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青銅器鑑定技巧

2020-12-06 騰訊網

商代青銅器鑑定技巧

1,白礬與硼砂都是可溶性物質, 如果銅鏽是透明的結晶鏽,可以取下一塊放在熱水裡,如果遇到水後能溶化,就有可能是這幾種偽鏽。有人也提倡用舌頭嘗商代青銅器鏽的味道,白礬的味道非常澀,其 他結晶狀的偽鏽有時是苦的或鹹的,而真 正的古銅鏽幾乎沒有味道。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偽鏽有毒,最 好不用這種嘗味道的方法。將水噴灑到銅鏽上,觀察銅鏽的親水程度,古銅鏽是親水的,那些油漆、 膠水的親水性則較差。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銅鏽的結晶形態及生長狀態,可以發現新銅鏽和老銅鏽有很大差別。

2,現代仿造的器物用失蠟法鑄造後器內殘留有石英砂,造假者採用塗抹紅磚粉掩蓋,一次矇騙。凡在器腹內殘留有白色石英砂土的均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後的仿古器。鑑別是要多留意範芯難以清 除的死角處,有的作假者用白膠調紅磚粉,致使範土過硬摳不動或者太松一摳都是磚粉。

3,打磨修整器物脫範後,表面往往是粗糙的,花紋也不夠清晰,經過打磨修整加工,才成為一件表面光滑,花紋清晰,色彩錚亮的商代青銅器。用陶範法鑄造器物是"一範一器",破範取器,故沒有兩件銅器會是一模一樣的。

4,依照真器或者依照相關資料鑄造偽器,其器形、銘文、紋飾等都有來歷和參照,有的是器型或銘文只有部分做r參照,部分有意改樣。如參照鑄造了器型,但卻鑄刻了杜撰的銘文,或將參照的錦義鑄刻住毫不相十的銅器上。此類偽器儘管模仿得並不精準,但也有一一定水平。第 二種則是毫無根據的拼湊,意在作奇,達到以稀為貴的目的。此類偽器對商代青銅器形制特徵不甚熟悉的人很有挑戰性,如果不仔細觀察,就有上當的可能。

5,出土地點在北方一些地區,表現為銅器表面鏽色斑駁而雜亂,並伴有大量不易除去的惡鏽,有些甚至使得器物嚴重受損。

6,古代商代青銅器的銘文正好補充文獻的不足。古代典籍傳今已不多,尤其是商周時代的則更少。傳世古籍經長期傳抄遞刻,不可避免有一些改竄訛誤。而古代商代青銅器上的銘文保持原貌,使人們可以直接接觸到古代的信息,很多地方可對歷史文獻起印證和訂正作用。各時代的商代青銅器銘文內容繁多,是歷史研究的豐富寶藏。此外,古代商代青銅器銘文還是研究古文字和書法的重要資料,從中可以了解漢字的發展演進,還能看到書法的演變。

