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當然「四大文明古國」這個論題也是有爭議的,今天咱們不討論這個。)華夏文明作為世界上公認的古文明之一,它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是至今為止從未間斷傳承,仍然在復興和發展的文明。

華夏民族名字的傳說
中華民族古時稱為華夏族,古中國文明在世界史上亦被稱為華夏文明,那麼「華夏」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遠古時期在華胥之渚有華胥國,其首領為華胥氏。有一天,華胥氏無意中發現一串巨大腳印,出於好奇便踩在腳印上隨腳印來到了雷澤,在雷澤感而受孕,回去後便生下伏羲和女媧。後伏羲和女媧傳嗣炎帝,黃帝,進而繁衍了華夏民族(古時「胥」與「夏」通用)。據說,雷神乃人首龍身,所以神話傳說裡伏羲和女媧均為人首蛇身。這也是華夏族自稱龍的傳人的來源之一。
華夏文明的起源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意思是說無論是中原地區的民族,還是邊遠地區的民族,都對周武王表示順從。而周王朝對於順從周朝禮儀的各諸侯國則稱為諸華,諸夏。從《尚書》起,我國大量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 唐初十八學士之一的孔穎達曾注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大意就是中國是禮儀之大邦,故稱「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國人的服飾很美,故作「華」。而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華夏」本義即有文明的含義。所以「華夏」一詞,不但只指地理上的位置,更有深一層的文化含義。
關於華夏文明的起源時間,西方學者根據他們的標準一直認為是公元前3000年的商文明(西方史學界對於文明的標準是:城市、文字、青銅、神廟和祭壇,)。中國學者雖然存有異議,但基於這套標準卻也沒法證明其錯誤,只能無奈接受。目前「商文明」的存在已是毫無異議的事實。至於夏朝,目前已經發現了青銅器和城市國家,但缺失文字這一證據,所以按西方這套標準暫時不能作為「文明」形態。

而近些年隨著我國對紅山文化,賈湖文化的不斷深入研究,可以大致斷定華夏文明是從八千多年前開始萌發,在五六千年前已經有了最初的古國,三四千年前完全成熟。華夏文明古國之悠久,完全不輸於世界上任何一個文明古國。更何況「華夏文明」是如今世界上唯一沒有斷代的古文明。
華夏文明 —— 中華文明的傳承
華夏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悠久,持續,包容。
若從黃帝時代算起,它已有5000年的歷史,自從產生以來就持續不斷、一脈相承的發展到現代。在漫長的歷史中,華夏文明亦屢經 曲折磨難, 甚至幾臨傾覆的厄運,卻一次又一次地哀而復興,巍然屹立。 華夏文明之所以能五千年來綿延不絕,則正是由於它海納百川般的包容。千百年來,無論是何種外來文化傳入華夏大地,最終都是被華夏文化所融合。

歷史上,蒙古人建立了元朝,滿人建立了清朝,然最終他們同樣是被華夏文明所吸收,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世界三大宗教在華夏大地上都能傳播,然而它們卻不能像在西方一樣徵服我們這個民族的頭腦。如今,不論是佛教,伊斯蘭教,還是基督教,都成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組成部分。現代的馬克思主義也在與華夏文明融合後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華夏文明」也正是在不斷地吸收融合中越發輝煌燦爛的。

現如今中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一個文明延續的最完整的國度,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系統的解決方案。這將是一個文明之間在相互注視、碰撞與衝突之後,最終迎來一次文明大融合的過程。而作為五千年唯一的一個文明延續的國度,相信中華文明會在兼容世界文明之中再次成長的。
註: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多選|你覺得「中華文明」能在世界文明大融合中脫穎而出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