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唯一沒有斷代潮商幫 商場富含中國哲學,正大集團富過三代

2021-01-08 一波說

5月3日,2018年福布斯泰國富豪榜公布,泰國卜蜂集團的謝國民兄弟家族,以300億美元(9377億泰銖)資產再次登頂,蟬聯泰國首富。

謝氏家族的「正大集團」,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系卜蜂集團在中國的企業。40年前,中國推行開放政策,卜蜂集團率先進入中國,在深圳拿到001號執照,註冊了「正大」,即正大集團的前身。

今年福布斯泰國富豪榜上,多數華商家族企業來自潮汕,且多「富過三代」,如正大集團謝國民家族、泰國酒業集團蘇旭明家族、泰國前總理他信·西那瓦家族、還有黃創山家族、陳有漢家族等,均是傳承典範,不少還是富過4、5代,且一直長盛不衰。今天,我們分享泰國首富謝國民家族的第三代,他們是如何做好新老接棒的。

一個「親」字,鋪滿首富謝國民家族歷史

多年以來,正大集團高管的案頭上,都會擺放著《鄧小平文選》。1990年春天,正大集團掌門人謝國民受到鄧小平接見時講話的內容,已收錄進《鄧選》第三卷。

當時,鄧小平步入會客廳後,就熱情地和大家打招呼,邊握手邊對謝國民說:「你們弟兄幾個的名字起得很好,連起來就是正大中國(註:謝國民兄弟四人,大哥謝正民、二哥謝大民、三哥謝中民),這說明你們很愛國啊!」

正大在泰國,通常以卜蜂集團為名稱。卜蜂集團,是一家國際化、多元化的跨國企業,也是泰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在泰國,卜蜂有3大核心板塊,即以農業和食品加工為主的農牧業、以便利店為主的零售業,還有以便利店為主的零售業;商業網絡遍布東南亞、中國、以及歐美等地,員工30餘萬人。過去,卜蜂被稱為「改變日本餐桌的企業」,上世紀70年代,出口雞肉,80年代又開始出口大量的養殖蝦到日本。

卜蜂創始人之一謝易初

謝國民,生於1939年,年近80歲高齡,不久前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他全程認真聆聽華商領袖與華人智庫圓桌會議上的演講。謝國民現為泰國正大集團(卜蜂集團)資深董事長,日前正處於二、三代新老交棒過程,即半退休狀態;傳到他這兒,已是家族企業第四任經營掌舵者了。

謝國民「正大中國」四兄弟與姐妹們,均出生於泰國,父親謝易初給每個人起了中國名字,其第一個字連起來念就是「正大中國」,也有追根溯源之意。當年,謝易初不僅讓兒女在泰國上學,還把他們送回中國接受教育,因此,謝國民他們12個兄弟姐妹全都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

2個月前,我們分享了正大製藥總裁、泰德製藥董事長鄭翔玲的故事,而鄭翔玲的先生謝炳,就是謝國民大哥謝正民的兒子。不光到謝國民這一代,謝氏家族第三代如謝炳等,包括第四代中國生物製藥主席謝其潤等,即便是海外留學,也要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文化是傳承的基因,也是家族治理的要素,企業文化的底蘊,自然意義非凡!因為家族精神是家族企業「靈魂」,而文化的傳承是凝聚家族精神的DNA。

卜蜂的前身,是謝易初、謝少飛兄弟於1924年創辦的「正大莊菜籽行」,迄今近一百年歷史。「卜蜂集團」( Charoen Pokphand Group)正式註冊的時間是1953年,除中國稱「正太」外,泰國及其他地方皆稱「卜蜂」。

謝易初原名謝進強,生於1896年,祖籍是廣東澄海的外砂鎮蓬中村,1922年,他從家鄉澄海赴泰打工,後與弟弟謝少飛始創家族基業。

汕頭外砂謝氏大宗祠

每年農曆九月十五日,外砂蓬中村都會在謝氏宗祠舉行祭祖儀式,參與的不少是來自新馬泰等地的族人宗親。這裡還設有「僑領之英」館,其中就陳列著謝易初、以及其二弟謝少飛、三弟謝少白等相關事跡照片,也包括謝國民與許多國家領導人會面的資料。人這一生之幸事,莫過於「光宗耀祖」, 為宗族爭光,使祖先顯耀。人懷「光宗耀祖」之志,就有建功立業的動力,也就會一心一意讓基業長青,延續後代子孫。