7,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青銅器在2000多年前逐漸由鐵器所取代。

相關焦點

  • 商代青銅器應該如何識別
    與其他的投資項目不同,商代青銅器有著其他投資品種所沒有的歷史背景,同時它自身所獨有的政治色彩也更加成為了今天商代青銅器收藏投資的升值點所在。而之所以投資者們會置身於商代青銅器的收藏投資,正是因為從商代青銅器本身所固有的歷史文化中探測出了商代青銅器的稀有和珍貴性,同時精湛的鑄造工藝更是加注了投資者們的投資熱情。 2,要鑑定一件商代青銅器,應對這件銅器有整體的認識,才能作明確的論斷。要從銅質、樣式、鏽色、款識、裝飾、做工、花紋、字體、氣味、聲音等方面入手。真品當然不會有問題。
  • 商代青銅器如何進行辨別你可知曉?
    商代青銅器如何進行辨別你可知曉? 1,對中國古代商代青銅器的鑑定,主要是之對商代青銅器進行斷代、分期、質地、用途、真偽和價值進行判斷和辨別
  • 商代青銅器真假如何鑑別?
    商代青銅器真假如何鑑別? 1,銘文也稱金文,吉金文字的簡稱。是指鑄造或鑿刻在商代青銅器上的文字。 2,青銅器歷代都被稱為國之重寶。它的製作對象是皇帝或者王公大臣,地位非常高。國家有大事的時候都要用青銅器作為禮器,所以青銅器以禮器為主。最主要的器形包括鼎、鬲、簋、簠、豆、敦、爵、斝、觚、觶、觥、尊、卣、彝、壺、盤等。這些名稱在宋代就已經定了,主要來源於青銅器的銘文,沒有銘文的就約定俗成,一直流傳至今。
  • 劉雄:關於異形青銅器的辨偽鑑定問題
    主要研究方向為青銅器鑑定、古陶鑑定、玉器鑑定,致力於文物科學鑑定體系的研發。2005年執教北大資源學院文物系,2010年起擔任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院長,2014年被評為北京市教育系統青年教師崗位能手,2015年榮獲第八屆北京市教育園丁獎。在校講授《中國青銅器》、《中國古代玉器》、《考古學概論》、《中國博物館學概論》等課程。
  • 陝西出土57件商代青銅器 創陝北考古史之最(圖)
    羊首青銅鉞青銅鼎  本報訊(記者 李彪)經考古人員鑑別,一座商代晚期的墓葬日前在甘泉縣下寺灣鎮閻家溝村露出全貌,出土57件青銅器,是陝北地區目前考古發現青銅器數量最多的一次。  該墓葬共出土銅、金、骨、石各類器物70多件,其中57件青銅器,包括青銅禮器15件。出土的青銅器具有鮮明的商代晚期特徵,曲莖鈴首劍、鈴首匕和三銎刀也是典型的北方草原青銅器;2匹青銅馬造型準確,鑄造精美,極其罕見,馬背上有橢圓形的背墊,應為馬鞍的最初原始形態。考古人員還在這座商代晚期墓葬中發現了4鼎5簋的器物組合,非常罕見,有待進一步研究。
  • 國內頂尖青銅器鑑定專家:遊走於真假青銅器之間
    國內頂尖青銅器鑑定專家李米佳做客「青睞」??扎在文物堆裡幾十年,李米佳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成為目前國內頂尖的青銅器鑑定專家。他可以通過極微小的花紋、裝飾和工藝判斷文物的年代以及真假,這才是真正的「絕活兒」。
  • 容庚先生如何鑑定青銅器?
    1926年被聘為古物陳列所古物鑑定委員會委員,鑑定清廷所藏青銅器。其辨偽實踐即始於此。1941年《商周彝器通考》的出版標誌著其辨偽思想的成熟並形成系統建構。他的辨偽成果代表了20世紀四五十年代青銅器辨偽的最高水平。容庚擅長於文獻考據,重資料的排比與梳理,而少理論概括與闡發。我們從其相關著作和辨偽實踐中凝括出三個辨偽思想和七條辨偽方法,以彰著容庚先生在青銅器辨偽史上的獨特貢獻。
  • 青銅器鑑定和作偽手段大全你想看的都在這裡
    青銅器具有文化價值、觀賞價值和歷史價值。每一件青銅器都是獨一無二的。青銅器的發明和盛行,使人類進入了青銅時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古代青銅器究竟是如何發展的?各時代青銅器具有什麼樣的特徵?青銅器都有哪些鑑定方法和作偽手段?諸如此類的問題一定困撓著廣大青銅器收藏愛好者。
  •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鑑定青銅銅器銘文的真偽,除了需要知道各種作偽的方法外,還要懂得各個時代銘文的風格,從而可以判斷書法結體、語彙文法等是否符合。另外,還需要掌握大量的標準字形,掌握得越多,判斷也就越準確。西周中期的青銅器上,絕不可能出現商代殷墟時期的花紋;商代的獸面紋不可能出現在西周中晚期的獸蹄足鼎上;而竊曲紋、蟠龍紋一類的紋飾,也不可能出現在商和西周早期的青銅器上。
  • 邵陽出土的青銅器,曾經竟然是
    「商代龍柄獸面紋銅壺」(又名「夔龍壺」)是新寧縣文物部門於1988年6月從飛仙橋鄉楓木坳村村民家中徵集。 通過鑑定,專家稱該器物為商末周初時朝廷顯赫官員專用酒具之一。 湖南省博物館曾第三次從新寧縣借用「商代龍柄獸面紋銅壺」。每次看到商龍柄獸面紋銅壺,專家們都讚嘆不已,他們一致認為該文物堪稱青銅器精品中的精品。
  • 青銅器通常都是銅綠色,而這件黃澄澄,新的像贗品
