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青銅器上記載那年天上有彗星出現,北京多大歲數了?

2020-12-06 騰訊網

據說,世界公認的有四大古都,它們是:巴比倫、開羅、長安、君士坦丁堡;中國自己也有四大古都:西安(長安)、洛陽、南京、北京。

前一組那四大古都,古則古矣。——巴比倫建於公元前3000年代後期,還沒熬到公元呢,就在公元前539年讓波斯人和馬其頓一干人等給滅了。之後連年的戰爭,尤其是現代武器的使用,使得原來的房子幾乎是一點影子都沒了,還剩點兒古瓶子古罐子的,連賣帶搶,也快給折騰沒了。——君士坦丁堡的命運也不大好,隨著改朝換代,名字都改了。——開羅還行,可埃及真正的古都孟菲斯也僅存遺址而已。

唯有北京,不但建都的幾朝都是統一的泱泱大國,而且基本沒換地方,保持到今。更有一個別處少有的特點:這幾個朝代的當朝皇上分別是契丹、女真、蒙古、漢和滿等不同的民族。他們的宗教信仰、文化傳承乃至脾氣秉性都各不相同。這就使北京具有了民族大摻和的特點和包容性極強的性格。

北京為什麼頗得自遼、金以來歷代皇帝的青睞呢?這得歸功於它優越的地理位置。它地處三角形的華北大平原最北端,背山面海。古人曰:「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這段話意思是說,建一個國都,要背山面水。千萬別在高原上,不然會旱著,也別太靠水邊,省得淹了。這說的簡直就是北京嘛:燕山在背後、渤海在面前。況且這裡地處北溫帶,冬天不太冷,四季分明、氣候平和,很適合人居住。

北京有多大歲數了呢?到2017年,北京已是3060多歲的老老老太爺了。

怎麼這樣精確呢?這可是歷史學家和天文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對了,還得感謝考古學家呢。

北京的誕生要從周武王十一年滅紂算起。因為在這一年,周武王「封召公於北燕」。這事記載在1976年在陝西臨潼出土的青銅器簋上。簋的身上刻著字,大意是說:「周王說,太保,你用盟誓和清酒來供奉你的君王,我非常滿意,所以命克做燕地的君侯……」燕,就是北京最早的城市的名字。克,是太保的大兒子。那麼,周武王十一年按公元算是哪一年呢?這裡用上考古的了。

出土的青銅器上記載,那年,天上有彗星出現,經查,這個掃帚星哈雷彗星每76年來跟地球打一聲招呼。又看了一些古書,認定這一年是公元前1045年。3060多歲,就是這麼來的。