潮汕,歷史上雖未曾被福建管轄,卻有相親相近的地緣關係,潮汕話屬於閩語系,已被公認,例如潮汕稱女人為「查某」,與閩南語同音同義。另外,在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也有很多相似之處。以謝國民家族為例,其先祖就來自福建,外砂謝氏宗祠的開基始祖謝秉盛(宏遠公),生於明永樂年間,大約於1435年~1460年,由閩輾轉進入外砂。當地有句俗語:「外砂祠堂,福建樣」。

謝氏宗祠裡,有一副對聯,「寶樹家聲遠,東山世澤長」。什麼意思呢?據謝氏族譜的說法,謝姓有二個極負盛名的堂號:「寶樹堂」、「東山堂」,出處均有說法。據說,晉孝武帝一次到謝安官邸,遠遠見庭園中有一株青翠茂盛的大樹,就手指曰:「此乃謝家之寶樹」, 「寶樹堂」就由此而來。另外,謝安常遊東山,以山水自娛,謝姓一脈就以「東山堂」為號。中國大小家族,皆有堂號,古代的宗法制度,就包含堂號、姓氏、家譜等主要內容,也是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泰國外砂謝氏寶樹家族會到正大大廈向族長謝礎民(右3)賀年

順便交代一下,蓬中謝氏先祖是從饒平濚溪遷祖而來,謝秉盛是二房,而濚溪的謝秉總是長房,此外還有三、四房兄弟,即饒平濚溪謝氏與外砂謝氏,屬於「兄弟家族」。與閩南一樣,重視親緣關係也是潮汕人傳統,也就是「三親」,鄉親、宗親、家親,而這與地域商業群體的成長緊密相連。在泰國,外砂謝氏家族成員,成立了家族會,曾任正大副董事長的謝礎民為族長,他們也會開展賀年等禮儀。

謝易初祖上是地主,他父親是家中獨苗,靠收租過日子,也染上抽大煙的毛病,30來歲就去世了,十四五歲的長子謝易初,就挑起家庭重擔,他下面有二個弟弟和二個妹妹。二弟,早年赴成都求學,家中經商的就只有他與三弟謝少飛,此後,弟弟謝少飛一直成了他事業上的左膀右臂。

謝易初早年,在潮汕家鄉開過店,名曰「光大」,後來去泰國後,開了「正大莊」菜籽行,當地泰國人叫「卜蜂」,即今天正大(卜蜂)的由來。值得一提,為紀念當年創業不易,最早位於曼谷唐人街昭拍耶河岸邊的那家店鋪猶在,而且依然是賣菜籽。當年,租下這家小店鋪,是外砂謝氏同宗族人的幫助;你看,人出門在外,宗親關係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數年苦心經營,謝易初的種子生意蒸蒸日上,後來,從潮汕老家叫來三弟謝少飛來幫忙打理。此後,包括中國在內的菜種,他都拿來經營,其中也有日本的。2015年,正大與日本瀧井種苗公司一道舉辦了合作75周年的慶典,從中可看出他們多麼重視「商緣」。

商緣像一條紅線,把企業彼此拉近,加深互動基礎,事實上也是企業持續成長的動力。從謝易初、少飛一代,到二代謝國民掌舵,有條生意經就是「讓」,即便是競爭對手,也不願把對方打倒,而「讓」,是中華傳統文化強調的,所謂「謙讓」、「禮讓」,內核就是「親」,商業上少對抗,多談合作。

謝氏二代接班,遵循長子繼承、兄弟接力,謝國民為第四任掌門人,在此之前,父親謝易初、三叔謝少飛經營後,家族事業先是交由長子謝正民主舵。後來,大哥把正大集團掌舵人,交棒予時年31歲的四弟謝國民,時間是1970年。

