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年貴族:蘇州貝家,傳承20代富貴不減,族人非名門不娶

2020-12-06 奇聞趣談史
華人建築大師貝聿(yù)銘

自我國數千年的歷史上,有不計其數的名門望族綿延不息,最著名的當屬孔子所在的孔氏家族,還有一些傳承千年的世家大族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厚的筆墨,如王羲之所在的琅琊王氏、謝靈運所在的陳郡謝氏等等。

在人傑地靈的蘇州,同樣有著一戶世家大族貝氏,自明朝中期貝氏先祖定居蘇州後,到如今的五百餘年間,已經傳承了超過20代,至今富貴不減在上海擁有千套房產。在五百年的歷史中,貝氏家族人才輩出,族人有的成為藥業大亨,有的是愛國實業家,最為大眾熟知的應該是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

蘇州貝氏的起源,以草藥生意發家

在清朝中期,蘇州有四大富家,分別是畢、毛、戈、貝,這裡的貝就是貝家,準確地說,是在貝慕庭領導下的貝家。貝慕庭是家族的第七代子孫,貝家的產業也是在他手上發揚光大,成為當地的巨富,但是貝慕庭的成功,建立在幾代前人的含辛茹苦之上。

蘇州貝氏族譜局部

如今被蘇州貝氏追封為始祖的,是一個名為貝蘭堂的人,他在明朝中葉,據考究是在嘉靖初年從浙江蘭溪來到江蘇吳縣經商,吳縣就是現在的蘇州。

貝蘭堂是一名醫生,經營的也是一些草藥生意,起初他在閶門外南壕街擺攤賣藥,並且也經常四處行醫,逐漸地積攢了一點家產,他便以此作為啟動資金,開始專門從事藥材生意,這也是貝家後來發跡的基礎。

到了貝蘭堂長孫貝和宇執掌貝家時,經過兩代人的經營,貝家的草藥生意已經初具規模,在當地也有了不錯的聲望。後又經過了貝和宇的數十年經營,貝家已經是一個小型資產家族了,而且貝家在貝和宇時期,發生的一件事,使得家族的名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蘇州貝氏祠堂

貝家做生意自然和許多商人都有來往,一位姓潘的商人將自家的蓮藕放在貝和宇那裡,讓他幫忙代銷,獲得的錢財暫時寄存在貝家。當天深夜,他們的倉庫遭遇了偷盜,貝和宇首要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草藥財產,而是潘老闆的貨款。

當他把貨款轉移後,那幫強盜已經把倉庫裡的值錢財物搶掠一空,貝和宇的這番舍已為人的無私舉動,被當地百姓交口稱讚,貝家藥行的名聲也愈發響亮。

到了雍正乾隆年間,貝慕庭執掌家族後,讓貝氏家族真正成為了蘇州豪門。貝慕庭在前人的基礎上,整合家業,擴大規模,讓貝家藥行響徹整個蘇州。除了經商,貝慕庭還是一位慈善家,每逢旱災和饑荒,他將自家的存糧以極低的價格賣出,救助災民

蘇州貝氏祠堂

作為大富豪,難免會有人找他借錢,時間長了貝慕庭積攢了一大堆借條,60大壽時,他當眾將成堆的借條全部燒毀,消除了上萬兩白銀的債務,後來又拿出錢財給家僕長工等下人"發福利"。如果說此前的貝家只是經商巨富的話,那麼在貝和宇時期,貝家則是真正意義上的豪門。

清末民初貝氏後人的代表——貝理泰、貝潤生

時間來到清朝末年,經過了幾百年的繁衍和發展,已經傳到了第13代。在這一輩人中,最出名的要數貝聿銘的祖父貝理泰和有著"顏料大王"之稱的貝潤生

貝理泰早年曾經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秀才,後成為蘇州府學的貢生,本來可以走上為官之路,但是後來清廷覆滅,他也就回到了老家打理家產,真的是"被迫回家繼承家產"

貝聿銘(左一)全家福

1915年,貝理泰用手中的積蓄,入股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正式邁入了金融界,後來又擔任過董事成員和蘇州分行的經理。貝理泰也是我國第一家新興旅行社的創辦人,在金融界有著重要地位

貝潤生16歲來到上海瑞康顏料行做學徒,12年後店主去世,他接任了經理一職。一戰爆發後,貝潤生通過賣德國顏料賺了一大筆錢,而後便開始四處投資,如今上海四川南路的金陵大樓便是當年他投資建造的。

貝潤生對社會的貢獻,在於他的顏料工廠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而且帶動了顏料業的發展,而對於貝氏家族來說,他最大的貢獻,便是為貝家修建了獅子林

