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答案:北京猿人顯然不是人與猿之間的過渡物種,因為人和猿的過渡出現在距今約300多萬年前,而作為猿向人進化的第一階段,南方古猿才是猿與人的過渡物種。那麼,在整個的人類進化史,北京猿人扮演了什麼角色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
為什麼說南方古猿是猿向人進化的過渡物種?
在人類的進化史中,南方古猿一直被認為是從猿到人轉變的第一階段,也就是真正的猿和人的過渡物種。那麼,為什麼會有這個說法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什麼是古猿?
從進化的角度看,人類是有古猿進化而來的。根據已發現的化石看,最早的猿類是中華曙猿,這是一種生活在距今約4500萬年前的中國的一種古猿,它的化石是在1985年在我國的江蘇溧陽發現的,同時它也是最早的靈長目類人猿亞目的物種。從化石的形態上看,中華曙猿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靈長類動物,它們僅比現在的老鼠大一些,尾巴比較長。
到了距今約3000萬年前,另一種進化版的靈長類動物出現了,它就是原上猿。相比較中華曙猿,原上猿的體型明顯的增大,已經與現在的家貓體型差不多,並且它們有著更長的手臂,從已發現的化石看,古生物學家推斷,它應該與現在的長臂猿非常相似。不過,它依然是四肢行走的靈長類動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距今約1500萬年前,亞洲、歐洲、非洲大陸上出現了一種新的古猿類,它們就是臘瑪古猿。從化石的形態看,臘瑪古猿已經更像現在的猿類,並且它們的腦容量已經達到了300毫升。它們主要生活在森林中,屬於雜食性動物(從牙齒的結構以及磨損程度推斷),而且已經初步具備了使用石頭作為工具的能力。
因此,無論是從形態還是習性上看,臘瑪古猿已經比較的接近人了,不過,它們依然是四足行走的靈長類動物。
在臘瑪古猿滅絕之後,距今約390萬年前,古猿的最後一個形態出現了,它們就是南方古猿。最早的南方古猿化石出土於南非,是一具幼年的南方古猿化石,之後,在非洲的各地相繼又出土了不少南方古猿的化石。其中最知名且最完整的就是出土於非洲東北部的一具成年雌性南方古猿的化石了,它被命名為「露西」。從露西的完整骨骼化石看,她已經具備了直立行走的能力,並且從南方古猿化石的遺址中,古生物學家還發現了大量的經過改造後的石器。
因此,南方古猿擁有了直立行走的能力和簡單製作工具的能力,成為了猿向人進化的主要證據。所以,南方古猿是由猿向人進化的第一階段。
北京猿人
從南方古猿開始,人類開始了真正的進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南方古猿中的纖細型南方古猿在距今約200萬年前在非洲進化成為了最早的能人。從已發現的能人化石看,能人的腦容量已經由南方古猿的500毫升進化為650毫升左右,而且他們的下肢形態已經與現代人非常接近了,並且他們除了能夠製造更精緻的石器工具外,還有了建造初級住所的能力。而這些特點也恰恰是他們被稱為能人的原因。
在能人之後就是直立人了。直立人相比能人來說,有了更大的腦容量(平均1000毫升),而且他們終於從非洲大陸上走了出來,去到了其他的大陸上,最重要的是,直立人學會了火的使用。火的使用在人類進化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這代表著,原始人終於可以不像野獸那樣以生的食物為食了。而我們今天說的北京猿人就是直立人的一種。
從已發現的化石看,能人向直立人的進化,從能人一出現就開始了(距今約200萬年前),而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年前,屬於晚期直立人了。從北京猿人的化石看,它們除了身高比現代人平均要矮一些外,其他各項特點都已經與現代人非常接近了,而且它們的腦容量已經到了平均1088毫升,與現代人的腦容量也比較的接近了(1400毫升)。除此之外,古生物學家還在北京猿人的遺址中發現了厚厚的灰燼層,這證明北京猿人已經具備了使用火和保存火種的能力。其次,在遺址中發現的獸骨製成的器具,這些器具除了具備切割的能力外,還具有裝飾的作用,因此,骨角器的出現被視為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總結
北京猿人是直立人,而在直立人後還有智人,最後才到現代人,而且雖然北京猿人的名字中有「猿」,但是,從能人開始,就已經與古猿有了明顯的不同了。而有猿到人的重要標誌就是直立行走和製造工具,所以,南方古猿才是由猿到人的第一階段。
不過,北京猿人是最早使用和發明骨角器的原始人,所以,他們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