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猿人吃人說證據不足 基因證據或有他解[圖]

2021-01-15 東方網

  

  

  圖片說明:國內專家對北京人不是「食人族」基本達成共識,不過對於他們是否如這個雕塑表現的那樣以打獵為生,尚有分歧。

  

  

  圖片說明:當年的學者用爐火烘乾出土的北京人遺骨。

  反駁1 頭蓋骨更容易保存
  
  「認為北京猿人是食人族的原因,無非就是認為所發掘的北京猿人化石中,頭骨較多,肢骨很少。」吳新智院士認為所謂的這一證據其實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北京猿人長期以來便被認為是開『食人之風』的始祖,這種說法是魏敦瑞首先提出的,但是我國老一輩科學家對此早就提出了疑義。」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黃萬波研究員如是表示。
  
  黃萬波是「巫山人」、「藍田人」、「和縣人」的發現者,也參與了近幾年周口店的一些發掘工作。在他印象中,魏敦瑞在古人類學界享有權威地位,北京猿人是食人族的論點曾一度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中國學者很早就曾撰文反駁過魏敦瑞的推論。
  
  「其實在對古人類的考古發掘中,頭骨多,肢骨少,是較為一般的現象。」黃萬波指出在其對巫山人、和縣人等考古發掘中,也出現此種現象。這是因為對比起來,在漫長的時間演化中,頭骨更容易保存下來。
  
  此外,黃萬波還解釋了另一個原因。那便是考古發掘現場往往是眾物橫陳,各種物種的遺骸都有可能,而人的頭骨較為易識別。加之,動物對人的頭骨也不太「感冒」,所以肢骨有可能落入動物之口,而人的頭骨卻有較大的機率避免這種危害。
  
  認為北京猿人有吃人風氣的根據還有:頭骨的顱底部分破裂,是敲破取食造成的。黃萬波指出儘管自己在考古發掘中,並未發現類似的古人類頭蓋骨,但是造成頭骨顱底部分破裂、出現鑿痕是由於顱底結構的弱點及保存條件的綜合合力造成的。
  
  顱底有許多供神經和血管通過的孔道,骨質厚薄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受壓後易於破碎而解體。相較之下,頭蓋骨部分由於它的穹窿形,厚薄較為一致。即使受到了外來壓力,也不容易破碎。即使破碎,也是裂成較大而平扁的骨片,比較容易被保存下來。同時,面骨部分也比較脆弱,容易破碎,因而在人類化石中也常缺損。
  
  反駁2 體質形態發展存在不平衡
  
  魏敦瑞在做出北京猿人是食人族的推論中,曾表示由於北京猿人頭骨與肢骨進化程度的不同,曾推論存在兩類人。
  
  「其實在人類進化中,體質形態本來就存在發展不平衡現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從事古人類研究得劉武研究員解釋道。

  現代人與古人類體質最大區別是,現代人纖細,而古人類粗壯,不僅是頭骨形狀,尺寸和厚度等的變化都符合總的人類進化規律。但這種體質進化的步伐在古人類史上,體現得並非完全一致。
  
  在人類進化過程中,首先是直立行走,四肢向現代人的方向發展,而後是腦的擴大和頭骨的發展。所以猿人頭骨的形態落後於四肢。因而,我們不難理解北京猿人的形態,像是猿的頭配著近似現代人的身軀。吳汝康院士曾於1999年在《人類學學報》上發表論文詳細論證,北京猿人的化石並不代表兩種人,而只屬於一種人,就是猿人。
  
  反駁3 基因證據可有其他解釋
  
  那麼,對於2003年美英科學家所發現的抗食人基因,又該如何解釋呢?
  
