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就有彗星撞地球 《舊唐書》曾有記載(圖)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舊唐書》文中有記載

  將濱珊瑚樣本沿中心切成8毫米的珊瑚薄片後,用X光照相,從X光照片上可以看到清晰的珊瑚年生長條紋(類似於樹輪,14毫米/年)(照片提供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羿博士)。

用專用鑽機鑽取的化石濱珊瑚巖芯。地點為三亞小東海,其生長年代為唐代。

  最近,日本科學家通過對雪松碳十四的研究發現:在中國唐朝時期,地球上發生過一次奇怪的大氣碳十四含量突然增加事件。這次事件在歐洲也有明顯的記錄。碳十四是由宇宙射線照射到大氣中氮發生核反應而形成的,這次碳十四大幅度增加事件是通常所認為的太陽耀斑或者是宇宙射線增強造成的嗎?中國的地球科學家們通過解讀三亞小東海的濱珊瑚「史書」,給出了不同的解答——這其實是發生在公元773年冬天的一次彗星撞地球事件!

  珊瑚記載的

  自然史突發事件

  1997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專家們從三亞小東海採集回來了一批濱珊瑚化石巖芯樣本。這些用專門的鑽探機械鑽取的巖芯樣本看起來灰灰白白,很不起眼,生長的年代卻是遙遠的唐朝。珊瑚對於研究地球化學與環境歷史的地質學家們而言,是難得的自然史書。它們跟巨大的雪松、洞穴裡的石筍一樣,都能用自身每個寒暑的緩慢生長來記錄並映射出地球環境歷史的點點滴滴。

  2012年6月,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報導過,日本的科學家在雪松年輪中發現在公元774年放射性碳十四含量在一年之內突然增加了1.2%,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很多科學家們認為那一年前後有可能發生了強烈的太陽耀斑或者超新星爆發事件,還有科學家們認為那時宇宙可能發生了伽馬射線暴(來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馬射線強度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強,隨後又迅速減弱的現象)。

  如果按照這種解釋思路,導致如此幅度的變化需要正常射線變化10~20倍。如果伽馬射線暴發生的距離夠近,那麼對當時地球上的生物圈的破壞會是巨大的,而史書中卻沒有這樣的記載。針對這一發現,中國的學者開始用濱珊瑚尋找新的解釋。最近,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臺灣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所、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學組成的合作研究團隊給出了更有力的解讀——這次放射性碳十四含量激增的突發事件,很可能是彗星落入地球大氣造成的,而發生的時間,在公元773年冬天(該論文發表在了最新一期的英國《自然》雜誌社(Nature Publishing Group)的《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

  珊瑚中的碳十四增加可能是彗星撞擊造成的

  在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記者見到了該研究課題的帶頭人孫衛東研究員和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張兆峰研究員。「長久以來,地球歷史時期大氣碳十四含量的異常變化都被單一歸結為宇宙射線強度的變化,比如太陽耀斑和超新星爆發等引起的碳十四含量增加。但發生在公元773年左右的這次碳十四激增卻無法用傳統的太陽質子事件或者伽馬射線流來解釋。通過對同時期珊瑚碳十四、碳氧同位素、高精度鈾釷年代學等方面的釐定研究後,我們發現,這次突然的增加事件發生在公元773年冬天,並且有三次時間跨度在4周內的脈衝式增加,每個脈衝強度均超過正常宇宙射線變化的數十倍,其大幅度快速波動的特徵完全不同於傳統宇宙射線增強導致碳十四含量增加後逐漸遞減的特徵。」孫衛東說,「實際上,這種變化更可能是彗星落入地球造成的。」當彗星落入大氣時,很快燒毀,這個過程中釋放大量的碳十四,被海洋表面的珊瑚和陸地上的樹木年輪記錄下來。「除了在南海的珊瑚上,在歐洲和日本的樹木上都留下了這次彗星撞擊事件引起的碳十四激增記錄,影響波及整個北半球。為此我們遍尋古籍。」孫衛東說。