梳理一下,謝國民這一任上,把正大帶入鼎盛期,主要做了三件大事:其一,就是順利完成「新老接棒」。1987年,正大進入世界500強,而且不斷開拓多元化新領域,真正邁入國際化。期間,謝國民做出一項成功決策,那就是將資本和經營分開。」管資本「,原則上經營方面就不管了,實際上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也就是引導正大進入現代企業管理機制。另外,資本、經營「兩分」,也有利於家族企業內部治理及傳承,避免內鬥紛爭。

其二,就是大舉投資中國。自1979年在深圳設立中國合資企業後,中國事業版圖已成為家族事業最重要的板塊,並形成產業矩陣。

其三,就是敢於壯士斷腕。金融危機後,正大受到波及,業績一度斷崖式下滑,謝國民果斷出手,壯士斷腕;一方面,減少公司開支、開源節流,另一方面出身蓮花超市等股權。2017年,謝國民正式卸任集團職務,掛「資深董事長」一職,第三代正式步入前臺。

謝國民家族第三代如何新老交棒?

中國生物製藥主席謝其潤

俗語「富不過三代」,一定程度上說明家族傳承之難。美國布魯克林家族企業學院研究認為:大約70%的家族企業未能傳到下一代,88%的傳不到第三代,在第四代後還在經營的家族企業僅有3%。

現任中國生物製藥主席謝其潤,今年20多歲,已被推上上市公司掌舵者的位置,她就是正大二代謝正民的孫女,喊謝國民「四叔公」,看來,謝氏家族已屬於那「3%」的佼佼者。

不光謝易初後代成員多,他的三弟謝少飛,也是子女眾多,另外,謝氏「正大中國」四兄弟後代,也均各有所稱,不少傳承中創業,另闢新領地。比如謝其潤的父親謝炳,是正大製藥集團創始人,當初來中國,就是尊奉父叔之命,在製藥板塊的資本運作上,長袖善舞、得心應手。比如泰德製藥、正大天晴、江蘇豐海、鹽城蘇海等,都是正大系藥企。「花開數朵,單表一支」,今天僅分享謝國民一脈的子女接班。

泰國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吉人

由於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如今不少的家族企業,已不限於家族成員經營,而退至「家族控制」,即所有權層面的把控上;比如美的的何氏家族。此外,也有一些家族企業股權極其分散,甚至連控股權都拿不牢,歸類於家族企業範疇,不如是順延創始人歷史而已。

與國內寥寥可數「百年家族企業」相比,海外華商企業延續超百年的非常多,當然與歷史上的營商環境有關。職業經理人的出現,許多研究者對家族成員控制企業總是「不屑一顧」,不少以「去家族化」為榮,可諸位是否仔仔細細地分析一下最新的「福布斯泰國50豪」榜單,能做好且做久的,多是家族成員控制的。

再多說一句,重視親緣鄉誼的潮汕商幫群體,是中國家族企業傳承最成功的。潮商從形成、崛起至今,已超500年歷史,它是中國目前為止唯一沒有斷代的華人商幫,其中海外潮商不乏「富過三代」經典案例。

大家不妨想一想,這到底為什麼?理由很簡單,單靠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分離,單靠經理人制,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永續長青的問題,以血緣、家族為基礎的代際交替,是確保家族企業延續的理想方式。當然,家族企業也應強化治理與制度建設,擯棄家族式經營諸如任人唯親、「一言堂」等管理弊端。

謝吉人(中)與潮汕老鄉、經緯集團董事長陳亨達

2017年1月9日,泰國正大集團進行了一次重大人事調整,也是代際新老交替的重要時刻。謝國民卸任集團董事長、CEO職務,由其長子謝吉人,接任泰國正大集團董事長,三子謝鎔仁接任CEO。此舉標誌這第三代人被正式推上前臺,交棒後的謝國民退居幕後。

上世紀80年代,謝國民曾宣布一項「驚人」決定:即打破家族世襲制,下一代子女進入家族企業,需董事會批准,另外,必須是突出成績者。擇優而入,有益引入外部經理人,正太集團旗下子子孫孫的公司眾多,要施行現代企業管理,必須從制度上做好用人機制。可這與家族控制的潮商傳統,其實並不衝突,關鍵在接班培養。

