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出土57件商代青銅器 創陝北考古史之最(圖)

2020-12-03 搜狐網
 
羊首青銅鉞

青銅鼎

  本報訊(記者 李彪)經考古人員鑑別,一座商代晚期的墓葬日前在甘泉縣下寺灣鎮閻家溝村露出全貌,出土57件青銅器,是陝北地區目前考古發現青銅器數量最多的一次。

  據了解,發現墓葬的閻家溝村位於該縣西北部,距縣城36公裡。村子坐落在一座古城遺址上,又名西縣城。據明嘉靖本《延安府志》載,此城為北魏太文帝孝和元年所治的因城縣故城。

  該墓葬共出土銅、金、骨、石各類器物70多件,其中57件青銅器,包括青銅禮器15件。出土的青銅器具有鮮明的商代晚期特徵,曲莖鈴首劍、鈴首匕和三銎刀也是典型的北方草原青銅器;2匹青銅馬造型準確,鑄造精美,極其罕見,馬背上有橢圓形的背墊,應為馬鞍的最初原始形態。考古人員還在這座商代晚期墓葬中發現了4鼎5簋的器物組合,非常罕見,有待進一步研究。專家表示,此次出土的商代晚期青銅器屬於商周北方文化體系———李家崖文化。

相關焦點

  • 陝西西周鎬京遺址考古發現青銅器工具
    如今,經持續性考古,專家在西周都城之一的鎬京遺址首次考古發現了青銅器製造的工具。2015年7月至12月間,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對西周鎬京遺址部分區域——西安市灃東新城鬥門街道辦事處花園村進行考古發掘。根據初步統計,在村東400平方米範圍內,出土了80多個灰坑、6座平民墓葬和大量西周時期的陶器等。
  • 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考古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等兩個考古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4月6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自1月3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之日起,歷經3個多月的評選,最終入圍終評的20個考古項目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和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成功入圍終評。
  • 陝西石鼓山出土青銅犧尊:似鹿似羊帶翅膀(圖)
    陝西石鼓山出土青銅犧尊:似鹿似羊帶翅膀(圖)     精巧別致的犧尊一擺上桌面就讓考古專家足足端詳了
  • 中國文化考古簡訊: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組合
    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電 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入選201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本月27日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上,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因近年來的系列考古成績,為進一步揭示中國第一個皇帝的陵園密碼提供了重要資料
  • 陝西寶雞旭光墓地出土罕見金製品和青銅器
    光明日報西安1月19日電 記者張哲浩、楊永林從日前召開的2019年度陝西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上獲悉,被譽為青銅器之鄉的陝西省寶雞市,2018年以來在該市高新區旭光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過程中,共出土各類文物211件(組),其中不乏青銅禮器、車馬器,以及西周墓葬罕見金製品。
  • 《陝西古代青銅器》正式出版
    日前,《陝西古代青銅器》一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精選了陝西境內出土的100件(組)青銅器,主要圍繞青銅器的發現、發掘、流傳、收藏和研究過程,以及器物的特點特徵、歷史地位、文化內涵及重要意義,重點講述了青銅器背後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是學習了解陝西歷史、研究青銅器文化的一部精品力作。
  • 陝西一村民後院取土 挖出12件2500年前青銅器(圖)
    「一看就是青銅器。」魏炳祥說,他趕緊叫來妻子魏小寧,並開始仔細尋找,竟然先後找出了12件青銅器,包括銅壺、銅盤,還有青銅鼎,而幾件青銅鼎都缺一條腿,一個銅盤也出現了殘損。  一家三口商量後決定上交給文物部門  經過清洗,魏炳祥發現,這些青銅器樣式奇特,造型精美,「一看就是文物」。
  • 商代青銅器鑑定技巧
    商代青銅器鑑定技巧 1,白礬與硼砂都是可溶性物質有人也提倡用舌頭嘗商代青銅器鏽的味道,白礬的味道非常澀,其 他結晶狀的偽鏽有時是苦的或鹹的,而真 正的古銅鏽幾乎沒有味道。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偽鏽有毒,最 好不用這種嘗味道的方法。將水噴灑到銅鏽上,觀察銅鏽的親水程度,古銅鏽是親水的,那些油漆、 膠水的親水性則較差。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銅鏽的結晶形態及生長狀態,可以發現新銅鏽和老銅鏽有很大差別。