  《舊唐書》和《新唐書》

  有彗星闖入的記載

  幸運的是,研究者從中國的歷史資料中找到了對應的記載。在《舊唐書》和《新唐書》的記載中,唐代宗大曆七年,確實出現了非常壯觀的彗星天象。《新唐書天文志》裡有寫著這樣的話:「[大曆]七年十二月丙寅,有長星於參下。其長亙天。長星,彗屬。」《舊唐書》則記載著:「[大曆七年十二月]丙寅雨土,是夜長星出於參。」大曆七年十二月丙寅對應的時間正是公元773年的1月17日,這與珊瑚碳十四含量增加的起始年代和季節均非常接近。當時彗星撞擊的天象非常壯觀。「當時長安的『土』,有可能是彗核碎裂造成的。『其長亙天』也說明彗星進入了地球大氣的範圍。」孫衛東解釋說,「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所長孫小淳研究員查找出了這些史料。我們國家古代重視觀測星象,古代天文學文字記錄的全面,常令國外同行深感羨慕。」這顆彗星有多大呢?孫衛東表示它的規模尚不足以與哈雷彗星相比。「如果是哈雷彗星這種等級的,有可能讓大氣中碳十四的量增長几十乃至上百倍,而不僅僅是增加1.5%。據估計哈雷彗星上一次通過近日點丟失約1.5億噸的物質,其所含的碳十四可能已經接近大氣中碳十四的總量。」

  珊瑚每天都在「寫」地球「總結」

  為什麼選擇珊瑚做分析樣本?孫衛東指出,珊瑚生長速度很快,每年可以生長20毫米左右,相比雪松的年輪,珊瑚的解析度更高。在取樣的時候,我們根據珊瑚的X-射線影像加密取樣,每個年輪取25個樣品,相當於每隔兩周一個樣品。這種高解析度使得我們的分析數據能做得更加精細,與氧同位素分析配合,能將彗星撞擊事件發生的事件鎖定在公元773年的冬季,接近溫度最低的季節。

  張兆峰也告訴記者:「相比之下,石筍的生長最慢,十幾年才長1毫米,可以給出更長時間尺度的記錄。雪松每年生長1毫米左右,其優點是可以準確定年。雖然在判斷年代時,珊瑚不如雪松精準,但珊瑚在顯示季節的變化上更為準確。珊瑚一年能生長15~20毫米,是雪松的十幾倍。這就使得珊瑚樣本有最準確的解析度。可以明顯地看出在冬天長得比較慢,結構緻密,顏色更深,而夏天長得更快,更疏鬆,顏色也較淺。根據氧同位素等可以勾畫出其生長環境的溫度、降水變化。形象來說,珊瑚不是一年寫一次地球環境總結,而是每天都在寫總結。珊瑚的這種高解析度使得我們做的分析數據能更加細緻。」

  從珊瑚史書中

  尋找科學證據有助於未來研究

  這次研究發現有著怎樣的意義?孫衛東說:「以前把大氣碳十四波動簡單歸結為宇宙射線的變化,現在看來需要重新認識。」張兆峰說:「用珊瑚做碳十四測定為我們的解讀提供了精度非常好的數據。這個發現不僅更新了我們對地球歷史時期大氣碳十四含量變化成因的認識,也為研究史前彗星和地球大氣作用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豐富了我們對地球的認識。探索用珊瑚、石筍、樹輪這些古氣候古環境信息載體來回答有關地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方法,也能有貢獻於我們的古氣候研究。科學家們相信,地球大氣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了解過去的信息,有助於我們回答地球氣候未來變化等問題。」

  張兆峰認為,也許以後我們通過測量黃土、湖泊沉積物中的碳十四成分,有可能會找到這顆彗星落下的具體地點。「珊瑚是一本史書,它能告訴我們古代海平面的變化,氣溫、降雨的變化。能告訴我們幾千年前夏天是不是來得更早一些。」張兆峰說,「也許,未來我們不但可以回答碳十四激增的現象是在哪一年的哪個季節發生的,還可以精確到是在哪一天發生的。」這種從珊瑚史書中尋找科學證據的工作並沒有聽上去那麼簡單,每個數值都需要耗費科學家很大的精力。記者 李文圖片(除署名外):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相關焦點