  2003年,《科學》雜誌登出科林奇小組的論文後,很快便有科學家提出疑義。紐約大學石溪分校的人類學家阿倫斯(WilliamArens)表示自己不太贊同科林奇的結論。阿倫斯認為,即使發現了這一抗食人基因,但由於沒有人親眼見過食人的風俗,所以無法斷定出人類史前就有吃人的現象存在。

  還有一些科學家認為,現代人的變異普裡昂蛋白基因並不能證明人類的祖先曾經有吃人的習慣,也可能存在著其他的解釋。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專家索列格(ChristophSoligo)認為,有傳染性的普裡昂蛋白可能跨物種傳播,吃受普裡昂蛋白汙染的動物也可能導致有保護作用基因的出現。因此,光從普裡昂蛋白基因變異是無法推出人類史前存在吃人現象的。
  
  對此,黃萬波表示基因驗證是需要很多假定的。近幾年,國際上對一些部落食人的佐證,包括DNA分析、基因分析,都不能具體說明北京猿人的情況,每一種族之間還是有其個體的區別。
  
  ◎連結◎
  
  北京猿人吃什麼?
  
  北京猿人並非是食人族,那麼北京猿人當時吃什麼呢?古生物學家普遍持有的觀點是:採集狩獵。

  黃萬波指出在發掘出北京猿人的同時,考古發掘人員也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裡和其他幾個地點發現了北京人製造和使用過的石器,已不下10萬件,種類包括砍斫器、尖狀器、刮削器、雕刻器、石錘和石砧等。「根據日前已發現的石器,它的形制、用途,都可以表明北京猿人已經進入採集狩獵的階段」,黃萬波指出,一直以來,老一代科學家便持有此種見解。
  
  另外,研究發掘人員曾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裡發現獸骨絕大部分是破碎的。他們認為這應當是北京人製作和使用過的骨器。例如截斷的鹿角根部可以當錘子使用,鹿角尖則是良好的挖掘工具。
  
  對此,吳新智認為北京猿人採集日前沒有多大爭議,但至於是否有狩獵行為還無法完全給出定論。
  
  而在劉武看來,史前北京猿人究竟是怎樣,他們的生活場景如何,現在我們只能通過所發掘的石器及其他遺物來推斷。這些步驟便包括,所發掘的器物上是否留有猿人的痕跡?即使在50萬年前,北京猿人已經有狩獵行為,那這種行為是主動狩獵,還是由於某種情況是非主動的……而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我們在辨識北京猿人當時生活習性時應該考慮的。
  
  ◎新知補丁◎
  
  北京人:北京人遺址於1921年首次發現,1927年,發現了一些零星的牙齒和頭骨碎片。這一年正式為「北京人」定了學名———中國猿人北京種,通俗稱法叫「北京人」。1929年,中國學者裴文中發現了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根據1989年的一次測定,「北京猿人」的生活年代為距今57.8萬年前。
  
  尼安德特人:1848年,在歐洲西南角的直布羅陀發現了一些古人類化石,這些化石所代表的古人類就是後來被稱做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的早期智人,但當時卻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1856年8月,在德國杜塞道夫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發現了一個成年男性的顱頂骨和一些四肢骨骼的化石。在這以後,尼人的化石開始在亞洲和歐洲的多個國家被大量地發現。
  
  尼人的生存時代為距今20萬年至3萬7千年之間,創造了被稱為莫斯特文化的石器工業,以細小的尖狀器和刮削器為代表,尼人能夠用火併且已經能夠造火,還開始有了埋葬死者的習俗。
  
  古人類學:研究人類進化的科學,它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古人類和古猿類的化石遺骸,在進化理論的指導下,利用體質人類學、比較解剖學的知識和方法研究古人類及其猿類祖先的體質變化和系統關係。

