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出土的青銅器,曾經竟然是

2020-11-23 騰訊網

導讀:中國古代有著輝煌的歷史和璀璨的文明,其中青銅工藝無疑是早期中國工藝美術的傑出代表,在邵陽,從戰國到漢代,都發現有鼎。陸續出土的鼎表明,東漢到宋代,其功能逐漸發生了變化。

商代龍柄獸面紋青銅壺

夏末商初,中國的青銅冶煉鑄造技術突破瓶頸,獲得了突發猛進的發展,商周青銅器以品類豐富、造型優美、紋飾華麗、製作精巧、風格獨特而著稱,成為中國藝術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藝術史上也佔有獨特地位。

「商代龍柄獸面紋銅壺」(又名「夔龍壺」)是新寧縣文物部門於1988年6月從飛仙橋鄉楓木坳村村民家中徵集。

該器物高38釐米,腹徑17釐米,口徑7.5釐米,底徑11.5釐米,重3.5千克。

形狀歪頸墮腹,形似長瓠,口沿曲狀,圈足單耳。單耳呈爬龍狀,龍回首張牙,曲體、尾上卷,前足附著壺頸,後腳連接中腹,龍體飾夔紋和三角形回紋,龍首有雙耳雙角。頸部有兩層紋樣,上層為兩組夔紋,下層為一周勾連雷紋寬帶。

通過鑑定,專家稱該器物為商末周初時朝廷顯赫官員專用酒具之一。

湖南省博物館曾第三次從新寧縣借用「商代龍柄獸面紋銅壺」。每次看到商龍柄獸面紋銅壺,專家們都讚嘆不已,他們一致認為該文物堪稱青銅器精品中的精品。

邵陽市文物局專家曾佳柱介紹,「全國跟『商龍柄獸面紋銅壺』相似的文物,上海市博物院僅存一件。它不僅是新寧的稀世珍寶,而且也是邵陽市的精品文物。」

2011年初,它更是走出國門,赴美國紐約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展出。文物專家稱,「商龍柄獸面紋銅壺」首次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不僅為專家研究新寧縣源遠流長的歷史提供了實物佐證,而且也擴大了新寧縣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商代渦紋雙耳青銅鼎

商代渦紋雙耳青銅鼎,國家一級文物,新寧縣文物部門於1988年6月從飛仙橋鄉楓木坳村村民家中徵集。

青銅鼎折平沿,鼓腹,圜底,兩耳豎立於平沿上,三柱形足,上腹器表鑄團花渦紋,內面陰刻一「鼎」字象形文字。器物尺寸:口徑22釐米,高21釐米。

禮器是中國古代夏,商,周時期的貴族在祭祀、朝聘、宴饗、喪葬等禮儀活動中的用器。商代的青銅器一一鼎,就是最早的禮器之一。

鼎在發展過程中,從最初用以烹煮飯菜的炊器,逐漸演變成國家政權的象徵。而宋代以後,鼎就基本沒有什麼變化。這時,鼎的功能越來越多,復古的風味也開始濃烈,鼎越來越大,高48釐米,口徑達30釐米,甚至更大。此時的鼎主要被當作香爐,用於祭祀,而非權力的象徵。

當鐵器成了農業耕作和日常生活的基本元素之後,鐵鍋徹底取代銅鼎,成為百姓灶臺上的主要炊具。在歷經千年的演變後,鼎器退出了華夏民族的歷史空間。

邵陽人文歷史源遠流長

邵陽位於湘中而偏西南,自西漢置縣,為郡為州為府,為一方之重鎮。南界永州,上通雲貴,下接長衡。自古為交通要道,人文歷史源遠流長。境內多處文化遺址的發掘,勾勒出這裡人文興替的軌跡。靈秀的山水,淳厚的民風,孕育出一代又一代風雲人物。

在邵陽,從戰國到漢代,都發現有鼎。陸續出土的鼎表明,東漢到宋代,其功能逐漸發生了變化。在邵陽發現的鼎,其主要功能是祭祀及身份和權力的象徵。戰國到漢代時期的鼎,邵陽地區的和中原地區發現的基本相同,只是文字上有區別,戰國時,文字以象形文字為主,青銅的鑄造技術和工藝基本上是一致的。

漢武帝後,陪葬制度發生改變,統治者提倡薄葬。在邵陽地區,薄葬制度同樣非常明顯。兩漢以後,鐵鼎、陶鼎、鐵器,代替了青銅器,成為新的殉葬品。在邵陽的歷次考古中,多次發現陶鼎、鐵鼎。漢代中期後的家族墓中,也經常會發現一個鼎,而鼎主人往往都是「士」。這說明,當時邵陽的文人、士大夫已越來越多。這些青銅器的出土就是邵陽人文歷史源遠流長的見證。