1968年,29歲的謝國民,被父親「扶上馬」,出任公司總裁。對子女的接班培養與安排上,他也是有條不紊,有計劃。他的三個兒子,均海外留學,也在頂尖的商學院就讀過,不過他們回到家族企業後,並沒有安排在關鍵部門服務,而是派往集團旗下海外分公司,接受挑戰性任務,包括他的侄兒們,均是如此。其實,就是常說的在創業中傳承。

正大副董事長羅家順

長子謝吉人,今年53歲,2008年,他從其二弟謝漢人手上,接管零售板塊的卜蜂蓮花。對於子女接班,謝國民除自己培養之外,就是「請師傅帶」,每一個子女都聘請一位強有力的專業人才當董事長,來給他們壓力。照謝國民的話,就是「應當把孩子放在師傅的腳邊,而不是立刻讓他們做老闆。」

正大副董事長羅家順,是謝國民女婿,目前主管地產板塊。當年,謝吉人接管卜蜂蓮花時,他也獲得提任,而謝吉人最初主要涉足地產、傳媒業,姐夫帶小舅子,傳幫帶是接班訓練的重要內容,「扶上馬」後,還須「送一程」。

正大集團總裁謝鎔仁(中)

三子謝鎔仁(謝榮人),今年50歲,曾任香港上市卜蜂國際以及在卜蜂蓮花在泰國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CEO。出任集團總裁之前,他主要負責家族事業的通訊板塊,任卜蜂集團、True電信集團執行委員會主席等職務。

我們多次介紹過,謝氏家族幾代傳承,核心模式就是「分工分業不分家」,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家族成員協作接班,互幫互助、同謀發展。從某種角度而言,就是一種集體接班態勢。

順帶提一下,正大旗下企業,不乏有外部家族經理人聯手出任高管的案例。比如港交所上市的「卜蜂國際」高管隊伍中,現年73歲的卜蜂國際副董事長蔡益光,其妹妹Arunee Watcharananan女士,就一同服務於該企業,而她今年已68歲,在公司任執行董事。

二兒子謝漢人(謝銘鑫)曾任易初蓮花總裁、以及兼任正大企業國際董事、德富泰銀行董事、正大7-11連鎖便利董事等職務。

與其企業服務經歷相比,讓謝漢人聲名在外的是其在海峽兩岸鴿界的影響,且屢獲賽事冠軍。更有趣的是,謝漢人與堂兄弟謝炳二人,都是在信鴿界出了名的。繁忙的商務活動之餘,養鴿成了二位謝氏三代最執著的一項業餘愛好。據說,他們種鴿棚裡的「站神家族」,縱橫「中、港、臺、泰」四地。

一波說 傳承在中國(39)