相關焦點

  • 朊病毒基因揭秘北京猿人可能是早期食人族(圖)
    >圖1:北京猿人塑像 圖2:五具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模型 今年,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被發現整整70年了。日前,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開始擴大保護面積,並又重新發現了牙齒飾物化石。北京猿人的待解之謎有許多,新世紀的一個新話題便是—— 北京猿人的發現將人類歷史提前了50萬年,使北京成為人類的發源地。人以食為天,北京猿人吃什麼? 有更新的科學手段檢驗,他們不是食人族嗎?
  • 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是我們的祖先嗎?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圖:最新版初中歷史教材關於北京猿人的表述上世紀80、90年代。
  • 我要上觀網|中國學者挑戰非洲起源說 缺乏DNA證據是關鍵
    比如有一個支持北京猿人是中國人祖先的,就被自己學生打臉了:中科院古脊椎古人類所的吳新智院士細心比較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和現代人的骨骼特徵,發現70%的中國人在頭骨上有3個特徵和北京猿人是一致的。所以他依舊覺得北京猿人可能是中國人的祖先。但他的學生劉武去非洲考察時,卻發現有30%的東非人在這3個頭骨特徵上也和北京猿人相一致。3個特徵相似都能拿出來說,估計還是政治站隊了。
  • 食人族陰影籠罩北京猿人(組圖)
    隨著50萬年前北京猿人原始生活圖景的不斷展現,德國古人類學家魏敦瑞在研究北京猿人頭蓋骨時,卻發現了重重疑云:北京猿人頭蓋骨保存得並不完好,而且同樣是人的一部分,為什麼頭蓋骨會多於軀幹骨和四肢骨呢?  魏敦瑞於1935年到達北京協和醫院,開始全面負責北京猿人的發掘研究工作。在研究分析過程中,他發現第一顆北京猿人頭骨頂骨表面,留有多處鑿痕。
  • 北京猿人真的是我們祖先嗎?
    我相信任何一個但凡學過一點歷史的朋友都對北京猿人這個名字不陌生——在談到這些古猿的時候我們也很為自己燦爛的歷史和悠久的文化而驕傲。但是假如我今天告訴你,其實北京猿人,包括歷史課本上的元謀人、丁村人、馬壩人、長陽人有可能不是我們的祖先,甚至跟我們現代人沒有太大關係。你會相信嗎?
  • 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相隔60萬年相遇龍骨山
    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此後,隨著考古發現越來越豐富,漸漸描繪出了一個完整的北京猿人生存景象:他們群居,通常幾十個人組成原始群落,會用火,開始吃熟食,使用自製的石器狩獵,腫骨大角鹿即是他們的獵物之一。 「北京人」的獵物,被砍掉角的腫骨大角鹿頭骨。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猿人和智人有何關係?北京猿人的發現,改寫了中國人起源的歷史。
  • 北京猿人頭蓋骨如何「失而復得」?
    1936年11月,賈蘭坡先生主持周口店發掘(此時裴文中先生已赴法),又發現了3件北京猿人的頭蓋骨化石。他回憶說:「英國一家『剪報公司』給我來信說,各國的報刊載你的消息有2000多條,售價50英鎊,問我要不要。我當然不會要。」可見影響巨大。
  • 北京猿人是不是現代中國人的祖先?
    但當時,他並沒有直接的化石證據來支持這種觀點。1891—1892年,荷蘭軍醫杜布瓦在印度尼西亞爪哇發現1件人類頭蓋骨和股骨化石,根據大腿骨的形態特徵,他確定曾經生存在爪哇的古人類已經能夠直立行走,於是將其命名為直立猿人。但由於找不到石器等其他證據,當時學術界對其是否算人有較大爭議。20世紀20年代以來,人們在中國發現了生活在50多萬年前的北京猿人化石。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京猿人的技能可不低!
    北京人原來是用火達人據2015年7月《新京報》和《人民日報》的報導,近期中國考古專家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更多古人類用火的遺物、遺蹟等重要證據,表明北京人很會用火!北京人能吃到這些兇猛和迅速的動物,表明他們具有很強的狩獵能力,而且與我們很多人一樣,是愛肉的吃貨。
  • 北京猿人是我們的祖先嗎?
    提到人類是怎麼來的,目前並沒有一錘定音的說法,而現如今有兩種理論讓科學家們喋喋不休地爭吵,一種是非洲起源說,一種是多地起源說。根據非洲起源說,北京猿人並不是我們的直系祖先;然而根據多地起源說,北京猿人就是我們的祖先。
  • 馬兜鈴酸致肝癌證據不足
