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出土的青銅器發現了古代魯國

2020-12-03 紅娟筆跡

春秋時期的魯國,在現在的山東濟南長清區,其實是齊國的一個子國。這裡的魯國是商代的魯國,出現在第三、四、五期的卜辭中。甲骨文記載呂方為呂氏伯爵。甲骨文中有幾個字,名字沒有說明。呂方不同於中原。史書上稱他為"陸容"。

魯國地理位置,據《括地誌》記載:"竹山方州郡及晉州,古魯國也。"晉州即今陝西省安康市。也就是說,在商代,魯國在湖北竹山縣和陝西晉康市。但也有人說,魯國在商朝時在河南盧氏縣,商朝後期,魯國被商王禁止南遷。此後,魯人經歷了商末、西周和春秋時期。

一般來說,西南地區的原住民被稱為"蠻"。從"魯戎"的稱謂來看,他們可能是從西方移民過來的。路的前身是"路","路"不是"路"的第一個字。"祿"字的甲骨是"虎頭或獸骨",底部有"爐同璧"的形狀,寓意在爐子裡燉虎頭或動物骨頭。

在甲骨文中,"魯"作為國名也被用作祭稱:魯節。魯祭是用動物的皮和骨分開來祭祀的習俗。祭祀對象多為母系祖先。分離出來的動物骨頭要放在爐子裡燉。在早期,這種祭祀可能在魯國比較流行,或者魯國有很多燉菜。魯國之名或可由此而來。

古魯國文化遺址分布在襄陽區九集鎮、清河農場、臥龍鎮,襄城區尹集鎮、歐廟鎮。古龍州首府位於湖北省南漳縣九集鎮渭水流域支流三壩河(三八水庫)西岸的九仙鋪村。當地稱之為"土城"。2004年被南漳縣政府列為縣級文保單位。公元前690年左右,楚武王滅古魯。

魯國軍隊戰敗後,在湘水的映照下,被楚文王遷至汨羅江南岸和古辰州一帶。盧氏被迫南遷湖南汨羅後,逐漸西遷南遷。戰國末期,秦王是一個不道德、殘忍的人。為了反抗暴政,逃避勞苦,魯國的老人們沿著長江和洞庭湖逃亡。魯人還在山東半島建立了魯子國。

西漢北方國的都城也在魯國故城。魯,春秋時期,西域的陸水湖人被封為濟南小國。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春秋時又稱魯戎,後在楚國的秋天改為魯邑。公元前613年八月,子儀和他的兒子謝綁架了楚莊王,離開郢都去了上密。魯毅、魯毅利和叔父設計引誘他們,殺死了子儀和公子子。

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引《黃帝八十一難》說:"(秦越人)屬魯,是天下魯姓之發源地,因稱魯大夫。"。不過,它的根應該在河西走廊的瀘水一帶。目前還有長慶路國君的墓址,目前還有一塊碑。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和夫人金炳淑前來拜謁祖先,拜謁君王墓,並在長清成立盧氏宗親會。

商朝末年,魯國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周族,被譽為"牧誓八國"的一員。就這樣,魯國報復了商朝。魯國在牧野之戰中有積極的表現,在西周初期被重新分封,成為周朝的心腹,為西周保衛南方邊疆。上世紀80年代,陝西省安康縣出土了一件帶有多處銘文的青銅器,記錄了西周中晚期東夷之亂。

周王命令周將軍率領胡方和呂方的軍隊東進。由此可見,魯國在西周中後期仍然為周王室服務,實力不俗。到了商代晚期,魯國與商朝的關係完全凍結。好像是仇殺,有個說法是"婁供",這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令人驚奇的是,在婁芳的頭骨上竟然刻有甲骨。

一般來說,佔卜銘文主要來源於龜甲,以及牛頭、鹿頭、虎骨等動物的肩胛骨和頭骨。此外,還有一個人的頭骨,叫做頭銘。不過,人類頭骨一般是敵人的主要首領或北方民族的首領,比較罕見。目前還發現了"顱雕方伯"。

