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2018年福布斯泰國富豪榜公布,泰國卜蜂集團的謝國民兄弟家族,以300億美元(9377億泰銖)資產再次登頂,蟬聯泰國首富。
謝氏家族的「正大集團」,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系卜蜂集團在中國的企業。40年前,中國推行開放政策,卜蜂集團率先進入中國,在深圳拿到001號執照,註冊了「正大」,即正大集團的前身。
今年福布斯泰國富豪榜上,多數華商家族企業來自潮汕,且多「富過三代」,如正大集團謝國民家族、泰國酒業集團蘇旭明家族、泰國前總理他信·西那瓦家族、還有黃創山家族、陳有漢家族等,均是傳承典範,不少還是富過4、5代,且一直長盛不衰。今天,我們分享泰國首富謝國民家族的第三代,他們是如何做好新老接棒的。
一個「親」字,鋪滿首富謝國民家族歷史
多年以來,正大集團高管的案頭上,都會擺放著《鄧小平文選》。1990年春天,正大集團掌門人謝國民受到鄧小平接見時講話的內容,已收錄進《鄧選》第三卷。
當時,鄧小平步入會客廳後,就熱情地和大家打招呼,邊握手邊對謝國民說:「你們弟兄幾個的名字起得很好,連起來就是正大中國(註:謝國民兄弟四人,大哥謝正民、二哥謝大民、三哥謝中民),這說明你們很愛國啊!」
正大在泰國,通常以卜蜂集團為名稱。卜蜂集團,是一家國際化、多元化的跨國企業,也是泰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在泰國,卜蜂有3大核心板塊,即以農業和食品加工為主的農牧業、以便利店為主的零售業,還有以便利店為主的零售業;商業網絡遍布東南亞、中國、以及歐美等地,員工30餘萬人。過去,卜蜂被稱為「改變日本餐桌的企業」,上世紀70年代,出口雞肉,80年代又開始出口大量的養殖蝦到日本。
卜蜂創始人之一謝易初
謝國民,生於1939年,年近80歲高齡,不久前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他全程認真聆聽華商領袖與華人智庫圓桌會議上的演講。謝國民現為泰國正大集團(卜蜂集團)資深董事長,日前正處於二、三代新老交棒過程,即半退休狀態;傳到他這兒,已是家族企業第四任經營掌舵者了。
謝國民「正大中國」四兄弟與姐妹們,均出生於泰國,父親謝易初給每個人起了中國名字,其第一個字連起來念就是「正大中國」,也有追根溯源之意。當年,謝易初不僅讓兒女在泰國上學,還把他們送回中國接受教育,因此,謝國民他們12個兄弟姐妹全都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
2個月前,我們分享了正大製藥總裁、泰德製藥董事長鄭翔玲的故事,而鄭翔玲的先生謝炳,就是謝國民大哥謝正民的兒子。不光到謝國民這一代,謝氏家族第三代如謝炳等,包括第四代中國生物製藥主席謝其潤等,即便是海外留學,也要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文化是傳承的基因,也是家族治理的要素,企業文化的底蘊,自然意義非凡!因為家族精神是家族企業「靈魂」,而文化的傳承是凝聚家族精神的DNA。
卜蜂的前身,是謝易初、謝少飛兄弟於1924年創辦的「正大莊菜籽行」,迄今近一百年歷史。「卜蜂集團」( Charoen Pokphand Group)正式註冊的時間是1953年,除中國稱「正太」外,泰國及其他地方皆稱「卜蜂」。
謝易初原名謝進強,生於1896年,祖籍是廣東澄海的外砂鎮蓬中村,1922年,他從家鄉澄海赴泰打工,後與弟弟謝少飛始創家族基業。
汕頭外砂謝氏大宗祠
每年農曆九月十五日,外砂蓬中村都會在謝氏宗祠舉行祭祖儀式,參與的不少是來自新馬泰等地的族人宗親。這裡還設有「僑領之英」館,其中就陳列著謝易初、以及其二弟謝少飛、三弟謝少白等相關事跡照片,也包括謝國民與許多國家領導人會面的資料。人這一生之幸事,莫過於「光宗耀祖」, 為宗族爭光,使祖先顯耀。人懷「光宗耀祖」之志,就有建功立業的動力,也就會一心一意讓基業長青,延續後代子孫。
