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口店發現40萬年前猿人用火新證(圖)

2020-11-25 騰訊網

  昨日,工作人員在周口店猿人洞進行發掘。當天,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搶救性清理髮掘成果發布。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發掘出的石器、動物骨骼標本化石等。

  工作人員用紅色標籤標示出發掘到的燒骨燒石。

  新京報訊 (記者李婷婷)昨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從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搶救性清理髮掘成果發布會上了解到,距今約40萬年至50萬年前,曾經在猿人洞內生活過的「北京人」已經能夠控制火了。

  據介紹,在清理過程中,火塘、原地燒結土、燒石、燒骨等古人類用火遺物、遺蹟的密集出現,為「北京人」用火行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素材,是「北京人」用火的新力證。

  出土野豬、犀牛等骨骼標本3000多件

  「叮噹!」「桌球!」……昨日在房山區周口店遺址「猿人洞」西剖面的發掘現場,考古科研人員正用專業工具發掘新的燒石、燒骨和「北京人」生活過的其他痕跡。

  猿人洞原是一個天然石灰巖溶洞。從大約五六十萬年起,「北京人」在這裡斷斷續續地生活到約20萬年前。「北京人」的遺骨、遺物、遺蹟和洞頂塌落的石塊和洞外流入的泥沙等,在洞內一層又一層填充起來,形成13層的堆積層。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猿人洞搶救性清理髮掘隊隊長張雙權介紹,此次主要公布的是2011年-2014年對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第4層的發掘成果。發掘共出土可鑑定標本上萬件,其中包括近4000件石製品,原料基本為脈石英,另有水晶、燧石等,石製品類型包括石片、刮削器、砍砸器、斷片、碎屑等。

  可鑑定的大中型動物骨骼標本有3000多件,包括碩獼猴、腫骨大角鹿、梅花鹿、野豬、犀牛、三門馬、鬣狗等;另外還出土了嚙齒類、鳥類等小型動物化石2000餘件。

  火塘、原地燒結土等力證「北京人」用火

  橘紅色、淺紅色、黃色、炭灰色……新京報記者在發掘現場注意到,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第4層的西剖面,呈現出色彩分明的層次。

  張雙權介紹,第1地點猿人洞的第4層是遠古時期「北京人」生活的集中區域,不同的顏色變化反應出了「北京人」生活過的不同痕跡,例如紅色地層說明是當時燃燒用火的區域,炭灰色地層則有很多燃燒後炭化的化石等。

  著名舊石器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高星介紹,猿人洞第4層位是前人記錄中的「灰燼層」,火塘、原地燒結土、燒石、燒骨等用火遺物、遺蹟的密集出現,提供「北京人」用火的有力證據。

  ■ 焦點

  1 「北京人」會用火意味啥?

  對生存演化至關重要;回應西方學者質疑

  近30年來,部分西方學者質疑「北京人」用火及保存火種的能力。提出了作為古人類用火證據的燒骨、燒石、灰燼可能是從洞外被水流衝入的;被燒過燻黑的材料以及灰燼可能是自然火造成的,或洞內的腐植材料,鳥類、蝙蝠等的糞便自燃或氧化反應的結果。

  為何眾多專家關注「北京人會用火」?中國著名舊石器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高星表示,有控制地用火對人類的生存和演化至關重要,是人類在動物界中具有排他性的行為特徵。而且可以用火熟食改變了人類的攝食方式和營養結構,延長壽命,使生命變得更有質量和保障。

  此次周口店遺址新發現的用火遺物、遺蹟證明了北京猿人確實會用火,有力回擊了西方學者的質疑。

  高星表示,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北京猿人被認為是最早的會用火的古人類,也是猿人階段用火的重要代表。雖然近年來,有學者發表了相關文獻證明以色列古人類早在79萬年前就會用火,但在學術界仍有爭議。

  2 如何證明「北京人」用火?

  自然火難以達到700℃以上加熱;發現矽質體

  高星介紹,有兩方面證據可以證明「北京人」會控制用火,而非自然火。首先,根據在猿人洞第4堆積層發掘的火塘、原地燒結土、燒石、燒骨等古人類用火遺物,針對這些疑似用火遺蹟沉積物,及與其處於同一平面的其他沉積物進行分析表明,遺址疑似用火區沉積物很可能經歷了700℃以上的加熱,而自然火一般無法達到如此高的溫度。例如發掘的燒骨,完全可以排除表層的化學浸染;存在集中用火的部位,存在持續燃燒導致的高溫事件(野火無法達到的溫度),指向人類有控制用火的行為。

  西方學者在質疑「北京人用火」時曾提出,此前洞內「灰燼」分析測試沒有發現樹木燃燒所應該產生的植矽體及相應的鉀等化學元素等。

  為了獲得「北京人」用火的確鑿證據,專家從磁學、植矽體、孢粉、紅外光譜分析等多個因素綜合對「北京人」是否用火的證據進行了重新檢驗,研究發現,第1地點的第4層和第6層灰燼中含有矽質體,說明「北京人」在距今40萬-50萬年前已經可以有控制地用火。