相關焦點

  • 自稱有特異功能,嫁富三代後卻出來創業,今賺455億女兒也是美女
    其實特異功能一說,一直沒有得到證實。雖然鄭翔玲的特異功能沒有得到科學的認可,不過他卻因此混入了部隊,還因此成為了一個醫生。15歲的時候,鄭翔玲被陝西軍區特招入伍,從此改變了她的命運。在今年的胡潤財富榜上,鄭翔玲以455億的身家上榜,更是令人意外。許多人更加沒有想到的是,鄭翔玲後來嫁給了一個有名的富三代。這個富三代就是正大集團的第三代傳人謝炳。
  • 最美富四代董事長:1年賺145億,23歲執掌千億上市公司
    中國自古就有「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服」之說,不過如今卻越來越不適用了。以前是一代創、二代守、三代耗、四代敗,但如今不一樣了,越來越多的富二代們不再「坑爹」;比如張康陽、何猷君、王思聰之流,世界名牌大學畢業,在商業上也是頗有頭腦和自己的獨特見地;隨著優質資源的日積月累,越來越多的富三代、富四代們也開始嶄露頭角起來。
  • 身帶「透視」異能,正大製藥鄭翔玲從西北農村到如今身價190億
    大學期間,謝承潤創立了賓大沃頓中美峰會,現為獵聘北美的總裁,2018年,他將進入清華大學蘇世民學院進一步深造。新加坡電視劇《霧鎖南洋》那個在南洋打拼的外鄉人故事,其實也是潮商巨子、泰國正大謝氏家族父輩血淚奮鬥史的生動寫照。泰國華商謝國民家族,祖籍廣東澄海蓬中村,是正大集團創始人謝易初最小的兒子。
  • 最富95後?家族「富過四代」,一夜之間拿到300億港元股票
    正大集團資深副董事長、正大製藥集團董事長謝炳據中國生物製藥年報,2018年公司全年收入208.89億元,盈利90.46億元;其中,公司旗下共有33個品種全年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有4個品種銷售額超過10億元,包括潤眾(恩替卡韋分散片)、天晴甘美(異甘草酸鎂注射液)、凱芬(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骨化三醇膠囊。
  • 「謝氏家族」第四代登場 掌舵正大集團
    大錯特錯,小財女告訴你,謝承潤是富四代,要說富二代的話,正大集團掌舵人謝國民算是,「中國生物製藥」的創始人謝炳、鄭翔羚(謝承潤的父母)也只是富三代而已。謝氏家族享譽海內外百年,在亞洲幾大豪門中首屈一指,其家族人才培養與選拔堪稱嚴格。早在上世紀80年代,謝家當代掌門人謝國民就放言謝家選掌權人並不執著於長房長子,而是能者居之。想想,謝承潤能差嗎?
  • 中國唯一一個富過15代的家族,家訓只有30字,卻讓家族富了幾百年
    中國有句老話叫:「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有一個家族,富過了15代。而這個家族能富15代的秘訣,只有30個字。幾百年前,江蘇蘇州有一個名門望族——貝氏家族。元朝末期,各地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
  • 富三代嫁富四代,劉鑾雄兒子親自做證婚人,李嘉誠跟特首都到場
    不過2014年香港又舉行了一場世紀婚禮。這場婚禮的規模也不輸給何超瓊跟許晉亨當年那場。世紀婚禮一般要滿足一個條件,一個就是男女雙方都必須是豪門,如果只有一方那也是不行的。2014年這一場的主角是何正德跟林恬兒。說起這兩個人,許多人並不熟悉,不過他們的家族在香港乃至整個華人世界都有巨大的影響力。何正德是一個富四代,林恬兒則是一個富三代。
  • 富不過三代,窮也不會窮三代
    神仙通常會在一個海上的小島顯現降臨,窮書生打包行李往這個小島,親自要問神仙他家三代窮困的原因。途中路過一個村莊,窮書生因飢餓而昏倒在一個富翁家門口。富翁很有愛心的將他帶入家中,騰出一間客房讓他住,叫僕人煮營養的食物給他吃。幾天後,書生恢復體力,富翁問他為何會昏倒。書生將家中自祖父到他這一代,沒有人做過壞事,也很善良,不知為何,會窮了三代。
  • 香港隱形富三代,每天進帳1.4億元,爺爺的地位比肩李嘉誠
    可是守業者往往不同,有些可能有經驗和歷練,有些甚至從來沒有經歷過磨難和挫折。 在國內的商界當中,出現過不少紈絝子弟敗光了父輩們辛苦創立的基業。有些人經常會說「富不過三代」,因為守業三代也很難,可是有一個富三代,它不僅將祖輩的基業守得很好,而且還將原來的基業發揚的更好,做的更強大了。這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富三代就是鄭志剛。
  • 美心家族的大小姐和富三代,顛覆了你所知道的家族傳承
    中學時代在香港嘉諾撒聖心書院度過的她,於1967年前往英國倫敦進修秘書課程,8個月後轉學去了美國就讀工商管理課程。在國外的經歷讓她愈加加深了為中國人爭口氣的意識。於是,所有功課成績全A,用2年半的時間完成4年學業,成功當選亞洲同學會副主席,並獲得美國大學唯一的「傑出學生」榮譽,都是這位中國女學生創下的記錄。
  • 古語云:「富不過三代」,財富在古代社會為什麼很難代代延續?
    「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對於這一句經典名言,相信大家都非常熟知,似乎古人用深刻的智慧向我們解釋了社會貧富變遷的規律。關於窮不過三代,其實很好理解,因為窮了三代,那麼到後來也就找不到妻子延續後代,所以就斷了血脈。那麼富不過三代到底是什麼道理呢?
