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年貴族:蘇州貝家,傳承17代富貴不減,在上海擁有千套房產

2020-12-05 隔壁Lao老陳

許多富貴之家有著巔峰的輝煌,但是緊隨其後的是敗落和衰弱。而有一個家族,歷經數百年,富貴傳承17代,堪稱中國真正的貴族,薪火相傳,綿延不絕,至今仍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它就是貝氏家族

明朝中期的買賣吆喝聲中興起,輾轉定居到蘇州,立下根基,涉足商業,政治,財經文化等等行業。度過變革時期的混亂,這個家族依舊存在,並且發展壯大,代代人才輩出,是什麼使得這個家族傳承不斷至今17代?

出身望族的建築大師

貝聿銘,這個名字代表著現代建築的一個挺立的標杆,他被稱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在建築界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存在,他將建築人格化和東方的詩意融合升華,打造了一個個美妙絕倫的建築。

貝聿銘,1917年出生於廣東廣州,祖籍江蘇蘇州,作為一名建築師,他將腦海中的絕妙構思變為一張張嚴謹的圖紙,最後以鋼筋,水泥,玻璃,石塊的融合展現給世界,創造出驚豔時代的作品

壯觀的法國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美國拉達斯音樂廳,中國銀行北京總部和蘇州總部,蘇州博物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澳門科學館和南京六朝博物館等等建築。時至今日,這些建築仍然是後輩學子的建築示例,貝聿銘這三個字代表著一種高度,一種巔峰

他曾說:「人生並不長,我的原則是,只做自己認為美麗的事,創造出有震驚效果的美感。」事實上他做到了這一點,超越了自己,甚至他的建築還超越了時代,那些古老的建築在今天也散發出驚豔的美感和巨大的價值,隨著時間的發展,更加具有韻味。

他以建築大師美譽名滿天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貝聿銘的背後,是一個興盛了近六百年的名門望族。

百年積累,代代相傳

貝氏家族最開始是在明朝中期以販賣藥材為生,慢慢積累人脈,然後在浙江一帶經營藥店,因為信譽良好,並且與人坦誠,生意越做越大,一躍成為浙江地區富甲一方的商販,財富積累的速度與日攀升

後來從浙江地區遷往蘇州,成為蘇州四大家族之一。貝聿銘的祖父貝哉安是當時名震一方的「金融大亨」,創辦了著名的上海銀行,中國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也是貝氏家族的創舉,如此之舉,在當時可謂一馬當先。

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貽繼承父業,幹出了一番更大的事業,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同時還是中國銀行的創始人之一。

這樣的家族,榮耀滿身,財源滾滾,從明朝中期傳承到現在已經有六百多年,時至今日,已有17代人,並且家族中人才輩出,或經商,或從政,或讀書,皆為人中龍鳳,熠熠生輝。那麼,這樣的傳承不斷,一代又一代人接過家族傳承的責任,不敢懈怠,綿延17代的貝氏家族靠什麼走到了現在?

樂善好施,骨子裡的教養

富貴之家難免出孽子敗兒,但是貝氏家族卻不是這樣,究其原因,還是歸根於家風教育,代代栽培

雖然貝氏家族是經商發家的真正貴族,但是從未落下子孫後代的教育。這教育不僅僅是書本知識,還涉及做人的方方面面。貝聿銘的叔祖父,「顏料大王」貝潤生認為:以產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他花巨資修繕一新的獅子林,供人觀賞,這個園林有著巨大的審美價值和歷史價值,格局宏大,一磚一瓦皆是風情。

貝潤生和貝哉安兩人開辦了中國第一個新式幼稚園,他們對蘇州的公益慈善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解放前夕,有人在中央銀行由於職務的便利,捲走了大批公款。而貝聿銘的父親,作為中央銀行的總裁,雖大權在握,但是在遠走美國時沒有在銀行拿走一分錢的公款

深思原因,這就是一個家族的家風,一個家族的代代堅守,德行操守言傳身教,才能出這樣的如此優秀後輩。即便富裕仍不驕傲,為人耿直,坦坦蕩蕩,這是貝氏男子不變的信條,永遠的堅守,是祖祖輩輩刻在骨子裡的教養。

