量急劇上升,進入石炭紀後,大氣含氧量達到了地球歷史的最高值,平均濃度35%(現階段是21%)。
-
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海洋食物鏈頂端節肢動物化石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新近在華北板塊發現了5億年前的珍稀節肢動物西德尼蟲的化石。這種遠古動物化石此前只在加拿大發現過。西德尼蟲是寒武紀最具代表性的節肢動物之一。它體長10釐米左右,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具有分化的附肢,頭部前端還長有兩根長長的觸鬚。
-
首次被發現!這種5億年前的「四不像」動物,將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它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既有海洋巨型捕食動物奇蝦的掠食性附肢,又有我們熟知的蚊蟲蝦蟹等節肢動物硬化的表皮、癒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幹和分節的腿肢。
-
古生物學家發現目前已知最古老螯肢類節肢動物
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9月12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該所法國籍博士後塞德裡克·阿里亞與和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同行合作,在寒武紀中期布爾吉斯頁巖動物群中發現了一種莫裡森蟲新物種,代表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螯肢類節肢動物。這項研究將包括螯肢動物的起源時間提前到了5億年前。
-
歷來七種最大動物 秘魯巨型企鵝有1米5高(組圖)
以下是歷來七種最大的動物: 1、哥倫比亞煤礦發現最大的蛇化石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根據哥倫比亞北部出土的蛇類骨架化石推測,5500萬年前生活在南美洲熱帶地區的一種巨蛇可能是研究者已知蛇類中最長的物種。研究人員將這條巨蛇命名為Titanoboa cerrejonensis。
-
中科院團隊新發現!五億年前化石「麒麟蝦」揭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宣布發現了一種形似蝦一樣的動物化石——「麒麟蝦」,該化石來自5億多年前,身體兼具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多種特徵,是打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