如今的獅子林

1917年,貝潤生買下了歷代獅子林及其周邊地區的土地,後歷時多年,投資近百萬銀元,將獅子林修繕完畢,這也是我們如今看到的獅子林的面貌。在獅子林中,貝潤生修建了貝氏宗祠,還修建了貝氏義莊,幫助貝氏族人。新中國成立後,貝氏家族將獅子林捐獻給了國家,這一私家園林得以展現在社會大眾面前

貝聿銘也是貝氏家族的後人

我們熟知的建築大師貝聿銘,是家族的第15代子孫,他的父親貝祖貽是第一個打破外國人壟斷中國外匯匯兌的人,曾經擔任中國銀行董事,後來移居美國,1982年去世。

北京香山飯店

貝聿銘的事跡廣為人知,作為近代中國最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之一,他的作品遍布全球: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中國北京香山飯店、美國國家美術館、德國歷史博物館、日本新秀美術館等等,他被稱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如今的蘇州貝氏家族,據估計已經傳承到了第20多代,貝聿銘的幾個兒子,同樣是世界聞名的建築大師。長子貝定中是一名城市規劃師,可惜去世較早,次子貝建中分別於1968年和1972年獲得了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士和建築學碩士學位,曾參與設計蘇州博物館等諸多項目

貝聿銘和三子貝禮中以及孫女

三子貝禮中同樣是哈佛大學的建築學碩士,並且和兄長建中一起創辦了"貝氏建築事務所",如今的他同樣是一名優秀的建築設計師,2017年還代表事務所與清華大學建築設研究院達成合作。

貝氏家族綿延百年,注重教育乃是立家之本

蘇州貝氏家族能夠綿延百年,人才輩出的緣由,與他們的家風祖訓是分不開的。但令人驚訝的是,貝氏祖訓只有短短的30個字:"以產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以獨有之產遺子孫,不如以公有之產遺子孫。"這句話意思簡單明了,說的也並不是十分深奧的道理,但這就是貝氏家族的祖訓。

除了祖訓,還有一個原因是貝氏家族的子孫在選擇配偶時,會格外地謹慎,在貝聿銘的傳記中,曾經提到以往的貝氏族人"非名門不娶",這裡的名門,並非是全部指代出身,而且還包含了在教育上的理念。如貝聿銘的母親莊蓮君,是清朝末代國子祭酒的千金,精通琴棋書畫,溫柔賢惠。

貝聿銘父親貝祖貽和蔣士雲

莊氏去世後,貝祖貽繼娶了蔣士雲,她是"北京四美人"之一,出身外交世家。貝聿銘自己的太太陸書華,則是畢業於宋氏姐妹就讀的衛斯理學院,其父親是麻省理工的工程師,外公張蔭棠,是清朝末代駐美公使

這樣"非名門不娶"的好處顯而易見,因為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對一個家庭來說,是不可多得的財富,她對丈夫和孩子,甚至是孫輩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這正是"一個女人能夠影響三代人"的道理

貝聿銘和夫人陸書華

但這只是表面的原因,真正讓貝氏家族經久不衰的原因還是因為注重對後代的教育。金錢和財富終究會逝去,唯有品德和文化源遠流傳,注重後代子孫的道德品質修養,這也是為什麼家族祖訓雖然言簡意賅,但卻能保貝氏家族歷經百年而不衰。

結語

回首貝氏家族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教育才是真正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因素,但在當下應試教育的模式下,有多少家長認為,考了高分,上了好大學,就是最大的成功。為了將孩子送完名校,不惜花重金買學位房、報名師輔導班,這真的教育該有的樣子嗎?

雖然確實有很多學子從應試教育中走出,成就事業,但是這絕不代表著我們就應該忽視了素質教育,而且那些被媒體大肆宣揚的高考狀元,若深究他們的成長軌跡,便可發現他們並不單單是應試教育的產物,更是家庭教育和環境的潛移默化。

毛坦廠中學的教室

可以說,他們考高分,不是因為他們能去考高分,而是自身優秀的素養下,所產生的附加屬性,不是"我考高分,所以我優秀",而是"因為我優秀,所以有高分"。

好的教育,是各個方面的,絕不只是單單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是力求培養一個完整、完善、完全的人,人字雖只有一撇一捺,但想要寫好他,卻需要每個個體用一生去完成。

