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出土一件青銅器,發現古國——盧國

2020-12-03 談古論金說歷史

春秋時期的盧國,在現在的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實際上是齊國的一個子國。這裡的盧國是商代的盧國,出現在第三、四、五期的卜辭中。《甲骨文》記載的是盧芳,是盧國的伯爵。甲骨文中有好幾個字,它們的名字沒有解釋。盧方與中原不同。他在史書上被稱為「盧戎」。

盧國地理位置,據《括地誌》記載:「房州竹山縣及金州,古盧國也。」金州現為陝西省安康市。也就是說,商代盧國在湖北省珠山縣和陝西省金康市。但也有人說,殷商時期盧國在河南省盧氏縣,盧國在商朝晚期被商王禁止南遷。此後,盧人經歷了商代晚期、西周和春秋時期。

一般來說,中國西南地區的土著被稱為「蠻」。從「盧戎」的稱謂來看,他們可能是從西方移民過來的。盧的前身是「盧」,而「盧」並非「盧」之第一個字。「盧」的甲骨文是「虎頭或獸骨」,下為「帶鬲的爐子」形,意為「爐子中燉煮虎頭或獸骨」。

在甲骨文中,「盧」作為一個國名也被用作一個祭祀名稱:盧祭。盧祭是一種將動物的皮和骨分開進行祭祀的習俗。祭祀對象多為母系祖先。分開的動物骨頭應該在爐子裡燉。在早期,盧國人的這種可能祭祀很流行,或者盧地有很多燉菜。盧國的名字可能由此而來。

古盧國文物位於襄陽區臥龍鎮清河農場九集鎮、襄城區銀集鎮和歐廟鎮。古龍州首府位於湖北省南漳縣九集鎮渭水河流域支流三壩河(三壩水庫)西岸的舊縣埔村。當地叫「土城」。2004年被南漳縣政府列為縣級文化保護單位。公元前690年左右,楚武王摧毀了古盧國。

盧國軍隊戰敗後,被楚文王遷到汨羅江南岸和響水映下的古郴州一帶。在被迫南遷到湖南汨羅後,盧國逐漸西遷和南遷。戰國末期,秦王是一個不道德、殘忍的人。為了反抗暴政,避免辛苦勞作,盧國的舊族沿著長江,沿著洞庭湖逃亡。盧人還在山東半島建立了盧子國。

早在武定,盧國就成為了商朝的一個子國。安陽福浩墓出土一把大玉匕首。銘文上寫的是盧芳皆入戈五。都是盧國君主的名字。盧芳向商代五器王進貢。這件玉戈可以傳達以下信息:武丁時期,盧國是商的附屬國,並賜以伯爵;當時關係不錯,盧芳皆親赴殷都朝貢,並在這件玉戈上記錄了此事;這件玉戈兵器出現在婦好墓,很可能盧國的臣服跟婦好有關,或者曾經婦好有過對盧芳的徵伐;從這件製作精良的玉戈可以看出,盧方兵器製作工藝的成熟,也可以作為盧方軍事實力的象徵。

西漢濟北國之都城也在盧國故城。盧國,春秋時期,西域盧水湖人在濟南被封為小國。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春秋時期,又稱盧戎,後來到楚國秋天改為盧邑。公元前613年8月,子儀和公子燮綁架楚莊王,離開郢都前往商密。盧邑大夫盧戢梨和叔麇設計引誘他們,殺了子儀和公子燮。

唐朝張壽傑的《史記正義》引述《黃帝八十一難》說:「(秦越人)家於盧國,因命之曰盧醫也。」盧國是世界上所有盧姓的發源地。但其根應在河西走廊的廬水地區。目前,還有長清盧國君主陵墓遺址,目前還有一座紀念碑。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和夫人金丙淑前來祭奠先人,參觀了盧國君主陵墓,並在長清成立了盧氏宗親大會。

商朝末年,盧國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周部落,被譽為「牧誓八國」的一員。就這樣,盧國報復了商朝。盧國在牧野之戰中有著積極的表現,西周初年被重封,成為周朝的知己,為西周保衛南疆。上世紀80年代,陝西安康縣出土了一件多銘文的青銅器,記錄了西周中後期東夷的叛亂。

周王命周氏將軍率領胡芳、盧芳的軍隊向東。可見,盧國在西周中後期仍為周王室服務,其實力不俗。商朝晚期,盧國與商朝的關係被完全凍結。似乎有一種深仇大恨,還有一種記載,上面寫著「盧....為……」這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但令人驚奇的是,甲骨文是刻在盧方的頭骨上的。

一般來說,佔卜銘文主要來源於龜甲,也有牛頭、鹿頭、虎骨等動物的肩胛骨和頭骨。此外,還有一種人類頭骨,叫做頭部銘文。但是,人的頭骨一般是敵人的主要頭目或北方民族的首領,這是比較少見的。目前,還發現了「頭骨刻人方伯」。

