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騎毛驢春遊鐘山,寫下一首充滿生活氣息的詞,讀來耳目一新

2021-01-09 小話詩詞

王安石曾兩次拜相主持變法,後來變法失敗,王安石也辭去了宰相的官職,回到了江寧(今江蘇南京),過起了隱退的生活,直到去世,王安石生命中的最後十年就是在江寧的隱居生活中度過的。

在隱退江寧期間,王安石的心境漸漸平淡下來,從此不再過問朝政,從夙夜興工、宵衣的繁忙工作逐漸過渡到遠離仕途的閒居生活與日常中來。

王安石繪像

在江寧期間,王安石選擇居住在江寧城與鐘山間的一處住宅,並取名為「半山園」,距半山園不遠的鐘山定林寺昭文齋是他日常下榻的別館,他時時在那兒讀書、著書、接待客人,也經常到附近的山林溪壑間登覽野遊。

根據南宋詞人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王荊公不耐靜坐,非臥即行,晚卜居鐘山謝公墩,畜一驢,每食罷,必日一至鐘山縱步山間,倦則即定林而臥睡,往往至乃歸。」

遠離仕途的生活令王安石很愜意。正所謂「無官一身輕」,讀書之餘,他便到附近的鐘山散步,他還蓄養著一頭小毛驢,每每登山,遇山路崎嶇之時,他便騎在小毛驢背上,一幅優哉遊哉寄情山水的景象。

鐘山

有一年春天,王安石又牽著小毛驢去往鐘山的定林院,美麗的鐘山令他流連忘返,晚上他住宿在定林寺昭文齋,寫下了一首《漁家傲》的詞作,記錄下了這次出遊的經歷,可以說這首詞就是他退休閒居生活的一個縮影,原詞如下:

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亂。聞說新水漫,騎款段,穿雲入塢尋遊伴。卻拂僧床褰素幔,千巖萬壑春風暖。一弄鬆聲悲急管,吹夢斷,西看窗日猶嫌短。

鐘山

詞作分上下兩片,上片描寫的是這次騎毛驢春遊的經過。開篇二句「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亂」,既寫明了時間節令,又描繪鐘山春意盎然的景象。

燈火指的就是元宵節的彩燈。元宵節在宋代是法定節假日,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熱鬧異常。元宵節過完,人們都會出門會客,和朋友宴遊,分享節日裡的趣事,宋代詞人史浩在《喜遷鶯》中就這樣歡快地描寫元宵節過後收燈的場景:

才過元夕。送宴賞未闌,歡娛無極。且莫收燈,仍休止酒,留取鳳笙龍笛。

收燈之後,城中的人們又有出城遊春的習俗,江南的早春時節,氣溫已經和溫和了,往往收燈後,漫山遍野便已經綠草如茵、春意盎然了,這樣的景象在北方要到陽春三月才能看到。

鐘山一帶,地處長江南濱,收燈過後,大地早已披上了綠色的外衣,一派綠意盎然,一些早開的花兒,早已耐不住寂寞,在綠葉的掩映之下綻放出萬紫千紅的色彩。

南京鐘山風景區

當王安石騎著小毛驢沿著山路走向定林院的時候,映入眼帘的是山花爛漫、爭奇鬥豔的景色。開篇兩句「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亂」描寫的便是春遊途中的所見。

這二句,既寫了江寧附近的季候特徵,又點出作者居住的山中環境。

王安石可是一位描寫春天的行家,他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便是蜚聲詩壇的佳句。眼前如此清新奪目的景致,自然引起詞人覽賞春色的興致。

於是詞人筆鋒一轉,連寫三句「聞說洊亭新水漫,騎款段,穿雲入塢尋遊伴」,這一氣呵成的筆法,記述的就是亭遊賞的經過。洊亭在鐘山西麓,流水潺潺,樹木蔥蘢,繁花似錦,這正是王安石喜愛遊賞的風景勝地。

王安石有一首專門描寫《洊亭》的詩:「朝尋東郭來,西路歷亭。眾山若怨思,慘澹長眉青。迸水泣幽咽,復如語丁寧。豈予久忘之,而欲我小停。歇鞍松柏間坐起俯軒櫺。」

由此可見,王安石對洊亭有很深的感情,他選擇這樣的一個地方作為隱退的居所,想來是不無理由的。

定林寺

王安石在這個早春時節來到之後,展現在他眼前的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上片最後三句就是對洊亭的描寫。