圖文來源:邵陽文旅廣體 寶慶府 網絡綜合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考古簡訊: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組合
    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組合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石鼓鎮石咀頭村的石鼓山西周墓地考古發掘取得重要進展,截至本月27日正在發掘過程中的8壁龕墓已發現49件青銅器,其中最新發現的一個龕中竟然存在著兩簠、兩鼎、四簋和一鈴的器物組合,奇特而罕見。青銅器在商周時期屬於奢侈品,其排列組合一般比較講究,有一定的規律性。
  • 馮素弗墓中出土名叫「邪注」的青銅器,它的功能少人知道
    我國的東北地區,在歷史上是少數民族極為活躍的地區之一,而位於北票市馮素弗墓的出土,更是為研究鮮卑族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體文物,在這座陵墓中,還出土了一件特殊的青銅器——「邪注」,它竟然有個一般人想不到的功能。它究竟是什麼器具,又有什麼神秘功能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 陝西出土57件商代青銅器 創陝北考古史之最(圖)
    羊首青銅鉞青銅鼎  本報訊(記者 李彪)經考古人員鑑別,一座商代晚期的墓葬日前在甘泉縣下寺灣鎮閻家溝村露出全貌,出土57件青銅器,是陝北地區目前考古發現青銅器數量最多的一次。  該墓葬共出土銅、金、骨、石各類器物70多件,其中57件青銅器,包括青銅禮器15件。出土的青銅器具有鮮明的商代晚期特徵,曲莖鈴首劍、鈴首匕和三銎刀也是典型的北方草原青銅器;2匹青銅馬造型準確,鑄造精美,極其罕見,馬背上有橢圓形的背墊,應為馬鞍的最初原始形態。考古人員還在這座商代晚期墓葬中發現了4鼎5簋的器物組合,非常罕見,有待進一步研究。
  • 陝西寶雞旭光墓地出土罕見金製品和青銅器
    光明日報西安1月19日電 記者張哲浩、楊永林從日前召開的2019年度陝西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上獲悉,被譽為青銅器之鄉的陝西省寶雞市,2018年以來在該市高新區旭光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過程中,共出土各類文物211件(組),其中不乏青銅禮器、車馬器,以及西周墓葬罕見金製品。
  • 國內頂尖青銅器鑑定專家:遊走於真假青銅器之間
    問題二:傳世品和出土的青銅器在研究或價值上有什麼區別?李米佳:首先說價值方面,青銅器呢,現在,傳世品賣不出價,傳世品表面都做過一定處理了,好多人辨不出真偽來,而且傳世品江湖上看的也少,所以他們沒有經驗,接受的人少;出土的,雖然國家一直在打擊不許買賣,但是出土的他們會識別。
  • 陝西出土的青銅器發現了古代魯國
    上世紀80年代,陝西省安康縣出土了一件帶有多處銘文的青銅器,記錄了西周中晚期東夷之亂。周王命令周將軍率領胡方和呂方的軍隊東進。由此可見,魯國在西周中後期仍然為周王室服務,實力不俗。到了商代晚期,魯國與商朝的關係完全凍結。好像是仇殺,有個說法是"婁供",這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令人驚奇的是,在婁芳的頭骨上竟然刻有甲骨。
  • 世界最大青銅器要改名字
    中國古代在商周之前是一個青銅器大國,鼎作為青銅器裡的重器,一直是青銅器裡的重要種類。中國古代有九州的說法,其實就是鑄九州以鼎,就各州都以鼎的形式以命名和給定,還有「一言九鼎」的說法,其實就是一些重要的發令、制度、決心、治國方略都會以鼎的方式來表明其重要性。
  • 三星堆遺址,在出土了大量國寶級青銅器之後,為什麼不挖了?
    其中,除了在遺址中出土的數量較多的珍貴文物之外,對中華文明的起源也開拓了新方向。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南興鎮附近的鴨子河畔,屬於青銅時代的文化遺址。因為在其古遺址區域內,有三座起伏相連的黃土堆而得名。遺址距今約4600年到3000年。因為其範圍較大,文化內涵豐富,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 青銅器出現在哪個朝代 青銅器是哪個朝代的
    古時候留下來的器物有很多,青銅器就是其中一種,那麼青銅器出現在哪個朝代呢?  中國青銅器最早出現於夏朝,結束於戰國時期,中國出土最早的青銅器物是銅刀,地址是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遺址,距今已經有5000年的歷史了。
  • 一鋤頭挖出3000年窖藏,出土103件青銅器,專家鑑定後驚喜若狂
    這年頭出土的窖藏文物確實還是蠻多的,雖然古代窖藏比不上什麼古墓,但是文物的數量可能不少並不比古墓中發現的少哦,比如大名鼎鼎的何家村窖藏、彭州窖藏、陝西楊家村窖藏等等,這些窖藏中都曾發現震撼國內的考古發現。
  • 陝西出土一件青銅器,發現古國——盧國