相關焦點

  • 陝西寶雞旭光墓地出土罕見金製品和青銅器
    光明日報西安1月19日電 記者張哲浩、楊永林從日前召開的2019年度陝西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上獲悉,被譽為青銅器之鄉的陝西省寶雞市,2018年以來在該市高新區旭光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過程中,共出土各類文物211件(組),其中不乏青銅禮器、車馬器,以及西周墓葬罕見金製品。
  • 陝西出土的青銅器發現了古代魯國
    也就是說,在商代,魯國在湖北竹山縣和陝西晉康市。但也有人說,魯國在商朝時在河南盧氏縣,商朝後期,魯國被商王禁止南遷。此後,魯人經歷了商末、西周和春秋時期。一般來說,西南地區的原住民被稱為"蠻"。從"魯戎"的稱謂來看,他們可能是從西方移民過來的。路的前身是"路","路"不是"路"的第一個字。"
  • 中國文化考古簡訊: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組合
    ,成功入選201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此外,入選的新發現還有甘肅張掖西城驛遺址、湖北隨州文峰塔東周曾國墓地、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西安渭橋遺址,以及揚州隋煬帝墓。 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組合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石鼓鎮石咀頭村的石鼓山西周墓地考古發掘取得重要進展,截至本月27日正在發掘過程中的8壁龕墓已發現49件青銅器,其中最新發現的一個龕中竟然存在著兩簠、兩鼎、四簋和一鈴的器物組合,奇特而罕見。青銅器在商周時期屬於奢侈品,其排列組合一般比較講究,有一定的規律性。
  • 《陝西古代青銅器》正式出版
    日前,《陝西古代青銅器》一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精選了陝西境內出土的100件(組)青銅器,主要圍繞青銅器的發現、發掘、流傳、收藏和研究過程,以及器物的特點特徵、歷史地位、文化內涵及重要意義,重點講述了青銅器背後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是學習了解陝西歷史、研究青銅器文化的一部精品力作。
  • 一鋤頭挖出3000年窖藏,出土103件青銅器,專家鑑定後驚喜若狂
    這年頭出土的窖藏文物確實還是蠻多的,雖然古代窖藏比不上什麼古墓,但是文物的數量可能不少並不比古墓中發現的少哦,比如大名鼎鼎的何家村窖藏、彭州窖藏、陝西楊家村窖藏等等,這些窖藏中都曾發現震撼國內的考古發現。
  • 陝西發現秦始皇祖墳,出土一隻「黃金啄木鳥」,專家:商朝的圖騰
    陝西發現秦始皇祖墳,出土一隻「黃金啄木鳥」,專家:商朝的圖騰 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即秦朝的開國皇帝嬴政的陵寢,就是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裡處的驪山北麓的秦始皇陵。當初秦始皇陵被民眾們無意中發現後,成為我國考古學界乃至世界考古學界的一件重磅級新聞。
  • 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我國十大青銅器國寶,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
    青銅器的出現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大飛躍,而我國出土的十大青銅器國寶多為商、周至西漢時期,以當時的並不發達冶煉技術還能造出如此龐大、精美且保存完好的青銅器確實不多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我國十大青銅器國寶,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
  • 江蘇東漢墓出土一件青銅器,被懷疑是穿越品,專家看完:這不可能
    文|二狗子江蘇東漢墓出土一件青銅器,被懷疑是穿越品,專家看完:這不可能!穿越這件事看起來是一件極其玄乎的事情,幾乎是不可信的。比如說在《全民加速》這項綜藝節目中就有一段是,女演員穿越回到了古代,在古代經歷了一番風雨後再穿越回來,而後出土的文物裡就有刻錄著她與古代的男主角的記憶的一部分。而在江蘇,同樣出土了一樣東西,這樣東西看起來跟現代十分接軌,人們都在推測這是否就是一個穿越品?
  • 陝西石鼓山出土青銅犧尊:似鹿似羊帶翅膀(圖)
    陝西石鼓山出土青銅犧尊:似鹿似羊帶翅膀(圖)     精巧別致的犧尊一擺上桌面就讓考古專家足足端詳了
  • 陝西出土57件商代青銅器 創陝北考古史之最(圖)
    羊首青銅鉞青銅鼎  本報訊(記者 李彪)經考古人員鑑別,一座商代晚期的墓葬日前在甘泉縣下寺灣鎮閻家溝村露出全貌,出土57件青銅器,是陝北地區目前考古發現青銅器數量最多的一次。  據了解,發現墓葬的閻家溝村位於該縣西北部,距縣城36公裡。村子坐落在一座古城遺址上,又名西縣城。據明嘉靖本《延安府志》載,此城為北魏太文帝孝和元年所治的因城縣故城。  該墓葬共出土銅、金、骨、石各類器物70多件,其中57件青銅器,包括青銅禮器15件。