「新水漫」三字說明剛下過一場春雨,亭一帶的植被經過春水的滋潤,顯現得格外清新。「騎款段」正式對詞人騎乘的毛驢的描寫。原來王安石退居江寧時,宋神宗賜給他一匹名馬,作為出遊騎乘的工具。

後來馬死了,王安石就畜養了一頭毛驢,外出旅遊就騎毛驢。關於宋神宗桑賜給他的這匹馬死掉的事情,他還專門寫過一首《馬死》詩用來記述此事:「天廄賜駒龍化去,謾容小蹇載閒身。」

這次正是王安石騎毛驢出遊,他心閒意靜,恬然自若,什麼仕途榮辱,是非得失,也早已拋至九霄雲外,他現在的精神狀態儼然是超然脫俗的,這從詞人春遊的心情就可以得知。

因為定林寺一帶的風光是很迷人的,山勢起伏,層巒疊翠,其間時時雲霧繚繞,跨驢繞行山徑,會穿過被一片片雲層所環繞的山巒,所以王安石 用「穿雲」二字形容這次的春遊體驗。

山間流水潺潺,溝壑叢生,四周巒嶂如屏,又形成了不少花木植被叢生的天然塢堡,如定林寺附近有道士塢,附近有桃花塢等。

鐘山

詞人行走在通往定林院的道路上,不免停步駐足,環顧四周迷人的景色,這算的是是一次訪勝探幽的春遊經歷,所以王安石又用「入塢」二字形容這次身臨其境的春遊體驗。

他的足跡一會兒漫步高岡,一會兒又踏入低谷,「穿雲入塢」四字就是對春遊經過的描寫。

最令人稱道的是「穿雲入塢尋遊伴「」一句中,詞人連用 「穿」、「入」、「尋」三個動作詞,充分表現了王安石此番春遊的濃厚興致和趣意盎然的體驗,他用細膩的筆法刻畫出一位帶著閒適心情春遊的旅行者的生動形象。

定林寺

下片是對詞人住宿定林寺僧齋的描寫。詞人遊興已盡,移形換步,最後的落腳點就是定林寺昭文齋。

下片雖然不再寫春遊見聞,但是詞作意脈不斷,因為上下兩片雖然是兩個不同場景的描寫,但是詞人敘事的線索是一脈相承的,都是與這次春遊有關。如果說上片是春遊途中的所見所所聞的話,下片就是詞人對此番春遊的所感所想。

詞人帶著旅途的勞頓就床而臥。「卻拂僧床褰素幔」中的這個「卻」字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上片寫將故事自然而然有略帶轉折的切入了下片的敘事中。

王安石書影題跋像

「僧床」「素幔」,是典型的寺院住宿的場景,這兩個特定的詞語既寫明了山寺生活的特點,又突出了詞人生活的清淨素雅。

在這樣一個春光融洽,東風和煦的美好日子裡,詞人怡然自得的心境好像也與大地春色融合在一起,寺院的幽靜此時正好為詞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由於白日裡旅途到來的勞頓睏乏,詞人王安石於是在這靜謐的環境中進入了夢鄉。

王安石塑像

這一覺睡得很是安穩,不知過了多久,山林間傳來的一陣陣風聲才把他從酣夢中驚醒,詞人一聽原來是陣陣松濤的聲音,原來他一覺睡到太陽已經升起來了,因為這時太陽的光芒已經照射在了窗戶上,而詞人此時的睡意還很濃,或許是松濤的聲音打破了他的美夢吧。

詞作就在松濤猶如急切的笛聲,在深山中嗚咽的悲鳴中戛然而止,猶如正在演奏的一曲激蕩人心的管弦樂突然收住一樣,給人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視覺和聽覺效果。

鐘山

總結

王安石這首《漁家傲》,通過描寫山中遊春和住宿寺院兩個不同的生活場景,抒發了詞人的身心與大自然默契地融合中,心情得到了完全的釋放的情感經歷,還有從詞作特定鏡頭的攝取中,體現了詞人游離於仕途之外,心理逐漸平靜了下來。

這首詞,也是一篇遊記,詞人借在春日裡的鐘山春遊和寺院住宿的場景渲染,體現了他離開仕途,隱居鐘山的情懷。

全詞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營造出清新自然,怡然自得的詞作意境,讀來讓人耳目一新,可是說得上是一篇寫景與抒情俱佳的詞作。