相關焦點

  • 《陝西古代青銅器》正式出版
    日前,《陝西古代青銅器》一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精選了陝西境內出土的100件(組)青銅器,主要圍繞青銅器的發現、發掘、流傳、收藏和研究過程,以及器物的特點特徵、歷史地位、文化內涵及重要意義,重點講述了青銅器背後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是學習了解陝西歷史、研究青銅器文化的一部精品力作。
  • 中國文化考古簡訊: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組合
    ,成功入選201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此外,入選的新發現還有甘肅張掖西城驛遺址、湖北隨州文峰塔東周曾國墓地、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西安渭橋遺址,以及揚州隋煬帝墓。 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組合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石鼓鎮石咀頭村的石鼓山西周墓地考古發掘取得重要進展,截至本月27日正在發掘過程中的8壁龕墓已發現49件青銅器,其中最新發現的一個龕中竟然存在著兩簠、兩鼎、四簋和一鈴的器物組合,奇特而罕見。青銅器在商周時期屬於奢侈品,其排列組合一般比較講究,有一定的規律性。
  • 陝西寶雞旭光墓地出土罕見金製品和青銅器
    光明日報西安1月19日電 記者張哲浩、楊永林從日前召開的2019年度陝西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上獲悉,被譽為青銅器之鄉的陝西省寶雞市,2018年以來在該市高新區旭光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過程中,共出土各類文物211件(組),其中不乏青銅禮器、車馬器,以及西周墓葬罕見金製品。
  • 中國古代青銅器,你知道哪些?
    然而在陝西臨潼姜寨遺址中發現的黃銅片、黃銅管金屬物,顯示在6500~7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掌握了對銅的冶煉、鑄造技術! 儘管中國不是最早出現青銅器的國家,但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 因為中國青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技術高超及品種繁多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獨特地位並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
  • 茹家莊出土古怪的青銅器,經過專家鑑定,它是古代消失的異獸!
    我們都知道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可是在當時,還有許多讀者不知道的小國,比如,宋國、衛國、中山國、魯國、薛國和巴國等等。除了這些有名的小國之外,還有一些無名的小國,比如:林胡,樓煩,東胡,儀渠、梁國、越國、滕國,鄒國等等。除了這些,今天小編再說一個更少人知道的魚國。
  • 陝西出土一件青銅器,發現古國——盧國
    安陽福浩墓出土一把大玉匕首。銘文上寫的是盧芳皆入戈五。都是盧國君主的名字。盧芳向商代五器王進貢。這件玉戈可以傳達以下信息:武丁時期,盧國是商的附屬國,並賜以伯爵;當時關係不錯,盧芳皆親赴殷都朝貢,並在這件玉戈上記錄了此事;這件玉戈兵器出現在婦好墓,很可能盧國的臣服跟婦好有關,或者曾經婦好有過對盧芳的徵伐;從這件製作精良的玉戈可以看出,盧方兵器製作工藝的成熟,也可以作為盧方軍事實力的象徵。
  • 一鋤頭挖出3000年窖藏,出土103件青銅器,專家鑑定後驚喜若狂
    這年頭出土的窖藏文物確實還是蠻多的,雖然古代窖藏比不上什麼古墓,但是文物的數量可能不少並不比古墓中發現的少哦,比如大名鼎鼎的何家村窖藏、彭州窖藏、陝西楊家村窖藏等等,這些窖藏中都曾發現震撼國內的考古發現。
  • 陝西發現秦始皇祖墳,出土一隻「黃金啄木鳥」,專家:商朝的圖騰
    陝西發現秦始皇祖墳,出土一隻「黃金啄木鳥」,專家:商朝的圖騰 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即秦朝的開國皇帝嬴政的陵寢,就是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裡處的驪山北麓的秦始皇陵。當初秦始皇陵被民眾們無意中發現後,成為我國考古學界乃至世界考古學界的一件重磅級新聞。
  • 中國古代青銅器簡述
    有的學者認為爵是溫酒器,考古資料中曾發現過出土的爵底部有煙炱痕跡;也有學者認為爵是斟酒器,具有將酒過濾後斟入其他飲酒器中的功能,但因沒有比爵更小的飲酒器,故這一說不合青銅禮器的體制;按照《說文解字》的解釋爵是飲酒器,目前我們將其歸入飲酒器之中。