  • 邵陽出土的青銅器,曾經竟然是
    導讀:中國古代有著輝煌的歷史和璀璨的文明,其中青銅工藝無疑是早期中國工藝美術的傑出代表,在邵陽,從戰國到漢代,都發現有鼎。陸續出土的鼎表明,東漢到宋代,其功能逐漸發生了變化。
  • 三星堆遺址,在出土了大量國寶級青銅器之後,為什麼不挖了?
    其中,除了在遺址中出土的數量較多的珍貴文物之外,對中華文明的起源也開拓了新方向。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南興鎮附近的鴨子河畔,屬於青銅時代的文化遺址。因為在其古遺址區域內,有三座起伏相連的黃土堆而得名。遺址距今約4600年到3000年。因為其範圍較大,文化內涵豐富,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 村民取土發現窖藏青銅器,專家清點完後笑彎了腰,癱坐在地上
    中國考古界有句話叫:「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陝西。」陝西自古就是帝王建都之地,歷史上曾有九個大一統王朝,留下了79座帝王陵墓。所以陝西地面出土文物的概率也是相當之高。今天,咱們就來介紹一批從陝西農村出土的文物。
  • 陝西西周鎬京遺址考古發現青銅器工具
    如今,經持續性考古,專家在西周都城之一的鎬京遺址首次考古發現了青銅器製造的工具。2015年7月至12月間,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對西周鎬京遺址部分區域——西安市灃東新城鬥門街道辦事處花園村進行考古發掘。根據初步統計,在村東400平方米範圍內,出土了80多個灰坑、6座平民墓葬和大量西周時期的陶器等。
  • 陝西莊白村民田裡挖出青銅器,考古隊趕到大喜:一鋤頭挖出周朝!
    現在在陝西境內的周原遺址,分布著大量的青銅器窖藏,新中國成立以前,有很多的村落都發現了一些零零散散的青銅器窖藏。就這樣好多的青銅器流落到了民間,有的甚至流落到了國外,甚至有些失去了蹤影。新中國成立以後,陝西省寶雞市莊白村的一個村民,無意間在田裡一鋤頭,碰到了一個青銅器。
  • 青銅見證商周「蜀道」:關中、漢中、成都三地青銅器聯展
    7月27日,「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館1樓1號臨展廳開幕,展覽集結了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的青銅器,共計250餘件,這其中包括55件一級文物。如第一次出現「中國」一詞的「何尊」、揭示古蜀文明的三星堆頭人像、從陝西到河北相距八百裡皆有「亞伐」銘文的「亞伐方罍」等。這批青銅器既有當地的特色,又體現了漢中地區與成都平原、關中平原的文化交流與互動。
  • 商、周、春秋時代幾種典型的象形青銅器種類及其簡介
    當時富有藝術才智的奴隸們,正是從這一意識出發,由生活現實中攝取各種不同的動物形象,創作出既是一件實用器皿,又是一件雕塑藝術品的象形青銅器。這種精巧奇妙的青銅器,從雕刻的性質說,它應是屬於工藝裝飾雕塑一類的藝術製作。現能見到的這類最早的雖為殷商遺物,但其肇始應上溯到原始社會的象形陶器,這說明此類創作的傳統性。商代象形青銅器,多見的是象、犀、牛羊,鴟等形象的尊、益等。
  • 陝西有座漢代墓,墓中出土一《山海經》蠱雕,專家:是巧合
    陝西有座漢代墓,墓中出土一《山海經》蠱雕,專家:是巧合《山海經》是中國古代一本志怪典籍,大概成書於戰國到漢初這段時間,作者不詳。其中記載了非常多光怪陸離的東西,特別是各種上古異獸,簡直聞所未聞。然而,多年前陝西省的一次考古行動,出土了一件奇特文物,卻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無法理解。因為這件文物與山海經上記載的異獸「蠱雕」如出一轍,難道真的曾經存在過這種生物嗎?多年前,在陝西神木縣一個偏遠的小村子,一位村民墾荒時意外挖到一些青銅器殘片,隨後在不遠處又看到一個大洞,這位村民瞬間意識到,可能有盜墓賊來過了。
  • 這座弓魚國陵墓中,出土一件鳥形「怪」器,背後還藏著三個謎團
    在以往的考古發現中,出土鳥形的青銅器,一點都不意外,但是在弓魚國陵墓中,卻有不一樣的發現,竟出土了一隻「三足鳥」青銅器,讓專家們都感到大為不解。在44年前的1974年冬天,陝西寶雞的茹家莊村發生一件大事。這一天有點陽光,所以還算暖和,十幾戶社員跟隨著隊長,準備平整村口的土路,為開春的播種做好準備,但是誰都想不到,今天會挖出一件「寶貝」。
  • 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只有四個?古國是國嗎?
    四大文明古國,為何沒有印加文明,為何沒有古希臘和古羅馬?說起四大文明古國,中國人恐怕都是最早在歷史書中學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教科書寫道四大文明古國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和古代中國。古埃及文明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遊地區,始於公元前35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