相關焦點

  • 山西小縣城有一「大河口」,出土一青銅器,瓶口上的銘文說明這個...
    在中國的考古界發掘資料中,很多古墓的發掘都是在不經意間發現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在鄉村裡面,有時候在山上看到的一個土坡,或者是哪裡的土地很奇怪,都有可能下面就會出現,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古墓都會這樣存在的。
  • 青銅器出現在哪個朝代 青銅器是哪個朝代的
    在我國古時候,有許多有趣的發明,也有很多的文物,這些文物聚集了古代人的智慧,也留給了現代人考察的線索。古時候留下來的器物有很多,青銅器就是其中一種,那麼青銅器出現在哪個朝代呢?  中國青銅器最早出現於夏朝,結束於戰國時期,中國出土最早的青銅器物是銅刀,地址是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遺址,距今已經有5000年的歷史了。
  • 青銅器上記載「中國」二字,當時的「中國」是什麼意思呢?
    每當有一種新技術、新材料出現,首先就被接納到禮器製作中來。青銅器是指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而製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銅」古稱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錫、鎳、鉛、磷等)的合金,其銅鏽呈青綠色,因而得名。史學上所稱的「青銅時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銅工具及青銅禮器的時期。青銅器的出現,從一開始就帶著貴族氣息。鼎和肉有關。肉和大腦進化有關。中國古代,只有貴族才配吃肉。
  • 青銅器的名字為啥有點「怪」
    商代青銅戈上的銘文「ㄇ」內有一個「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弦紋尖足鼎」上的「偽銘文」現藏湖北省博物館的越王勾踐劍上的8字鳥蟲篆銘文著名的后母戊鼎上的銘文古代青銅器的名字是怎麼來的?以前有一種東周青銅器,體呈橢圓,深腹,圈足,過去依其形狀稱為「舟」,但近年考古出土的同類器型青銅器上發現了銘文「(金字旁加個和字)」,如「哀成叔(金字旁加個和字)」、「蔡太史(金字旁加個和字)」,這才知道以前叫「舟」是錯誤的。
  • 青銅器經典館藏鑑賞
    從紋飾上看,不同的紋飾所代表的的社會意義不同,故而青銅器的收藏價值也要依據這些紋飾。青銅器上的紋飾主要來自那些商周時代所特有的裝飾紋樣,從饕餮、夔龍、鳳鳥等紋飾就可以看出它們與原始社會的淵源關係。常用於青銅器的紋樣有饕餮紋、夔龍紋、龍紋(爬行龍紋、卷龍紋、雙體龍紋)、蛟龍紋、蛇紋(蟠虺紋、蟠蟲離紋)、鳥紋、鳳紋、波紋等青銅紋樣。
  • 青銅器上的西周史
    來源:北京日報戴華剛青銅器乃國之重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裡的「祀與戎」都指祭祀,祀是祭祖的儀式,戎是出徵前的祭社儀式。祭祀所用禮器,便是青銅器。熠熠生輝的中華文明史,相當篇幅見於青銅器,見諸其上的那些佶屈聱牙又包羅萬象的古金文,有如摩斯密碼,傳遞、講述著上古中國的歷史場景和神秘故事。後人也得以從中勾勒出一個盛景中國。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選取143件青銅器精品,它們均自帶銘文,不僅器形莊重、典雅,裝飾繁複、雅致,而且文字清晰,篇幅較長,內容極其重要。
  • 一鋤頭挖出3000年窖藏,出土103件青銅器,專家鑑定後驚喜若狂
    這年頭出土的窖藏文物確實還是蠻多的,雖然古代窖藏比不上什麼古墓,但是文物的數量可能不少並不比古墓中發現的少哦,比如大名鼎鼎的何家村窖藏、彭州窖藏、陝西楊家村窖藏等等,這些窖藏中都曾發現震撼國內的考古發現。
  • 國內頂尖青銅器鑑定專家:遊走於真假青銅器之間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就是說簡狄是一個祖先的妾,簡狄有一次在河裡洗澡的時候,天上飛過來一隻神鳥。神鳥恰恰從她上面飛過的時候,掉下來一個鳥蛋,簡狄撿起那個鳥蛋吃了,然後就懷孕了。懷孕生下了契,這個人就是商人的祖先,所以商人一直都把神鳥當作他們的祖先神來供養,他們在青銅器上用鳥紋來表達他們對祖先的一種思念,甚至還用鳥的立體形象來做青銅器。商人認為神鳥能給他們帶來和平、吉祥,能保佑他們。
  • 中國文化考古簡訊: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組合
    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電 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入選201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本月27日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上,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因近年來的系列考古成績,為進一步揭示中國第一個皇帝的陵園密碼提供了重要資料
  • 邵陽出土的青銅器,曾經竟然是