  • 唐朝時就有彗星撞地球 《舊唐書》曾有記載
    《舊唐書》文中有記載   最近,日本科學家通過對雪松碳十四的研究發現:在中國唐朝時期,地球上發生過一次奇怪的大氣碳十四含量突然增加事件。這次事件在歐洲也有明顯的記錄。中國的地球科學家們通過解讀三亞小東海的濱珊瑚「史書」,給出了不同的解答——這其實是發生在公元773年冬天的一次彗星撞地球事件!   珊瑚記載的   自然史突發事件   1997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專家們從三亞小東海採集回來了一批濱珊瑚化石巖芯樣本。
  • 避免彗星撞地球又有新方法 巨型氣袋拯救世界(圖)
    圖:彗星撞地球(模擬圖)將是人類的夢魘  巨型氣袋也許有朝一日能夠從彗星撞地球的宇宙災難中拯救整個世界,一名美國科學家這樣認為。  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教授赫爾曼·伯查德在英國《新科學家》雜誌上撰文說,最好還是忘掉用核子彈頭去阻止彗星撞地球的主意。
  • 倘有彗星撞地球 人類怎麼辦?
    這次「深度撞擊」號自我毀滅式衝向「坦普爾一號」彗星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收集到彗核內部的組成物質,幫助解開太陽系形成之謎,而且還能給人類防止遭受彗星、小行星之類的「天外來客」突襲提供寶貴資料。  據科學家們透露,此次撞擊獲得的許多數據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分析彗星的組成物質,追蹤其運行軌道,萬一發現對地球構成安全威脅的彗星,我們能夠作出及時、準確、科學的判斷,讓人類避免滅頂之災。  如今,不少科學家已經對「彗星撞地球」提出了假象的解決方案:  1:  在彗星上埋下核彈,引爆它。
  • 2021年彗星撞地球將引發世界末日?
    而今又有另一個新的世界末日的語言,與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在目前那些所謂的"預言"當中,有來自16世紀得法國藥劑師Nostradamus,被世人稱為最偉大的預言大師,他留下的一本《百詩集》,被一些研究者從中看到了法國大革命、希特勒、原子彈的預言。
  • 和平精英彗星撞地球彩蛋是什麼? 彗星撞地球彩蛋在哪找
    和平精英彗星撞地球彩蛋是什麼?彗星撞地球彩蛋解析哪裡找?和平精英彗星撞地球彩蛋曝光了,那麼和平精英彗星撞地球彩蛋在哪裡看呢?相信很多玩家都還沒看過,下面就趕緊跟小編一起一睹為快吧!  和平精英彗星撞地球彩蛋解析  如今,國民戰術競技手遊《和平精英》正在全力打造全球玩家的競技冒險世界。
  • 臺灣天文學家孫維新:撞地球彗星或是地表水來源
    發現彗星就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2012年瘋傳的『世界末日』,2013年底4顆明亮彗星齊聚夜空,都曾引起社會大眾的熱烈關注。」孫維新說,從古至今,彗星都給人們一種「不吉利」的印象,包括最著名的哈雷彗星,雖然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早就證實了彗星只是普通的天體,但即使到了20世紀,哈雷彗星的出現仍然給人們帶來莫大恐懼。
  • 歷史上經過太陽系的那些彗星,它們對地球有什麼影響?
    彗星我國關於彗星的最早記載是公元前613年,出自《春秋左傳·魯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鬥。」但是關於彗星是否帶來災害是卻很少有記載,不過西方卻有一些關於彗星帶來的恐怖災難猜測。也許是巧合,也許還很難說。在1665年初,歐洲的許多民眾都在夜晚清晰的看到一顆彗星在天空划過,很多篤信末日預言的人開始宣揚「審判日」之說,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恐慌,然而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沒多久英國倫敦就爆發了大規模瘟疫,黑死病在倫敦肆虐,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六七萬人喪生。
  • 彗星撞地球和彗星碎片撞地球,哪個厲害?人類會因此滅亡?
    一項研究表明,當彗星解體時,如果它們撞擊地球,碎片可能會造成毀滅性的後果!科學界認為,彗星的分裂可能影響了地球上生命的起落。這種情況可能會再次發生,難道彗星撞地球是宇宙規律嗎?亦或是概率事件?進而引發一個更直接的問題:人類真的會滅亡嗎?
  • 人類有沒有必要擔心小行星或彗星撞地球?