    雲紋青銅大鐃,是商代祭祀、出徵、宴會所用的禮器。1999年1月的某一天,養賢鄉有一位村民在平整泥塘的時候,意外挖出一件青銅器。又過了一天,兩人在警員的陪同下,再次來到那位發現青銅器的村民家,經過一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村民最終同意將青銅器上交給博物館。
  • 青銅器出現在哪個朝代 青銅器是哪個朝代的
    古時候留下來的器物有很多,青銅器就是其中一種,那麼青銅器出現在哪個朝代呢?青銅器文化是夏商周時期的文化核心,歷經夏、商、西周、春秋、戰國和秦漢等朝代,其中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戰國中期之後,青銅工藝才開始漸漸消退。
  • 鑑定青銅器,科學得方法原來是這樣
    一直以來,青銅器都藏友們被視為高大上品種,收藏青銅器的人群相對集中,新人很少,老藏家賣的也不多。青銅器交易的萎靡阻礙了收藏市場蓬勃發展,使其成為了小眾的行業,其實有一些並不怎麼貴,10萬塊錢以內能夠買到,但前提得確認是真的。
  • 青銅器鑑定小知識
    銅器鑑定的手段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憑藉眼力和經驗,進行觀察;一種是根據儀器化驗、探測和分析的科學方法。細化後便可以分為4種方法,根據銅器鑄造、器形、紋飾、銅器銘文辨偽。  1.根據銅器鑄造辨偽  商周時期,極大部分青銅器是用陶範法鑄成。也就是說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都有數塊陶範拼合澆鑄後留下的範痕,即範線。隨著時代進步,合範的方法有所變化,範痕會隨著變化,但要想在合範地方不露痕跡,這即使是最熟練的工匠也難免做到。而後代偽者不知道古人鑄造的原理和方法,只講究器物的外形,仍用蠟模(失蠟)的方法鑄造。
  • 論古代青銅器的製作方法與文化價值
    在鄭州的商代前期遺址中發現一種陶大口尊,內壁燒熔並有銅渣,圖一 坩鍋顯然也是一種熔銅設備。(「將軍盔」)剖面圖熔化而得的銅水,就用來澆鑄。澆鑄青銅器要用範。已經發現的範,有商代以前的,如山西夏縣東下馮「東下馮類型」遺存中出土的四塊石範,是用以鑄造銅斧的。「東下馮類型」接近二里頭文化,有的學者主張是夏文化。
  • 青銅器藝術的起源發展和青銅器的分類及用途
    在商周時期,青銅器並不是作為藝術品存在的,在當時主要是作用於祭祀或者作為展示皇權的工具存在的,雜糅與宗教、政治和社會生活中間的,而現在看青銅器是當作藝術品來欣賞的。青銅器的作用青銅器有兩個作用,在商代的時候青銅器作為祭祀用品使用,是人與神溝通的工具。
  • 2000多年商代伏鳥雙尾虎「鼎」,在新幹鼎鼎有名
    走進新幹縣的那一刻,我驚呆了——大街橋頭、廣場,處處都是「鼎」天立地的一口口青銅鼎的標識——原來呀,這裡是全國聞名的商代伏鳥雙尾虎出土之地。於是,走進博物館,探尋商代這座伏鳥雙尾虎鼎之謎——商伏鳥雙尾虎出土於江西新幹大洋洲商代墓,通長53.5釐米,重6.2千克,可謂虎之王者。
  • 西周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西周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1, 5,青銅器是由青銅(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的。因為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所以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5000年至6000年前的西亞兩河流域地區。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青銅器在2000多年前逐漸由鐵器所取代。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堪稱藝術價值最 高。
  • 紋飾之美︱青銅器
    商周時期是青銅器大發展的時期,商周時代青銅器紋飾,大致可分為八大類:獸面紋類、龍紋類、鳳鳥紋類、各種動物紋類、火紋類、各種獸體變形紋類、幾何紋類和人物畫像類等。 獸面紋類 獸面紋舊稱饕餮紋。饕餮之名出自《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 青銅器作假手段及真假鑑定方法
    雖然此種方法下青銅器偽造得很逼真,但其材質、紋路、鏽色等無法比擬真品,特別是偽鑄的青銅器沒經過地下長期的氧化或腐蝕,因而器體普遍過重,通過分析其重量可辨真偽。拼接法:青銅器深埋地下,常年腐蝕破壞難免造成某些部位的破損,偽造者經常是「移花接木」,將不同的幾件銅器拆分,然後通過粘湊的方法,重新打造一件「完整」的青銅器,再附之泥土、假鏽,亂人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