  ■ 揭秘

  發掘時三維雷射掃描等全上陣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猿人洞搶救性清理髮掘隊隊長張雙權介紹,在發掘過程中,發掘隊採用包括三維雷射掃描、全站儀測繪等現代田野考古科技手段,系統提取沉澱樣品做分析測試與模擬實驗觀察。

  與此同時,與中科院地質所、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等單位的人類學、考古學、地質學等方面的專家合作,對遺址地層進行連續的高精度、高解析度技術採樣。對特殊、珍貴的測試樣品(如用火遺存、純度高的碳酸鹽晶體等)給予格外關注和處置,對出土遺物、遺蹟進行全站儀三維定位與標記,特殊是對人工生活面等重要遺蹟現象進行三維掃描和翻模複製保存,並對剖面圖、影像資料等進行記錄。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李婷婷

  本版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相關焦點

  • 世界文化遺產,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經科學家研究鑑定,認為所發現的北京猿人頭蓋骨,是距今60萬年前的猿人,而後根據推測還原了猿人的生活場景,建立了遺址博物館。後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圖為周口店北京猿人頭蓋骨還原塑像。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是1929年由我國考古學家發展,當時震驚世界。
  • 定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發現100周年郵資片發行量87萬,高清圖搶先...
    現在開始JP237《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發現100周年》郵資片(6月9日)首日掛號實寄片預定,需要的童鞋儘快預定(5月20日上架開始辦理預定)!  周口店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背靠峰巒起伏的太行山脈,面臨廣闊的華北平原,山前一條小河潺潺流過。這裡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溫暖宜人,是5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10-20萬年前的早期智人、1-3萬年前的山頂洞人曾經生活的地方。  周口店遺址發現於1918年,1921年開始試掘,1927年進行系統發掘,1929年裴文中發現第一顆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 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90周年:丟失的化石在哪裡?
    相貌獨特的北京猿人  在周口店遺址的「猿人洞」裡,還發現了頭骨、體骨、牙齒等,總計發掘出40個左右的北京猿人個體。論及外貌,他們的頭骨扁平,眉脊粗壯,沒有現代人這樣凸起的下頜。  「研究表明,這些北京猿人的腦量約1088毫升,介於現代人跟黑猩猩之間。」
  • 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相隔60萬年相遇龍骨山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大約60萬年前,北京西南周口店附近的龍骨山上,氣溫要比現在高一點兒,但很溫和。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此後,隨著考古發現越來越豐富,漸漸描繪出了一個完整的北京猿人生存景象:他們群居,通常幾十個人組成原始群落,會用火,開始吃熟食,使用自製的石器狩獵,腫骨大角鹿即是他們的獵物之一。 「北京人」的獵物,被砍掉角的腫骨大角鹿頭骨。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猿人和智人有何關係?北京猿人的發現,改寫了中國人起源的歷史。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京猿人的技能可不低!
    北京人原來是用火達人據2015年7月《新京報》和《人民日報》的報導,近期中國考古專家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更多古人類用火的遺物、遺蹟等重要證據,表明北京人很會用火!1【《新京報》報導北京人用火新證】怎麼知道北京人很會用火呢?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中國數字科技館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26地點山頂洞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西南的房山區,地處華北平原和燕山山脈的接壤處,保護範圍1368公頃,其中遺產區480公頃到目前為止,遺產區域內共發現23處古人類、古動物、古文化遺物的化石地點,年代範圍從500萬年前到距今1萬多年前為止。
  • 新進展!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洞熊化石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洞熊化石研究獲進展。  發現2  為北京猿人研究提供新證據  此次發現除對洞熊演化歷史的貢獻外,對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的研究也帶來了新的認識。  「洞熊是穴居熊類,冬天靠冬眠度過。
  • 北京的周口店猿人遺址你是否去探尋過近百萬年前的歷史遺蹟
    建國以來,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又陸續發現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遺蹟等新材料,是研究人類發展史和中國原始社會史極其珍貴的資料,俗稱「猿人洞」,位於龍骨山的東北坡,是北京人頭蓋骨的出土點,東南為華北大平原,西北為山地,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為石灰巖,在水力作用下,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堆積層範圍東西長140米,南北寬2-40米不等,厚40餘米,共分13層)。