    那些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中成藥,吃了會不會導致肝癌?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記者採訪了權威專家。  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但致肝癌證據不足  為了協助國家有關部門有效應對這一中藥安全性問題,及時提供相關的臨床科研信息諮詢,中國中醫科學院日前專門組織召開了專家研討會。
  • 北京周口店發現40萬年前猿人用火新證(圖)
    張雙權介紹,第1地點猿人洞的第4層是遠古時期「北京人」生活的集中區域,不同的顏色變化反應出了「北京人」生活過的不同痕跡,例如紅色地層說明是當時燃燒用火的區域,炭灰色地層則有很多燃燒後炭化的化石等。  著名舊石器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高星介紹,猿人洞第4層位是前人記錄中的「灰燼層」,火塘、原地燒結土、燒石、燒骨等用火遺物、遺蹟的密集出現,提供「北京人」用火的有力證據。
  • 有些古老型人類被認為滅絕了,但我們身上有他們的基因
    前段時間有一個視頻很流行,一位帥哥告訴大家,北京猿人不是我們的祖先,因為他們是直立人,我們是智人,我們是兩個不同的人種,有生殖隔離。還說北京猿人很笨,他們出去打獵被劍齒虎給吃掉了,最後滅絕了。又說周口店這個地方住的是食人惡魔,他們會出去尋找別的猿人,宰殺之後就地吃掉,然後拎著血淋淋的腦袋回到洞裡繼續享用。說得活靈活現,好像他見過一樣。
  • 基因工程智人:78萬年前外星人遺產的科學證據
    ,有一小部分猿人是由遠古的外星人經過基因改造後創造出來的,從而創造了第一批人類,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智人。 這一理論是由古人類研究員丹尼拉 · 芬頓提出的,同時他也是一位生物基因方面的專家,他在研究黑猩猩以及人類基因的過程中發現了大量的基因變化,和現代靈長類物種相比,正是人類基因方面與眾不同的地方。
  • 北京猿人還真不是中國人的祖先,十萬年前被''團滅''
    雖然很多西方學者曾多次質疑北京猿人用火的能力,不過中國考古學家已經找到了大量的證據證實,徹底的堵住了西方學者的質疑聲。北京猿人已經進入到原始社會,他們生活在危機四伏的叢林之中,為了躲避猛獸,他們大多幾十個人生活在一起,不僅一起外出勞作,同時也分享勞動成果。那麼,北京猿人到底是不是中國人的祖先呢?
  • 專家:馬兜鈴酸有明顯腎毒性 但致肝癌證據不足
    馬兜鈴酸致肝癌證據不足  近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發了一篇研究論文,認為馬兜鈴酸會導致肝癌。文中稱,中國臺灣地區78%的肝癌以及內地47%的肝癌,可能與它有關。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廣泛關注及激烈爭論。馬兜鈴酸真的是亞洲地區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嗎?那些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中成藥,吃了會不會導致肝癌?
  • 自然界的同類相食有多殘酷?外國專家:北京猿人是最早的食人族
    1935年德國古人類學家魏敦瑞來到了中國,他全面負責了周口店北京猿人的發掘和研究,周口店將人類的歷史向前推進了50萬年,也被認定為人類起源的聖地,這讓魏敦瑞興奮不已,他認為他在中國會有重大發現。1924年時考古人員在南非發現了距今數百萬年的南方古猿化石,他們的頭上也存在著圓形尖狀物打擊的痕跡,當時南非人類學家雷蒙·達特便說:「顯然,他們的腦袋被同類打破過。」北京猿人會不會也是如此?
  • 1300多種動物存在同類相食,北京猿人可能是食人族
    1899年在克羅埃西亞的克拉皮納山洞考古學家發現了歐洲的史前人類——13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的頭骨和四肢骨骼,只是他們異常破碎,足足有650塊,而且骨骼上還布滿了擊打過和燒過的痕跡。1909年在法國的費拉西山洞發掘出的另一顆尼安德特人頭骨,破裂的也很嚴重,以至於有人猜測是被人砸破頭吃了腦漿。
  • 北京猿人不是我們的老祖宗?
    在《尼安德特人》中,古DNA領域的頂尖學者也綜合了同行們的觀點,對人類起源和遷徙做了討論。從某種程度上說,帕博對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測序,說明現代人身上帶有非洲以外古人類的基因。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版本的「人類走出非洲說」。人類學家對「人類走出非洲說」的認識經歷了哪幾個階段的變化?在中國,關於早期人類的最新考古發現又有哪些?
  • 「北京猿人」的遺產—新聞—科學網
    裴文中手捧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