貝氏的女人同樣在家族裡有著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一個家族的興旺,離不開女人。貝氏家族通婚的對象都是一些底蘊豐厚的文化世家,貝聿銘的母親莊氏是清朝國子監祭酒的女兒,知書達理,溫婉端莊。後來貝聿銘的父親在莊氏病死後再娶「雲南名媛」蔣士雲,她是曾在北洋政府任外交官蔣覆福的女兒,學富五車,才學過人。

而貝聿銘娶了陸書華,陸書華的父親是麻省理工畢業的工程師,而陸書華也是哈佛名校畢業,兩人恩愛美滿,門當戶對。陸書華後來對於貝聿銘的影響重大,這位卓越建築師的成功也離不開陸書華的支持與幫助,並且陸書華對於兒女的教育十分重視,培養了優秀的後代。

依舊精彩,後輩人才濟濟

時至今日,貝氏家族已經傳承到17代,富貴不減,買下上海千套房產,家族繁衍不斷,富貴延續到17代的子孫,勝於往日。貝聿銘是第十五代子孫,他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後來到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繼續深造,成就卓越,於2019年5月16日逝世,大師雖去,後代仍在為家族榮耀奮鬥不息。

第16代貝家子女,叫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女兒貝蓮。貝聿銘的這三個兒子全部畢業於哈佛大學,子承父業,成為優秀的建築師,女兒為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畢業生,都非常出色,在行業中出類拔萃,沒有辜負貝聿銘的期望。

第17代貝家子孫,雖然年輕,但是也惹人關注,貝建中女兒依舊遵循家族傳統,畢業於哈佛大學社會學專業,端莊大方,驚才絕豔。貝禮中女兒也是很有自己想法的人,思維活躍。

如今的第16代和第17代子孫正是冉冉升起的新星,子女進入哈佛讀書,秉承祖訓,德才兼修,開創屬於自己的廣闊未來。他們的血脈裡流淌著貝家的滾燙血液,有著刻在骨子的修養,必定會在這個時代裡延續貝氏的榮耀與輝煌。