相關焦點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蘇軾死了,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不朽的。——林語堂大家都很熟悉蘇軾。宋代著名文學家是「唐宋八大作家」之一。與辛棄疾合稱「蘇辛」。他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著名考官歐陽修是主考,看了蘇軾的試卷後,他印象非常深刻。
  • 秦觀最富傳奇色彩的一首詞,描寫的纏綿悱惻,讀來讓人讚嘆不已!
    ,特別是他的愛情詞,讀來更是讓人肝腸寸斷。宋朝很多的詞人都描寫過愛情詞,但是能夠與秦觀相比肩的則是寥寥無幾,他的詞作裡,並不只是一個形式,而是內容裡的她,可能在現實的生活中真實存在,這一點他與柳永很像,兩個人描寫愛情,都不是泛泛之談,而是真的有一個對象,不然也不可能寫的那傳神。
  • 納蘭性德在妻子逝世後,寫下一首感人的詞,開篇第一句震撼人心!
    清朝時期的納蘭性德便是一位多情的才子,一生寫過了無數感人肺腑的愛情詞,尤其是在他原配妻子逝世之後,更是痛苦不已,為此寫下諸多的詞來表達自己的懷念之情,一些經典的作品更是深入人心,特別是他的這首《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更是以一種深情的口吻,以及獨特的情感來描寫,從而也令這首詞最終成為了他諸多悼亡詞裡最為令人感動的一首。
  • 辛棄疾醉酒後寫下一首詞,初讀捂嘴想笑,再讀卻忍不住流淚
    辛棄疾只好去到江西的上饒隱居,在那段時間寫下了很多的優秀的詞作,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一片愛國之情,還有當時內心的苦悶;其中這首《西江月·遣興》寫得最感人,每一句都戳中淚點。《西江月·遣興》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 宋朝有一首古詩,男子必須順著讀,而女子卻只能倒著讀,聽著熟悉
    宋朝詞人很多,流傳千古有李清照、蘇軾、柳永、王安石等等,想必這位宋朝的小詩人李禺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若不是他寫下了一首千古奇詩,恐怕李禺這個名字都不會出現在歷史當中。之所以能夠被稱為奇詩,是因為李禺寫下的這首詩,可以順著讀,也可以倒著讀,不過兩者表達的意思完全不同,這種是詩文體就是所謂的「迴文詩」,不過李禺的「迴文詩」又跟普通的迴文詩不太一樣,因為男人要順著讀,女人卻必須倒著讀。
  • 王安石很具有諷刺意味的一首詩,通篇寥寥數語,但是寫得很深刻!
    ,這在他很多的詩歌中就有體現,譬如這首《賈生》,那就充滿了諷刺意味。可能提起這首詩,人們會立馬想到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賈生》,這首詩也是充滿了諷刺。兩首詩其實是不同的風格,但是那種諷刺意味是一樣,寫得也是很深刻,讀來令人感慨萬千,對於任何一個有才華的人來說,他們有的時候其實是沒有任何的用武之地。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 新婚不久,李清照寫下一首詞,一開篇的意境便美得令人心醉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有著「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婉約詞派代表詞人李清照的一首詞《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來領略我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首先,我們簡單來了解一下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公元1101年,也就是建中靖國元年,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新婚不久,懷著對愛情的熱情,她寫下了這首展現新婚生活一面的詞作。
  • 比魯迅早一千年看透了社會吃人本質,寫下一首《聚蚊》,卻不知名
    在宋朝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在將近50歲時才考中進士,一生創作全是集中於對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細小事物的觀察,篇篇詩文都充滿了對普通百姓的關心和對權貴精英的批判,他被著名東亞歷史學者蔡涵墨稱為是宋朝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他比魯迅早一千年看透了社會的吃人本質,並寫下了一首《聚蚊》,但他的名字和他的著作卻從未出現在教科書上。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名句!