  • 中國95後首富,能接掌泰國五千億帝國?|謝國民|正大集團|謝易初|...
    1  95後,278億身家  背後站著百年首富家族  老話說「富不過三代」,謝承潤已是謝氏家族第四代。他進入公眾視野,因為「一夜暴富」。  1963年,謝國民24歲,他放棄留學澳洲,正式進入已經成為中型企業的正大集團,5年後就坐上集團總裁位置。  謝國民是謝易初的小兒子,上頭還有三個哥哥,分別叫謝正民、謝大民、謝中民,「正大中國」四兄弟組成了正大集團第二代領導集體,但起主要作用的是謝國民。
  • ...精英·家族傳承》生態論壇,發表"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主題演講
    這就是我今天演講裡很重要的精髓,我不是告訴你如何成為百億富翁,今天我要告訴你要"富多久",這是我今天很重要的演講主題。所以我決定做"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主題演講,咱們中國有一句話叫什麼?富不過三代,有沒有?是的,教授來自臺灣,我的爺爺、爸爸都比我很有錢,非常非常有錢,我就是大家所謂"被詛咒的第三代"。
  • 「富不過三代」這句話在古代指的是財富還是?
    」寓意就是你再過高尚和善良,但是你的孫子、曾孫子、重孫子一輩就不見的能夠繼承你的高尚和商量。這其實就是「富不過三代」這句諺語的由來,不過這裡的富不過三代指代的是精神和情操上的「富」,並不是財產上的「富」。
  • 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啥意思?用農村現象告訴你
    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啥意思?用農村現象告訴你以前常聽老一輩的人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這樣的一句話雖然簡單,但是它的意思卻很廣,不知道有多少人懂呢?小編是屬於地地道道的農村人,現在的農村發展得越來越好,不少農村居民似乎驗證了「窮不過三代」,很多的農村居民,能夠適應農村不斷發展的步伐,轉變傳統的觀念和思維,慢慢地嘗試新的東西,走出農村體驗以前的農村人沒有體驗過,甚至是沒有做過得事業,將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好,實現資金上的豐足。那麼又是何種人驗證「富不過三代」呢?今天小編就同大家一起來看看!
  • 香港最神秘的「富三代」,20多年安保花了200億,爺爺直接給700億
    現在這些富豪已經有了第二代、第三代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富二代」、「富三代」。確實對於富豪很多人是很感興趣的。比如說在何鴻燊去世之後,二房長女何超瓊已經有了「話語權」,何猷君和名模奚夢瑤結婚之後,奚夢瑤生下了家族的長孫,位置也提升了不少。確實在一些富二代還成謎於安逸的生活之後,一些「富三代」已經開始挑大梁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李思德,可能很多人是比較陌生的。
  • 102歲貝聿銘去世: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家訓只有30個字
    中國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很多富甲一方、紅極一時的富豪家族,都逃不過這個詛咒似的命運。但是,貝聿銘所在的貝氏家族,卻傳承了幾百年,富過15代。而其中的奧秘,就藏在其家族的30字家訓之中。03孟子曾說:「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富貴傳家,不過三代。」這個世界上並不缺少有錢人,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富豪之家都能被稱作豪門。
  • 香港最大隱形富豪,壟斷香港菸草市場,親家也是個富過三代的家族
    說起今天中國最賺錢的公司,許多人都應該會想到四大銀行,或者恆大、阿里、平安這些公司。事實上這些公司在中國菸草面前都算不得什麼,中國菸草一年的利稅就超過萬億。 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菸草無疑都是最賺錢的生意,所以大部分的菸草公司都是國有控股的。
  • 三大香港超級富三代,95後的她,21歲才露真容,爺爺曾是華人首富
    一個豪門家族的崛起,離不開第一代人的奮鬥拼搏,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一代謝幕之後,進行權力的交接,後代掌權,從而出現了富二代、富三代,甚至是富四代。然而,「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一直存在於豪門之中,當然也有豪門打破了這一魔咒,比如香港的四大家族。在香港,四大家族的地位頗高,他們的家族財富不菲,令人仰望,而如今四大家族的第一代,都已經退居幕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