  • 一鋤頭挖出3000年窖藏,出土103件青銅器,專家鑑定後驚喜若狂
    這年頭出土的窖藏文物確實還是蠻多的,雖然古代窖藏比不上什麼古墓,但是文物的數量可能不少並不比古墓中發現的少哦,比如大名鼎鼎的何家村窖藏、彭州窖藏、陝西楊家村窖藏等等,這些窖藏中都曾發現震撼國內的考古發現。
  • 64件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一定要看一看!
    出土時,平正地放置在墓主關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聖崇高的玉制禮器。現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現藏陝西寶雞市博物館。 40.茂陵石雕 西漢茂陵霍去病墓之大型石刻,是兩千多年前漢文化遺產,舉世無雙的古代雕刻藝術傑作。現藏陝西茂陵博物館。 41.河姆渡出土陶灶 屬新石器時代,1977年河姆渡遺址T243出土。
  • 陝西出土一件青銅器,發現古國——盧國
    這裡的盧國是商代的盧國,出現在第三、四、五期的卜辭中。《甲骨文》記載的是盧芳,是盧國的伯爵。甲骨文中有好幾個字,它們的名字沒有解釋。盧方與中原不同。他在史書上被稱為「盧戎」。盧國地理位置,據《括地誌》記載:「房州竹山縣及金州,古盧國也。」金州現為陝西省安康市。也就是說,商代盧國在湖北省珠山縣和陝西省金康市。
  • 陝西發現秦始皇祖墳,出土一隻「黃金啄木鳥」,專家:商朝的圖騰
    陝西發現秦始皇祖墳,出土一隻「黃金啄木鳥」,專家:商朝的圖騰 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即秦朝的開國皇帝嬴政的陵寢,就是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裡處的驪山北麓的秦始皇陵。當初秦始皇陵被民眾們無意中發現後,成為我國考古學界乃至世界考古學界的一件重磅級新聞。
  • 陝西寶雞旭光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獲新進展
    1984年,寶雞市博物館曾在這裡清理了一座西周墓葬,出土青銅甗、簋各1件及陶鬲、陶罐、串飾等文物。 2018年11月14日,寶雞高新區旭光村市政建設中發現一件西周青銅器,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及時趕到現場展開調查。經查,該西周青銅器為青銅卣,在市政施工回填開挖的溝槽時,在回填土中發現。
  • 青銅見證商周「蜀道」:關中、漢中、成都三地青銅器聯展
    7月27日,「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館1樓1號臨展廳開幕,展覽集結了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的青銅器,共計250餘件,這其中包括55件一級文物。如第一次出現「中國」一詞的「何尊」、揭示古蜀文明的三星堆頭人像、從陝西到河北相距八百裡皆有「亞伐」銘文的「亞伐方罍」等。這批青銅器既有當地的特色,又體現了漢中地區與成都平原、關中平原的文化交流與互動。
  • 邵陽出土的青銅器,曾經竟然是
    陸續出土的鼎表明,東漢到宋代,其功能逐漸發生了變化。 商代龍柄獸面紋青銅壺 夏末商初,中國的青銅冶煉鑄造技術突破瓶頸,獲得了突發猛進的發展,商周青銅器以品類豐富、造型優美、紋飾華麗、製作精巧、風格獨特而著稱,成為中國藝術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藝術史上也佔有獨特地位。
  • 陝西出土的青銅器發現了古代魯國
    這裡的魯國是商代的魯國,出現在第三、四、五期的卜辭中。甲骨文記載呂方為呂氏伯爵。甲骨文中有幾個字,名字沒有說明。呂方不同於中原。史書上稱他為"陸容"。魯國地理位置,據《括地誌》記載:"竹山方州郡及晉州,古魯國也。"晉州即今陝西省安康市。也就是說,在商代,魯國在湖北竹山縣和陝西晉康市。但也有人說,魯國在商朝時在河南盧氏縣,商朝後期,魯國被商王禁止南遷。
  • 5大著名的青銅器文物,是你知道那幾個嗎?
    第一件司母戊鼎,這個可以說是青銅器的代表之作了,是我國的一級文物,是商代產物,他出土於1939年的河南安陽的一座商代古墓中,這是商王為了祭祀其母親而製造的祭器,這個鼎是迄今發現為止最重的單體青銅禮器,重達八百多公斤,費時費力,當時製造的工匠足足有幾百人,最終才鑄造完成,這也充分的反映了當時青銅製造業的發達興盛。
  • 2000多年商代伏鳥雙尾虎「鼎」,在新幹鼎鼎有名
    走進新幹縣的那一刻,我驚呆了——大街橋頭、廣場,處處都是「鼎」天立地的一口口青銅鼎的標識——原來呀,這裡是全國聞名的商代伏鳥雙尾虎出土之地。於是,走進博物館,探尋商代這座伏鳥雙尾虎鼎之謎——商伏鳥雙尾虎出土於江西新幹大洋洲商代墓,通長53.5釐米,重6.2千克,可謂虎之王者。
  • 商、周、春秋時代幾種典型的象形青銅器種類及其簡介
    周代的象形器,更是多種多樣,僅酒尊一類,除多見的象的形象之外,更有虎駒、鷹、鳧等多種,現列舉幾件具有代表性的製作如下:象尊 這是解放後出土於湖南醴陵的一件藝術性較強的商代青銅盛酒器。商代的奴隸主們對酒有特別嗜好,對酒器製作也非常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