    人類生活的地球處在太陽系中,太陽系中除了太陽和八大行星還有很多小行星、彗星。它們在太陽系中竄來竄去,經常一頭撞到一顆星球上,要麼在星球的大氣層中燃燒掉,要麼在星球上製造出一個隕石坑。月球上一個又一個的隕石坑就是月球遭遇小行星的見證。
  • 俄科學家稱10月底彗星撞地球純屬謠言(圖)
    環球在線消息:據俄羅斯有關媒體10月12日報導,俄羅斯科學院天文觀測總臺(普爾科沃天文觀測臺)新聞秘書謝爾蓋-斯米爾諾夫星期四(10月12日)向外界表示,普爾科沃天文觀測臺的科學家們絕不相信最新盛傳的10月底有彗星撞地球的消息
  • 專家們在巴比倫遺址發現黏土板,經過破譯,竟揭秘彗星撞地球事件
    兩位英國考古學家在一次偶然的發掘中,意外地在巴比倫遺址發現了一塊神秘的黏土板,而圍繞著黏土板上的內容,他們居然還發現了一個「彗星撞地球的秘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月底彗星撞地球?我國專家闢謠
    據新華社電最近,俄羅斯媒體報導說,俄國天文學家尼古拉·費多羅夫斯基聲稱他觀測到一顆可疑的巨型彗星,並計算出它的運行軌道,目前該彗星正高速駛向地球,有可能在10月底撞向地球。對此,我國彗星專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表示,從消息看,費多羅夫斯基也並未公布有關的科學數據,如彗星的亮度、運動軌道以及彗星的運行速度,同時也看不到有科學證據證實他的判斷,這表明該天文學家對彗星本身的信息並未完全掌握,更談何計算出在半個月後的行蹤,因而公眾完全沒有必要驚慌。  當然,對小行星、彗星可能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國際天文學界不能輕視。
  • 110年後超級彗星撞地球?這個可能性在上世紀已被排除
    網上流傳的彗星撞地球模擬圖2126年超級彗星撞地球的消息,是怎麼回事呢?早在1973年,美國哈佛-史密松森天體物理中心布萊恩·馬斯登提出「斯威特·塔特爾彗星撞地球」說。「2126年超級彗星撞地球」的謠言就是源於這一說法。天文資料顯示,斯威特·塔特爾彗星大約每隔130年掠過地球,每秒運行速度大約58公裡。該速度大約是音速的150多倍。
  • 人類的起源,多虧了彗星撞地球
    根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哺乳動物的崛起很可能是5500萬年前高速撞擊地球的一顆彗星造成的。該研究實際上給現有的爭議理論提供了新證據;彗星撞地球引發一段全球快速變暖的時期,從而讓現代哺乳動物接管了地球。
  • 歷史上有彗星撞地球嗎?如果撞擊出現我們如何應對?科學家這樣說
    歷史上有彗星撞地球嗎?如果撞擊出現我們如何應對?科學家這樣說彗星撞地球,曾引起過全世界的恐慌,早年的「阿波菲斯」小行星就是罪魁禍首,雖然後來隨著長期的觀測與推算,危機已經接觸,但是小編真的想說,我們不能再這樣無動於衷了,科技無論怎麼發展,保護人類保護自己絕對是第一要務。
  • 1994年的一顆彗星,如果當時撞上地球會發生什麼?人類有危險嗎?
    1994年的一顆彗星,如果當時撞上地球會發生什麼?人類會有危險嗎?1994年那一天不管對宇宙還是人類來說都是不平常的一天,因為就在這一天,有一顆彗星就此停止了飛行,它可能會撞擊地球的前一年,才剛剛被人類所看到。
  • 新智彗星未來會撞上地球嗎?解答彗星的常見問題
    這些天體圍繞太陽運行,當它們滑向太陽時,大多數彗星會升溫並開始產生兩條彗尾,一條由塵埃和氣體組成,另一條由帶電氣體分子組成的「離子尾巴」。新智彗星的直徑約為5公裡,這是一顆相當大的彗星。科學家用望遠鏡看到的彗星通常也是這麼大,但是卻沒有新智彗星那麼亮,因為它們離太陽和地球都非常遙遠。
  • 《末日逃生》災難場景目不暇接 彗星撞地球震撼人心
    作為今年引進的唯一一部災難動作力作,影片不僅呈現了彗星撞擊地球的震撼場面,還將末日來臨時人性真實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又不忘給觀眾溫暖和希望惹人淚目,被視為《後天》、《2012》、《全球風暴》之後又一災難片力作。
  • 《末日逃生》發布終極預告 彗星撞地球震撼人心
    《末日逃生》發布終極預告 彗星撞地球震撼人心 作為今年引進的唯一一部災難動作力作,影片不僅呈現了彗星撞擊地球的震撼場面,還將末日來臨時人性真實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又不忘給觀眾溫暖和希望惹人淚目,被視為《後天》、《2012》、《全球風暴》之後又一災難片力作。
  • 《末日逃生》定檔11.20 彗星撞地球人類面臨滅亡
    《末日逃生》定檔11.20 彗星撞地球人類面臨滅亡 大銀幕上演彗星撞地球震撼奇觀 人類面臨滅頂之災從新發布的預告片來看,《末日逃生》具備《2012》《全球風暴》《後天》等頂級災難片特質,甚至所展現的災難毀滅力更加震撼人心。