潮汕,歷史上雖未曾被福建管轄,卻有相親相近的地緣關係,潮汕話屬於閩語系,已被公認,例如潮汕稱女人為「查某」,與閩南語同音同義。另外,在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也有很多相似之處。以謝國民家族為例,其先祖就來自福建,外砂謝氏宗祠的開基始祖謝秉盛(宏遠公),生於明永樂年間,大約於1435年~1460年,由閩輾轉進入外砂。當地有句俗語:「外砂祠堂,福建樣」。
謝氏宗祠裡,有一副對聯,「寶樹家聲遠,東山世澤長」。什麼意思呢?據謝氏族譜的說法,謝姓有二個極負盛名的堂號:「寶樹堂」、「東山堂」,出處均有說法。據說,晉孝武帝一次到謝安官邸,遠遠見庭園中有一株青翠茂盛的大樹,就手指曰:「此乃謝家之寶樹」, 「寶樹堂」就由此而來。另外,謝安常遊東山,以山水自娛,謝姓一脈就以「東山堂」為號。中國大小家族,皆有堂號,古代的宗法制度,就包含堂號、姓氏、家譜等主要內容,也是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泰國外砂謝氏寶樹家族會到正大大廈向族長謝礎民(右3)賀年
順便交代一下,蓬中謝氏先祖是從饒平濚溪遷祖而來,謝秉盛是二房,而濚溪的謝秉總是長房,此外還有三、四房兄弟,即饒平濚溪謝氏與外砂謝氏,屬於「兄弟家族」。與閩南一樣,重視親緣關係也是潮汕人傳統,也就是「三親」,鄉親、宗親、家親,而這與地域商業群體的成長緊密相連。在泰國,外砂謝氏家族成員,成立了家族會,曾任正大副董事長的謝礎民為族長,他們也會開展賀年等禮儀。
謝易初祖上是地主,他父親是家中獨苗,靠收租過日子,也染上抽大煙的毛病,30來歲就去世了,十四五歲的長子謝易初,就挑起家庭重擔,他下面有二個弟弟和二個妹妹。二弟,早年赴成都求學,家中經商的就只有他與三弟謝少飛,此後,弟弟謝少飛一直成了他事業上的左膀右臂。
謝易初早年,在潮汕家鄉開過店,名曰「光大」,後來去泰國後,開了「正大莊」菜籽行,當地泰國人叫「卜蜂」,即今天正大(卜蜂)的由來。值得一提,為紀念當年創業不易,最早位於曼谷唐人街昭拍耶河岸邊的那家店鋪猶在,而且依然是賣菜籽。當年,租下這家小店鋪,是外砂謝氏同宗族人的幫助;你看,人出門在外,宗親關係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數年苦心經營,謝易初的種子生意蒸蒸日上,後來,從潮汕老家叫來三弟謝少飛來幫忙打理。此後,包括中國在內的菜種,他都拿來經營,其中也有日本的。2015年,正大與日本瀧井種苗公司一道舉辦了合作75周年的慶典,從中可看出他們多麼重視「商緣」。
商緣像一條紅線,把企業彼此拉近,加深互動基礎,事實上也是企業持續成長的動力。從謝易初、少飛一代,到二代謝國民掌舵,有條生意經就是「讓」,即便是競爭對手,也不願把對方打倒,而「讓」,是中華傳統文化強調的,所謂「謙讓」、「禮讓」,內核就是「親」,商業上少對抗,多談合作。
謝氏二代接班,遵循長子繼承、兄弟接力,謝國民為第四任掌門人,在此之前,父親謝易初、三叔謝少飛經營後,家族事業先是交由長子謝正民主舵。後來,大哥把正大集團掌舵人,交棒予時年31歲的四弟謝國民,時間是1970年。
梳理一下,謝國民這一任上,把正大帶入鼎盛期,主要做了三件大事:其一,就是順利完成「新老接棒」。1987年,正大進入世界500強,而且不斷開拓多元化新領域,真正邁入國際化。期間,謝國民做出一項成功決策,那就是將資本和經營分開。」管資本「,原則上經營方面就不管了,實際上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也就是引導正大進入現代企業管理機制。另外,資本、經營「兩分」,也有利於家族企業內部治理及傳承,避免內鬥紛爭。
其二,就是大舉投資中國。自1979年在深圳設立中國合資企業後,中國事業版圖已成為家族事業最重要的板塊,並形成產業矩陣。
其三,就是敢於壯士斷腕。金融危機後,正大受到波及,業績一度斷崖式下滑,謝國民果斷出手,壯士斷腕;一方面,減少公司開支、開源節流,另一方面出身蓮花超市等股權。2017年,謝國民正式卸任集團職務,掛「資深董事長」一職,第三代正式步入前臺。
謝國民家族第三代如何新老交棒?