  • 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是我們的祖先嗎?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圖:最新版初中歷史教材關於北京猿人的表述上世紀80、90年代。
  • 文明之聲 | 北京猿人頭蓋骨出土90周年:不斷豐富史前文化遺產
    這是上世紀世界最重大的科學發現之一,人類的歷史被推前至50多萬年前(後續的測年表明北京猿人最早者為距今80萬年左右),並據此確立了人類演化史上十分重要的直立人階段,成為人類起源與演化研究的一座裡程碑。90年間,周口店遺址留下了豐富的學術記錄:代表40餘個體的北京猿人化石被逐一發現,數十萬件石製品被發掘出土,早期人類有控制用火的證據被收集論證,大量與古人類生存相關的動物化石被採集,26處有學術價值的遺址點被發現和發掘……通過大量研究成果,東亞古人類從直立人經早期智人直至晚期智人的近80萬年的體質演化和文化發展框架得以搭建
  • 北京猿人頭蓋骨如何「失而復得」?
    「希望能再次從自己手中找到中國猿人的化石。」 在發掘工作開始前,裴文中先生表達了這樣的願望。1966年3月15日,在裴文中先生主持下,對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進行了再次發掘(參加發掘的有顧玉珉、柴鳳歧等,還有越南留學生杜文寧)。這是自1929年12月2日下午4時,裴文中先生在主持發掘時,首度發現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後,又一次大規模發掘工作。
  • 古人類種類:晚期直立人,例如北京猿人
    晚期直立人化石發現較多,分布範圍也較廣,在華北、華中、西南、東南和東北等地區都有發現,比較重要的標本有北京人、和縣人、金牛山人。此外,在河南、湖北、遼寧也發現有晚期智人化石標本。北京人發現於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的一個洞穴中,是在我國最早發現的猿人化石。
  • 380萬年前的猿人頭骨,告訴你不一樣的「人類進化史」
    非洲新發現380萬年前猿人頭骨化石 圖/參考消息、法新社令人震驚的是,這不僅是一個罕見的完整猿人頭骨,而且帶有顛覆當前而新發現的這顆猿人頭骨化石,恰恰就來自這個關鍵的時間點。不過,它帶來的驚人信息,是「驚嚇」不是「驚喜」,因為它可能指向我們一個認知偏差。
  • 食人族陰影籠罩北京猿人(組圖)
    1936年11月,魏敦瑞考察周口店遺址時的留影。北京人頭蓋骨出土時的現場。  主要論據 只剩頭蓋骨,不正常  1921年,北京人遺址被發現。1929年12月2日,考古專家裴文中帶領考古發掘人員首次在北京房山周口店發掘出北京猿人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1936年的冬天,賈蘭坡又連續找到了三顆猿人頭蓋骨。
  • 世界著名古人類遺址周口店:發現異常埋藏區
    新華網北京6月23日電(記者李楊)長期以來,周口店遺址一直以兩種方式進入公眾視野:考古科研的新發現和遺址的安全及隱患。最近,隨著周口店發現異常埋藏區以及遺址搶險加固工程提上日程,周口店再度成為考古界和文物界關注的熱點。
  • 朊病毒基因揭秘北京猿人可能是早期食人族(圖)
    1939年德國學者論證最早食人族第3頁: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多於軀幹與被食的尼安德特人頭顱情形相似 圖1:北京猿人塑像 圖2:五具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模型 今年,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被發現整整70年了。日前,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開始擴大保護面積,並又重新發現了牙齒飾物化石。北京猿人的待解之謎有許多,新世紀的一個新話題便是—— 北京猿人的發現將人類歷史提前了50萬年,使北京成為人類的發源地。人以食為天,北京猿人吃什麼? 有更新的科學手段檢驗,他們不是食人族嗎?
  • 北京猿人:上下五千年,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人類之一
    北京猿人將人類歷史提前了50萬年,這一發現使中國成為了當時全人類的發源地,那種驕傲和自豪多年都保留在中國人的心中。亦稱北京猿人(全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或簡稱"北京人")。一種滅絕了的人,發現於中國周口店的更新世山洞堆積物中,有破的頭骨和身體的部分骨骼,他在某些形態細部方面比爪哇猿人進步,但與後者相近的程度比與其他化石人類或與近代人相近的程度都大。
  • 從「龍骨」到科學研究:周口店遺址的發現
    房山地處華北平原與太行山交界,40億年的自然造化、千百萬年的地質變遷,造就了獨特的自然景觀。這裡是最早的人類繁衍棲息地之一,70萬年的人類史、5000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建城史綿延不斷,演繹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的完整脈絡,見證了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文化的長遠歷史,形成了以「人之源」「城之源」為核心的、獨一無二的北京源文化金名片。
  • 周口店猿人遺址發現"北京人"用火新證據反駁西方學者
    中國網7月17日訊(記者 肖冰)「本次發掘中的一重要發現是清理過程中火塘、原地燒結土、燒石、燒骨等古人類用火遺物、遺蹟的密集出現,它們為『北京人』用火行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素材。回應了近30年來,部分西方學者質疑『北京人』用火及保存火種的能力一說。」今日,中國著名舊石器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高星在北京周口店遺址新聞發布會上介紹。
  • 北京周口店遺址考古發現「北京人」用火新力證
    人民網北京7月19日電(記者餘榮華)記者近日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2009年—2014年的清理髮掘過程中,出土了大量具有科研價值的人類文化遺存。古人類用火遺物、遺蹟的密集出現, 為「北京人」用火行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