    安陽福浩墓出土一把大玉匕首。銘文上寫的是盧芳皆入戈五。都是盧國君主的名字。盧芳向商代五器王進貢。這件玉戈可以傳達以下信息:武丁時期,盧國是商的附屬國,並賜以伯爵;當時關係不錯,盧芳皆親赴殷都朝貢,並在這件玉戈上記錄了此事;這件玉戈兵器出現在婦好墓,很可能盧國的臣服跟婦好有關,或者曾經婦好有過對盧芳的徵伐;從這件製作精良的玉戈可以看出,盧方兵器製作工藝的成熟,也可以作為盧方軍事實力的象徵。
  • 山西小縣城有一「大河口」,出土一青銅器,瓶口上的銘文說明這個...
    距離如今是十幾年前的春季,居住在大河口附近的人們到田裡幹活的時候,突然出現了許多看起來非常深的大洞,在洞的周圍還有許多的陶器與青銅器碎片,這件事被報告給文物部門之後,很快就引起了考古小組的重視。專家到場查看之後,果然是盜墓賊留下的洞,根據對周圍殘存文物的研究,考古專家認為,在大河口的地底肯定有個大型的西周遺址。
  • 春秋時期的青銅器出土較多,種類不同,規格與音樂性能皆不同
    春秋時期的青銅器出土較多,種類不同,規格與音樂性能皆不同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文章是有關於春秋時期的青銅器,話不多說,快點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內容吧!春秋時期的青銅鐃甚少。1974年在廣東曲江縣馬壩馬鞍山出土鍾式鐃1件。該鐃有一銑角鏽蝕,但無殘損,其餘部位保存完好。
  • 江蘇東漢墓出土一件青銅器,被懷疑是穿越品,專家看完:這不可能
    文|二狗子江蘇東漢墓出土一件青銅器,被懷疑是穿越品,專家看完:這不可能!穿越這件事看起來是一件極其玄乎的事情,幾乎是不可信的。比如說在《全民加速》這項綜藝節目中就有一段是,女演員穿越回到了古代,在古代經歷了一番風雨後再穿越回來,而後出土的文物裡就有刻錄著她與古代的男主角的記憶的一部分。而在江蘇,同樣出土了一樣東西,這樣東西看起來跟現代十分接軌,人們都在推測這是否就是一個穿越品?
  • 明朝出土怪異青銅器,揭開用途專家震驚了:原來古人這麼超前
    然而在1979年3月出土的文物裡,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件形狀極其怪異的青銅器,經過一番研究,才發現這居然是古人使用的蒸鍋 在將遺址中的文物清點好運出來時,專家們發現了一件造型極其怪異的青銅器。這個青銅器高約四五十公分,上半部分是一個釜,也就是鍋,但在他的下部居然還連著一個更大的圓形物件,足足比釜大出一倍,兩側還用吊鏈吊著。
  • 出土青銅器上記載那年天上有彗星出現,北京多大歲數了?
    這事記載在1976年在陝西臨潼出土的青銅器簋上。簋的身上刻著字,大意是說:「周王說,太保,你用盟誓和清酒來供奉你的君王,我非常滿意,所以命克做燕地的君侯……」燕,就是北京最早的城市的名字。克,是太保的大兒子。那麼,周武王十一年按公元算是哪一年呢?這裡用上考古的了。 出土的青銅器上記載,那年,天上有彗星出現,經查,這個掃帚星哈雷彗星每76年來跟地球打一聲招呼。
  • 《陝西古代青銅器》正式出版
    日前,《陝西古代青銅器》一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精選了陝西境內出土的100件(組)青銅器,主要圍繞青銅器的發現、發掘、流傳、收藏和研究過程,以及器物的特點特徵、歷史地位、文化內涵及重要意義,重點講述了青銅器背後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是學習了解陝西歷史、研究青銅器文化的一部精品力作。
  •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一·青銅器的作偽歷史我國青銅器仿製最早出現於春秋,至宋代較多,如宋人曾經以春秋晚期宋平公時代的宋公戌鍾為標本,進行仿製;另外,傳世的宋太和鍾和蟠龍紋鍾都是仿製的。宋代仿製青銅器水平較高,但其仿製目的不是為了利用贗品賺錢,而是對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仰慕。
  • 青銅器經典館藏鑑賞
    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5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4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雖然目前國內市場上青銅器價格不高,整體市場一直不溫不火,但即便如此,青銅收藏在收藏領域,也一直被認為是資深藏家才能夠玩得起的,是一種高逼格的藏品。
  • 科學家讓泥芯「開口」 講述青銅器產地故事
    1月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在古代青銅器鑄造地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發現,古麇地即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喬家院墓地出土的青銅器,可能是楚國鑄造的。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考古學與人類學科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