中國生物製藥主席謝其潤
俗語「富不過三代」,一定程度上說明家族傳承之難。美國布魯克林家族企業學院研究認為:大約70%的家族企業未能傳到下一代,88%的傳不到第三代,在第四代後還在經營的家族企業僅有3%。
現任中國生物製藥主席謝其潤,今年20多歲,已被推上上市公司掌舵者的位置,她就是正大二代謝正民的孫女,喊謝國民「四叔公」,看來,謝氏家族已屬於那「3%」的佼佼者。
不光謝易初後代成員多,他的三弟謝少飛,也是子女眾多,另外,謝氏「正大中國」四兄弟後代,也均各有所稱,不少傳承中創業,另闢新領地。比如謝其潤的父親謝炳,是正大製藥集團創始人,當初來中國,就是尊奉父叔之命,在製藥板塊的資本運作上,長袖善舞、得心應手。比如泰德製藥、正大天晴、江蘇豐海、鹽城蘇海等,都是正大系藥企。「花開數朵,單表一支」,今天僅分享謝國民一脈的子女接班。
泰國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吉人
由於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如今不少的家族企業,已不限於家族成員經營,而退至「家族控制」,即所有權層面的把控上;比如美的的何氏家族。此外,也有一些家族企業股權極其分散,甚至連控股權都拿不牢,歸類於家族企業範疇,不如是順延創始人歷史而已。
與國內寥寥可數「百年家族企業」相比,海外華商企業延續超百年的非常多,當然與歷史上的營商環境有關。職業經理人的出現,許多研究者對家族成員控制企業總是「不屑一顧」,不少以「去家族化」為榮,可諸位是否仔仔細細地分析一下最新的「福布斯泰國50豪」榜單,能做好且做久的,多是家族成員控制的。
再多說一句,重視親緣鄉誼的潮汕商幫群體,是中國家族企業傳承最成功的。潮商從形成、崛起至今,已超500年歷史,它是中國目前為止唯一沒有斷代的華人商幫,其中海外潮商不乏「富過三代」經典案例。
大家不妨想一想,這到底為什麼?理由很簡單,單靠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分離,單靠經理人制,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永續長青的問題,以血緣、家族為基礎的代際交替,是確保家族企業延續的理想方式。當然,家族企業也應強化治理與制度建設,擯棄家族式經營諸如任人唯親、「一言堂」等管理弊端。
謝吉人(中)與潮汕老鄉、經緯集團董事長陳亨達
2017年1月9日,泰國正大集團進行了一次重大人事調整,也是代際新老交替的重要時刻。謝國民卸任集團董事長、CEO職務,由其長子謝吉人,接任泰國正大集團董事長,三子謝鎔仁接任CEO。此舉標誌這第三代人被正式推上前臺,交棒後的謝國民退居幕後。
上世紀80年代,謝國民曾宣布一項「驚人」決定:即打破家族世襲制,下一代子女進入家族企業,需董事會批准,另外,必須是突出成績者。擇優而入,有益引入外部經理人,正太集團旗下子子孫孫的公司眾多,要施行現代企業管理,必須從制度上做好用人機制。可這與家族控制的潮商傳統,其實並不衝突,關鍵在接班培養。
1968年,29歲的謝國民,被父親「扶上馬」,出任公司總裁。對子女的接班培養與安排上,他也是有條不紊,有計劃。他的三個兒子,均海外留學,也在頂尖的商學院就讀過,不過他們回到家族企業後,並沒有安排在關鍵部門服務,而是派往集團旗下海外分公司,接受挑戰性任務,包括他的侄兒們,均是如此。其實,就是常說的在創業中傳承。
正大副董事長羅家順
長子謝吉人,今年53歲,2008年,他從其二弟謝漢人手上,接管零售板塊的卜蜂蓮花。對於子女接班,謝國民除自己培養之外,就是「請師傅帶」,每一個子女都聘請一位強有力的專業人才當董事長,來給他們壓力。照謝國民的話,就是「應當把孩子放在師傅的腳邊,而不是立刻讓他們做老闆。」
正大副董事長羅家順,是謝國民女婿,目前主管地產板塊。當年,謝吉人接管卜蜂蓮花時,他也獲得提任,而謝吉人最初主要涉足地產、傳媒業,姐夫帶小舅子,傳幫帶是接班訓練的重要內容,「扶上馬」後,還須「送一程」。
正大集團總裁謝鎔仁(中)
三子謝鎔仁(謝榮人),今年50歲,曾任香港上市卜蜂國際以及在卜蜂蓮花在泰國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CEO。出任集團總裁之前,他主要負責家族事業的通訊板塊,任卜蜂集團、True電信集團執行委員會主席等職務。
我們多次介紹過,謝氏家族幾代傳承,核心模式就是「分工分業不分家」,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家族成員協作接班,互幫互助、同謀發展。從某種角度而言,就是一種集體接班態勢。
順帶提一下,正大旗下企業,不乏有外部家族經理人聯手出任高管的案例。比如港交所上市的「卜蜂國際」高管隊伍中,現年73歲的卜蜂國際副董事長蔡益光,其妹妹Arunee Watcharananan女士,就一同服務於該企業,而她今年已68歲,在公司任執行董事。
二兒子謝漢人(謝銘鑫)曾任易初蓮花總裁、以及兼任正大企業國際董事、德富泰銀行董事、正大7-11連鎖便利董事等職務。
與其企業服務經歷相比,讓謝漢人聲名在外的是其在海峽兩岸鴿界的影響,且屢獲賽事冠軍。更有趣的是,謝漢人與堂兄弟謝炳二人,都是在信鴿界出了名的。繁忙的商務活動之餘,養鴿成了二位謝氏三代最執著的一項業餘愛好。據說,他們種鴿棚裡的「站神家族」,縱橫「中、港、臺、泰」四地。
一波說 傳承在中國(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