  • 邵陽出土的青銅器,曾經竟然是
    導讀:中國古代有著輝煌的歷史和璀璨的文明,其中青銅工藝無疑是早期中國工藝美術的傑出代表,在邵陽,從戰國到漢代,都發現有鼎。陸續出土的鼎表明,東漢到宋代,其功能逐漸發生了變化。
  • 陝西出土57件商代青銅器 創陝北考古史之最(圖)
    羊首青銅鉞青銅鼎  本報訊(記者 李彪)經考古人員鑑別,一座商代晚期的墓葬日前在甘泉縣下寺灣鎮閻家溝村露出全貌,出土57件青銅器,是陝北地區目前考古發現青銅器數量最多的一次。  據了解,發現墓葬的閻家溝村位於該縣西北部,距縣城36公裡。村子坐落在一座古城遺址上,又名西縣城。據明嘉靖本《延安府志》載,此城為北魏太文帝孝和元年所治的因城縣故城。  該墓葬共出土銅、金、骨、石各類器物70多件,其中57件青銅器,包括青銅禮器15件。
  • 中國科研團隊建立古代青銅器產地研究資料庫初具規模
    鄖縣喬家院墓地出土青銅器。羅武幹課題組 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司母戊(又稱后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乳釘紋青銅爵……在博物館展出的造型精美的古代青銅器頗受觀眾矚目。不過,這些青銅器的出土地並不一定就是產地,它們的產地研究也是考古學關注的一個重要方向。
  • 論古代青銅器的製作方法與文化價值
    在鄭州的商代前期遺址中發現一種陶大口尊,內壁燒熔並有銅渣,圖一 坩鍋顯然也是一種熔銅設備。(「將軍盔」)剖面圖熔化而得的銅水,就用來澆鑄。澆鑄青銅器要用範。已經發現的範,有商代以前的,如山西夏縣東下馮「東下馮類型」遺存中出土的四塊石範,是用以鑄造銅斧的。「東下馮類型」接近二里頭文化,有的學者主張是夏文化。
  • 科學家讓泥芯「開口」 講述青銅器產地故事
    1月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在古代青銅器鑄造地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發現,古麇地即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喬家院墓地出土的青銅器,可能是楚國鑄造的。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考古學與人類學科學》雜誌上。
  •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一·青銅器的作偽歷史我國青銅器仿製最早出現於春秋,至宋代較多,如宋人曾經以春秋晚期宋平公時代的宋公戌鍾為標本,進行仿製;另外,傳世的宋太和鍾和蟠龍紋鍾都是仿製的。宋代仿製青銅器水平較高,但其仿製目的不是為了利用贗品賺錢,而是對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仰慕。
  • 青銅見證商周「蜀道」:關中、漢中、成都三地青銅器聯展
    7月27日,「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館1樓1號臨展廳開幕,展覽集結了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的青銅器,共計250餘件,這其中包括55件一級文物。如第一次出現「中國」一詞的「何尊」、揭示古蜀文明的三星堆頭人像、從陝西到河北相距八百裡皆有「亞伐」銘文的「亞伐方罍」等。這批青銅器既有當地的特色,又體現了漢中地區與成都平原、關中平原的文化交流與互動。
  • 陝西西周鎬京遺址考古發現青銅器工具
    如今,經持續性考古,專家在西周都城之一的鎬京遺址首次考古發現了青銅器製造的工具。2015年7月至12月間,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對西周鎬京遺址部分區域——西安市灃東新城鬥門街道辦事處花園村進行考古發掘。根據初步統計,在村東400平方米範圍內,出土了80多個灰坑、6座平民墓葬和大量西周時期的陶器等。
  • 陝西莊白村民田裡挖出青銅器,考古隊趕到大喜:一鋤頭挖出周朝!
    現在在陝西境內的周原遺址,分布著大量的青銅器窖藏,新中國成立以前,有很多的村落都發現了一些零零散散的青銅器窖藏。就這樣好多的青銅器流落到了民間,有的甚至流落到了國外,甚至有些失去了蹤影。新中國成立以後,陝西省寶雞市莊白村的一個村民,無意間在田裡一鋤頭,碰到了一個青銅器。
  • 5大著名的青銅器文物,是你知道那幾個嗎?
    青銅器時期是我國古代一個重要的文化時期,這一時期從夏商周到秦漢,橫跨了有兩千年左右的時間,青銅器在古代也稱為金,其實是紅銅與其他一些化學元素的合成反應,古人掌握了這項技術後開創了一個「青銅時代」在這期間就相應的產生了許多的青銅器產物,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歷史上5大著名的青銅器,你看看你知道幾個呢
  • 陝西石鼓山出土青銅犧尊:似鹿似羊帶翅膀(圖)
    陝西石鼓山出土青銅犧尊:似鹿似羊帶翅膀(圖)     精巧別致的犧尊一擺上桌面就讓考古專家足足端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