    導讀:中國古代有著輝煌的歷史和璀璨的文明,其中青銅工藝無疑是早期中國工藝美術的傑出代表,在邵陽,從戰國到漢代,都發現有鼎。陸續出土的鼎表明,東漢到宋代,其功能逐漸發生了變化。
  • 彗星為什麼被認為是大兇之兆?《左傳》中有相關記載
    殷商甲骨文中就可能已經有對彗星的記載(這一點目前還有爭議,確切記錄了彗星的最早文獻應該是《春秋》經,文公十四年即記載:「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鬥」,這是世界上對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中國古代對彗星很早就有明確的界定和分類,如戰國時石申將彗星分為四類:「一名孛星,二名拂星,三名擔星,四名彗星,其狀不同。」
  • 陝西出土一件青銅器,發現古國——盧國
    這裡的盧國是商代的盧國,出現在第三、四、五期的卜辭中。《甲骨文》記載的是盧芳,是盧國的伯爵。甲骨文中有好幾個字,它們的名字沒有解釋。盧方與中原不同。他在史書上被稱為「盧戎」。盧國地理位置,據《括地誌》記載:「房州竹山縣及金州,古盧國也。」金州現為陝西省安康市。也就是說,商代盧國在湖北省珠山縣和陝西省金康市。
  • 夏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飾,有著怎樣的文化內涵?
    饕餮,是中國傳說國的上古四大兇獸之一,《山海經》中記載它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就吃什麼,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
  • 陝西出土的青銅器發現了古代魯國
    這裡的魯國是商代的魯國,出現在第三、四、五期的卜辭中。甲骨文記載呂方為呂氏伯爵。甲骨文中有幾個字,名字沒有說明。呂方不同於中原。史書上稱他為"陸容"。魯國地理位置,據《括地誌》記載:"竹山方州郡及晉州,古魯國也。"晉州即今陝西省安康市。也就是說,在商代,魯國在湖北竹山縣和陝西晉康市。但也有人說,魯國在商朝時在河南盧氏縣,商朝後期,魯國被商王禁止南遷。
  • 一件青銅器,竟記載著改變華夏之戰的細節!可考古界卻有兩種看法
    1976年11月份,陝西省臨潼縣零口鎮某位村民平整自家土地時,從地下發現一批青銅器,這批青銅器中有一件名為「利簋」的國寶。「利簋」其內壁上共刻有4行約三十三個銘文,正是這篇銘文卻引起史學界的軒然大波。原來「利簋」內壁上記載了一件有關華夏命運之戰的細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文物知識:青銅器中的「鼎」,該如何辨別真偽?
    到了清朝康乾時期,由於對青銅器需求的增加,作偽已成了專門的行業。根據容庚在《西清金文真偽佚存表》中的記載,有銘文的1176件青銅器中,就有317件是偽造的,而可疑的也高達173件。之所以鑑定出這麼多偽造的青銅器,是因為清代古人還沒有擁有現代高科技的造假手段,而是根據《三禮圖》中的記載進行偽造,因此設計的器型以及紋樣可謂不倫不類。
  • 青銅器盉、甗、簋、罍、卣、斝等都是什麼東西,有何用途
    從字形上分析,「禾」說的是五穀,「皿」是指容器,表明盉是用來裝酒的器皿。 王國維在《說盉》中,明確提出:"盉乃和水於酒之器,所以節酒之厚薄者也。"盉的造型通常園口深腹,上有盉蓋,下有三足或四足。在盉身上,左有流,右有鋬。盉出現於商朝晚期,春秋戰國時期,盉口變小,腹部扁圓,以蹄足獸流作為裝飾。有的盉還設計了提梁。
  • 唐朝時就有彗星撞地球 《舊唐書》曾有記載(圖)
    很多科學家們認為那一年前後有可能發生了強烈的太陽耀斑或者超新星爆發事件,還有科學家們認為那時宇宙可能發生了伽馬射線暴(來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馬射線強度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強,隨後又迅速減弱的現象)。  如果按照這種解釋思路,導致如此幅度的變化需要正常射線變化10~20倍。如果伽馬射線暴發生的距離夠近,那麼對當時地球上的生物圈的破壞會是巨大的,而史書中卻沒有這樣的記載。
  • 引導東方三博士的星在史書上有記載嗎?
    大約兩千年前,當耶穌在馬廄裡降生時,這顆星照亮了伯利恆的早晨。《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二章》 記載了伯利恆之星這一異常的天象: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那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他們聽見王的話就去了……在東方所看見的那星,忽然在他們前頭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頭停住了。他們看見那星就大大的歡喜。
  • 4000餘字青銅器銘文說了些什麼?
    這些青銅器上鑄刻有多達4000餘字的銘文,向後人透露出大量珍貴的古代信息,這使得中國歷史上在「西周」這個時代的許多學術問題得以破解。  那麼,這些青銅器上的銘文到底記錄了什麼呢?就此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專家組副組長,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謙教授。李教授曾在這批西周銅器出土後不久,專程趕赴寶雞對其進行了考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