什麼是真正的貴族?大概像貝氏家族一樣,以德傳家,樂善好施,重視教育。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洗禮,貝家人依然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之中,百年傳承,代代不衰。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中國百年貴族:蘇州貝家,傳承20代富貴不減,族人非名門不娶
    在人傑地靈的蘇州,同樣有著一戶世家大族貝氏,自明朝中期貝氏先祖定居蘇州後,到如今的五百餘年間,已經傳承了超過20代,至今富貴不減在上海擁有千套房產。在五百年的歷史中,貝氏家族人才輩出,族人有的成為藥業大亨,有的是愛國實業家,最為大眾熟知的應該是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
  • 中國真正的貴族:財富傳承17代,近500年,曾在上海擁有千套房產
    不過,有一個家族卻將「富貴」傳承了17代,就是——貝氏家族。在其傳奇的100年人生裡,他獲得了建築師能擁有的全部榮譽。但很少有人知道,貝聿銘身後,是一個傳承了17代的百年名門望族。貝氏家族第一世名叫貝蘭堂,浙江金華人。明朝嘉靖年間移居蘇州南濠街,繼續以行醫賣藥為生。
  • 建築名家貝聿銘的背後:百年家族富貴延續17代,上海有千套房產
    富不過三代,是中國大部分世家大族逃不過的魔咒。大部分家族都是第一代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第二代守持家業,而第三代便坐吃山空,走向衰落。但是在中國有一個家族卻逃脫了這個怪圈,他們家族已經傳承了17代,到如今依然欣欣向榮,在上海擁有千套房產,家族內人才輩出。
  • 中國「富得最久」家族:整整富貴17代,上海買下千套房羨煞旁人!
    中國俗語:古人說「富不過三代」,完整的是「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根據金華的氣候條件,當地人都做起了草藥生意,貝蘭堂就是草藥出生,後二代貝蘭亭、三代貝和宇漸漸的擴展經營範圍,成立了中藥店,醫行百姓。貝氏家族後人一直秉承「誠信經營、慈善布施、行善積德」,在蘇州一帶享有盛譽,直到貝氏第十三代貝潤生,以經商聞名,28歲貝潤生接管師父奚潤如的顏料生意,有經商頭腦的他,一度成為遠近聞名的「顏料大王」。
  • 貝氏家族蘇州四富之一,富了幾百年,靠得只有30個字
    中國有句老話叫:「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這不就是一定意義上的賺錢容易,守財難。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家族故事,可能是目前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這便是美籍華人建築師,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的家族——蘇州貝氏家族。
  • 中國唯一一個富過15代的家族,家訓只有30字,卻讓家族富了幾百年
    中國有句老話叫:「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有一個家族,富過了15代。而這個家族能富15代的秘訣,只有30個字。幾百年前,江蘇蘇州有一個名門望族——貝氏家族。元朝末期,各地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
  • 這個家族已富到17代!上海近千棟房都是他們的,後代都去哈佛讀書
    其代表作品包括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美秀美術館、甘迺迪圖書館、香山飯店、蘇州博物館、香港中銀大廈等等。可以說,貝聿銘的名字幾乎可以代表一個時代的建築,從蘇州到紐約,貝聿銘的一生不僅詮釋了蘇州貝氏家族的傳承,也成為近代中國歷史的一個縮影。
  • 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貝氏家族傳承十五代,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定律?
    貝聿銘在獅子園,父親在上海工作期間,他每年放假都回蘇州如今看貝家,您肯定會感慨他們的顯赫!到乾隆年間,貝家已經躋身當地的富豪之列,城中戈、毛、貝、畢四大富族都居住在蘇州的南濠街,因此並稱「南濠四富」,這些家族的孩子自然成了富N代。為了讓富N代們保持奮鬥的動力,貝家留下了一條家訓:「男丁必須做事!」
  • 102歲貝聿銘去世: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家訓只有30個字
    作為現代建築歷史上「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貝聿銘為世界帶來了精彩絕倫的作品,包括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和蘇州博物館等。在貝聿銘的百年人生裡,他獲得了一個建築師能擁有的全部榮譽。
  • 民國名媛罕見舊照:圖3為民國最後的貴族,圖9是交際花蔣士雲
    陸小曼曾就讀於北京聖心學堂,在該學堂就已是風雲人物,此外陸定也專門為她請了一位英國女教師,1920年,17歲的陸小曼就被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顧維鈞聘用兼職擔任外交翻譯,在北京社交界,陸小曼的名號還是響亮的。
  • 中國六大貴族學校