    而「出人頭地」這個詞兒也就是這麼來的,就這樣,一出場就驚豔了整個大宋,從此,蘇軾的才氣逐漸開始名揚天下。雖然蘇軾在文學史上的成就令人望而生畏,但在仕途上卻是一生曲折,可謂是飽經辛酸。熙寧4年,正是王安石當政掌權的時候,而蘇軾與王安石本就隸屬於不同的政黨,所以在朝廷上二人經常針鋒相對。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充滿了哲理,尤其最後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他的詩寫得清新脫俗,他的詞更是別具一格,而且還開創了豪放一派,成為了宋詞中最頂尖的高手,然而他在書法和繪畫方面,同樣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當然說起蘇軾除了他在詩詞,以及書畫方面之外,那麼還有就是他傳奇的一生,少年成名,可是後來由於「烏臺詩案」的原因,還差一點丟掉性命,也正是這個時候開始,他的一生也被徹底地改變了,從此流落江湖,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 蘇東坡雨中寫下一首詞,僅僅4句話成千古名篇,林語堂讚嘆不已
    如果問我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評價他,我可能沒法回答你。不是故作深沉,也不是舉棋不定,是我認為我想用好多話來形容它,可我的語言又太過樸實無華,所以我無法用我的話來回答你。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就對蘇軾讚嘆不已,他曾在在《蘇東坡傳》(原序)中寫道:「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
  • 「福建子」讓王安石既悔且恨?·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今「漢辭網」收入「福建子」一詞,釋義為「宋時對福建人的蔑稱」,可謂「保真」。    泛指還是特指?    或雲「王安石在回顧往事時寫下『福建子』三個字,很難認定就是批評呂惠卿」。王安石與福建人有緣,愛恨不一——兩個女婿都是福建人,一起變法的多是福建人,獻「流民圖」反對新法的鄭俠也是福建人。科舉出身的福建人實在是多。
  • 蘇軾悼念第一位深愛之人,寫下一首悼亡詞,安慰了世人900年
    二人成婚後,蘇軾和王弗之間感情很好,而且那時候的蘇軾,涉世未深,充滿豪邁。王弗作為蘇軾的妻子,和他一起分享科舉的功名,分享文壇的成就,對蘇軾充滿愛慕之情,面對未來許多值得期待的人生,留有諸多的幸福快樂和憧憬。
  • 他是唐宋八大家名氣最小的一位,寫下一首唯美的詩,美得令人心醉
    那麼今天就來與大家聊一聊這一位大家,看一看曾鞏都有什麼值得一讀的作品,作為唐宋八大家裡名氣最小的一位,曾鞏性格不張揚,為人比較低調;我個人是非常欣賞曾鞏,一位原本極為普通的讀書人,並沒有什麼背景,只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了北宋時期的一代文學大家,還入選了唐宋八大家,所以曾鞏的故事是很勵志,值得我們現在年輕人學習。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李煜被囚禁之後,寫下一首詞,感嘆國破家亡,訴說命運的無奈
    而李煜則是從骨子裡就是悲觀的心態,所以李煜大多數詩詞都是悲情憂鬱的,讀李煜的詞,不由得對他的一生感嘆。李煜在繼位之時,整個國家兵力衰弱,因此就南唐也一直處於被宋軍隨時攻破的危險中。國家存亡處於危難之際,身處亂世的李煜,雖然貴為帝王。但卻一直生活在巨大的恐懼之中,即使想抵抗也是強弩之末。最終南唐也沒有逃脫滅國的悲慘命運。
  • 宋代詩僧兩次入獄,寫下一首離別之詞,詩人的情感在詞中得到升華
    文/柿子 宋代詩僧兩次入獄,寫下一首離別之詞,詩人的情感在詞中得到升華詩詞的起源已經不可考究,但是在宋朝的時候,是詩詞發展的高峰時期,在這個時代中,可以說是湧現出了一批批優秀的詩人,這個時期的詩歌佔據了一半詩歌領域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詞,只是開篇14字便扣人心弦!
    烏臺詩案發生後,蘇軾更是在獄中寫下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的感人名句。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木蘭花令·宿造口聞夜雨寄子由才叔》,便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眾多詩詞中的一首詞。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八月,蘇軾由定州貶往惠州。途經江西虔州的時候,蘇軾登上鬱孤臺,夜宿造口。
  • 宋代高僧觀劍客圖,寫下一首充滿俠客精神的詩,通篇描寫得很霸氣
    古代僧人也是比較特殊的一個群體,這些人不僅能文能武,而且寫下的詩,無論是意境,還是表現手法,那都可以和一流的大詩人相比。特別是在唐朝和宋朝,由於獨特的人文環境,使得這些詩僧在文學上也是大放異彩,譬如唐朝的貫休;宋朝的志南,那都是當時著名的詩人,他們的作品那也是膾炙人口,寫得也是極為有趣,特別是貫休的一首《獻錢尚父》,通篇描寫得霸氣十足,寫得極為優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從而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