相關焦點

  • 中國百年貴族:蘇州貝家,傳承17代富貴不減,在上海擁有千套房產
    許多富貴之家有著巔峰的輝煌,但是緊隨其後的是敗落和衰弱。而有一個家族,歷經數百年,富貴傳承17代,堪稱中國真正的貴族,薪火相傳,綿延不絕,至今仍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它就是貝氏家族。後來從浙江地區遷往蘇州,成為蘇州四大家族之一。貝聿銘的祖父貝哉安是當時名震一方的「金融大亨」,創辦了著名的上海銀行,中國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也是貝氏家族的創舉,如此之舉,在當時可謂一馬當先。
  • 貝氏家族蘇州四富之一,富了幾百年,靠得只有30個字
    中國有句老話叫:「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這不就是一定意義上的賺錢容易,守財難。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家族故事,可能是目前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這便是美籍華人建築師,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的家族——蘇州貝氏家族。
  • 中國真正的貴族:財富傳承17代,近500年,曾在上海擁有千套房產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富不過三代」。這句話完整的說法是:"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讀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不過,有一個家族卻將「富貴」傳承了17代,就是——貝氏家族。但很少有人知道,貝聿銘身後,是一個傳承了17代的百年名門望族。貝氏家族第一世名叫貝蘭堂,浙江金華人。明朝嘉靖年間移居蘇州南濠街,繼續以行醫賣藥為生。經過百餘年財富積累,到了乾隆年間,第七世貝慕庭成為蘇州四位巨富之一,和戈、毛、畢並稱為蘇州「四大家族」。
  • 中國唯一一個富過15代的家族,家訓只有30字,卻讓家族富了幾百年
    中國有句老話叫:「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有一個家族,富過了15代。而這個家族能富15代的秘訣,只有30個字。幾百年前,江蘇蘇州有一個名門望族——貝氏家族。元朝末期,各地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
  • 建築名家貝聿銘的背後:百年家族富貴延續17代,上海有千套房產
    富不過三代,是中國大部分世家大族逃不過的魔咒。大部分家族都是第一代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第二代守持家業,而第三代便坐吃山空,走向衰落。但是在中國有一個家族卻逃脫了這個怪圈,他們家族已經傳承了17代,到如今依然欣欣向榮,在上海擁有千套房產,家族內人才輩出。
  • 中國「富得最久」家族:整整富貴17代,上海買下千套房羨煞旁人!
    中國俗語:古人說「富不過三代」,完整的是「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根據金華的氣候條件,當地人都做起了草藥生意,貝蘭堂就是草藥出生,後二代貝蘭亭、三代貝和宇漸漸的擴展經營範圍,成立了中藥店,醫行百姓。貝氏家族後人一直秉承「誠信經營、慈善布施、行善積德」,在蘇州一帶享有盛譽,直到貝氏第十三代貝潤生,以經商聞名,28歲貝潤生接管師父奚潤如的顏料生意,有經商頭腦的他,一度成為遠近聞名的「顏料大王」。
  • 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貝氏家族傳承十五代,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定律?
    而這種耐心,恰恰是一種家族傳承!如若不耐心,誰能熬上三代人,只為了開一間小小的藥店?如若不耐心,誰願意投入大量資源和時間,只為了設計一個作品?如若不耐心,不要說家族綿延不絕,僅僅是日常瑣事,就已經足夠消耗人、摧毀人了啊!
  • 「旺夫命」的3大生肖女,結婚後越來越有錢,子孫三代享富貴!
    《旺夫命》中的3個主要生肖女,婚後越來越富有,子孫後代都享富貴!妻為生肖牛妻為黃道十二宮,十足旺夫,家財日增,子孫三代享福。牛女聰明能幹,性情溫和。他們性情高雅,想像力豐富,是天生的財主。結婚後能夠給自己的家庭,給丈夫帶來絡繹不絕的好福氣,有源源不斷的財氣進門。
  • 102歲貝聿銘去世: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家訓只有30個字
    中國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很多富甲一方、紅極一時的富豪家族,都逃不過這個詛咒似的命運。但是,貝聿銘所在的貝氏家族,卻傳承了幾百年,富過15代。而其中的奧秘,就藏在其家族的30字家訓之中。01元末明初,天下大亂,為躲避戰禍,貝氏一族舉家遷到蘇州。貝氏家族代代勤勉,靠行醫賣藥起家,從明朝中葉開始,漸漸富甲一方。到了清朝的乾隆年間,蘇州貝氏已經成為蘇州四大豪門之一。
  • 法國貴族物理學家有多牛?賣豪宅 工作狂 不娶媳婦
    恰恰相反,科學家的氣質可能與我們想像的完全不同,而我們社會最需要培養的可能就是這種「另類」和寬容的社會氛圍,以便容忍科學狂人的存在,比如法國貴族物理學家——路易·維克多·德布羅意。如果按照中國的標準,此君絕對是一個敗家子。但是幸虧他出生於法國迪耶普,更是一名理論物理學家,波動力學的創始人,物質波理論的創立者,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192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家族傳承:不是階層固化,而是文明延續