    中國六大貴族學校國外有貴族學校,其實在中國也有貴族學校,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中國十大貴族國際學校,雖然這些學校都很棒,但是他們都很貴,一起來看看吧!上海惠靈頓國際學校全日制男女同校可寄宿學校上海惠靈頓國際學校是一所坐落於浦東前灘的全日制男女同校可寄宿學校。學校自2014年8月開始招收年齡為2至18歲的學生,現有800餘名在校生。上海惠靈頓國際學校以英國國家課程為基礎,秉承了英國惠靈頓公學獨特的惠靈頓多元智能教育理念和惠靈頓價值觀。
  • 七代大廚穩坐魯菜百年「老大」
    直至今天,春和樓在歷經七代廚師傳承後,仍穩坐山東魯菜的「第一把交椅」。春和樓125年間世代傳承,擁有劉景倫、任荃、王海平、郭經瑋等烹飪大師,他們培養的廚師遍布島城各大酒店,用百年工匠精神傳承魯菜技藝。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王偉延續 歷經七代師徒傳承    上世紀40年代,春和樓與順興樓、聚福樓並稱為島城三大餐飲名樓,是眾多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常聚之地。
  • 香港第一包租公,坐擁15645套房產,減免稅達1億,他怎麼收租的?
    到了第三代則由吳宗權接手。九龍倉在中國內地的房地產已經有一定規模了,如成都九龍倉,長沙九龍倉,上海九龍倉,另外在蘇州和重慶都有。於是有人去查這位地產大佬到底有多少房子在出租,結果嚇人一跳。他的名下居然有15645套房產,如果按照全部出租後的租金算,預計有300億一年。賣菜的人都知道,最喜歡聽的聲音就是幾元幾角入帳的某寶聲音,如果是每天成億的收入,這不是要開心暈掉嗎。
  • .| 一顆中國心,一生姑蘇情,一世建築夢——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
    ——貝家與蘇州的百年情緣 在過去的數十年裡,貝聿銘先生向世人呈現了包括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東館、法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等一系列傳世之作。在中國,從北京的香山飯店到蘇州博物館,貝氏父子更是將蘇州園林的建築智慧融入設計之中,創造出了獨具魅力的視覺之美。
  • 香港最低調富三代:坐擁15625套房子,外公是李嘉誠之前華人首富
    文:荏苒在過去,經濟困難時期,那些擁有自行車、手錶和縫紉機的人非富即貴。現在看一個人是否富有,這要看他家有幾套房子。畢竟,房子是許多人一生中最貴的一個物件。許多人羨慕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本地人,因為他們可以依靠父母留給他們的房子和土地過上舒適的生活,或者成為「當代包租公」,看收租過日子。我們都知道,香港是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經濟發達且地方密集。沒有辦法建造這麼多高樓大廈,所以香港的房價一直居高不下。在香港,有一個真正的大亨。僅在香港,他就擁有超過15000餘套房產,堪稱香港最牛的包租公。
  • 家族傳承:不是階層固化,而是文明延續
    英國王室家族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傳承了70餘代。如今英國女王已經看到自己第四代的出生。如無意外,百年後溫莎家族依然是英國象徵。日本天皇家族有1200多年歷史,傳承百代。工業革命後這200餘年,創造的財富超過有史以來全部物質財富總和,這一奇蹟依靠了企業家和企業家族的巨大貢獻,比如第一位十億美元財富的洛克菲勒家族,發跡至今家族已經綿延七代。經常被講起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也是影響深遠。
  • 「富15代」貝聿銘:源自「浙江蘭溪」的名門望族
    代的家族」。至清朝中期的七世孫貝慕庭為吳中巨富,與戈、毛、畢姓人家合稱為當時的「蘇州四富」。醫藥是貝家祖業,以「貝家名」為代表的家族中藥藥號如貝益壽、貝文一、貝泰來等,遍及江浙大地。但從十三世開始,「新學」漸興,貝家也開始將觸角拓展到其他領域。
  • 2020中國樓市透視:TOP3銷售均超7000億 上海單價10萬+豪宅賣出5513套
    2020年最後一個月,武漢新房成交量近3萬套,創下2020年單月成交新高。在年初停擺兩個月後,武漢市場逐步恢復交易並搶回了「失去的兩個月」。據中指院《2020年武漢房地產快報》顯示,武漢全年新建商品房成交20.12萬套,其中新建商品住房成交17.54萬套,面積1961萬平方米,雖然只有2019年總量的84%,但仍居全國城市住房銷量第一位。
  • 「企二代」與中國企業的未來
    簡單的算術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家族財富相對於全球總物質產出增長速度每年高出微不足道的2%(r-g),經過1400年的積累,這一家族(包括其開枝散葉形成的很多子家族)所擁有的總財富,將相當於今天全球總財富的一百萬倍以上。顯然,這樣的家族是不存在的。換句話說,在過往的1400年中,沒有一個家族成功地完成皮凱蒂的條件,即其年平均擁有財富的增速比GDP年均增速高出2%。
  • 家族5代富貴,李嘉誠在他面前不算什麼
    賭王何鴻燊一生走南闖北,擁有龐大的家族產業,財富無數。這位商場梟雄如今已閉上了眼睛,永遠地離開了這個美麗的世界。賭王何鴻燊生前就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他去世後,其葬禮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曾經叱吒風雲的賭王何鴻燊出殯,這樣大的事情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