    英國王室家族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傳承了70餘代。如今英國女王已經看到自己第四代的出生。如無意外,百年後溫莎家族依然是英國象徵。日本天皇家族有1200多年歷史,傳承百代。工業革命後這200餘年,創造的財富超過有史以來全部物質財富總和,這一奇蹟依靠了企業家和企業家族的巨大貢獻,比如第一位十億美元財富的洛克菲勒家族,發跡至今家族已經綿延七代。經常被講起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也是影響深遠。
  • 民國名媛罕見舊照:圖3為民國最後的貴族,圖9是交際花蔣士雲
    有人稱郭婉瑩是民國最後的貴族名媛,而她出生於雪梨,在雪梨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後跟隨家人回到了中國上海,是上海永安百貨的四小姐,並進入了宋氏三姐妹學習過的貴族學校,。 不過郭婉瑩婚後的日子卻有些坎坷,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吳毓驤丟了工作並愛上了賭博,對郭婉瑩已稱不上體貼,
  • 家承丨長沙金井鄭家:95年裡「一門八進士」
    近兩百年間,鄭氏人才輩出,單1808年至1903年這95年裡,一門出了8個進士,「鄭家塅四十八棟花屋」因此聲名遠揚。 若不是中斷百年的族譜續修,這春往秋來的家承恐怕早已被人遺忘。我們找到鄭氏十五世族人,通過家譜從中找尋這星辰大海般浩瀚的家族奮鬥史。得窺那湖湘文化歷史裡的點滴關聯。
  • 中國六大貴族學校
    中國六大貴族學校國外有貴族學校,其實在中國也有貴族學校,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中國十大貴族國際學校,雖然這些學校都很棒,但是他們都很貴,一起來看看吧!蘇州瑞華雙語學校是一所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的全日制私立學校蘇州瑞華雙語學校是一所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的全日制私立學校,也是蘇州地區唯一為學生設想升學及出國銜接的管道。
  • 「企二代」與中國企業的未來
    為何傳承以及如何傳承?  企業為什麼要傳承?因為做成一個好的企業,往往需要超過一代人的努力。這包括產品本身的精雕細琢升級換代,品牌的建立培養,商業模式的精心打磨不斷改進。無數中國優秀企業家的願景是打造百年老店,在自己的領域各領風騷數十年。而這些,僅靠一代人的努力往往是不夠的。
  • .| 一顆中國心,一生姑蘇情,一世建築夢——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
    ——貝家與蘇州的百年情緣 在過去的數十年裡,貝聿銘先生向世人呈現了包括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東館、法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等一系列傳世之作。在中國,從北京的香山飯店到蘇州博物館,貝氏父子更是將蘇州園林的建築智慧融入設計之中,創造出了獨具魅力的視覺之美。
  • 平陽坑王家的祖傳手藝怎麼流到了曹村?譜師的收入究竟高不高?
    千年梨墨,百年傳承,十年守護。11月28日至29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溫州市人民政府、中國印刷博物館主辦的「中國活字印刷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履約實踐十周年系列活動在瑞安舉行。
  • 七代大廚穩坐魯菜百年「老大」
    直至今天,春和樓在歷經七代廚師傳承後,仍穩坐山東魯菜的「第一把交椅」。春和樓125年間世代傳承,擁有劉景倫、任荃、王海平、郭經瑋等烹飪大師,他們培養的廚師遍布島城各大酒店,用百年工匠精神傳承魯菜技藝。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王偉延續 歷經七代師徒傳承    上世紀40年代,春和樓與順興樓、聚福樓並稱為島城三大餐飲名樓,是眾多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常聚之地。
  • 俗語「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到底是什麼意思?你可能沒聽過
    而這些傳承了上千年或是幾百年的道理,有些在我們看來是比較適用的,有些則已經不再順應這個時代的發展了。比如說這一句「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至今讀來也有著一定的道理。由於古代社會的階級性和男性地位的超越性,讓女性承受著太多的不公和磨難。
  • 家族5代富貴,李嘉誠在他面前不算什麼
    不顯山不露水的人物李國寶這個名字,不如賭王何鴻燊的名號響亮,我們很難在重大新聞裡捕捉到「李國寶」這個人的名字,他似乎是大家忽略的一個人。而這次出現在賭王何鴻燊的葬禮上,可見這個人有著一定的社會地位。李國寶不僅參加了葬禮,還成為了出殯扶靈的八個人之一,那麼他的身份絕對沒有那麼簡單。扶靈是一種民間下葬習俗,在葬禮上非常地有講究,尤其是在香港的娛樂圈和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